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長湖河蟹

沙洋長湖河蟹

沙洋長湖河蟹,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長湖濕地為漢江堆積階地,屬江漢平原地域,大部分為溢洪道,受水流沖刷或淤積,常有變化。灘地土質肥沃,地形北高南低,呈緩坡地帶,適宜養殖河蟹。沙洋長湖河蟹,體色光亮,呈深青色,外殼無病斑,無傷殘,個體飽滿,一般達300—400克,蟹足健壯,蟹酥、蟹黃肥厚、肉質細嫩、鮮香濃郁、口感清甜。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沙洋長湖河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地質,氣候,土壤,水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沙洋長湖河蟹,體色光亮,呈深青色,外殼無病斑,無傷殘,個體飽滿,一般達300—400克,蟹足健壯,蟹酥、蟹黃肥厚、肉質細嫩、鮮香濃郁、口感清甜。
沙洋長湖河蟹沙洋長湖河蟹

產地環境

地質

長湖濕地為漢江堆積階地,屬江漢平原地域,其岩性亞粘土、礫土、粉沙和粘土,呈微鹼性,耐壓力1千克/平方厘米,大部分為溢洪道,受水流沖刷或淤積,常有變化。灘地土質肥沃,地形北高南低,呈緩坡地帶,適宜養殖河蟹。
沙洋長湖河蟹沙洋長湖河蟹

氣候

沙洋縣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盛行東北季風;夏季氣候炎熱多雨,多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季風交替出現。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的特點。
年均氣溫16—16.4℃,1月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19℃,少盼雄拳7月平均氣溫27.2℃,極端最高氣溫39.2℃。年日照時數1827—1987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50天,降水量1160毫米,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3%,最大年降水量185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642毫米。年輻射總量為440—460千卡/厘米,其中4月的輻射量占全年的72%左右;最大濕度78%,最小濕度8%;入長湖的支流有15條,總長484.4千米,相應湖容為6.37米。

土壤

長湖濕地土壤類型主要為水稻土和潮土,在湖洲灘地有小面積的草甸土分布。水稻土是現代沼澤土經過自然演化的圍墾,經長期水耕熟化發育而成,主要有潛育型騙閥棗水稻土和沼澤型水稻土。潮土主要分布在長湖和長江之間的地勢較高地帶,是經長期旱耕熟化發育而成。

水環境

長湖因湖形狹長而民堡敬得名,又名瓦子湖,上通大漕河,匯路白湖、中湖、官湖之水以達於沔,長湖流域北起荊門城西碑凹山,東抵漳河三乾渠、沙洋大路港、西荊河,西抵漳河二乾渠及長江,南以長湖庫堤為界,付剃擔承納沙洋縣境內後港、廣坪河、拾回橋河、觀音河、西荊河及荊州龍會橋河等來水。枯水面積9150公頃戰歸,豐水面積15340公頃,水域面積12930公頃。東西長30千米,南北寬15千米,最寬處18千米,平均寬4.16千米,原有面積157.1千米,圍墾後現有面積129.1千米。多年平均水位30.50米,最高水位32米,最低水位28米,變幅3米,最大水深3.3米,平均水深1.9米,蓄水量2.45億立方米。
長湖湖水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集水面積2265千米,補給係數17.5。主要入湖河流有拾橋河、龍會橋河、大路港和廣坪港等,出流由習家閘、劉嶺閘入四湖總乾渠,沿內荊河和田關河分別排入長江與東荊河(入漢水),多年平均可調水量3.87億米。平均水溫17.2℃,1月平均水溫4.6℃,8月平均水溫29.2℃,其中水溫在10℃以上達9個月。
長湖水面廣闊,區域內地形平坦,自西北略向東南傾斜,地面海拔為24—28米。湖區地面徑流主要通過四湖總乾渠流入湖泊,再經過若干涵閘通過長江對湖內水量進行排蓄和調節,長湖因此常年具有調節作用。長湖年平均入湖水量為19.6—108米,其水位的漲落變化主要取決於四湖流域降水與上游地區的來水,年平均最大水位變幅為24—26.5米,因江湖隔斷,長湖水位變化趨向平緩,一般年份的水位差在2米左右。
沙洋長湖河蟹養殖環境沙洋長湖河蟹養殖環境

