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是為貫徹落實製造強國戰略部署,加快推動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依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編制的規劃。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1月15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 印發機關: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冀政辦字〔2022〕7號
  • 印發日期:2022年1月15日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印發信息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冀政辦字〔2022〕7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月15日

規劃全文

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貫徹落實製造強國戰略部署,加快推動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依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景展望到2035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成效。“十三五”期間,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面對去產能、調結構、環境治理等艱巨任務,面對百年不遇的疫情衝擊,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等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實施“萬企轉型”和工業轉型升級系列三年行動計畫,全省製造業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7%,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8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3萬億元,年均增長6.2%,高於全省GDP增速0.1個百分點。
  1.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全省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項目數量和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實現翻番。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近5倍,達到9400家,躋身全國前十;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均增長超過1萬家,總數突破8.7萬家;培育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超2000家;培育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19家;創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63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覆蓋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雄安新區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建成投用。
  2.結構調整持續深化。圍繞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持續提升工業技術裝備水平,累計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5734項。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2020年的19.4%。前15家鋼鐵企業產能規模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54.2%提升到2020年的76%;中高端鋼材占比77%,家電板、商用車特鋼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汽車製造業成為裝備製造業第一大行業,工業機器人、風力發電機組等產品從無到有。重點行業工業機器人密度達120台/萬人。乳製品產量穩居全國首位。
  3.數位化轉型步伐加快。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09萬億,占GDP比重3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由2015年的49.2%提高到2020年的55.3%,連續5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以上,居全國第五位。培育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47個、數位化車間368個,推動1.2萬餘家工業企業上雲。全省線上運營伺服器規模超180萬台,累計建成5G基站2.3萬個,基本實現各市、雄安新區主城區、冬奧會張家口賽區5G網路全覆蓋。成功舉辦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簽約項目150個,總投資1500億,展會規格、規模、全球影響力創河北歷史之最。
  4.綠色發展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0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2.5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5.2立方米,用水效率居全國第五位。累計壓減鋼鐵產能8212.4萬噸、水泥產能1194.9萬噸、平板玻璃4999萬重量箱、焦化產能3144.4萬噸,均超額完成任務。完成84家城市重點污染工業企業和39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退城搬遷改造。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33家,其中國家級95家,位列全國第七,鋼鐵行業綠色工廠數量全國第一;培育節水型企業500餘家。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4.2萬輛標準車。
  5.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全省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最高值達到84.18,首次進入中等競爭力發展階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02家,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246家,累計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40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企業達到5家,26家企業入圍中國製造業500強。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全覆蓋,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集群2個、超100億元集群60個。
  6.開放合作取得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加速集聚,全省累計承接京津5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1171個,總投資1.1萬億元。成功舉辦兩屆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成為全國唯一面向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區,累計引進項目21個。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營,海外建成和在建及已備案鋼鐵項目產能達1295萬噸,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被譽為“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標誌性工程。
  “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製造業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認真落實“六保”任務,經受住了疫情的大戰大考,生產快速恢復,口罩、防護服等產業短板迅速補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累計生產口罩18.1億隻、防護服278.8萬套,有效保障了防控醫療物資生產供應,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產業保障。
  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但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製造業創新能力與產業規模體量不匹配,研發強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處於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的企業和產品多,頭部企業和高端高值產品少;產業結構仍需最佳化,鋼鐵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於廣東、江蘇等工業大省,缺少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能耗排放相對較高,質量效益有待提升,營業收入利潤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發展環境。“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形成歷史性交匯,河北省製造業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形勢更加錯綜複雜。
  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催生出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力、新機遇。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大國競爭博弈加劇,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重塑,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大,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已開發國家深度推進“再工業化”,在關鍵核心領域對我國製造業限制升級,新興經濟體加快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帶來較大風險和挑戰,我國製造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對河北省而言,必須強化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在變局中尋求新定位,在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在創新中打造新優勢,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從國內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轉型加快推進,制度優勢顯著、市場空間廣闊、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韌性強勁,全社會重視製造業、發展製造業的共識已形成並持續深化,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我國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創新擺上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我省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我國製造業發展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產業基礎能力薄弱、產業鏈不強不穩、不安全等問題;傳統比較優勢弱化,資源環境約束趨強,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國內區域競爭加劇,各地紛紛出台重磅政策搶灘布局新經濟,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區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新經濟、新業態的優質資源加速向發達地區流入,馬太效應日益凸顯,我省製造業發展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巨大挑戰。
  從省內看,我省區位優勢明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深入實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支撐和強大動能;“十三五”期間,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系列三年行動計畫,開展“萬企轉型”專項行動,推動我省製造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步伐日益加快,為“十四五”時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京津冀巨大的內需潛力,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重塑競爭新優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都市圈經濟、臨空經濟、沿海經濟加快發展,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強勁動力。同時,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較突出,碳達峰、碳中和對以高能耗產業為主導的我省產業結構約束更強;區域發展協調性不夠,新型城鎮化進程滯後,資源環境容量緊張,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任務艱巨,土地、資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省傳統比較優勢減弱,新生產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低端無效供給過剩與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並存。必須立足本省實際,在強約束中培育新動能,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塑比較優勢。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加快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階段,是競爭優勢重塑期、產業升級攻堅期、生態環境深度治理期,也是製造業爬坡過坎、提質增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機遇期。要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河北歷史性視窗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的新變化新趨勢,深刻認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新任務,牢牢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著力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開闢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等重要論述和對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智慧型製造為主攻方向,堅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戰略契機,堅定不移實施製造強省戰略,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潛未來產業,推進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速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著力構建現代化製造業體系,加快建設全國轉型升級試驗區,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堅持創新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強創新載體建設,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質效優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最佳化製造業供給結構,建立健全高質量標準體系,著力調優存量、做強增量、提高質量,提升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打造名品、名牌和名企,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推動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融合發展。堅持智慧型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提升企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培育壯大先進生產性服務業。
