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沙州志”。中國現存最早的圖經。唐代無名氏作,編於開元年間。現存殘卷,“首尾殘缺,其存者長不逾三丈。”今有羅振玉《敦煌石室遺書》所收殘卷影印本。除記載當地行政機構和區劃外,對那裡的天象、池水、渠、澤、堰、堤、驛、縣學、社稷壇、雜神、寺廟、冢、古城、祥瑞、歌謠、古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清末於敦煌石室中發現。
又稱“沙州志”。中國現存最早的圖經。唐代無名氏作,編於開元年間。現存殘卷,“首尾殘缺,其存者長不逾三丈。”今有羅振玉《敦煌石室遺書》所收殘卷影印本。...
現知圖經以東漢的《巴郡圖經》為最早。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各地逐步纂修圖經;隋、唐、北宋時期,圖經最為發達,成為當時方誌的通稱。現存最早的圖經是《沙州都督...
圖經,是指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以圖為主或圖文並重記述地方情況的專門著作也可稱作圖經。又稱圖志、圖記。是中國方誌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編纂形式。...
據《沙州圖經》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體高達數十...
最早見於《山海經-北山經》:“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唐《沙州圖經》記載“蒲昌海在石城鎮東北三百三十二里,其海周廣四百里”。...
從現存唐代《沙州圖經》、《西川圖經》殘捲來看,唐代圖經的體例、類目已有區劃、官署、河流、驛道、學校、寺廟、古蹟、歌謠等項,已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地方志體例...
據《沙州圖經》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體高達數十...
據《沙州圖經》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體高達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