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陽縣

沮陽縣

秦始皇統一天下,置沮陽縣(河北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大古城村北官廳水庫畔),為上谷郡治。三國魏初,上谷郡郡治移至居庸(今北京市延慶縣城),沮陽縣屬上谷郡。西晉時,上谷郡治又遷回沮陽。北魏孝昌元年八月(公元525年),柔玄鎮人杜洛周率眾於上谷郡叛亂,沮陽遭戰爭破壞,後人煙稀少,縣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沮陽縣
  • 始建始建:秦朝
  • 始設時間:河北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大古城村
  • 所屬:為上谷郡治
歷史,文物保護,

歷史

官廳水庫”與“樣邊長城”之間有一個大古城村,村北的荒原中有一座漢代古城遺址。今天的大古城村不過是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懷來縣小南辛堡鎮下屬的一個小自然村,而在兩千年前的秦漢時期,它卻是個大地方。上谷郡的治所(大體相當於今天的省會)——沮陽城,就坐落在這裡。
據《漢書》記載,“上谷郡,秦置”。秦漢時期,上谷郡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的分界點,地當中原王朝北部邊防要衝,屬緣邊重鎮,也是薊城(今北京)的西北屏障。匈奴、鮮卑、烏桓甚至高句麗的騎兵,都曾在這裡窺關牧馬、衝擊馳突,又有無數中原熱血男兒,在這裡浴血疆場,建功封侯。西漢初建之時,開國元勛周勃曾經率軍平定燕王盧綰叛亂。漢軍越過居庸關隘,在沮陽城下大破叛軍,為大漢王朝蕩平北疆。漢景帝時,“飛將軍”李廣鎮守上谷,力戰匈奴,留下“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史記·李將軍列傳》)的千古英名。自漢武帝開啟漢匈大戰的大幕之後,上谷成為漢軍集結出塞的大本營之一。公元前129年,漢軍四路出兵,進擊匈奴。時任車騎將軍的衛青從上谷出兵,取得龍城大捷,就此成為漢軍第一統帥。西漢中期名將趙充國曾以中郎將的身份率兵駐屯上谷。《漢書》的作者——史學家班固的祖先班長及兩漢之際的名將郭伋等,都曾出任上谷郡太守。
上谷郡自戰國時期燕國始置,秦漢時期是“北邊”重鎮。著名歷史學家班固的祖上班長曾經任上谷郡守。軍事天才“飛將軍”李廣也曾以上谷太守的身份在這裡主持抗擊匈奴的戰事。匈奴居東方的“左方王將”南下,首先衝擊的就是上谷郡。誠如安志敏先生所言,“上谷郡在秦漢時代是一個北邊的要塞,在軍事上有決定性的價值,同時從城址里發現錢範這一點來看,它也應該是經濟上的中心之一。”作為農耕經濟區和畜牧經濟區的分界點,這裡也曾經有過關市的繁榮。除此之外,就交通史和生態史研究而言,沮陽古城遺存包容的重要信息也是十分豐富的。

文物保護

歷經兩千年的風雨侵蝕、戰火與人類活動等的破壞,雖故壘猶在,但沮陽古城已殘破不堪,且這殘破正在以一種加速度的態勢進行著。
1954年6月,安志敏先生受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遣,在河北省文物局相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大古城調查沮陽城遺址。根據調查報告(安志敏:《河北懷來大古城村古城址調查記》,《考古》1955年第3期),大城東西約3華里,東北約2華里,小城四邊各約1華里。城牆址高約6米,寬約8米,大城的北城牆被媯水河衝去了部分,南城牆由於挨近村民房屋也遭到一定程度地破壞,總體而言保存情況還算完好。
到1981年4月,河北省張家口考古隊再次考察時發現,“北城垣被湖水淹沒,南城垣坍塌嚴重”(張家口考古隊:《河北懷來官廳水庫沿岸考古調查簡報》,《考古》1988年第8期)。
1999年5月、10月,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師生再度踏勘沮陽城遺址,大城的北城牆和西城牆已經蕩然無存,僅東城牆和南城牆殘留數段(李維明、郗志群、宋衛忠、張秀榮:《河北懷來縣大古城遺址1999年調查簡報》,《考古》2001年第11期)。
2006至2007年,大葆台漢墓博物館“北京漢代遺址調查”課題組對沮陽古城進行勘測時,東牆保留較完整,南牆部分殘存,“其中東牆的最北段緊臨官廳水庫湖水,保存較好,牆體清晰可見,最高處距現城外地表約15米,從城外遠眺,氣勢恢弘”(周正義主編:《北京地區漢代遺址調查與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第133-134頁)
五十年間,四次調查,得到的信息是每況欲下,古城遺址的存在狀況著實讓人擔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