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老鸛草

沙頭老鸛草

沙頭老鸛草(學名:Geranium yesoense Franch. & Sav.)是牻牛兒苗科老鸛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具較粗的根莖,地上枝成叢。莖及,葉片近圓形,徑4-6厘米。花期6-7月,花單生或2-3朵呈聚繳式排列,花軸下,花徑2.5-3厘米左右。果期7月,果熟開裂時,心皮由基部向上掀懸掛於花柱上。

分布於日本(北海道、本州、千島和薩哈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四川(江津、樂山及涪陵)等地區。生長於中山區的半山林邊及岩邊。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土壤以潮濕、肥沃、向陽而不積水處生長較好。

沙頭老鸛草全草或根可以入藥性味平,味澀,無毒。有祛風濕、活血通經、清熱止瀉之功效。主治癱瘓及風濕關節疼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具較粗的根莖,地上枝成叢。莖及,葉片近圓形,徑4-6厘米,呈5-7掌狀深裂,每裂片再羽,先端鈍尖,基部深陷至腎形,兩畫被白粗毛,尤以背面基部近根生葉具長柄,柄長可達15厘米,莖生咔柄較短,長約2-9厘毛愈多,具托葉,托葉闊卵形,先端尖,基部圓形,長0.7-1厘,褐色。
花期6-7月,花單生或2-3朵呈聚繳式排列,花軸下,花徑2.5-3厘米左右,紫紅色,萼片5片,長卵圓形,先端基部鈍圓,長9毫米左右,寬4毫米,背面有白色粗毛,花辦5毫米,寬8毫米,先端圓形,基部稍小,且被白色毛,雄蕊10枚;柱頭成線狀5裂。
果期7月,果熟開裂時,心皮由基部向上掀懸掛於花柱上。蒴果,長22-30毫米。上窄下寬。縱向開裂成2 個分果。分果長條形。上部為長柄狀。扁長15-20毫米,寬約 1.5毫米,厚0.1毫米。背面彎曲,黃褐色,邊緣具短刺,向腹面彎曲,中間具細縱棱;腹面中間具一細縱棱,光滑。果實在:下部, 棒形,較粗。長7-10毫米,寬約 1毫米,厚約1毫米。背面拱凸,具 4條寬棱,黃色,寬棱上疏散幾個疣狀突起,邊緣兩條寬棱具較密的短刺,寬棱間又具2條細棱,褐色,細棱上具短刺。腹面黑色,粗糙,被霜狀物,中央具一縱溝。千粒重44.64克。

產地生境

分布於日本(北海道、本州、千島和薩哈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四川(江津、樂山及涪陵)等地區。生長於中山區的半山林邊及岩邊。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土壤以潮濕、肥沃、向陽而不積水處生長較好。
沙頭老鸛草沙頭老鸛草

繁殖方法

沙頭老鸛草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年限較長,出苗率低,故一般以分株繁殖為主。冬季倒苗後或早春出苗前結合收穫進行栽種。栽前,把老蔸分切成帶有芽嘴的塊莖作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3厘米寬的廂,廂溝深6.6-10厘米,行窩距各約26.6厘米,深6.6-10厘米,每窩按“品”字形栽種三株,栽後蓋土按緊,再蓋鬆土與廂面齊平。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中耕除草每年進行兩次,第一次在春季開始出苗時,第二次在冬季苗枯時進行,其他時期若有雜草,可用手扯去。在春季中除後追施人畜糞水,冬季中除後可施土雜肥或火灰。
收穫加工:沙頭老鸛草栽種四至五年收穫。在冬季倒苗後到早春萌發前,挖起全株,剪去枯殘莖葉,抖淨泥沙,曬或炕乾後,撞去鬚根和灰渣即成。沙頭老鸛草用篾包包裝貯運,放乾燥處,防受潮發霉。

主要價值

沙頭老鸛草全草或根可以入藥性味平,味澀,無毒。有祛風濕、活血通經、清熱止瀉之功效。主治癱瘓及風濕關節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