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蟬

沫蟬

沫蟬 froghopper ,同翅目沫蟬科,常見的沫蟬有紅紋沫蟬和小紅斑沫蟬,亦稱吹沫蟲(spittlebug)或鵑唾蟲(cuckoo spit insect)。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沫蟬
  • 拉丁學名:froghopper
  • 別稱:吹沫蟲、鵑唾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同翅目
  • 亞目:蟬亞目
  • :沫蟬科
  • 總科:沫蟬總科
簡介,概述,特徵特性,結果與分析,世界第一跳躍者,形態特徵,稻赤斑黑沫蟬,劉氏長頭沫蟬,生活與習性,稻赤斑黑沫蟬,劉氏長頭沫蟬,防治措施,清除雜草,藥劑防治,

簡介

概述

同翅目(Homoptera)沫蟬科(Cercopidae)昆蟲,約2,000種,小型,長度很少超過1.5公分(0.6吋)。後足脛節有1-2個側刺,有2橫列端刺。後足基節短而呈錐狀。若蟲灰白色,其肛門分泌物與腹部腺體分泌物形成混合液體,再由腹部特殊的瓣引入氣泡而形成泡沫狀,可使若蟲不致乾燥和受天敵的侵害。草地沫蟬(Philaenus leucophthalmus)外形似蛙,有灰褐色翅,善跳,分布於歐洲和北美洲。某些非洲種類常成大群,並分泌大量泡沫,從樹枝上滴落猶如下雨。蔗沫蟬(Tomaspis saccharina)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是一大害蟲。沫蟬屬(Aphrophora)嚴重危害柳和松樹。有一類沫蟬,其分泌物形成鈣質管狀,形似螺殼,一度被誤認為貝類
沫蟬沫蟬
沫蟬的種類很多,是一種身長只有六毫米的小昆蟲,有些都不到 5mm大小,顏色都很樸素,生活在植物葉片上,保護色良好所以不容易發現。它常分泌一種泡沫狀物,用來保護自己不至於乾燥及免受天敵侵害,所以又稱為吹泡蟲
沫蟬沫蟬
沫蟬的棲息地十分廣泛,遍布全球各地,但一直不引人重視。最近,英國劍橋大學生態學家發現,沫蟬後腿記憶體在有大量的肌肉,就像一個彈弓,可以在一毫秒時間內釋放出儲存在肌肉里的能量,跳躍到70厘米的高處。這相當於人跳200米那么高。相對於自身長度而言,沫蟬的跳躍高度已經超過了先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昆蟲界的跳高冠軍跳蚤

特徵特性

稻赤斑黑沫蟬和劉氏長頭沫蟬的特徵特性
稻赤斑黑沫蟬又名稻沫蟬,雷火蟲。主要分布於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80年代以來,隨著雜交稻的推廣普及和有機氯農藥停用,該蟲害已呈上升趨勢。劉氏長頭沫蟬是近年在岳西發現危害水稻的一種新害蟲。有關此蟲生物學特徵特性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國內尚未見報導。

結果與分析

2種沫蟬在海拔100-900m處都有分布,其中以400m以下最多,400-700m少見,700m以上極少見。1997年8月11日在南莊海拔400m以下各種類型的水稻田調查,稻赤斑黑沫蟬、劉氏長頭沫蟬及2種混合危害面積分別占調查面積的27.8%、26.2%和23.3%。雜交水稻受害程度高於常規水稻,單季中稻受害程度重於單晚,雙季晚稻次之。
沫蟬沫蟬
沫蟬沫蟬
2種沫蟬皆以成蟲刺吸水稻上部直立葉片液汁危害。稻赤斑黑沫蟬刺吸的葉片,初期多在主脈和葉緣之間形成棱形斑,以後全葉逐漸枯黃,呈土紅色。劉氏長頭沫蟬危害初期多在葉尖出現,後沿葉緣迅速向下加長加寬擴展,中期除中脈綠色外全部枯黃,後期全葉枯黃,呈土紅色。
1996年9月18日在南莊對受害嚴重的雜交中稻汕優63考察,稻赤斑黑沫蟬、劉氏長頭沫蟬的被害株空殼率分別為37.3%、29.3%,比正常株增加22.6、15.5個百分點,千粒重降低11.7%、6.8%,減產30.8%、18.3%,損失很大。

世界第一跳躍者

有的科學家認為:沫蟬是世界上跳躍最高的動物,雖然他身體只有3毫米,但是它卻能跳到70厘米,這個相當於一個人往上跳210米!竟然比跳蚤跳的都高

形態特徵

稻赤斑黑沫蟬

①成蟲:體長11-13.5mm,全體黑色有光澤。頭冠不大突出,複眼黑褐色,單眼黃紅色,前胸背板中後部隆起。足長、前足腿節特別長。小盾片三角形,中部有一明顯的棱形凹斑。前翅烏黑,較平展,近基部有2個大白斑,近端部雄性有一個腎狀大紅斑,雌性有2個—大—小紅斑。②卵:初產淡黃色,後期變深。扁橢圓形,長1.0-1.2mm。③若蟲:5齡,1-2齡前,體色較淺,無翅芽,長1.5-5.1mm,3齡體色淡褐色,有翅芽長5.1-6.6mm,4-5齡黑褐色,中後胸兩側向後形成八字形翅芽,後翅芽超過前翅芽到達第1腹節,長6.6-10mm。
稻赤斑黑沫蟬稻赤斑黑沫蟬