歷史淵源

沙洋長湖河蟹的來源無字可考。據該地漁民介紹,沙洋長湖自明朝起就形成了養殖河蟹的傳統。河蟹是長湖具有地方特色的淡水姜恥辯魚,沙洋縣有“棒打獐子瓢舀魚,螃蟹爬到被窩裡”之說。
1996年起,荊州市政府把城市發展和長湖保護管理進行了統一規劃。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過後,荊州市政府對近60千米的長湖大堤進行了整治。
2002年,市政府行文成立了長湖濕地市級自然保護區。
沙洋長湖河蟹鮮蟹沙洋長湖河蟹鮮蟹

生產情況

2011年,沙洋長湖河蟹養殖總面積6000公頃,產量1000噸。
冷凍的沙洋長湖河蟹冷凍的沙洋長湖河蟹

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沙洋長湖河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蒸沙洋長湖河蟹蒸沙洋長湖河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沙洋長湖河蟹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蝴蝶村、窯場村、英雄村、高堰村、葉灣村、長湖村、李場村、鐘橋村、中新村、毛李村、鳳靈村、魯店村12個村,後港鎮港口村、鐵鞭村、青龍村、張場村、大廟村、土嘴村、東湖村、鳳井村、早湖村、黃歇村、劉灣村、荊南村、肖場村13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9′00″—112°31′00″,北緯30°25′00″—30°31′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
水源充足新鮮、無污染、水質良好、水生動植物等天然餌料資源比較豐富、水位比較穩定、水口較少駝轎連蒸且易管理。要搞好防逃設施建設,所有通外的水口都要用雙層聚乙烯網封欄,或用竹箔封欄,特別是下游的封口更要堅固,嚴防逃蟹。
2、品種範圍
選用成活率高、抗病力強的長江水系河蟹苗種。
3、生產控制
3.1牆網:圍網主體部分,由內外兩層組成,兩層牆網間距4米至5米,外層8號網,內層10號網;牆網上下綱均裝雙綱繩;下綱內側鋪設1.5米寬網,網下沿裝置石籠。
3.2:隔網
安裝在兩層牆網的過道間,以將其隔成幾段的網片。
3.3:倒檐網
為防止河蟹從圍網上口沿逃逸的網片,呈倒檐狀,寬度40厘米至50厘米。採用塑膠、薄膜。
3.4:石籠
裝滿石塊的網袋,用於固定牆網底綱,防魚蟹從底部逃逸的裝置。
4、生態條件
4.1水質:水質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1-2001的規定。
4.2底質:底質應符合GB/T18407.4-2001中3.1和3.3的規定。以粘土為好,有適量的植被根系固著層,底部平緩。
4.3水文條件:常年水深≥1米,高水位季節水深≤3.5米。風浪較平緩,流速≤0.1米/秒,遠離航運主航道與進排水河口。
4.4水草與底棲生物
水草:輪葉黑藻、苦草、黃絲草、眼子菜;底棲生物:螺、蜆、水蚯蚓。
5、圍網設施
5.1圍網材料:3×3聚乙烯網線製成的網片、竹片、硬質塑膠布,毛竹或木樁,瓜子片石子,鑽絲,聚乙烯鋼繩。
5.2網目長度:1.5厘米—3厘米
5.3網圍形狀:因地制宜,採用橢圓形,亞圓形或長方形。
5.4網圍面積:800畝—1000畝(具體根據水域地形而定)。
5.5網圍高度:一般應超過歷史最高水位1米。
5.6網圍選址與建造
5.6.1網圍選址:水位漲落差不大的水面,網圍養蟹選址宜一側靠岸或近岸,留有緩坡水岸帶。
5.6.2裝置部件:
a)圍網:由牆網、隔網和倒檐網組成;
b)石籠:與內牆網底綱連結在一起,每米石籠灌裝石子6千克—7千克。石籠踩入預先開挖的底溝,埋入泥中20厘米—30厘米,並每融4米—5米打竹,木腳樁(地錨),併入泥固定;
c)毛竹樁和橫桿:為牆網的支撐樁,樁高比最高水位高1米,底部插入泥中0.8米—1米。若風浪大的水域,兩樁間再橫連1—2根橫桿加固。
5.6.3建造流程:選址→確定面積→計算材料用量→建框架→網片拼裝→石籠安裝→留活力→掛網封口→踩綱下地樁。
6、清野除害
選擇枯水季節,利用圍網留有的活門,驅趕或圍捕野雜魚。採用地籠和絲網。
7、苗种放養
7.1蟹种放養
7.1.1蟹種質量:選用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色呈青黃色,稍帶光澤、肌肉豐富、活動能力強、無傷病的蟹種,應符合NY/T5065-2001種6.3.1的規定。
7.1.2蟹種規格:以100隻/千克—150隻/千克為宜。
7.1.3放養密度:300隻/畝—500隻/畝。
7.1.4蟹種消毒:經3%—4%食鹽水溶液浸洗3分鐘—5分鐘。
7.1.5放養時間:2月—4月。
8.管理
8.1飼養管理:以天然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為主。
8.2日常管理
8.2.1巡網檢查:每天巡查圍網一周,觀察河蟹、魚類攝食生長狀況,並做好檔案記錄。
8.2.2雜物清理:每周清理一次圍網雜物,如漂浮物、腐敗物等;同時定期檢查底層水草生存狀況,初夏後遇底部水草大批出現枯黃死亡,應及時宰割處理,防止敗壞水質,防止底部缺氧。
8.2.3防洪防汛:在兩層圍網與網隔之間設定地籠,每天上、下午檢查地籠,查看是否有魚蟹進入。定期檢查水下網圍設施情況,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汛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漲,應及時增設防逃網魚加固牆網的支撐物,及時撈取漂浮水草,以防牆網的水阻與壓力過大。
