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起義
- 時間:公元525-529年
- 人物:杜洛周
- 時間長度:五年
河北起義指的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杜洛周率領因六鎮大起義失敗而被俘遷到河北的兵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縣)發動的起義。起義反抗北魏政府的...
起義指進步革命的公開武裝行動。一種含義是革命人民為反抗反動統治而舉行的武裝暴動;另一種含義是反動集團的部分武裝力量或個別軍人背叛所屬的集團、投奔革命隊伍。前...
就在邢杲詐降前夕,北魏大軍已鎮壓河北起義軍,葛榮被俘往洛陽處死。北魏立即命行台尚書左僕射於暉等率數十萬大軍,開赴山東。首先進攻羊侃所據守的瑕丘(今山東兗州...
六鎮之亂,又稱六鎮起義(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動亂...
王則(?-1048)北宋仁宗時河北士兵起義領袖。涿州(河北涿縣)人。因災荒落貝州(河北清河西北),賣身為牧羊人。後投宣毅軍,升為小校,參加彌勒教,習五龍、滴淚等經...
隋末農民起義是七世紀初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隋朝末年,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舉兵反抗,...
王須拔起義,隋末河北農民進行的反隋武裝鬥爭。隋大業十一年(615)二月,上谷(今河北易縣)人王須拔起義,眾至10餘萬,自稱漫天王,國號燕。義軍攻克高陽郡(治今河北...
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民主革命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駐河北灤州的新軍第二十鎮協同第六鎮計畫舉兵回響。1912年1...
葛榮(?—528年),本姓賀葛氏,鮮卑族。北魏時期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初為懷朔鎮將領。孝昌二年(526年),前往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加入鮮于修禮起義軍,同年...
玉田起義(YutianUprising)1927年10月,中共順直省(今河北省)玉田中心縣委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積極發展農民武裝,成立中共京東特委和京東農民協會,準備武裝起義。...
魏刀兒起義,隋大業十一年(615)二月,魏刀兒起義, 自號歷山飛,擁眾10餘萬,北連突厥,南攻燕、趙。次年四月,其別將甄翟兒率眾10萬攻太原,擊殺隋將潘長文。後...
農民起義是一個具有廣泛套用的術語,通常意味著失去土地的農民的起義,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中性地來說,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而不是所謂的農民階級...
灤州新軍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駐河北灤州(今灤縣)新軍第20鎮統制張紹曾、協統藍天尉與第6鎮統制吳祿貞率部起義,扣留清政府軍火,並電請“弭兵”。...
決定率其直屬新8軍及河北民軍等部共一萬兩千餘人,在河北馬頭鎮(今屬邯鄲)內戰前線舉行起義,並向全國發表通電,宣布拒絕國民黨政府的“剿匪”命令,退出內戰前線,...
孫安祖起義,隋末河北農民進行的反隋武裝鬥爭。隋大業七年(611),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孫安祖,因縣令逼其服兵役,乃刺殺縣令,由同縣人竇建德相助,聚眾數百人入高...
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鹽山縣、山東省樂陵、慶雲、寧津縣等地區人民民眾在中共冀魯邊地方組織的領導下,舉行的抗日武裝起義。見山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 ...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
提起威震冀南的“大名起義”,前冀南一分區敵工科科長閻之青同志回憶說:“偽東亞同盟自治軍前軍長王天祥策動突擊團在大名起義,擊斃大漢奸偽軍長劉琨、參謀長檀松甫、...
元末農民起義又元末民變、元末農民戰爭,是十四世紀中葉爆發的一次農民階級的反封建鬥爭。這次農民戰爭規模之大、歷時之久是空前。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
河北黃巾鬥爭,中平元年(184)二月,張角在河北發動起義,旬日之間天下回響。三月,靈帝遣北中郎將盧植率軍前往河北鎮壓。黃巾主力連戰失利,損失萬餘人,角走保廣宗(...
宋江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其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濼)起義,率眾...
十九世紀中葉,在廣闊的淮北大地,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捻軍起義。捻,是從捻繩的意思而來的,就是合起幾股為一股,團結起來有力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