  協同發展。堅持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最佳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強化區域產業協同,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構建分工定位明確、產業鏈高度耦合、供應鏈高效協同的區域製造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群。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綠色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部署,全面調整產業結構、用能結構,加快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行業結構低碳化、製造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級化,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開放合作。堅持把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深入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引技術、人才等優質要素,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嵌入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國內雙循環,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比重穩定提升,基本形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和現代化製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躍升,實現創新能力強、生產效率高、供給品質優、產業結構好、區域更協調、環境更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地(園區)和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掌握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湧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向更高層次,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製造強省。
  質量效益邁上新台階。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提升,達到28%左右,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提高到85.01,先進制造業重點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製造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保持合理增速,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6%以上。
  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更加完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由1.25%提高到1.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9400家增加到15000家。培育一批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台。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核心技術和產品。
  產業結構實現新最佳化。現代化製造業體系基本形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9.4%提高到25%左右。形成2個萬億級、5個五千億級、2個三千億級和一批千億級產業,千億元、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分別達到4個和80個,打造一批國內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初步建成,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4500家左右。
  融合發展鑄就新動能。產業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數量達到150家左右,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3%,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全省兩化融合水平進入全國第二梯隊前列。數字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1%提高到5%。
  綠色轉型邁入新階段。製造業碳達峰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產業結構低碳調整,低碳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成效顯著,綠色製造體系加快構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累計降低18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13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顯下降,新增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5%以上。重點行業和企業綠色安全方式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表0001
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表0002
  三、發展重點
  堅持鍛長板、補短板,鞏固提升現有優勢,持續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布局發展高潛產業、未來產業。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聚焦重點製造業鏈條,著力推進穩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鏈變革、供應鏈重構、創新鏈重塑、價值鏈升級,努力構建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特徵突出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
  (一)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
  1.鋼鐵產業。堅持主體裝備大型化、生產工藝綠色化、經營管理智慧化、過程控制智慧型化、產品結構高端化、企業組織集團化、空間布局合理化發展方向,推動鋼鐵行業由總量去產能向系統性優產能轉變,最佳化提升鋼鐵產業鏈條。加快推進工藝技術裝備升級、產品質量上檔、節能減排上水平,努力實現從生產中心向創新中心、規模驅動向效率驅動轉變。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鼓勵鋼鐵企業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改造升級,不斷提升生產過程綠色化水平,加快高端高附加值的鋼材產品研發和生產,推動鋼鐵向裝備製造、金屬製品、建築用鋼結構等下游產品延伸。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支持領軍企業實施跨國界、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併重組,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加快邢鋼等主城區鋼廠退城搬遷。有序推進鋼鐵產能向臨港沿鐵集聚,發揮唐山港、黃驊港優勢,重點建設曹妃甸、京唐港(樂亭)、丰南沿海工業區、渤海新區四大臨港精品鋼鐵基地,發揮水曹、遷曹和邯黃鐵路運力資源優勢,推進沿線企業組團發展,重點建設遷安、武安兩大產業集群。到2025年,關鍵、高端鋼材品種有效供給質量和能力增強,優質鋼材品種和高附加值鋼鐵新材料比重增加,實現特優普產品全覆蓋並向生產性服務業、裝備製造、綠色建築等領域延伸拓展,短流程電爐鋼占比進一步提高,臨海靠港和資源富集地產能占全省70%以上,努力形成規模適度、裝備先進、產品多元、布局合理、環保一流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打造世界領先的精品鋼鐵基地和具有全球話語權的萬億級鋼鐵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引領區。
專欄1:鋼鐵產業發展重點
鋼鐵原輔材料。合理開發利用省內鐵礦石資源,鼓勵鋼鐵企業在海外建立鐵礦生產基地,與世界鐵礦巨頭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著力構建全球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穩定上游產業供應,增強鐵礦石資源掌控力、市場話語權。推動焦化企業與鋼鐵產業布局同步調整,產能向鋼焦一體企業聚集,保持與鋼鐵相匹配的焦炭生產能力。進一步拓寬廢鋼回收和流通渠道,加強廢鋼篩選分類,提升廢鋼加工工藝,支持短流程電弧爐煉鋼發展。適度發展石灰石、耐火材料、碳素製品等上游相關行業,增強對鋼鐵產業發展的支撐保障。
鋼鐵製造。加強與汽車、家電、造船等下游企業的近終端合作,加快汽車板、家電板、矽鋼等高端板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進一步拓展高檔汽車面板、新能源汽車用鋼市場,打造冷軋薄板、鍍層板、塗層板等高附加值板材生產集群。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支持企業積極研發生產強度高、耐腐蝕、耐低溫等高端產品,共同打造H型鋼、角鋼、槽鋼、鋼板樁等品種多樣、規格齊全的型鋼生產基地。鼓勵線棒材生產企業開展500兆帕以上熱軋帶肋鋼筋的研發生產,引領產品升級,推動鋼筋、線材產品延深加工,開發軸承鋼、齒輪鋼等優特鋼產品。
鋼鐵產業服務化。延伸鋼材深加工產業鏈條,鼓勵鋼鐵冶煉企業建設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發展剪下、配送等增值服務,促進標準件、絲網、汽車部品部件、管道管件等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鋼材加工產業集群提質增效。適度開展相關多元發展,支持鋼鐵企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鼓勵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向汽車及機械零部件、鋼絲繩、鋼絞線、電焊條等深加工方向發展。
  2.裝備製造產業。堅持裝備智慧型化、集成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方向,做大做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等智慧型裝備,積極發展航空航天裝備、海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提升發展工程與專用裝備和農業機械裝備。圍繞發展後冬奧經濟,引進國內外高端冰雪裝備製造項目、產品和技術,推動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加速集聚。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攻關,突破一批核心零部件,開發一批帶動性強的重點整機裝備和成套裝備。支持保定、滄州、張家口、秦皇島市和定州市等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基地發展,加快唐山、石家莊、廊坊、邯鄲等市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通用航空、智慧型裝備、儀器儀表、農業機械等高端裝備製造園區建設,培育壯大臨西軸承、永年標準件、寧晉電線電纜、鹽山管道、豐潤軌道交通、玉田印刷機械等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國家級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智慧型製造裝備等領域力爭打造國內一流的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到2025年,裝備製造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20%左右,力爭新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企業集團1—2家,全省裝備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11000億元。
專欄2:裝備製造產業發展重點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順應軌道交通裝備譜系化、智慧型化和節能環保等發展趨勢,做強轉向架、軌道車輛玻璃、空調壓縮機等優勢產品,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升高速動車組、城軌列車等整車研發製造能力。加快滿足高寒、高熱、高風沙、高濕、廣域等不同系列譜系供給,面向大城市複雜市域交通和捷運發展需求,開發生產適應不同技術路線的跨座式單軌、跨線/跨網城際軌道交通裝備。
航空航天裝備。壯大通用航空、直升機旋翼和尾槳、直升機傳動部件、航天精密件製造等方面的優勢,重點發展航空電子系統裝備、航空高端零部件、航空航天用高強度抗輻照玻璃等整機及部件產品。加快突破飛機上位鎖、應急艙門、起落架等零部件關鍵技術及裝備,推進航空電子設備、航空液壓件、飛機航電系統、航空材料等配套體系開發製造,增強航空裝備發展規模和配套能力。
智慧型裝備。加大智慧型裝備產業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研發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新產品,突破機器人本體、伺服電機、控制器、感測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製造等技術瓶頸。加快發展高檔和專用數控產品、多軸聯動加工中心等智慧型化裝備,提高數控裝備的開放性和聯網管理性能。開發高速高精度主軸、精密光柵、高精度滾珠絲槓、高性能刀具刀庫,研製推廣使用雷射、電子束、離子束及其他能源驅動的主流增材製造工藝裝備。
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加快發展SUV、轎車、中小型客車、皮卡車等乘用車產業鏈;重點發展自卸車、天然氣儲運改裝車、高檔商務改裝車、新材料罐車及系列隨車起重運輸車等專用車產品,支持開發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施工工程車、旅居車、高速公路檢修車、新型環衛車、油田作業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做優做強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推進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等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突破汽車輕量化、混合動力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高端感測器、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等關鍵技術,推進國家智慧型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建設。
海洋裝備。推動智慧型綠色船舶、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修理與改裝。拓展貨櫃船、液化天然氣船、郵輪等產品修理,開展浮式生產儲卸油船、浮式儲油裝置、海上風電安裝平台等修理改裝,推動多用途工作平台、海洋工程裝備海上試驗場建設。發展油氣資源開採裝備、海上輸油管道、專用索具、作業輔助裝備製造以及配套產業,推進海洋石油裝備成套化、模組化。
節能環保裝備。布局發展脫硫脫硝、工業有機氣體淨化、汽車尾氣淨化技術裝備、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和地源熱泵等。加快發展高效鍋爐自動化控制、低溫煙氣餘熱深度回收、非晶合金變壓器、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等工業節能技術和設備。支持發展平板式脫硝催化劑、高效電袋複合除塵器、二噁英吸附、膜材料及組件、工業廢水降解、垃圾厭氧消化、重金屬分離等環保處理設備。
農機裝備。圍繞現代農業需求發展大型高效收穫機械、聯合收割機、青貯飼料機、播種機,突破農業裝備數位化設計、可靠性與自動監測、智慧型信息化等共性技術和重大產品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智慧型耕種、高速精量播種、精準變數施肥等智慧型農機,加速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進程。
工程與專用裝備。開發大型超大型工程機械、大型智慧型鋼筋桁架成型設備、預製混凝土構件成套設備等高端工程裝備,重點發展攤鋪機、架橋機、裝載機、盾構機、旋挖鑽機等工程整機裝備。發展冶金軋輥、高效連鑄機、高效冷軋輥、高速線材軋機等冶金裝備,超大型振動篩分設備、大型礦用液壓挖掘機、高效煤炭綜采成套裝備等礦山裝備。
冰雪裝備。發展綠色環保製冰主機、整冰機、智慧型電動清冰車、冰壺專用清冰車等冰場設施裝備,造雪機、壓雪車、輸送設備等雪場設施裝備。加快布局建設冰雪產業研究院、科技研發中心和大數據中心等。打造國家級冰雪產業發展成果展覽平台、世界級冰雪裝備器材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及全球冰雪裝備器材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展示平台。
  3.石化產業。堅持完善鏈條、循環集聚、綠色安全、高端精細,做優做強石油化工,大力發展高端精細化學品,積極拓展合成材料,加快石化園區建設,開展化工園區認定,推動產業向沿海轉移、向化工園區集聚,加快行業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轉變,提高產業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加快形成產業基地化、產品差異化、技術高端化、工藝綠色化、生產安全化的新型石化產業格局。重點建設唐山曹妃甸石化、滄州渤海新區合成材料、石家莊循環化工、邢台煤鹽化工等產業基地(園區)。以原油加工和輕烴加工為主線,以清潔能源、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為主體,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為特色,重點發展乙烯、丙烯、芳烴產品鏈條,著力打造多產業集群循環發展的國家級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以補缺延鏈為方向,推動傳統化工向高端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方向發展,推進石油化工與精細化工、海洋化工結合,大力發展己內醯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丙烯酸及酯等合成材料及中間體。以“減油增化”為著力點推進渤海新區臨港石化基地建設,全省形成較為完善的石化產業鏈條,打造國內領先的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到2025年,全省化工行業精細化率進一步提升,沿海地區石化產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60%,全省石化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500億元。
專欄3:石化產業發展重點
石油化工。加快構建烯烴、芳烴產業鏈條,重點發展對苯二甲酸(PTA)、丁二烯、改性聚酯、差異化聚酯纖維、乙二醇、苯乙烯、環氧丙烷、己二腈、丙烯腈、尼龍等,打造國際一流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加快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轉型發展,強化芳烴深加工、輕烴綜合利用,延伸C4及苯乙烯、丙烯深加工產業鏈。