8.2.4抗旱移網:在水位大幅下降的季節,提前在湖庫的低水位構建銜接的牆網,逐步轉移養殖對象至相連的深水域。
9病害預防
9.1防治原則:由於湖泊網圍養殖的特殊性,開放水域,自然養殖,不施用任何漁藥,病害防治以生態預防為主。
10.捕撈收穫
10.1捕撈時間: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進行河蟹捕撈。
10.2捕撈工具:以地籠為主,絲網為輔,還可採取燈光誘捕。
10.3暫養上市:對捕撈的河蟹,可採取網箱、小網圍、池塘進行暫養,特別是對軟殼蟹更應分開暫養,及時上市。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①產地環境
水質各項指標應符合農業部行業標準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規定。
養殖基地無工業“三廢”、農業廢棄物,醫療機構污水及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②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
加強苗種管理。一是苗種實行統一購進,由檢測站嚴格檢疫,並調查苗種產地基本情況,做到苗種來源清楚、質量有保障。二是放養前必須嚴格檢查網圍設施是否完好無損,確認無誤後才能投放蟹苗。三是規格整齊(100隻/千克—150隻/千克)、體質健壯、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無寄生蟲附養、嚴禁投放性早熟扣蟹,採用一次放足。
加強養殖過程管理。一是成立沙洋長湖河蟹地理標誌產品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負責對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技術環節實行指導、跟蹤、監督,並負責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新問題,制定其技術規程,明確職責。二是建立培訓制度。由沙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和檢測站採取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相結合,每年舉辦4期培訓班,在河蟹生長關鍵時節,深入現場實地指導。並邀請省、市專家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確保了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技術落到實處。三是會同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制定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監管協定,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並將責任落實到人,並與養殖戶簽定無公害養殖操作責任契約。四是採取跟蹤服務、現場指導、示範相結合的方式為漁民服務,以抽查、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對圍湖養殖戶監管,五是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專人管理,建立嚴格巡湖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蟹苗逃跑,做到湖不離人和人不離湖,實行嚴格交接班制度。建立嚴格生產記錄,實行“五有”(有專業技術指導員、有專業管理制度、有專業合作組織、有養殖操作規程、有銷售服務網路)、“五統一”(統一養殖模式、統一苗種購進、統一放養規格、統一生產管理、統一信息和銷售服務)的服務與指導,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嚴格執行國家GB11067漁業水質標準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在環境上按GB/T18407.4-200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做到制度上牆,並嚴格執行標準和制度。
③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按照沙洋長湖河蟹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不轉讓、販賣地理標誌;不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以外的產品以劣充優。不改變地理標誌原有的圖案,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沙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長湖水面廣闊,區域內地形平坦,自西北略向東南傾斜,地面海拔為24—28米。湖區地面徑流主要通過四湖總乾渠流入湖泊,再經過若干涵閘通過長江對湖內水量進行排蓄和調節,長湖因此常年具有調節作用。長湖年平均入湖水量為19.6—108米,其水位的漲落變化主要取決於四湖流域降水與上游地區的來水,年平均最大水位變幅為24—26.5米,因江湖隔斷,長湖水位變化趨向平緩,一般年份的水位差在2米左右。
沙洋長湖河蟹養殖環境沙洋長湖河蟹養殖環境

