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歌》被收入《樂府詩集·雜歌謠辭》,題為梁武帝蕭衍作。《玉台新詠》、《藝文類聚》均作無名氏作。此詩以莫愁女為題材。莫愁在六朝極為有名,亦有種種不同記載。此篇中謂其洛陽人。大約是南朝樂府中美女的泛稱,如漢樂府中的羅敷一樣。《河中之水歌》塑造了莫愁美麗率真的形象。全詩格調明快,文辭富艷,含蓄有致,用韻靈活對偶較為工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河中之水歌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七言詩 
  • 作者:蕭衍
作品原文,注釋釋文,詞句注釋,白話釋文,創作背景,作品簡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十五嫁於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注釋釋文

詞句注釋

①河:指黃河。洛陽距黃河很近,故以此起興,引出下句。
②綺(qǐ):有花紋的絲織品。《正字通·系部》:“織素為文者日綺。”南陌頭:南邊小路旁。
③盧郎婦:一作“盧家婦”。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據《玉台新詠》、《藝文類聚》改。
④蘭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猶“蘭閨”、“香閨”。桂作梁:形容居室華貴芳香。桂:桂樹,極芳香。梁:屋樑。鬱金、蘇合:兩種名貴的香料。鬱金:出古大秦國(古羅馬帝國);蘇合:出古大食國(古波斯帝國)。
⑤絲履(lǚ):繡花絲鞋,是古時富有的標誌。漢桓寬鹽鐵論》即謂“今富者常踏絲履”。五文章:五色花紋。一說,五,古作“夏”,有縱橫互動之章。亦通“午”,一縱一橫交錯。
⑥掛鏡:古代鏡子常掛於壁上,故稱“掛鏡”。平頭奴子:不戴冠巾的奴僕。 擎(qíng):一作“提”。 履箱:不詳何物,一說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⑦望:怨,怨恨。東家王:指東鄰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儀、元稹、李商隱、韓俚諸人詩文都指實“東家王”為王昌。元稹《箏》:“莫愁私地愛王昌。”李商隱《代應》:“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誰與王昌通訊息,盡知三十六鴛鴦。”據《襄陽耆舊傳》:“王昌字公伯,為東平相散騎,早卒。婦任城王曹子文女。”而詳詩意,此“東家王”當非富貴者。

白話釋文

黃河的水啊向東流,洛陽有個美麗的女孩叫莫愁。當初莫愁十三歲,就能織出精美的絲綢。十四歲不辭勞苦去採桑,提籠攀枝到那田間地頭。十五歲的莫愁嫁到了盧家,十六歲就生了兒子叫阿侯。盧家的房屋富麗堂皇,閨房蘭馨雅潔桂木為梁,四處散發鬱金蘇合香的芬芳。莫愁頭上光彩熠熠,金釵排成十二行。腳下輕踏絲繡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珊瑚枝鑲嵌的支架上,化妝鏡璀璨生光。帶著平頭巾的奴僕,為她提著履箱往來奔忙。人生富貴榮華哪值得留戀?直叫人悔恨:沒有早嫁給東鄰王郎。

創作背景

莫愁是樂府詩里非常著名的人物。她在南朝樂府中首度出場,此後便頻繁出現在詩文和民間傳說中,影響極為深廣。從文學傳統來看,“洛陽多美女”之說肇於南朝梁代,與梁人熱衷創作 《洛陽道》有很大關係。
《河中之水歌》很可能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梁武帝蕭衍綜合了《孔雀東南飛》“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以及《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等樂府詩極力鋪敘豪貴之狀的手法,圍繞“莫愁”二字,著力渲染了一位“人生富貴何所望”的洛陽佳麗。雖然在傳說中,女主人公幾乎無一例外地容貌出眾,這種情形卻使得莫愁的美貌格外引人注目。

作品簡析

文學賞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敘事古詩,塑造了莫愁美麗率真的形象。關於莫愁有兩種說法。一指石城莫愁,《舊唐書·音樂志二》:”《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故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種說法指洛陽莫愁,為盧家婦。此樂府詩所詠為洛陽莫愁。詩歌開頭用比興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寫莫愁的生活經歷,寫法與樂府古辭(《孔雀東南飛》)開頭描寫劉蘭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劉氏更具民間女子的氣質。“採桑南陌頭”化用古辭《陌上桑》中羅敷形象的內蘊,含蓄寫出莫愁的俏麗和勤勞。最後兩句寫莫愁不貪戀富貴的超俗性格。全詩格調明快,文辭富艷,含蓄有致。且壓韻規律,對偶基本工整,明顯帶有文飾的痕跡。
全詩十四句中,連用十二句鋪敘其生活環境之無比優裕,簡直讓人艷羨不已,感嘆人生富貴,至此無以復加。然而就在讀者可能產生錯覺誤解之時,詩筆突然急轉,一句“恨不嫁與東家王”點明題旨。詩的民歌風味極濃。首句以河水東流起興引出洛陽女兒,饒有趣味。述莫愁經歷,排比鋪敘,同《焦仲卿妻》蘭芝“十三能織素”一段頗有淵源。語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見民歌特色。

名家點評

明代文藝批評家胡應麟評日:“寓古調子纖詞,晉後無能及者。”(《詩藪·內編》)
晚明詩論家陸時雍謂之:“亦古亦新,亦華亦素,此最艷詞也。所難能者,在風格渾成,意象獨出。”(《詩鏡總論》)
清代詩論家陳祚明贊云:“風華流麗,調甚高古,竟似漢魏人詞。特結句稍,方便歸帝“。
近代學者吳闓生謂此詩:“以收束制勝”(《古今詩苑》)。

作者簡介

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南京市),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502年(南齊中興二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朝梁代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且頗有政績。他在位的晚年爆發了“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餓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河中之水歌
梁武帝的詩賦文才,也有過人之處,現存詩歌有80多首。其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其七言詩。梁武帝有十餘首樂府詩是用七言歌行的體裁寫的。梁武帝的七言體詩平、仄韻互換,抑揚起伏,頗具獨創性。梁武帝蕭衍等南朝文士為後世唐代七言詩歌盛世的開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