合成材料。重點發展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等異氰酸酯類產品,聚氨酯(PU)、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醇(P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可降解塑膠、共聚矽PC、聚丙烯(PP)、聚苯醚(PPO)、高端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樹脂(EPS)等合成材料及中間體,形成以PVC、TDI、MDI、聚丙烯、聚酯為主的合成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的合成材料生產基地。
高端精細化學品。改造提升化肥、農藥、塗料、染料及其助劑、中間體等傳統精細化工產業,提升現有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發展各類專用肥、複合肥、配方肥、有機矽功能肥,開發生產高效、安全、經濟、環保的農藥製劑,重點支持水性塗料、環保型染料等產品,大力最佳化產品結構。圍繞高附加值、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重點發展塑膠加工助劑、農藥醫藥中間體、高效生物農藥、綠色水處理劑、表面活性劑、信息用化學品、生物化工產品等精細化學品。
  4.食品產業。堅持安全綠色、高端特色、鏈式發展、創響品牌,著眼服務京津、輻射國內外兩個市場,順應食品消費升級新需求,著力推動食品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鞏固乳製品、速食麵、天然色素提取物領先地位,大力發展糧油精深加工產品、高端特色乳製品、焙烤及休閒食品、大眾廚房食品、功能保健食品、調理食品、優質酒和健康飲料產品等。著力培育發展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創新食品加工、供應、消費模式,推動中央廚房及食品冷鏈物流餐飲服務全產業鏈延伸,推進食品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功能化、休閒化、特色化發展。加強質量品牌培育,以安全促發展、以發展保全全,建立全產業鏈協同配套、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產業體系。重點建設石家莊乳製品及傳統主食、唐山乳製品加工、霸州休閒食品、保定健康休閒食品、邢台方便健康食品、邯鄲休閒健康食品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秦皇島和張家口葡萄酒、衡水功能食品、承德綠色食品等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產品、龍頭企業和區域品牌,打造國內一流的食品產業基地和國際一流的優質乳製品生產基地。到2025年,全省食品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500億元。
專欄4:食品產業發展重點
糧油精深加工。重點發展食品用專用粉,研發預混混合粉,開發小麥胚芽、小麥麩皮製品。發展掛麵、速食麵、營養特色方便主食、烘焙食品等麵粉深加工產品。適度發展玉米澱粉及有機酸、功能性澱粉糖等澱粉衍生物。拓展食用油、調和油、專用油、特種油、營養強化油和保健功能性油脂的開發力度,大力推進玉米油、米糠油生產,適度發展葵花籽油、亞麻油、葡萄籽油等高端食用油,促進油脂品種多元化、高端化。綜合利用米糠、玉米蛋白粉、餅粕等糧油加工副產物,加快膳食纖維、低聚糖、蛋白活性肽等功能保健類產品發展。加快飼料品種系列化、結構多元化、產品綠色化發展,滿足畜牧業發展和寵物飼養對優質飼料的需求。
高端特色乳製品。以飼草本地化、種群優良化、養殖標準化、產品高端化、產業綠色化為方向,加強農副飼料和糞污處理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支持乳製品生產企業發展自有自控奶源基地,加強新產品研發,提升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重點發展巴氏殺菌乳,嬰幼兒、中老年以及其他特殊人群配方乳粉、發酵乳,適度發展乾酪、乳清粉等。
綠色方便休閒食品。順應消費節奏加快和主食工業化發展趨勢,發展品種多、營養全、品質好的方便休閒食品。積極發展無糖低熱量等多口味、營養強化餅乾;擴大高端焙烤食品的生產;提升糧穀類、薯類、豆類膨化食品檔次;發展堅果仁、棗乾、果脯、糖果、果凍、豆製品、朱古力等休閒食品,著力發展海洋食品,滿足市場區隔需求。積極推進傳統主食及中式菜餚工業化生產,鼓勵“中央廚房”項目建設,鼓勵企業開發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調理肉及配菜等產品。
健康飲料和酒。重點發展中高端酒、保健酒等優質白酒系列產品,高端酒、定製酒、酒莊酒等葡萄酒;植物蛋白飲料、穀物飲料、鮮榨果汁(NFC)飲料,高端瓶裝水、氣泡水、蘇打水、茶飲等低熱量飲料,功能型保健飲料等功能性、營養型飲料。
  5.其他優勢產業。以高效、循環、綠色為主攻方向,推動建材、紡織服裝、輕工等優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產業規模、提升質量效益。
  建材。推動建材綠色化、部品化、原料標準化,加強新型綠色建材研發、產業化和推廣套用,積極發展新型牆體材料、節能門窗、防火保溫絕熱材料、環保水性塗料、新型防水材料等綠色節能建材產品,高水平發展水泥構件、玻璃深加工、玻璃鋼等建材製品,提升建材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
  紡織服裝。順應市場需求升級方向,以高端化、品牌化、時尚化、綠色化為主線,推動紡織服裝創新發展,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河北品牌。紡織業加強生產流程智慧型化改造,重點發展差別化纖維、功能性纖維、高檔精梳高支紗線、多纖維混紡紗線、高檔面料、功能性面料、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高端高質紡織品;服裝業充分挖掘消費熱點和需求盲點,加強服裝創意設計和品牌培育,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柔性化製造,打造紡織服裝時尚產業,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設計、製造、品牌”三位一體轉型。
  輕工。推進造紙、皮革、印染、日化、玻璃陶瓷等行業採取清潔化生產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等進行綠色化改造,最佳化品種結構。推進腳踏車(童車)、家具、體育用品、箱包、灰鑄鐵炊具、五金、塑膠製品等加強創新設計,提高產品工藝質量,打造名優產品,滿足多樣化、品質化需求。工藝美術產業重點挖掘燕趙特色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傳統技藝,推進石雕、剪紙、瓷繪、鐵藝、內畫等河北傳統特色工藝品發展。
  (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堅持智慧型化、終端化、鏈條化主攻方向,重點推動新型顯示、半導體器件、現代通信、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物聯網、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衛星導航等產業加快發展,強化基礎材料、關鍵晶片、高端元器件、感測器等技術支撐,加快突破新型顯示、積體電路、5G通信、工業軟體、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鞏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柔性顯示等比較優勢。提升整機、終端產品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套用,做大做強行業領軍企業,重點建設雄安網際網路、廊坊新型顯示、石家莊光電與導航、秦皇島軟體、滄州智慧型網聯汽車與半導體、承德大數據、懷來大數據、張北雲計算、邯鄲電子材料、辛集智慧型感測器、正定數字經濟等產業基地(園區),持續推進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具有國內重要影響力的大數據、太陽能光伏、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產業新高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引領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光伏、大數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專欄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重點
新型顯示。加快高端液晶面板、柔性面板等技術研發,支持新型顯示材料、光學薄膜等核心配套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實施“固基強屏建端”工程,進一步提升單色液晶材料、薄膜電晶體液晶(TFT-LCD)材料、液晶玻璃基板、光學膜、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材料、彩色光刻膠、電子特氣等基礎材料技術水平,鞏固國內市場優勢地位。提升現有中小尺寸有源矩陣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TFT-LCD模組、單色液晶顯示屏等質量工藝水平。積極引進高世代顯示面板,推進大尺寸AMOLED面板、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摺疊屏、全面屏、微顯示(Micro-LED)面板、量子點顯示面板等研發及產業化。培育引進手機、車載顯示、可穿戴設備等終端骨幹企業。
半導體器件。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推動高端感測器、大功率器件、專用積體電路研發及產業化,建設太赫茲產業基地。實施“固基材、強晶片、育專用、引封測”工程,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支持陶瓷封裝材料、電子級化學品、4英寸碳化矽晶片提升良品率,加快6英寸以上碳化矽、氮化鎵單晶片及12英寸矽外延量產化進程;推動電源管理晶片、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晶片等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模擬及數模混合電路、高端感測器、微電機系統(MEMS)、大功率器件、高電壓電路、微波射頻電路等特色專用工藝生產線。引進發展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知名企業,培育壯大產業規模和競爭實力。
現代通信。實施“固基提芯引端”工程,鞏固提升矽外延片、碳化矽、陶瓷封裝等基礎材料優勢;提升多模衛星導航射頻接收晶片、5G射頻前端晶片、專用通信射頻晶片、射頻識別(RFID)晶片、光通信晶片等核心晶片設計水平。加快智慧型終端晶片、5G基站寬頻高頻段功率放大器、5G小基站、5G高頻線路板、太赫茲器件、高端晶體振盪器、高速光電轉換模組等研發和產業化;培育發展應急指揮窄帶無線通信、基於5G技術的寬頻移動通信等專網通信設備及系統;引進發展大規模天線系統、基站設備、網路交換機、存儲伺服器、通信整機等網路通信設備和終端產品。
人工智慧。建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研發平台,突破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行為識別、智慧型感知、人機互動、智慧型機器人等人工智慧(AI)關鍵技術。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型經濟形態。發展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慧型互動、圖像識別、知識處理等智慧型系統解決方案,開發基於AR/V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人工智慧產品,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產品套用。實施“AI+”計畫,推進AI+農業、工業、教育、醫療、家居、金融等創新套用。加強與百度等骨幹企業合作,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加快推進基於寬頻移動網際網路的智慧型汽車和智慧交通試點示範建設。
大數據。實施“固基育產強用”工程,推動數據資源向張承廊區域聚集,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大型數據中心,引導數據中心綠色化、集約化發展,電源使用效率(PUE值)小於1.3。2025年,線上運營伺服器突破300萬台。推動建設中國雄安數字交易中心,搭建數據交易支撐服務平台。建設一批大數據與雲計算創新套用研究機構,引進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數據開發企業,突破數據存儲、數據可視化、數據安全等一批核心技術,形成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健康醫療等領域套用示範。
軟體。推動前沿技術套用研究與探索,聚力發展工業軟體。面向行業套用需求,支持發展套用軟體系統。圍繞雲計算、大數據、AI、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發展,開發一批平台軟體。支持新型人機互動、智慧型控制與決策、智慧型感知等嵌入式軟體技術研發。支持雄安新區網際網路產業園建設,引進培育一批中國軟體百強、中國網際網路百強企業,打造雄安新區軟體創新研發引領區。支持秦皇島市與中國軟體行業協會開展合作,著力引進一批軟體領軍企業、研發機構、高端人才,打造秦皇島軟體新城。
  2.生物醫藥產業。堅持創仿結合、最佳化品種、延伸鏈條,加快疫苗、診斷檢測試劑、抗體藥物發展,推動優勢化學藥持續發展壯大。鞏固原料藥和高端化學藥優勢地位,積極發展特色高端原料藥、植物有機成分提取、生物製品、中藥飲片,培育發展兒童藥、中藥大品種和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原料藥生產基地。加快發展現代中藥,培育中藥新品種、天然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高端醫療器械、醫療產品,大力發展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藥。著力在基因檢測、細胞製劑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瓶頸,鼓勵醫藥企業開發生物醫用材料以及大健康產品等移動醫療產品。培育壯大外包生產平台、研發服務平台、質量服務平台,推動數字經濟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建設石家莊國家生物醫藥、安國現代中藥、滄州生物醫藥、邯鄲生物提取和現代中藥等產業基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建設,爭創國家級京津冀生物醫藥健康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先進研發製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
專欄6: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重點
生物技術藥。加快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推動重組人血白蛋白等臨床需求量大的生物類似藥大品種產業化。研發重大傳染病疫苗,發展針對腫瘤、免疫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性疫苗和疫苗新型佐劑,以及多聯多價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發展RNA干擾藥物、基因治療等藥物以及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著力發展新冠肺炎抗體、糖尿病、生殖健康和激素等檢測試劑和心腦血管、炎症標記物產品。加快重組胰高血糖素樣肽受體激動劑、艾苯那肽、狂犬抗體等一類新藥的研發生產,做大做強津優力、B肝疫苗等產品市場規模。
化學藥。支持開展針對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發,重點發展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創新藥物。加快開發市場潛力大、臨床需求量大、國外專利即將到期的化學藥首仿品種。發展脂質體、脂微球等新型注射給藥系統,口服速釋、緩控釋、多顆粒系統等口服調釋給藥系統。立足現有優勢,引導我省原料藥生產企業以特色化、精品化為目標,推動原料藥結構由大宗原料藥向特色原料藥、專利原料藥轉變。加強上下游合作,形成“原料藥+製劑”協同發展的進階模式。加快匹諾塞林注射劑、抗腫瘤藥物、抗凝血藥物等一類新藥研發及產業化,做大做強丁苯酞、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雙環醇片等重磅品種。加快衡水醫藥產業等基地建設。
現代中藥。加快中藥新品種、現代中藥、組分中藥、天然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大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藥新藥研發力度。推進中藥配方顆粒及經典名方的二次開發和產業化。加強中藥標準化建設,重點發展太行連翹、太行山柴胡、熱河黃芩、西陵知母等道地特色中藥材大品種,推廣一批產地加工、炮製生產一體化關鍵技術,提高我省中藥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塞絡通膠囊、連花清瘟膠囊、摩羅丹等中藥大品種國際化註冊進度。
高端醫療器械。重點發展醫用機器人、新型影像設備、核磁共振、心腦電圖監測儀、體外診斷儀、植介入醫療器械等高性能醫學診療設備。加快發展具備雲服務和人工智慧功能的移動醫療產品、智慧化數位化醫療康復器具、健康管理軟體、遠程醫療系統,加快醫療大數據的開發利用。
  3.新能源產業。堅持高端化、高效化、智慧型化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高效光伏設備、先進風電設備、智慧型電網裝備、高效儲能裝備、氫能裝備產業,加快風光火儲互補、高效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和智慧型控制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推進儲能裝備產業化及前沿技術布局,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快推動承德釩儲能示範套用。加速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進程,圍繞“製取、儲運、加注、套用”環節補鏈強鏈,推動氫能產業鏈聯合技術攻關,大力發展風電、光電制氫,依託焦化、化工副產氣體低成本制氫,加快氫氣生產、儲運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氫能產業集群和製造基地。重點建設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和氫能示範城市、邢台太陽能光伏及新型電池、保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邯鄲氫能裝備、承德清潔能源融合發展等產業示範基地,打造全國新能源裝備製造示範套用先行區和氫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成集裝備製造、能源生產、套用示範於一體的500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骨幹企業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前列。
專欄7: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
