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印發關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意見的通知》是河北省人民政府2000年5月23日印發的通知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政府印發關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意見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00-05-23
- 生效日期:2000-05-23
- 發布單位:80302
【發布文號】冀政[2000]19號
【發布日期】2000-05-23
【生效日期】2000-05-23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關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意見的通知
省政府同意《關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的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的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以來,隨著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省外貿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一大批企業直接走向國際市場,參與世界經濟的交換與競爭,按照國際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和行銷,對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我省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全省出口總體規模仍比較小,外貿依存度低,出口對全省經濟的拉動力仍較弱,與沿海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與先進省市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工業製成品比重較低;二是工業製成品中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出口產品少,檔次低,競爭力差,特別是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小;三是資源密集型、原料性產品的出口比重較大。這種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初級加工品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反映出我省對外貿易還處於低水平、粗放型發展階段,在國際市場上抵禦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逐步下降,已不能適應國際經濟形勢需要和我省經濟發展的要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崛起,世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速重組,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日益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主導力量,高新技術產業和產品的不斷創新正在改變和取代傳統的產業和產品,成為市場競爭制高點。我國加入WTO將有利於改善我省外經貿的國際經營環境,可以使我們充分享受最惠國待遇原則帶來的貿易和投資便利,特別是給我省輕紡、服裝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提供了發展機遇。但也應看到,我省傳統優勢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和初加工品所占比重較大,與我省出口商品結構相似的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與我們爭奪市場份額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隨著我國關稅水平進一步降低,進出口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逐步減少,也必將對相關產業和產品的出口造成較大衝擊。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適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趨利避害,加快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傳統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強出口發展後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
(一)基本思路。認真貫徹全省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市場多元化和大經貿戰略,有效發揮我省比較優勢,集中力量,重點突破,梯次推進。優先發展重點產業,迅速壯大機電產品出口;積極孵化新興產業,引導培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逐步實現由主要出口初加在製成品向出口深加工製成品為主轉變,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為主的轉變,提高我省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擴大出口規模,增強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二)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的重點和方向。
1、優先發展機電產品,提高出口比重。著力提供工程機械、農機具、電動機、電子元器件、輸變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鑄鐵製品、金屬製品、絲網、機械軋輥等商品的質量和檔次,擴大出口規模;重點扶植髮展成套機械設備、工程機械、精密儀器儀表、計算機及輔件等產品出口。到“十五”末,力爭使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30%。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在我省具有技術優勢的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強、附加值高、出口規模大、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製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液晶顯示、微電子元器件、信息通信設備和計算機軟體等產品出口,使之儘快成為我省新的出口增長點。