歷史淵源

沙洋長湖河蟹的來源無字可考。據該地漁民介紹,沙洋長湖自明朝起就形成了養殖河蟹的傳統。河蟹是長湖具有地方特色的淡水魚,沙洋縣有“棒打獐子瓢舀魚,螃蟹爬到被窩裡”之說。
1996年起,荊州市政府把城市發展和長湖保護管理進行了統一規劃。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過後,荊州市政府對近60千米的長湖大堤進行了整治。
2002年,市政府行文成立了長湖濕地市級自然保護區。
沙洋長湖河蟹鮮蟹沙洋長湖河蟹鮮蟹

生產情況

2011年,沙洋長湖河蟹養殖總面積6000公頃,產量1000噸。
冷凍的沙洋長湖河蟹冷凍的沙洋長湖河蟹

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沙洋長湖河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蒸沙洋長湖河蟹蒸沙洋長湖河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沙洋長湖河蟹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蝴蝶村、窯場村、英雄村、高堰村、葉灣村、長湖村、李場村、鐘橋村、中新村、毛李村、鳳靈村、魯店村12個村,後港鎮港口村、鐵鞭村、青龍村、張場村、大廟村、土嘴村、東湖村、鳳井村、早湖村、黃歇村、劉灣村、荊南村、肖場村13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9′00″—112°31′00″,北緯30°25′00″—30°31′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
水源充足新鮮、無污染、水質良好、水生動植物等天然餌料資源比較豐富、水位比較穩定、水口較少且易管理。要搞好防逃設施建設,所有通外的水口都要用雙層聚乙烯網封欄,或用竹箔封欄,特別是下游的封口更要堅固,嚴防逃蟹。
2、品種範圍
選用成活率高、抗病力強的長江水系河蟹苗種。
3、生產控制
3.1牆網:圍網主體部分,由內外兩層組成,兩層牆網間距4米至5米,外層8號網,內層10號網;牆網上下綱均裝雙綱繩;下綱內側鋪設1.5米寬網,網下沿裝置石籠。
3.2:隔網
安裝在兩層牆網的過道間,以將其隔成幾段的網片。
3.3:倒檐網
為防止河蟹從圍網上口沿逃逸的網片,呈倒檐狀,寬度40厘米至50厘米。採用塑膠、薄膜。
3.4:石籠
裝滿石塊的網袋,用於固定牆網底綱,防魚蟹從底部逃逸的裝置。
4、生態條件
4.1水質:水質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1-2001的規定。
4.2底質:底質應符合GB/T18407.4-2001中3.1和3.3的規定。以粘土為好,有適量的植被根系固著層,底部平緩。
4.3水文條件:常年水深≥1米,高水位季節水深≤3.5米。風浪較平緩,流速≤0.1米/秒,遠離航運主航道與進排水河口。
4.4水草與底棲生物
水草:輪葉黑藻、苦草、黃絲草、眼子菜;底棲生物:螺、蜆、水蚯蚓。
5、圍網設施
5.1圍網材料:3×3聚乙烯網線製成的網片、竹片、硬質塑膠布,毛竹或木樁,瓜子片石子,鑽絲,聚乙烯鋼繩。
5.2網目長度:1.5厘米—3厘米
5.3網圍形狀:因地制宜,採用橢圓形,亞圓形或長方形。
5.4網圍面積:800畝—1000畝(具體根據水域地形而定)。
5.5網圍高度:一般應超過歷史最高水位1米。
5.6網圍選址與建造
5.6.1網圍選址:水位漲落差不大的水面,網圍養蟹選址宜一側靠岸或近岸,留有緩坡水岸帶。
5.6.2裝置部件:
a)圍網:由牆網、隔網和倒檐網組成;
b)石籠:與內牆網底綱連結在一起,每米石籠灌裝石子6千克—7千克。石籠踩入預先開挖的底溝,埋入泥中20厘米—30厘米,並每融4米—5米打竹,木腳樁(地錨),併入泥固定;
c)毛竹樁和橫桿:為牆網的支撐樁,樁高比最高水位高1米,底部插入泥中0.8米—1米。若風浪大的水域,兩樁間再橫連1—2根橫桿加固。
5.6.3建造流程:選址→確定面積→計算材料用量→建框架→網片拼裝→石籠安裝→留活力→掛網封口→踩綱下地樁。
6、清野除害
選擇枯水季節,利用圍網留有的活門,驅趕或圍捕野雜魚。採用地籠和絲網。
7、苗种放養
7.1蟹种放養
7.1.1蟹種質量:選用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色呈青黃色,稍帶光澤、肌肉豐富、活動能力強、無傷病的蟹種,應符合NY/T5065-2001種6.3.1的規定。
7.1.2蟹種規格:以100隻/千克—150隻/千克為宜。
7.1.3放養密度:300隻/畝—500隻/畝。
7.1.4蟹種消毒:經3%—4%食鹽水溶液浸洗3分鐘—5分鐘。
7.1.5放養時間:2月—4月。
8.管理
8.1飼養管理:以天然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為主。
8.2日常管理
8.2.1巡網檢查:每天巡查圍網一周,觀察河蟹、魚類攝食生長狀況,並做好檔案記錄。
8.2.2雜物清理:每周清理一次圍網雜物,如漂浮物、腐敗物等;同時定期檢查底層水草生存狀況,初夏後遇底部水草大批出現枯黃死亡,應及時宰割處理,防止敗壞水質,防止底部缺氧。