高效光伏設備。支持鈍化發射極及背局域接觸(PERC)、新型薄膜、異質結、鈣鈦礦等新型光伏發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高效電池生產設備、多功能一體化逆變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鼓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實施生產過程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提高電池及組件光電轉換效率,提升產品質量。促進新型高效層壓機、單晶爐等專用設備提檔升級。在工業園區、農光互補、公共設施等領域開展智慧型光伏套用試點建設。推動光伏優勢產能“走出去”,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拓國際套用市場。
高端風電設備。加快發展大型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及系統,支持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及設備安裝平台研製,突破風力發電機增速器、主軸及軸承、新型傳動、風機葉片、變槳調速、變槳控制、安全防護、線上監測與故障診斷、綜合試驗檢測、風電蓄能等關鍵技術。打造材料,葉片、軸承、主齒輪箱等配套件,變槳偏航系統、整機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風電裝備製造整機及套用全產業鏈。
智慧型電網裝備。進一步提升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質量技術水平,提高絕緣成型件及套管、操作機構、直流場設備等關鍵設備和部件的規模化生產能力,重點推進特高壓直流輸電、柔性節能輸電、新能源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先進儲能裝置、智慧型電網及用戶端設備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核島補水器和熱交換器、核級泵、核級閥等高端裝備。
高效儲能技術及裝備。支持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及技術研發,重點發展高安全性、良好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鐵鋰、鈷酸鋰、雙三氟甲烷磺醯亞胺鋰、三元鋰、錳酸鋰、鈦酸鋰等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推進超級電容器、鈉硫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材料、技術的發展,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規模儲能電站檢測、控制、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一批產業技術標準。探索開展相變儲能技術、飛輪儲能技術、壓縮空氣儲能、儲熱、儲冷等技術研發和套用,支持儲能系統整體設計及核心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開發多媒體充電樁、移動充電樁、光儲充一體化智慧型充電系統、充電堆、智慧路燈式充電樁等智慧型充電設備,推動各地將充電樁建設成為智慧城市的新終端。
氫能技術及裝備。加強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氫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建立全產業鏈氫能產業體系。加快發展20MPa壓縮儲罐、70MPa車用氫瓶、90MPa的超高壓站用儲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氫設備,建設可大量儲存液氫示範性加氫站。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配套政策,鼓勵研發大功率高密度、長壽命、低成本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以及燃料電池乘用車和重型卡車。支持大規模儲能電站檢測、控制、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
  4.新材料產業。堅持高性能、多功能、綠色化主攻方向,圍繞鐵基、碳基和矽基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提升新材料技術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給端、需求端創新聯盟,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拓展納米材料、碳纖維、亞穩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市場套用。重點建設唐山精品鋼及化工新材料、邯鄲特種氣體及辦公耗材和新型功能材料、衡水新型功能及複合材料、承德釩鈦新材料及製品、承德新型建築材料、邢台特種合金、石家莊高溫合金、辛集新型顯示材料、武安鐵基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基地(集群)。加快提升航空鋁材、高純靶材、高端硬質合金等關鍵新材料保障供應水平,在特種電子氣體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產能世界領先的單項產品,打造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
專欄8: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
先進金屬材料。重點研製與開發高溫合金系列、精密合金系列、耐蝕合金系列及高強不鏽鋼系列產品,超高純生鐵等鐵基新材料,高溫、耐磨、耐蝕、超低溫板、棒、線、絲產品,超輕金屬、高純氧化釩系列、航空航天領域用合金材料、釩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大力發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儲氫材料、金屬材料專用稀土添加劑。
碳基新材料。圍繞碳基合成新材料、碳纖維材料、半導體材料、新型煤焦化炭材料、新型儲能材料等領域,突破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製備技術,重點發展人造石墨、石墨烯、超級電容炭、碳纖維複合材料、碳化矽材料、碳納米管、高端聚烯烴等碳基新材料開發。
電子信息新材料。加快發展矽材料、鍺矽材料、多孔矽、微晶矽以及以矽為基底異質外延其他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等矽基新材料,三氟化氮、六氟化鎢、六氟丁二烯、高純氟化氫、高純氯化氫等極大規模積體電路用特種電子氣體,以及辦公自動化耗材與靜電粉末材料。支持發展光刻級氟化鈣晶體等光學材料,功能膜材料、柔性玻璃、柔性電路板等柔性電子材料,碳化矽、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液晶顯示、微米級發光二極體(Micro-LED)顯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光刻膠、偏光片等新型顯示材料,超白壓延光伏玻璃等新能源光伏材料,以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鈦酸鋰負極材料、高安全高比能電池等高性能電池材料。
高性能複合材料。大力發展高性能、差別化綠色環保纖維,推進碳纖維、玄武岩纖維、熔紡氨綸、芳綸纖維、新溶劑綠色纖維素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的產業化規模化,開發高性能複合材料消防服、防彈衣、抗熱服、聚對苯撐苯並二惡唑(PBO)纖維等。加快發展電工級聚丙烯、金屬基複合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家電、建築、高速公路用粉末塗料等中端粉的規模化發展,推進金屬粉末塗料、氟碳粉末塗料、丙烯酸粉末塗料和重防腐粉末塗料等高端粉的產業化進程。
綠色化工新材料。圍繞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醫療健康以及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需求,採用自主研發技術與國際先進工藝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發展以高性能聚烯烴、高性能樹脂(工程塑膠)、高性能橡膠及彈性體、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新型塗層材料等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產業。
前沿新材料。在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增材製造材料、高性能納米材料、功能性植入材料、再生修復活性材料、新型超導材料、超材料等前沿領域,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積累,突破一批核心技術。
  (三)加速發展高潛產業。
  1.應急產業。堅持需求牽引、加速集聚、產業聯動,推動應急產業標準化、系列化、無人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加強應急物資生產能力儲備,提升應急產業綜合實力,增強應急突發事件的產業支撐能力。重點發展新型應急通信指揮裝備、高精度應急預測預警裝備、高可靠風險防控與安全防護產品、專用緊急醫學救援裝備和產品、特種交通應急保障技術裝備、重大消防礦山等搶險救援技術裝備、智慧型無人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突發事故處置專用裝備、新型應急服務產品等。著力打造“2620”產業格局,推進張家口懷安、唐山開平2個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提質擴量,培育6個省級安全應急產業基地和20個應急特色產業集群,打造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走向國際的應急產業新高地。到2025年,力爭全省應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以上,其中應急裝備產業占比60%以上。
專欄9:應急產業發展重點
新型應急通信指揮裝備。堅持智慧型化、小型化、便攜化發展方向,開發集融合、協同、可視等功能於一體的應急指揮通信技術裝備。推動應急通信便攜裝備、災害事故現場自組網通信裝備等應急指揮通信裝備研發與產業化。
高精度應急預測預警裝備。堅持數位化、智慧型化、精準化發展方向,突出發展防旱抗汛、森林草原火災蟲害等自然災害預測探測裝備和礦山監測及災害預報、危險化學品全程動態監控等公共安全監測預警裝備。
高可靠風險防控與安全防護產品。堅持數位化、規模化、系列化發展方向,圍繞家庭防護、公共衛生防護、生態環境防護、社會公共安全防護等領域,開發先進、適用、安全、高可靠的應急防護新產品。
專用緊急醫學救援裝備和產品。堅持智慧型化、便攜化、精密化發展方向,重點發展防控突發公共衛生疫苗和藥品及家用應急包、應急救援止血系統等應急醫療產品,呼吸機、負壓救護車、攜帶型緊急醫學救援設備、應急水質監測裝備及應急消毒裝備等多樣化、標準化、高科技、高效能的應急裝備產品。
特種交通應急保障技術裝備。堅持大型化、專業化、多功能化發展方向,加強技術研發、產業合作和成果轉化,重點發展道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恢復、修復裝備,隧道救援車、冰雪清除機械等道路應急搶通裝備;探測、滅火、醫療等航空救援裝備;專業消防救助船舶、應急救援船等水域救援裝備。
重大消防礦山等搶險救援技術裝備。堅持輕型化、模組化、智慧型化發展方向,加強對搶險救援裝備重點難點的科研攻關,重點發展特種消防成套處置裝備、應急排澇關鍵技術及裝備、多功能化學偵檢消防裝備、大型工程救援裝備、智慧型火災探測及滅火系統、電力應急保障裝備等裝備產品。
智慧型無人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堅持高端化、智慧型化、模組化發展方向,加強人工智慧、物聯網、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AR/VR、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裝備的融合,開發一批智慧型無人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突破機器人應急救援裝備核心關鍵技術。
突發事故處置專用裝備。堅持便攜化、信息化、快捷化發展方向,加強技術研發和成果孵化轉化。重點發展移動式醫療垃圾快速處理裝備、禽類病原體無害化快速處理裝備、有害有毒液體快速處理技術裝備、土壤/大氣/水污染快速處理裝備,應急高空作業、大型爆破拆除、地下管網安全運行監控等裝備,攜帶型氣體分析儀、攜帶型泄漏氣體檢測儀、水質毒性檢測儀等應急監測設備。
新型應急服務產品。堅持專業化、社會化、標準化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大氣環境、水污染、基礎設施、網路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風險評估服務、隱患排查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等應急管理支撐服務,自然災害防治、消防、安全生產、應急測繪、安保等應急專業技術服務,緊急醫療、交通救援、工程搶險、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社會化服務。著重培育產業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技術交易、安全培訓、應急安全體驗館、災後心理康復疏導及恢復、應急旅遊體驗等服務。
重點基地和集群。深入推進張家口懷安、唐山開平2個國家級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重點推動石家莊應急通信和醫藥防護應急產業基地、秦皇島智慧型消防與醫療救助基地、保定新能源應急和醫用防護產業創新示範基地、邯鄲安防應急產業基地、邢台應急裝備產業基地、廊坊防災減災服務應急產業基地6個省級安全應急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石家莊鹿泉區應急通信、石家莊欒城區搶險救援裝備、唐山市高新區消防機器人、樂亭縣建築支護裝備、涿州市醫療防護、三河市應急救援機器人和緊急醫學救援裝備等20個省級應急特色產業集群。
  2.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堅持需求牽引,加快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質化發展,提升全產業鏈配套能力和創新能力。重點發展綠色建築功能材料、裝配式結構部件、被動式門窗與遮陽系統、環境調節設備與系統等。推進制造業與設計諮詢服務業、建築業聯動發展,支持產業鏈重點產品示範套用,培育壯大第三方認證機構,加快形成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推動石家莊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城融合示範基地、保定全國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全產業鏈示範基地、唐山裝配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形成一批以玻璃深加工、保溫裝飾一體板、暖通空調設備、房屋集成等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國際先進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基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集聚、技術領先、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全產業鏈體系,力爭全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3600億元。
專欄10: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重點
綠色建築功能材料。重點發展防水卷材、防水隔氣膜、防水透氣膜、預壓膨脹密封帶等高性能防水密封材料,石墨聚苯板、聚氨酯板、真空絕熱板、岩棉板、SiO2氣凝膠等高效保溫材料,防水、抗菌、隔音等功能塗料,硅藻泥、石墨烯、相變蓄熱等綠色裝飾材料。
裝配式結構部件。重點發展結構保溫一體化牆體、結構裝飾一體化板材、裝配式混凝土構件、裝配式鋼結構構件、裝配式木結構部品、整體廚衛、預製內外牆板、集成牆地面等。
被動式門窗與遮陽系統。重點發展節能門窗、玻璃幕牆、遮陽系統、節能玻璃、五金配件、複合型材、斷熱材料、窗台板等。
環境調節設備與系統。重點發展高效儲能設備、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高效供暖系統、熱回收設備、熱交換設備、太陽能光伏、水泵/風機、空氣淨化設備、新風/除塵系統、節能照明系統、室內環境監測控制系統、健康管理系統等。
  3.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堅持產品智慧型化、服務專業化、設計高端化、主體多元化發展方向,完善醫療康復護理機器人、健康可穿戴設備、競技類輔具產業鏈條,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轉換延伸。立足老弱病殘人群的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健康服務需求,加速推進智慧型床、智慧型輪椅、康復治療器械、健康監測檢測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研發,培育一批在國內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加快建設石家莊、秦皇島、保定、衡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基地、張保廊唐環京津產業帶和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全國重要的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基地。到2025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全省重要的特色新興產業,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力爭全省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
專欄11: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重點
康復治療器械。重點發展刺激神經與肌肉的電療器械、磁療器械、超聲器械,紅外線、紫外線、雷射等光學器械,輔助行走練習器、牽引器械、按摩器等生活器具和腰肌訓練器、握力器及老年人使用的助步器、關節活動器等健身器械。
健康可穿戴設備。重點發展實時、連續監測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生理參數和健康狀態的健康手環、健康腕錶等可穿戴監護設備。
健康監測設備。重點發展用於家庭、社區醫療機構,可藉助線上管理系統實現遠程健康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式、分立式智慧型健康監測套用工具包。
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重點發展便於隨時、隨地、自助完成基礎健康狀態檢測,用於社區機構、公共場所的自助式智慧型健康檢測設備。
智慧型養老監護設備。重點發展用於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的智慧型輪椅、拐杖、監護床、智慧型洗浴、智慧型提示等智慧型化監測、康復、看護設備。
家庭服務機器人。重點發展滿足家居作業、情感陪護、娛樂休閒、無障礙輔助、安防監控等需求的智慧型服務型機器人。
殘疾人輔助器具。重點支持經濟、適用、便利、舒適、環保、智慧型型輔助器具的研發生產,鼓勵企業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個性化定製服務,針對不同人群需求開發個性化輔助器具。大力發展矯形器、助聽器、助視器、假肢和多功能輪椅、拐杖、各類護理床等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
