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生風毛菊(中藥)

沙生風毛菊(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沙生風毛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沙生風毛菊Saussnrea arenaria Maxim的葉。分布於甘肅南部、青海、西藏左貢。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瘡瘍癰腫,食物中毒,內熱亢盛以致吐血,咳血,衄血,以及外傷各種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沙生風毛菊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菊目
  • :菊科
  • :風毛菊屬
  • :沙生風毛菊
  • 分布區域:甘肅南部、青海、西藏左貢
  • 採收時間:6-7月開花時採收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脾、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瘡瘍癰腫,食物中毒,內熱亢盛以致吐血,咳血,衄血,以及外傷各種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瘡瘍,外傷出血:沙生風毛菊適量。研細末,外敷患處。
2、治食物(肉)中毒:沙生風毛菊適量。研末內服,每次3g,每日2-3次。(1-2方出自《中藥大辭典(上冊)(第2版)2006》)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採集加工

6-7月開花時採收,晾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7厘米。根狀莖有分枝,頸部被棕色纖維狀撕裂的葉柄殘跡。莖極短,密被白色絨毛,或無莖。葉蓮座狀,長圓形或披針形,超出頭狀花序,長4-11厘米,寬1.2-3.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1.5-4厘米的葉柄,邊緣全緣或微波狀或尖鋸齒,上面綠色,被蛛絲狀毛及稠密腺點,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絨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蓮座狀葉叢中。總苞寬鐘狀或寬卵形,直徑2-3厘米;總苞片5層,外層卵狀披針形,長1.6厘米,寬4毫米,頂端漸尖,外面被稀疏的白色絨毛及腺點,中層長橢圓形,長1.6厘米,寬2毫米,上部紫色且被微毛,下部幾無毛,內層線形,長2厘米,寬1毫米,外面被稀疏絨毛及腺點,頂端紫色。小花紫紅色,長9毫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3毫米。瘦果圓柱狀,長3毫米,無毛。冠毛污白色,2層,外層短,糙毛狀,長1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1.3厘米。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頂及草甸或沙地、乾河床,海拔2800-4000米。分布甘肅南部、青海、西藏左貢。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能。用於感冒發燒,瘡瘍癰腫,食物中毒,外傷出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