3、加快傳統出口商品的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圍繞輕工、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以及化工(醫藥)、機械、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產業,通過合資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技術創新、嫁接改造等多種方式,加快技術改造,把高新技術滲透到傳統產品中,提高企業加工能力,增加花種品種,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科技含量。
農副產品:發揮我省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和具有一批特色產業群的優勢,大力發展創匯農業;做好新品種引進和老品種改良,推廣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提高出口商品的貯存、保鮮技術和包裝裝潢水平;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蔬菜、鮮活冷凍食品和特色土畜產品出口,加大加工深度,伸展加工鏈條,適應市場不同層次需求。
紡織服裝類:在鞏固現有的兩紗兩布等原料性紡織品出口的同時,向精紡高支紗、高檔寬幅面料和毛紡、混紡面料發展,提高紡織品印染水平,增加花色品種,開發裝飾用、工程用、醫藥用等新型紡織品。服裝類向中高檔棉織、毛織、棉麻混紡服裝和裘皮服裝發展,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出口。
輕工工藝類:根據市場不同層次需求,追隨市場變化,增加花色、品種、款式,不斷提高設計和加工工藝水平。
醫藥化工類:加強新、特藥物的研製與開發,培育自主開發的產品,由以原料藥出口為主,向西成藥、中成藥為主轉化,同時大力開發生物製藥、天然保健製品、醫療器械、醫用敷料等產品的出口。在保持我省純鹼、鋇鹽系列、呋喃系列產品出口的同時,增加附加值較高的有機染料、染料中間體等有機化工製品、天然提取物、低毒農藥等精細化工類產品以及樂凱系列產品的出口。
冶金、建築建材類:在擴大鋼材、水泥、玻璃、建築陶瓷等出口規模的同時,要適應國際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加大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和更新,提高加工工藝,增加品種、規格、型號,增加管材、鋼板材、高檔陶瓷、高檔玻璃及製品、高標號水泥等高檔新型材料的出口。
4、抓重點商品,培育支柱企業和國際名牌產品。在機電行業重點抓好邯鄲新興鑄管集團公司、保定天威集團公司、山海關船廠、邢台冶金機械軋輥廠、石家莊鏈輪總廠、宣化工程機械廠、石家莊天同集團、唐山晶源電子(集團)公司、石家莊清華液晶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河北電機廠、保定五洲集團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以及輸變電成套設備、工程機械、電子元器件、冶金軋輥、汽車及零部件、球墨鑄鐵管件、電機、電動工具、傳動件和農機及配件等10種重點產品。在紡織服裝行業抓好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邯鄲發達紡織公司、保定一棉有限公司的紗和布,保定天鵝化纖集團有限公司的人造絲,葆祥河北進出口(集團)公司、承德帝賢針織集團公司的服裝等產品的出口;在醫藥、化工行業重點抓好華北製藥集團公司、石家莊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的抗生素等醫藥製劑和生物製藥,河北辛集鋇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鋇鍶鹽系列及深加工產品、中國樂凱膠片廠的膠片系列等產品的出口;在建材行業重點抓好唐山冀東水泥廠、秦皇島淺野水泥廠和太行水泥集團的水泥,唐山陶瓷公司、邯鄲陶瓷廠的衛生、建築陶瓷,中國耀華玻璃集團公司的深加工玻璃等產品的出口。
(一)建立多元化的出口市場體系。一是要穩定和發展香港市場,一方面繼續穩定和擴大服裝、紡織等大商品出口,另一方面注重發展輕工工藝、機械電子、五金建材、醫藥化工、糧油食品等類商品。二是進一步擴大北美和歐盟市場,紡織、服裝向成衣化和高檔化發展,機電產品由小件、零配件向單機、小成套和成套設備發展,五金和醫藥化工由原料半成品向成品化發展。三是努力恢復和發展日、韓及東南亞市場,對日韓市場繼續發展紡織服裝、糧油食品、黑色金屬以及機械、化工原料和水海產品等,對東南亞市場重點發展建材製品、黑色金屬、醫藥、化工、紡織品、農副產品及工農具等。四是加大對非洲、拉美、西亞、大洋洲、中東以及東歐、獨立國協市場的開拓。對非洲市場以小型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醫藥、輕紡等小型成套設備為主,逐步發展陶瓷、輕工、建材及製品等,走出一條以成套設備和小成套帶單機、以單機帶配件、以主營商品帶相關產品開拓市場的道路;對拉美市場應注意商品的多樣化、高檔化和實用性,黑點發展市場用量較大的紡織服裝、黑色金屬、醫藥化工和小型機械設備等;對東歐、獨立國協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糧油食品、畜產品、輕工業品等,與歐美搶奪這一市場;對西亞重點發展陶瓷、黑色金屬、地毯、建材及製品、化工、輕紡產品等,逐步搶占廣闊的西亞市場;適應澳洲市場的品種多、批量小等特殊情況,在商品的質量和花色品種上下功夫,重點發展紡織服裝、黑色金屬、醫藥、化工、機械、工農具等。
採取靈活多樣的行銷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地開拓國際市場。採取參加各類經貿洽談會、小型攜樣巡迴展銷會、國際博覽會、出國小組推銷等傳統行銷方式開拓國際市場。同時要學習運用新的行銷方式,努力發展一批較大的國外代理商、批發商和零發商,特別是努力打入國際連鎖集團的採購系統和大型超級市場,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價格競爭力。