  (四)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以技術引領、鏈式發展、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為主攻方向,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類腦智慧型、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氫能與儲能、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柔性電子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搶占發展制高點。搶抓底層技術基本成熟的戰略機遇,緊跟全球技術變革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大力引進一批國際領先的研發平台和創新型企業,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設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套用場景,促進重大技術成果創新套用,統籌推進戰略性前沿領域研發攻關、產品套用和產業培育,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我省未來產業先發優勢,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加快構建以雄安新區為引領,中國·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及省級以上開發區多點支撐的未來產業發展布局。
專欄12: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區塊鏈。圍繞構建聯盟鏈、公有鏈,建立產學研創新機制,超前布局區塊鏈技術研發及試驗,突破加密算法、共識機制、智慧型契約、側鏈與跨鏈等核心底層技術,著力解決鏈上鏈下問題。推動自主的區塊鏈開源社區、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為區塊鏈技術研發提供支撐。加快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物流、扶貧、醫療及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套用,有效解決身份精準識別、數據實時存儲、信息全鏈條共享等問題,提高套用領域信息透明度和信任度,推動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太赫茲。依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等單位,開展基於固態電子學的太赫茲源和探測技術研究;突破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基於太赫茲載波的高速組網及接入、太赫茲微型射頻模組、太赫茲陣列天線及波束跟蹤等關鍵技術。推進太赫茲高功率可控發射器、關鍵元器件產業化進程,開展太赫茲技術在質量檢測、醫學成像、無損檢測、安全檢查、高速局域通信、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套用。
量子通信。支持開展量子密鑰分配、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機密共享技術研究。
  四、產業空間布局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部署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總體要求,統籌雄安新區、張家口張北地區“兩翼”協調發展,明確區域產業定位,突出產業比較優勢,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構建與區域功能定位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產業發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發展格局。
  (一)一核。
  打造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加速吸納集聚優質創新要素,打造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和企業總部落戶,啟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建設,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在智慧型城市建設、數據要素流通、體制機制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領軍城市。推進雄安超算雲中心、城市級物聯網平台建設,完善智慧型基礎設施和感知體系。建設數位化主動配電網,打造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區。圍繞打造全球創新高地,推動布局建設國家級信息網路實驗平台、生命科學、人工智慧、5G實驗室等創新研究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進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網際網路與信息服務等高端高新產業園區建設,高標準推動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建設,建設雄安國際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研究基地。到2025年,雄安新區世界級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初步形成,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二)兩極。
  石家莊省會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依託石家莊市作為省會城市和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區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大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大力支持省會做強做優鋼鐵、化工、建材、紡織服裝、食品、新材料等產業,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先進裝備製造等產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全省重要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推進省會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增強省會綜合經濟實力和吸引輻射帶動功能,當好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唐山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以園區化、精細化、鏈條化、循環化為主攻方向,延伸產業鏈條,深化港產城融合發展,做大做強臨港產業。重點發展精品鋼鐵、高端裝備製造、綠色化工、現代化工、新型綠色建材、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鋼鐵基地、全國一流的綠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
  (三)四帶。
  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借力京津技術、智力資源,強化科技成果產業化功能,打造與京津一體化發展先行區。開展創新型城市創建活動,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廊坊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保定市重點發展汽車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慧型電網裝備製造等。到2025年,通過創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試,成為引領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高地。
  沿海臨港產業帶。突出沿海經濟帶在全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強化唐山市增長極帶動作用,加強港口聯動、園區協作,推進開放開發,強化要素集聚、項目集聚、產業集聚。秦皇島市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做大做強臨港產業。滄州市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石化、海水淡化、生物醫藥健康等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的綠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新興發展區、富有優勢的新型工業化基地,加快打造環渤海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冀中南先進制造業產業帶。堅持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雙輪”驅動,依託以石家莊市為中心的現代化省會都市圈建設,推動產業綠色轉型。衡水市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製品產業。邢台市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產業,最佳化提升鋼鐵、煤化工、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邯鄲市重點發展精品鋼材、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節能環保等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產業層次進一步提檔升級,努力實現開放型經濟和內聯式發展互促並進,打造製造強省戰略支撐區。
  冀西北綠色製造產業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經濟,加快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螢幕障。承德市重點發展釩鈦新材料及製品、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製造、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特色智慧型製造等。張家口市重點發展冰雪裝備製造、大數據設備製造、高端裝備製造、氫能源製備等。到2025年,打造成為綠色經濟發展新高地、生態引領示範區。
  (四)多集群。
  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立足縣域產業基礎,圍繞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工業設計、品牌行銷、鏈條延伸、綠色轉型、智慧型製造、高端產業、商務模式等發展路徑,著力加強企業內生力、產業鏈競爭力和集群生態力建設,發展一批特色鮮明、規模效益好、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大、市場占有率高、產業鏈韌性足、綠色低碳、集約集聚、錯位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持續支持箱包、童車、家具、裘皮皮革、羊絨、絲網、軸承、標準件、再製造、汽車零部件、乳製品、葡萄酒、寵物食品、大數據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提質增效。在電子信息、精品鋼、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食品、應急產業、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等領域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到2025年,縣域特色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對縣域經濟的支撐顯著增強,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80個。
  五、主要任務
  (一)實施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1.深化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快智慧型化改造、推進綠色安全轉型、促進服務化延伸,加速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套用,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加速轉變。推動產業鏈“補短板”,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加快實施改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提升。支持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體生產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鼓勵整機與基礎配套領域同步升級,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定期修訂發布技術改造升級投資導向目錄,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每年滾動實施“千項技改”和“百項示範”工程,引領製造業提質增效。
  2.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瞄準重點產業鏈中的關鍵短板和技術缺失,聚焦先進金屬材料、輸變電裝備、太陽能光伏、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高端精細化工等領域,攻克一批培育產業新優勢的技術;聚焦氫能與儲能、新型顯示、現代通信等領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聚焦大數據、機器人、基因和生物醫藥、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統籌項目、人才、平台、資金等資源配置,推進自主創新產品疊代套用,全面提升製造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等組建聯合體,圍繞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批量生產、示範推廣等環節開展協同攻關。聚焦製造業創新發展共性技術需求,探索創新載體組建新模式,加快在氫能、先進環保、植物提取、智慧型製造等領域打造一批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型創新載體,推動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高質量發展,提升製造業創新鏈整體效能。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相關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孵化機構,提升支撐服務能力,推動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
  3.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和創新實力。開展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行動,支持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研發機構,開發高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加快向套用基礎研究等創新鏈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創新、顛覆性創新成果。發揮龍頭企業資源整合能力,探索設立行業創新平台,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行業創新發展。實施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培育提升計畫,支持領軍企業完善創新機制、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端人才、牽頭或參與建設省級創新平台,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技術合作,促進新技術快速大規模套用和疊代升級,培育一批技術領先、核心競爭力強的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提升”計畫,逐步建立創新企業梯度培育機制。
  4.深化提升工業設計水平。實施工業設計深化提升工程,提高製造業設計創新能力,加快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推進系統設計和創意設計的理念與方法普及,支持綜合套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綠色、可持續、全生命周期的先進理念,提升產品的外觀造型、友好體驗、工程易用性以及環境融合性,滿足消費需求、解決市場痛點。重點圍繞汽車、日用陶瓷玻璃、服裝服飾等傳統優勢產業和高端裝備、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領域,支持製造業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鼓勵企業內部組織流程再造,加快產業鏈關鍵環節工業設計植入,提升企業系統設計、協同設計、綠色設計能力。推動特色產業集群與高端設計機構、高校等深度合作,聚焦產品開發、包裝升級、質量提升、品牌塑造、市場行銷等進行設計融入,擴大中高端產品供給,打造特色區域品牌。鼓勵有條件的製造業企業分離設計機構,支持設計公司在細分行業領域深耕細作,培育一批專業化、品牌化設計服務企業。加快雄安新區、石家莊、秦皇島3個重點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園區建設,吸引聚集國內外工業設計創新資源,打造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高地。建立開放共享的行業資料庫、材料資料庫、通用模型庫等設計資源庫,強化設計創新公共服務支撐。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工業設計協同創新服務雲平台,實現各類設計資源、設計機構、設計需求的互聯互通,構建協同發展設計生態。
專欄13:工業設計深化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省、市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協調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提升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雄安新區、石家莊、秦皇島等重點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園區建設,培植髮展設計平台、設計教育、設計活動等服務機構,推動形成設計服務產業生態。支持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和金蘆葦工業設計獎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工業設計交流合作高端品牌,打造雄安國際設計創新高地。依託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創新組織服務模式,聚集國內外各類相關資源,構建工業設計協同創新服務雲平台,打通生產、設計、資本、市場等各環節,提供合作對接、線上交易、成果轉化、展覽展示等服務。
