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身是津沽大學師範學院生化系,上世紀70年代河北大學由天津搬至保定,學院隨之落戶保定。學院現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動物學)、2個河北省重點學科(動物學、生物工程)、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擁有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點以及2個專業碩士點(生物工程、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生物學是河北省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和教育部“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學科、河北大學“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學科群牽頭學科。學院教師隊伍包括中國科院院士2人,國家傑青、萬人計畫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等高層次人才4人。教職工人總計148人:教授(研究員)5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50人、講師11人(包括師資博士後5人)、行政和實驗管理人員3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創辦時間:1951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學校類別:理工
  • 學校特色:省屬重點本科高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康現江
    院長:萬師強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 本科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生物工程等
  • 校訓:實事求是
  • 校歌:《河北大學校歌》
  • 校慶日:10月18日
  •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五四路180號
學院概況,組織機構,專業設定,研究領域,學院成就,科研成果,

學院概況

生命科學學院創建於1951年。引進了河北省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印象初教授,培養出河北省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宋大祥教授。2013年聘請康樂院士為特聘教授,2017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任命康樂院士為河北大學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在學院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千人”、博士生導師為主體的學術團隊。目前學院有5個特色研究領域。
河北大學生物學科是河北省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和教育部“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學科。本學科立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堅持立德樹人,大力推進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已為社會及相關領域輸送了包括“千人”、“傑青” 、“長江學者”等在內的 7000餘名優秀人才,在社會上享有良好聲譽。

組織機構

管理部門
科室
姓名
職 務
職 責
辦公地址
學院辦公室
胡憲臣
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全面工作
一樓西側120
王剛
行政秘書
行政工作
一樓西側120
教學科研辦公室
邢朝暉
教學秘書
本科生教學
一樓東側119
李秀敏
科研秘書
科研/研究生工作
一樓東側119
學工辦/團委
夏學倉
學工辦主任/團委書記
學工辦/團委全面工作
一樓西側123
李重陽
專職輔導員/黨委秘書
學生工作兼黨委工作
一樓西側123
王德隆
專職輔導員
學生工作
實驗中心
郭明申
副主任
實驗儀器
一樓西側125
王彥芳
副主任
實驗教學
一樓東側116
楊麗坤
秘書
實驗管理
一樓東側118
學術委員會
主任:印象初
副主任:樊武舫
成員:任國棟、康現江、張利平、賀學禮

專業設定

學院現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生物工程四個本科專業;水生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6個碩士學位點;1個博士點(動物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動物學、生物工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基因工程套用技術中試基地)。還設有生物工程、水生生物、動物、微生物4個研究所。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7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教授19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30多名。還聘請3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學院分別與中科院動物所、微生物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蛋白質研究中心聯合辦學,協同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學院擁有動物學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教育部重點驗室、國家科普教育基地、2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近5年承擔科技部重大項目子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43項、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與基礎條件平台項目和省部級項目近73項;發表3大索引論文236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80餘部。

研究領域

1、動物學方向擁有一支由院士和中青年骨幹組成的研究團隊,構建了世界蝗總科、蜘蛛目、琵甲類的新分類體系;編著《中國動物志》16卷、《河北動物志》8卷、《動物學名詞》等3卷;儲備標本170萬餘件。
2、生物分子功能與調控領域:從事生態基因組學研究,組建了學術團隊和研究平台;在天然藥物活性分子方面,組建並獲批了教育部創新團隊;開展腫瘤與神經疾病信號轉導及DNA修復機制等方面研究並形成優勢研究方向。
3、水生生物學研究領域曾建立了本學科第一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長期以來圍繞京津冀水系,尤其是白洋淀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開展研究。在水產動物生殖發育、營養免疫、健康養殖等方面區域優勢顯著。
4、微生物研究領域保藏放線菌、粘細菌等菌種5萬餘株,建立了放線菌門、厚壁菌門等微生物新的分類方法和體系,開發了阿維鏈黴菌、紅冬孢酵母等13種微生物CRISPR作業系統,選育的GSH高產菌株及建立的發酵生產工藝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5、植物與微生物互作方面圍繞乾旱、鹽鹼等特殊環境中植物與真菌共生關係、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內生真菌(DSE)生態分布規律、植物與土壤互作機理等方面開展研究。荒漠植物菌根生態和DSE研究在國內獨樹一幟。

