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張暖忻
- 編劇:張暖忻,李陀
- 主演:常珊珊,郭碧川
- 出品公司: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中文名:沙鷗
- 外文名:The Drive to Win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
- 片長:84分鐘
- 上映時間:1981年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83060
- 線上播放平台:電影網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繪景 | 孫迎東 |
音響 | 楊順利 |
體育顧問 | 梁思瑩、曾曙生 |
解說 | 宋世雄 |
演奏 | 中央樂團 |
指揮 | 韓中傑 |
角色演員介紹
- 沙鷗演員:常珊珊中國女排國家隊的主力隊員。性格倔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強烈的榮譽感。儘管在事業和個人生活方面經歷了一系列挫折磨難,受到身心雙重創傷,她仍堅持不懈地追求著理想,為中國的排球事業奉獻了自己全部生命。
- 沈大威演員:郭碧川多次獲得金牌的中國登山運動,沙鷗的未婚夫。是一個熱情正直、樂於助人、充滿活力的好青年。身為運動員的他理解沙鷗的理想,支持她對事業的追求。在成功登頂珠峰後的歸途中,他遇到雪崩不幸遇難。他的犧牲給沙鷗帶來了巨大痛苦和一生都無法彌補的損失。
- 沙鷗的母親演員:江韻輝生物學工作者。平時工作很忙,整天埋頭科研。在丈夫去世後,與獨生女沙鷗相依為命,因此格外疼愛女兒。一開始就不贊成沙鷗搞體育,當得知女兒腰部受嚴重損傷、有癱瘓的危險時,她更堅決要求女兒退役。
- 韓醫生演員:盧君中國女排國家隊的隨隊醫生。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妻子離他而去,留下幼小的女兒由他獨自撫養。作為醫生,他堅決反對沙鷗帶病上場比賽,但同時他又由衷地欽佩沙鷗的拼搏精神。
- 張麗麗演員:李萍沙鷗的隊友。從小就與沙鷗一起打球,二人是無話不談的密友。她和沙鷗都因為十年動亂耽誤了寶貴的運動青春,而1977年的錦標賽是她們衝擊世界冠軍的最後機會。在痛失金牌後,她灰心地遠離了體育場。
幕後花絮
- 該片的導演、攝影師、美術師皆為北京電影學院講師,導演張暖忻和攝影師鮑蕭然都是自畢業以來首次獨立拍片。
- 當劇本還只是有了初步立意時,張暖忻就已經構思了主人公遭受巨大挫折後來到天壇的場景。其靈感來自她1978年參觀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畫展時看到的描繪戈壁沙漠中古城廢址的畫作。實拍時,為避免與其它影片雷同,這場戲的地點由天壇改為圓明園。
- 該片本來拍攝了一段回憶“文革”中女排出國被阻以及沈大威掛牌子掃地的戲,但因為當時不少影片都有類似情節,所以在剪輯時導演決定刪掉這些鏡頭。
- 該片劇本中原本安排了沙鷗在輸給日本隊後當場落淚的情節,但是常珊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提出女排運動員輸了球哭鼻子的情況是有的,但從不當著對手的面哭,所以拍攝時那場戲改為沙鷗在浴室里哭泣。
- 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影片開頭和結尾有一段旁白,本來構想由體育比賽解說員宋世雄來配音,但影片剪輯完成後,主創人員感到原來的構想與全片風格不諧調,最後決定改為沙鷗的內心獨白。
- 該片中的中日女排爭冠賽是將四個地點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完成的。一部分比賽的大場面來自南京女排邀請賽現場搶拍;中間穿插的由演員扮演的局部和近景鏡頭,是在首都體育館、工人體育館拍的;而觀眾席上的鏡頭,除了南京搶拍部分外,攝製組又在首都體育館和廣州越秀體育館分別請外國留學生和華僑學生來進行拍攝。
- 劇本還未定稿時,鮑蕭然就帶隊到南京到女排國際邀請賽上搶拍中日比賽的素材,但是國際比賽有規定,不準另加拍電影的照明燈,連照機的閃光燈也在禁止之列。他發現比賽場地中心的照明光線不足,會影響到在大銀幕上呈現的效果。因為機會難得,他只得硬著頭皮採用變焦鏡頭拍攝,拍後又做了輕微的後閃光處理。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
1982年 | 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故事片 | 張暖忻《沙鷗》 | 提名 |
最佳音樂 | 王酩 | 提名 | ||
評審會特別獎 | 張暖忻《沙鷗》 | 獲獎 | ||
最佳錄音 | 張瑞坤 | 獲獎 | ||
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 《沙鷗》 | 獲獎 | ||
1992年 | 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 故事片攝影獎 | 鮑蕭然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