  5.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中國科學院等大院大所與河北省深度合作,完善工業醫院、工業診所、工業大夫三級診療體系,開展“工業診所”巡診活動,幫助解決企業轉型發展“卡脖子”問題,推動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推進企業降本增效和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協同化發展。發展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從產業中凝練科學問題機制,推動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提升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研發及成果轉化能力。推動行業領軍企業與省內外高校深度合作,建設以企業為需求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和市場主體的新型校企研發平台。發揮各類園區創新資源、創新主體集聚優勢,加快培育國際化、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推進京津冀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打造“快轉”主陣地。建設用好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打造國家技術轉移河北(正定)中心,推動國內外更多創新成果在河北轉化和產業化。
專欄14:製造業創新載體建設
打造創新載體。推進石家莊、秦皇島、唐山、保定、邯鄲、衡水、滄州等創新型城市建設;推動國家級開發區等爭創國內一流園區,鼓勵省級開發區等升級為國家級園區;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壯大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提升計畫,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提質增量;重點培育,分類施策,推動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實現A級企業研發機構占比持續提高。
提升創新平台。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落地河北,加大省級重點實驗室在企業建設布局力度;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對標培育計畫,加速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科研力量的最佳化配置和資源整合。
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河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打造產業技術研發轉化的先導中心;聚焦產業集群創新轉型,持續推動“百校千企”產學研用對接活動精準高效務實開展;建設用好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評估、諮詢、服務、轉移、專利代理等專業化服務,促進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
  (二)實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行動。
  1.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核心基礎零部件和核心電子元器件、工業基礎軟體、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基礎,健全產業技術基礎體系。探索“揭榜掛帥”機制,以我省製造業重大發展需求為目標,以突破產業關鍵技術短板為導向,著眼有基礎、可產業化,突出產業帶動性,聚焦鋼鐵、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領域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項目,著力補短板、強優勢、提質量、優生態,加大工業基礎技術研究力度,突破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工業基礎軟體、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瓶頸制約,提升產品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加快突破產業基礎能力的薄弱環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布局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加大重要產品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建立完善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重點新材料首批次、工業軟體首版次等省內新產品推廣保險補償機制,推進新產品市場化進程。推動省級以上國家重點實驗室資源共享,長期穩定開展工業基礎領域技術研究、轉化推廣。建設研發、中試熟化、生產套用示範、測試評價等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台,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夯實產業技術基礎,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專欄15: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點支持方向
根據重點產業鏈逐條梳理基礎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圍繞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創新,明確重點方向,推動企業、科研機構採用技術創新,加快提升CAD、CAE、EDA等工業軟體性能,推動石化、汽車等重點行業工業核心軟體國產化套用,在新型顯示、新能源電池、微電子等新型器件領域取得新突破,推動高性能化工、新型建築、高端鋼鐵、先進合金、高性能纖維、稀土等重點關鍵基礎材料發展。發展近淨成形製造、輕量化材料成形製造、金屬增材製造、精密及超精密加工、積體電路及半導體器件製造等通用基礎製造工藝。圍繞可靠性試驗驗證、計量檢測、標準制修訂、認證認可、產業信息智慧財產權等技術基礎支撐能力,依託現有第三方服務機構,建設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到2025年,產業基礎能力大幅提升,對重點領域所需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實現國產自主供給提供支撐保障。
  2.加快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統籌推進補短板和鍛長板,增強產業鏈韌性,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實施“鏈長制”,建立“鏈長+鏈主”工作推進體系,開展強鏈、補鏈、延鏈、穩鏈、創鏈行動,深入梳理產業鏈短板弱項,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深化提升鋼鐵、石化、軌道交通裝備、汽車、農業機械、食品、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鏈,對標行業先進水平,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提升重點行業本地配套化率,持續增強產業鏈競爭優勢,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體系。完善生物醫藥、太陽能光伏、氫能、大數據、機器人、現代通信、新型顯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拓展冰雪裝備、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等高潛產業鏈,彌補產業鏈缺失環節,培育引進一批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快實施一批產業化示範項目,培植競爭新優勢。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鏈,搶占發展制高點。
  3.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開展產業集聚行動,緊緊圍繞“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產業集約集群發展。以省重點承接平台為依託,以產業鏈協作為紐帶,以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及產業化為牽引,攜手京津產業支撐平台,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和布局最佳化,在鋼鐵、汽車、信息智慧型、生物醫藥等領域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依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的卓越提升,推動產業合理分工與緊密協作,在技術創新、組織變革、開放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一條製造業集群發展的新路徑,探索協同培育集群模式。立足“四帶”產業基礎,瞄準世界前沿,實施重點突破,集中資源構築若干條基本完整的產業鏈,在京廣、京九沿線建設一批中高端產業集群,努力打造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5年,培育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五千億級產業集群。
  4.提升園區能級和水平。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最佳化工業企業布局,分業施策、一企一策,推動淘汰關停一批、搬遷入園進區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優做強一批。建立以用地、稅收、產出、能耗、排放等為主要衡量指標的工業企業質量效益綜合評價體系。發揮園區對產業的核心承載作用,集聚高端要素資源,全面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拓展產業集聚發展空間。支持園區引進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建設一批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和數字產業創新中心。實施跨區域組團化重組整合、集團化聯動發展,提升開發區、工業園區能級和水平,培育壯大一批超千億元園區。
  (三)實施融合發展深化行動。
  1.加快智慧型改造步伐。實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計畫,加快鋼鐵、石化、汽車等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數位化轉型。提升研發設計、生產裝備、企業管理和決策分析智慧型水平。發展智慧型成套裝備,研發新型智慧型產品。建設一批智慧型製造示範工廠、數位化車間,加快智慧型製造單元、智慧型生產線建設,推動智慧型裝備、智慧型模組在企業智慧型改造中的套用,加快智慧型化、數位化技術融合套用,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生產管控能力。推進網路化協同製造,支持建設協同研發設計平台,推動建立完善面向全產業鏈的大數據資源整合和分析平台。開展大數據在工業領域的套用創新和試點示範。深入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平台”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位化改造。建立完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在重點行業骨幹企業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要素,形成企業兩化融合過程管理機制和頂層設計方案。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持續開展兩化融合整體性評估和智慧型製造成熟度評估,以評估找差距、促對標,為政府精準施策、機構精準服務、企業精準決策提供支撐。建立健全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定期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安全能力認定和監督檢查,提升企業工業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2.深化兩業融合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重點發展柔性定製、共享生產、供應鏈管理、共享製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製造業企業業務流程再造、商業模式及業態創新。積極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鼓勵原材料企業向產品和專業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消費品工業企業加快發展規模化、個性化定製,裝備製造企業向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支持製造業企業依託核心裝備、整合優質產業資源,建設“硬體+軟體+平台+服務”的集成系統,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鼓勵骨幹龍頭企業利用先進技術向平台經濟轉型。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積極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台和項目,推動服務型製造主要模式深入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作用,強化服務支撐。
  3.布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路和先進泛在的無線寬頻網。加快推進5G網路向縣(市、區)、工業園區延伸覆蓋,逐步實現熱點區域深度覆蓋,推動5G套用從生產輔助環節向生產關鍵環節延伸,打造行動網路千兆和光纖寬頻網路千兆的“雙千兆寬頻城市”,全面部署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探索融合網路、計算、處理於一體的新型網路架構。最佳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統籌數據中心規劃布局,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一體化發展格局。積極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針對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標準、工業基礎網路、工業信息安全、工業大數據、工業軟體/APP等產業環節創新能力建設,夯實全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基石。鼓勵鋼鐵、高端裝備、綠色建材、汽車零部件等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企業級、專業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打造“1+21”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能力;圍繞重大共性需求和重點行業需要開展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的協同創新,支持以龍頭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為主體,與省內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研發資源共享、共創和技術成果轉化,鼓勵開展新技術和標準符合性試驗驗證,開發和推廣仿真和測試工具。
  4.發展電子商務。鼓勵大中型企業建立開放性採購、銷售、服務平台,實現與企業內部產供銷一體化平台集成套用,推進工業電子商務建設。引導和支持鋼鐵、建材、醫藥、食品、輕工等行業企業電子商務平台向行業或區域平台轉化,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加強與國內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大力發展面向行業或產業集群的電子商務平台,推動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引導平台從產品銷售和廣告行銷向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領域滲透,實現製造需求和製造資源的無縫對接。支持商貿企業向現代供應鏈企業發展,為製造業提供上下游一體化商貿流通服務。開展工業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加強品牌推廣,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台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台”建設,完善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慧物流等服務體系,紮實推進石家莊、唐山、雄安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一批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平台、園區和公共海外倉,增強示範引領作用。支持消費領域平台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
  (四)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行動。
  1.打造創新引領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示範引領帶動作用,集中優勢資源和政策,重點培育一批發展態勢好、核心競爭力強、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骨幹企業。支持優質企業在產業集群建設中發揮領軍作用,組建創新聯合體,牽頭承擔重點研發計畫、重點項目和重大平台建設等任務,通過技術輸出、資源共享、供應商管理等方式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要素資源,快速提升規模效益水平。引導企業對標國際一流,聚焦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品牌、技術、資源、渠道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推動兼併重組,加快培育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的本地企業集團。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參股、併購、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經營布局,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形成更多創新、技術、質量、品牌、形象世界一流的龍頭企業。
