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船工號子是沱江船運生產過程中船工們的一種口頭創作。明朝萬曆年間開始,內江盛產的甘蔗全靠水路運輸,沿河兩岸許多人靠拉縴為生,拉縴地段大多是灘多水急的地方,一旦配合不好,縴夫們就有被捲入沱江喪命的危險。為避免悲劇發生,大家自然而然地踩著節拍,跟著領號人和著嘿嘿聲,一步一步拉動滿載甘蔗或白糖的船隻前行,船工號子就這樣應運而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沱江船工號子
- 遺產編號:Ⅱ—17
- 申報單位:內江市東興區文化體育局
- 非遺級別 :省級
由於沱江緊接嘉陵江、涪江、岷江、寶林河、嘉定河等大小江河。號子受其地理環境以及船運交通的相互影響,因而使其他江河的號子也在沱江安下家來,形成了沱江船工號子,在內江境內沿江流域的簡陽、資陽、資中、內江縣(現東興區)等地的船夫中流傳。
據史料記載,沱江航運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變得日漸重要而發達,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十數年,驅動船隻前進的主要動力仍是來自船工們拉縴產生的動力。沱江兩岸許多人靠拉縴為生,最初在船過急流險灘時,為了步伐一致、配合默契、鼓舞幹勁,船夫們喊出甚至吼出“嘿喲、嗨喲”的吆喝聲,並逐漸發展成調,於是產生了沱江船工號子。
沱江船工號子的歌詞多用灘名、地名寫法,旋律是民歌、山歌和川劇高腔的音樂元素組合的表現,是具有自己獨特性的“號子”。其主要演唱方式是一領眾和。號子行腔自由靈活,不受約束。不同的船運生產程式便有不同的號子,當船準備開拔時唱《出襠號子》、船起航開拔之初或上下灘時唱《交架號子》(又名《小斑鳩號子》)、船進入航線時唱《大斑鳩號子》、平水行船時是節奏輕慢的《划船號子》、還有船即將下灘時唱的《沱江參口號子》。
沱江船工號子最初僅有船過激流險灘時船工唱的一類,分為4種:在沖灘前所唱的前奏歌為打河號子,熱烈但不激烈,像一陣由遠及近的馬蹄聲,意在凝聚眾縴夫的精神和注意力;沖灘開始時唱的是倒板號子,音調忽然變得緊張激烈,像兩軍交戰前最後一陣鼓聲;船隻在急流險灘上艱難緩慢行駛時,唱的是數板號子,船工高亢、綿長的聲音中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船駛過洶湧的河灘後,唱的是舒緩輕快的櫓號子。在船過激流險灘喊唱號子時,船家一般會聘請正喊、貼喊兩位識得水性和沿江流域地形地貌的人坐在船頭領唱。船工號子對領號人的嗓音要求十分高,必須具有凝聚力和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