劉氏長頭沫蟬

①成蟲:體長8-9mm。頭胸黑色有光澤,前翅黑褐色,腹部深黃色,胸足脛節以下黑褐色。雄性頭錐狀強烈前伸,性則無。複眼紫褐色,小盾片三角形,中部隆起。前翅從爪縫下明顯下陷,近基部有2個橙黃色斑,近端部有2個—大—小棒狀橙黃斑。雌性體形較大,斑點顏色較深。②卵:補產淡黃色,後期變深,長0.8-0.85mm,扁橢圓形。③若蟲:5齡,1-2齡全體較透明,頭胸部較小,淡褐色,複眼紅色,腹部大,黃白色,腹部桔黃色,長4.5-5mm,有翅芽。4-5齡,頭胸黑褐色,腹部桔紅色。前後翅芽相平,向後形成八字形,長5.5-7.5mm。
劉氏長頭沫蟬劉氏長頭沫蟬

生活與習性

稻赤斑黑沫蟬

成蟲: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縫中越冬。海拔400m以下地區5月下旬始見成蟲,6月中旬至8月中旬較多見,9月下旬終見。成蟲多集中於背陽、背風地或田埂邊稻株的直立葉片上危害。上午10:00前一般較少活動。交尾多在下午16:00-18:00進行,此後活動頻繁。成蟲受驚後飛起,在不遠處落下,因而其危害多集中連片。②卵:山區高差較大的梯田埂用石塊砌成,成蟲喜在早晨飛到背陽田埂的石塊間隙中產卵,卵散產,每處3-5粒,雌蟲懷卵量70-90粒。③若蟲:一般在石塊縫中3-15cm深的土壤內啃食草根,吐白色泡沫,由深而淺。傍晚老熟若蟲爬到土面附近的草莖上,吐沫圍住身體。泡沫較大,直徑15-18mm,多下垂為燈籠狀。天亮前若蟲大部羽化成蟲,上午8:00-9:00,成蟲飛到附近的草叢中靜狀不動,下午16:00後飛入大田中,9月中下旬溫度下降,若蟲蛻皮速度顯著減緩,多困死在泡沫中。

劉氏長頭沫蟬

①成蟲:多見於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區,500m以上少見。海拔500m以下地區,成蟲6月中旬始見,此後有2個發生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第1高峰期,8月中下旬為第2高峰期,10月上旬終見。成蟲多集中在田埂邊的稻株上刺吸上部葉片。上午棲息於稻田附近的草叢中,下午16:00後,田間蟲量顯著增加並頻繁交尾,早晨飛到田邊產卵,飛翔能力較稻赤斑黑沫蟬差,受驚後飛起。
②卵:成蟲一般在田埂邊產卵,卵散產,每處3-9粒,雌蟲懷卵量60粒左右。
若蟲:多在田埂邊3-10cm處的土壤中啃食草根,經常吐白色泡沫保持身體濕潤,由於這些田埂較矮,陽光容易直射埂上,加之入土較淺,因而劉氏長頭沫蟬對濕度的要求比稻赤斑黑沫蟬更為嚴格。雨後或大霧後,田埂上泡沫數量顯著增加;乾旱少雨,泡沫很少或無。5齡若蟲傍晚爬到雜草叢中吐沫,形成向上的圓球形,直徑為8-13mm,天亮前大部蛻皮完畢,此時成蟲全身桔紅色,前翅透明,8:00-9:00時身體已完全變色,在泡沫上方形成一個圓孔,然後跳出在草叢中靜伏,下午飛入田中。9月後蛻皮速度變慢,10月上旬大部分無法蛻皮或蛻皮後無法活動而困死在泡沫中。
沫蟬種類多達2000餘種沫蟬種類多達2000餘種

防治措施

2種沫蟬的成蟲發生期長,移動迅速,農民稱為“殺不死的神蟲”。而其若蟲發生地相對集中,抵抗力較弱,並能產生指示目標——泡沫。因此,防治上應把重點放在若蟲期。

清除雜草

5月上旬,剷除田埂上及埂邊的雜草,並拔除高大梯田埂的石縫中雜草。6月上旬在泡沫經常出現的地方,再徹底清除1次。

藥劑防治

系統調查雜草上的泡沫,掌握若蟲蟲情,在其盛發期用20%葉蟬散乳油2.85-4.00ml/L藥液,或25%巴沙乳油2-2.5ml/L藥液,或50%甲胺磷乳油0.83-1.25ml/L藥液,或80%敵敵畏乳油1mg/L藥液進行噴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