  2.加快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深入實施產業鏈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培育打造專注於製造業基礎能力建設細分領域的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最佳化產業產品細分賽道,突出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和淨資產收益率三大目標性指標衡量,科學考量企業技術創新等研發指標,強化環境保護、信用等約束性指標作用,支持企業專注細分市場,突出主業,深耕細作,形成一批發展前景好、市場占有率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省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加強對單項冠軍企業的跟蹤管理,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研究完善促進我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認真總結企業在培育提升工作中典型經驗和好的做法,每年選擇一批典型經驗,通過編寫案例集、組織培訓班、召開經驗交流會、企業現場會等多種形式進行示範推廣,總結歸納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的成功經驗,組織企業學習交流。加快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實現技術質量雙提升、國內國際雙領先,形成冠軍級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實力,培育一批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打造若干創新引領的排頭兵企業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鼓勵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區建立梯度培育體系,帶動一批企業成長為單項冠軍。
  3.加速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計畫,開展分層次梯度培育,引導中小企業專注於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到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4500家左右,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培育和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引導基地向平台化、智慧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不斷完善創業創新環境和條件。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提升集聚服務資源的能力、拓展服務功能,持續組織多種形式的公益服務活動,逐步實現優質服務與中小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五)實施綠色製造轉型行動。
  1.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創建一批綠色工廠,推進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實現生產過程綠色化全覆蓋。發展一批綠色園區,推進園區內工廠之間的統籌連結,實現工業園區產業和基礎設施的綠色化。打造一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推進供應鏈節點企業協調協作,帶動上下游企業建立綠色採購、生產、行銷、回收及物流體系。在冶金、化工、建材、機械、汽車、紡織等重點行業,產品、企業、園區、供應鏈、評價與服務等重點領域推行綠色製造標準。示範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綠色技術,培育發展一批綠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鼓勵在企業搬遷、節能節水、清潔生產、資源化利用、污染治理等領域實施一批綠色化改造項目。強化“節能診斷+節能監察”,引導企業對標達標。到2025年,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500家、綠色園區20個、綠色設計產品100項、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10家。
  2.強化工業節能節水減排。實施工業能效“領跑者”行動,在鋼鐵、石化、建材、陶瓷等重點行業、重點工序開展能效對標。在製藥、食品、紡織染整、造紙等行業開展水效對標。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提高電機、變壓器等重點耗能設備能效水平。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加速節能節水改造。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專業化服務能力的市場主體,開展工業節能和綠色發展政策、標準和規範研究,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協同推進高效節能產品、節水器具、綠色建材、新能源及節能汽車等綠色產品套用。全面實行工業排污許可制度,推廣先進適用的治污修復技術裝備和產品,強化清潔生產審核,推進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重點行業探索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驗示範,探索在鋼化聯產地區開展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能源化利用路徑。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到2025年,實施重點綠色化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重點企業實現節能診斷全覆蓋,創建形成20家節水標桿企業和200家節水型企業,推廣50項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
  3.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尾礦、冶煉廢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培育一批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重點企業。加快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支持承德、唐山、邯鄲等地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構建和延伸跨行業、跨區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條,建設一批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園區)。支持建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研發機構,搭建產業創新平台,推動形成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支撐體系。積極爭創曹妃甸國家進口高端裝備再製造產業示範園區,加快建設河間京津冀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等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開展再製造產品認定。推進京津冀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回收利用,建立全產業鏈共享的動力電池回收、性能檢測評價、梯次利用、有價組分再生利用體系,健全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和可追溯機制,探索形成京津冀區域協同管理模式。支持唐山曹妃甸區、滄州渤海新區發展濃海水製鹽、提鉀、提溴,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卻和濃海水綜合利用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到2025年,培育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5家、示範企業10家、創新平台5個。
  4.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協同創新行動計畫,提升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構建安全生產“雙控”長效運行機制,全面開展民爆行業和裝備製造企業標準化達標建設,加快制定工藝、技術、設備和材料安全準入標準,嚴格高危行業領域項目安全準入審查、從業人員安全資格準入,持續開展民爆行業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統籌推進民爆行業重組整合,提升產業集中度。加快重大工業設施和裝備智慧型化防控技術套用,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引導各行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廣泛採用先進技術、工藝、裝備,推進生產工藝及裝備向安全可靠、綠色環保、智慧型製造方向發展,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實施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數據採集工程。
專欄16:綠色化改造工程
設立工業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改造專項,加快實施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低碳與碳排放、節能和能效提升、節水和水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化改造,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套用,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結構。
實施工業節能技術改造。採用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對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焦化等重點行業進行工藝流程、用能設備改造升級,提升高溫散料與液態熔渣餘熱、含塵廢氣餘熱、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效率。推動工業窯爐、鍋爐、電機、變壓器、風機、壓縮機等重點用能設備的節能改造,加快淘汰老舊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高耗能設備。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實施集中供氣供熱、餘熱余能利用、能源梯級利用、能源系統最佳化改造。每年重點支持推廣一批節能技術裝備改造示範項目。
實施工業節水技術改造。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畫》,大力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建立工業節水推廣目錄並動態更新。鼓勵企業和工業園區開展節水及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實現“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發揮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引導作用,每年重點支持一批工業節水技術套用和廢水資源化利用項目。將工業節水指標納入工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把工業用水效率評價指標作為對企業政策、資金支持的重要條件。
實施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改造。支持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龍頭企業提高清潔生產技術水平,針對主要污染物開展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推廣套用,加快工藝升級改造,降低工業污染排放總量和強度。推進燒結、冶煉等煙氣淨化升級改造,化工、焦化、製藥、輕工、紡織等行業企業廢水、廢液深度處理及循環利用改造。
到2025年,累計實施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累計支持示範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示範推廣項目100項以上。
  (六)實施開放合作深化行動。
  1.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積極參與編制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智慧型汽車、航空航天、智慧型製造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開展產業協同,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鏈。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面落實“三區一基地”定位,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以雄安新區為引領,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積極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檯布局建設,與京津共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推進京津冀區域氫能供應、整車製造和套用示範,加快發展制氫、運氫、汽車配件等。建設京津冀工業網際網路協同發展示範區,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在典型行業開展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未來工廠建設。開展京津冀智慧型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示範,加快發展車載光學系統、定位系統、網際網路終端、集成控制系統等模組。與北京共建唐山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加快發展新材料、高端結構件等。協同推進京冀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承德雲棲大數據基地、深州家具產業園建設。積極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產業一體化發展。深化產業協同政策機制,爭取京津優質企業通過“母子工廠”等模式在河北布局一批帶動力強的項目,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共同完善區域產業生態,構建分工明確、創新聯動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2.深化跨區域產業合作。圍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強與周邊地區深層次產業協作、生態共建,推進鋼鐵、裝備製造、能源、醫藥等產業跨區域合作,探索共建合作園區等模式,共同拓展發展空間。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跨區域產業合作,通過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方式,深化產學研用合作,聯合開展製造業重大專項。拓展與長江經濟帶、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區經濟、產業、技術合作和市場對接空間,有序推動生產要素雙向流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鋼鐵、建材等優勢產能和裝備走出去。吸引沿線高端產業鏈、價值鏈企業向我省遷移,推動我省優勢產能企業在沿線國家投資建廠,提升河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質量效益,建好中塞友好(河北)工業園。支持普陽鋼鐵60萬噸鎳鐵生產線項目(印度尼西亞)、文安鋼鐵500萬噸鋼鐵聯合項目(馬來西亞)等海外項目建設。
  3.打造國際化高端交流平台。高質量舉辦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打造成為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國際性盛會、全國數字經濟最新成果展示的國家級平台、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台。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好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瞄準國際國內製造業領軍企業,組織開展精準對接,引入優質要素資源,完善簽約項目跟蹤落地機制。打造重點國際合作平台,辦好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深化中東歐產業合作。加快建設石家莊國際醫藥食品產業園、張家口中歐冰雪產業園、唐山日本裝備製造產業園、高碑店中德節能建築產業園等國際合作重點產業園。
  4.提升製造業對外合作水平。支持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正定片區、曹妃甸片區、大興機場片區)圍繞建設國際商貿物流重要樞紐、新型工業化基地、全球創新高地和開放發展先行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能源儲備、航空科技等產業,加快建設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正定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加強貿易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全面最佳化外商投資服務,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聚焦重點產業,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強化上下游產業配套招商,補齊、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制造業外貿綜合實力。支持民營企業、出口百強企業和行業出口領軍企業擴大出口規模,培育一批進出口超百億元外貿龍頭企業。推動國家和省級外貿基地創新發展,擴大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貿易。最佳化製造業出口質量結構和國際市場布局。大力培育外貿生產性服務企業,完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助力製造業企業擴大出口。鼓勵企業境外發債,拓寬跨境融資渠道。支持企業建立境外生產基地、行銷網路、產品配送中心和售後服務中心,構建全產業鏈聯盟,穩妥向外延伸產業鏈條,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七)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