8.2.3防洪防汛:在兩層圍網與網隔之間設定地籠,每天上、下午檢查地籠,查看是否有魚蟹進入。定期檢查水下網圍設施情況,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汛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漲,應及時增設防逃網魚加固牆網的支撐物,及時撈取漂浮水草,以防牆網的水阻與壓力過大。
8.2.4抗旱移網:在水位大幅下降的季節,提前在湖庫的低水位構建銜接的牆網,逐步轉移養殖對象至相連的深水域。
9病害預防
9.1防治原則:由於湖泊網圍養殖的特殊性,開放水域,自然養殖,不施用任何漁藥,病害防治以生態預防為主。
10.捕撈收穫
10.1捕撈時間: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進行河蟹捕撈。
10.2捕撈工具:以地籠為主,絲網為輔,還可採取燈光誘捕。
10.3暫養上市:對捕撈的河蟹,可採取網箱、小網圍、池塘進行暫養,特別是對軟殼蟹更應分開暫養,及時上市。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①產地環境
水質各項指標應符合農業部行業標準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規定。
養殖基地無工業“三廢”、農業廢棄物,醫療機構污水及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②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
加強苗種管理。一是苗種實行統一購進,由檢測站嚴格檢疫,並調查苗種產地基本情況,做到苗種來源清楚、質量有保障。二是放養前必須嚴格檢查網圍設施是否完好無損,確認無誤後才能投放蟹苗。三是規格整齊(100隻/千克—150隻/千克)、體質健壯、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無寄生蟲附養、嚴禁投放性早熟扣蟹,採用一次放足。
加強養殖過程管理。一是成立沙洋長湖河蟹地理標誌產品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負責對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技術環節實行指導、跟蹤、監督,並負責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新問題,制定其技術規程,明確職責。二是建立培訓制度。由沙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和檢測站採取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相結合,每年舉辦4期培訓班,在河蟹生長關鍵時節,深入現場實地指導。並邀請省、市專家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確保了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技術落到實處。三是會同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制定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監管協定,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並將責任落實到人,並與養殖戶簽定無公害養殖操作責任契約。四是採取跟蹤服務、現場指導、示範相結合的方式為漁民服務,以抽查、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對圍湖養殖戶監管,五是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專人管理,建立嚴格巡湖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蟹苗逃跑,做到湖不離人和人不離湖,實行嚴格交接班制度。建立嚴格生產記錄,實行“五有”(有專業技術指導員、有專業管理制度、有專業合作組織、有養殖操作規程、有銷售服務網路)、“五統一”(統一養殖模式、統一苗種購進、統一放養規格、統一生產管理、統一信息和銷售服務)的服務與指導,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嚴格執行國家GB11067漁業水質標準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在環境上按GB/T18407.4-200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做到制度上牆,並嚴格執行標準和制度。
③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按照沙洋長湖河蟹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不轉讓、販賣地理標誌;不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以外的產品以劣充優。不改變地理標誌原有的圖案,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沙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