學院成就

學院教學和科研水平較高、特色鮮明。教學方面,近5年各專業本科生考研率平均達到40%以上,居全校前列,一批批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全國知名高校和科研單位,出國直攻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有5件大學生科技作品榮獲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挑戰杯”競賽一、二等獎;98級生物學專業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在科研方面,近5年承擔包括國家重大自然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300餘項,在研課題近40項;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以上獎勵22項,在國內外公開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20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的論文數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0餘部。套用研究以水產養殖、經濟動物養殖與資源開發利用、微生物藥物、食藥用真菌栽培、生物肥料、動物生化產品製備等較突出。
學院具有優越的教學、科研條件和實驗環境。實驗室面積達21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投資超過2千萬元,其中萬元以上設備40餘台,如蛋白質點樣儀、透射電鏡、蛋白質分析儀、基因槍和20噸發酵設備等。院資料室藏有中外文圖書資料4萬餘冊和近400種學術期刊。生物標本室收藏各種動植物標本60餘萬件。
本院是全國動物系統學領域唯一在一個單位有2位中科院院士的單位。學術空氣活躍,一些學科專業在國內外具有顯著地位。著名蝗蟲分類學家印象初院士的研究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現任國家"三志"成果評定專家組組長;宋大祥院士是著名蛛形學專家、國際動物學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兩個省級學會(河北省動物學會、微生物學會)和《河北動物志》編委會掛靠在本院。現有10多名教師擔任國家和省級學會常務理事以上職務。動物學科在全國名列前茅,是全國主持並完成國家動物志最多的高校。主持並完成包括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項目等在內的數十項國家級課題。在無脊椎動物系統學、放線菌系統學、微生物資源利用、水生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藥物植物資源利用、食藥用真菌生產、生物肥料、轉基因植物、動物生化產品製備等領域具有堅實基礎。
2020年9月9日,被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科研成果

2012-2017年生命科學學院授權專利情況一覽表
專利名稱
專利作者
專利類型
申請日期
專利授權日期
專利號
一種降解纖維素的產電菌及其在燃料電池中的套用
趙立坤
發明專利
2015-01-30
2017-07-25
ZL201510046842.5
一種機場跑道蚯蚓蝸牛阻隔器
侯建華
實用新型專利
2015-11-02
2016-04-13
ZL 2015 2 0861202.5
一種套用PFU採集微型生物群落降解石油的方法
李鳳超
發明專利
2015-01-15
2016-11-02
ZL201510020648.x
一種提高菊花花序中綠原酸含量的方法
姚曉芹
發明專利
2014-06-20
2016-04-13
ZL 201410281154.2
一種蝦青素合成基因重組質粒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張利平
發明專利
2014-01-17
2016-02-03
ZL 201410022774.4
一種玉米黃質合成基因重組質粒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張利平
發明專利
2014-01-07
2015-09-23
ZL 2044 1 0022263.2
一種蠅蛆肽的製備方法
武金霞
發明專利
2013-08-15
2015-03-04
ZL201310355021.0
一種抗腫瘤融合蛋白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陳川
發明專利
2012-12-24
2014-04-30
ZL 201210566188.7
一種基因定向克隆用TC載體及其製備和使用方法
李繼剛
發明專利
2012-11-06
2014-07-23
ZL2012 1 0436709.7
一種舞毒蛾黑瘤姬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魏建榮
發明專利
2012-10-31
2015-10-08
ZL 201210424307.5
一種蛋白質絡氨酸磷酸酶抑制劑、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羅都強
發明專利
2012-05-22
2013-09-11
ZL.2012 10158554.5
一種大蛾卵跳小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魏建榮
發明專利
2012-01-04
2013-11-06
ZL 2012 1 0000679.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