  1.推動質量管理創新。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精益製造等管理模式,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提升供應鏈質量水平。鼓勵企業套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手段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構建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打造質量標桿企業。支持引導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發展,暢通政企互通渠道,搭建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培訓、諮詢服務平台,提高行業服務水平,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平台建設行動,加快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檢測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支持省級以上開發區等新建一批高水平工業產品檢驗檢測平台,加快雄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研究基地建設。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區域質檢領域資質互認,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結果互認。依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建立基於風險和誠信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
  2.強化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加快鋼鐵、化工、建材、醫藥、食品、紡織等傳統產業新技術標準研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導入現代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質量管理結合,加強質量提升項目建設,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爭創質量管理典型標桿和企業標準“領跑者”。組織開展質量提升“專家企業行”,加大質量文化宣傳,以“質量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為載體,營造質量提升氛圍。
  3.加快知名品牌培育。聚焦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食品、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領域,開展品牌培育行動,鼓勵和支持企業重視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建設,發揮工業設計的引領作用、質量標準的支撐作用,在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錘鍊品牌,打造一批製造業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品牌,創建一批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支持企業品牌培育和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加強河北品牌保護,引導企業和組織提升商標、專利、地理標誌等綜合運用能力,強化對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地理標誌等品牌的培育保護,加快商標品牌化進程。深入開展“中國品牌日”“品牌故事大賽”等活動,弘揚河北品牌。
  4.推動消費轉型升級。推動傳統消費升級。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完善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多路徑探索節能建築生產、消費模式,發揮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的乘數、引領效應,激發更大市場需求,帶動產業更快發展。加快綠色建築產品推廣套用。加快發展新型消費。以質量品牌為核心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引領,拓寬可穿戴設備、智慧型家居、電動汽車等產品消費。推動信息消費發展,培育創建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信息消費體驗中心,舉辦信息消費體驗周等活動。推動AR/VR等前沿消費產品創新發展,促進傳統線下業態數位化改造升級,推動網上購物、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提速發展,積極培育無人零售、定製消費、體驗消費等消費新模式。
  (八)實施製造業人才培育行動。
  1.建立人才引進機制。著眼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廣聘請兼職教授、客座專家、星期天工程師、金融市長等人才引進方式,為外國專家來冀辦理簽證和永久居留證等提供優質服務,提高便利度和滿意度。開展京津冀創業導師“河北行”行動計畫,推動京津冀人才資質互認,支持京津高校在河北建立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團隊到冀創新創業。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在我省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內外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創業團隊,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我省重點人才工程,給予項目資金支持。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實施青年職業能力提升計畫,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體系,培育眾多“河北工匠”。落實國家和我省工資福利政策,不斷完善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分配辦法,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作出突出貢獻和短缺人才傾斜。推進開發區(園區)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允許在人才引進使用評價、創新創業、公共服務等方面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打造人才特區。
  2.完善人才內生機制。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以滿足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需求為導向,推動建立學校和企業“雙元制”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培育一批專業化技術經理人,培養一批製造業“高精尖缺”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依託國內外知名高校、培訓機構,加強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和新時代發展理念的職業經理人、領軍型企業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擴大培訓人群範圍,引導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各類企業、技工院校、民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共建產教融合型培訓基地,調動職業技能培訓主體積極性。
  3.組建製造業重點產業人才聯盟。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條件成熟的製造業龍頭骨幹企業、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行業協會等,組建產業人才聯合會(聯盟),充分發揮人才、技術、項目、信息等資源共建共享優勢,加快形成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推廣套用於一體的製造業重點產業人才集群。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實施。強化河北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職能,統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局性工作,審議重大政策、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安排。組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加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做好規劃銜接,加強各級製造業規劃與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等銜接。根據發展實際調整完善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評估體系,積極探索以縣(市、區)為重點,組織開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培育和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提升統計數據服務政府和企業的質量水平。加強宣傳引導,組織對製造業發展較好的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予以通報表揚,總結推廣各地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完善規劃編制、實施、評估、考核鏈條,加強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健全動態調整和修訂機制,強化規劃實施考核評價,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二)完善產業生態。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制度,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整合科研機構、創業孵化、公共平台、股權投資、管理服務等各類要素,形成各主體深度連結的平台生態網路。完善園區配套環境,提升產品認證、檢驗檢測、成果推廣、智慧財產權服務等綜合公共服務能力,加快集聚企業、高校、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等多元主體,實現“科技+產業+城市+人文”多功能複合,構建資源要素集聚、產業環境最佳化、各類主體和諧共生的產業生態體系,提升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用活環境容量和能耗總量指標,優先保證轉型升級重大項目需求。健全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保障重點企業(項目)生產建設;開展專項排查整治,堅決禁止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行為,以精準治污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有效改善。
  (三)強化項目招引落地。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機制。組建專業化招商團隊,廣泛開展駐地招商。發揮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等國際性展會視窗效應,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百強等重點企業,引進一批“大好高優”項目。實施項目化、清單化管理,為項目落地投產見效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加強項目跟蹤服務,做好重點項目建設準備等工作,對在建、擬投產達效的省級重點工業項目進行摸底調度,對重點領域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突破“卡脖子”問題的重點項目,積極組織服務專班,加強工作謀劃對接,力爭在政策支持、環境創造和要素配置上創造一切條件推動項目落地,推動項目如期投產。加快推進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
  (四)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投向製造業升級與兩化融合、生產性服務業提檔升級等關鍵領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和槓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推動製造業創新產品的規模化套用。強化產業基金支持,充分利用我省現有各類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研究股權投資與製造業發展的新模式、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運作模式等基金投入方式,激活我省現有產業發展基金活力,支持製造業發展。促進政府基金與市場基金協調互動,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撬動作用,加大對製造業創鏈鍛鏈補鏈延鏈、產業基礎再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等股權投資機構作用,支持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深入實施“蝶變計畫”,瞄準主機板、創業板、科創板等證券交易市場,聚焦企業上市前期培育,以資本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高市值上市企業。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台。加強銀行、證券、保險機構與企業的對接,建立常態化銀企、證企對接機制,推動我省銀行、券商、投資基金、投資機構和其他金融服務機構針對我省製造業發展,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五)強化要素保障。加強土地資源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納入重點保障的項目用地需求。鼓勵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方式供應工業項目用地。鼓勵企業退城入園、搬遷改造,需異地搬遷改造的工業用地,在收回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後,經批准可以協定出讓方式為原土地使用權人安排用地,出讓金不得低於按國家規定所確定的最低價。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建立完善工業用地退出機制,依法盤活利用低效閒置土地,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繼續放寬準入限制,創新煤電油氣等能源、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引導要素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聚。強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務,落實減稅政策,鞏固降費成果,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升製造業根植性和競爭力。

內容解讀

《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解讀
 按照全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安排,1月15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出台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加快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階段,是競爭優勢重塑期、產業升級攻堅期、生態環境深度治理期,也是製造業爬坡過坎、提質增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機遇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組織編制了《規劃》,經省政府審定同意,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規劃》分為六個章節。
  第一章為發展基礎。總結了“十三五”時期發展成效,對存在問題和發展環境進行了分析。
  第二章為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三章為發展重點。明確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包括做優做強鋼鐵、裝備製造、石化和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應急、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康復輔助器具等產業高潛產業,前瞻布局區塊鏈、太赫茲等未來產業。
  第四章為產業空間布局。統籌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我省功能定位、雄安新區、張北地區“兩翼”,提出構建“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產業布局。
  第五章為主要任務。提出實施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攻堅、融合發展深化、企業梯度培育、綠色製造轉型、開放合作深化、質量品牌提升、製造業人才培育“八大行動”。
  第六章為保障措施。提出加強組織實施、完善產業生態、強化項目招引落地、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強化要素保障等五方面措施。
  各細分產業發展重點、總體空間布局和各市製造業功能布局分別以專欄和圖的形式表述。
  三、出台意義
  推進河北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調整最佳化河北產業結構、培育經濟成長新動能的關鍵之舉。《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對深入實施製造強省戰略,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