(二)建立外貿出口、外貿、外經“三外”融合的促進體系。按照“積極、合理、有效”的原則,把利用外資與全省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擴大出口結合起來。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上,重視同擁有專利技術和國外中小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資合作,注重舉辦產品出口型和先進技術型三資企業,最佳化引資結構,重點吸收國際500強大跨國公司投資。根據國務院修訂頒發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合理引導外資投向,鼓勵和吸引外資投向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向創匯農業、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注重開發高技術含量、高創匯、產業關聯性強、對全省經濟發展具有前瞻性、牽動性的大項目。
鼓勵和支持開展加工貿易,提高加工貿易產品的加工程度,延長加工產品鏈條,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相關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帶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以外經帶外貿,大力發展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與諮詢設計。通過在國外承包工程項目和勞務輸出,帶動我省成套機械設備、工程機械和原材料的出口,同時結合全省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和組織我省機電、輕紡、服裝、食品、醫藥等具有比較優勢、具備條件的企業到中東、非洲、拉美、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帶動機械設備、原輔料以及相關產品和技術的出口,開展境外加工,實行銷地生產,拓寬發展空間,提高市場占有率,加快我省產業的梯度轉移。
(三)建立產銷研密切結合的科技支撐體系。鼓勵、推動科研機構以多種形式進入企業或與企業結合,鼓勵科研人員及各界以多種形式創辦民營科技型企業,走“科、工、貿”一體化,“產、銷、研”相結合的道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產品市場化、國際化,通過對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最佳化升級,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增強我省出口商品的科技支撐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努力辦好面向國際市場的高新技術企業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集中、信息快、機制活、人才多等有利條件,培育、建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確定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秦皇島5市作為推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重點城市。抓好我省產品的對外宣傳、國外商標註冊以及出口企業的標準化工作。積極推行ISO9000系列國際標準和ISO14000系列環保標準認證等國際通行的行業質量認證,取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通行證”。
(四)建立信息服務體系。積極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加快建立市場信息的蒐集、整理、反饋系統。要鼓勵企業運用先進技術,推進各類企業加入局部網或國際網際網路,使企業能夠及時、方便、快捷地掌握了解行業和市場動態,外經貿商情信息,國際技術交流、招商引資、國際經貿通行規則和發展趨勢,國家外經貿管理政策法規等各種信息,及時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宣傳我省企業和產品,進行網上成交。
(五)建立政策扶持體系。外經貿、工業、農業、財政、計畫、海關、商檢、科技、教育、稅務、銀行等有關部門都要樹立全局觀念,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協作,形成合力,落實好國家對機電產品出口、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境外加工貿易等各項扶持政策,為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便捷高效的營運環境。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大對我省優勢企業的技術改造扶持力度,對代表調整方向的重點企業、產品,特別是對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給予支持。落實出口企業的所得稅返還政策;建立出口發展資金、新產品開發資金、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促進資金和市場開拓資金等;對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的產品出口實行全額退稅,對出口企業按出口核銷收匯數給予獎勵,在政策上給予區別和傾斜。鼓勵各商業銀行加大對進出口企業的信貸投入,對生產、出口符合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發展方向向產品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做好對各類進出企業封閉貸款;對確定的重點出口商品提供出口信貸;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供較為完善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鼓勵支持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
(六)建立人才保障體系。要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培育、吸引、開發和管理機制,培育和引進一批既懂經營、會管理,又熟悉國際貿易的通行準則,既諳熟外貿業務、會外語,又精通產業知識的複合型、外向型、國際通用型高級人才。通過挑選年輕、有培養前途的企業經理、業務骨幹離崗培訓,形成一支過得硬的經營、管理者隊伍。同時還要抓好職工業務培訓和知識更新,普遍提高員工業務素質。通過擇優錄用、公開招聘等方式引進各類專門人才。加大對在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擴大出口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員的獎勵力度,鼓勵創新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