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
- 行政區類別:常熟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太湖湖網地區
- 面積:266.7公頃
- 修建時間:1999年
- 級別:國家級
簡介,自然風光,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擴建理念,公園規劃,大事記,
簡介
常熟沙家浜生態濕地公園始建於1999年,初期占地500畝。近年來,沙家浜搬遷工業企業,以“原生態、純綠色”為主導,擴種蘆葦,引進不同的古樹名木以及陸水生濕地植物,增加城市“綠肺”功能,現已擴大到266.7公頃,形成了水上遊覽生態觀光線、濕地觀光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和垂釣區、採蓮區、休閒區等功能區。園內盛產無公害水產,“陽澄湖大閘蟹”名聞遐邇,還有68種鳥類棲息於此,呈現出勃勃的生機。
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沙家浜生態濕地公園
![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img/9/aa1/cGcq5iYmVDMlR2MiF2M2gzM3EWYlRDO0UTMjR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沙家浜生態濕地公園 沙家浜生態濕地公園](/img/5/f2f/cGcq5iZmhTO3IzM2AjMkRWYjRTMmRmZwQmN2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自然風光
沙家浜境內水網密織,蘆葦環抱,有著“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的秀美風光。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新四軍開展水鄉游擊戰的重要場所,是新四軍傷病員療傷養病的“後方醫院”。沙家浜因此也聞名遐邇,成為革命老區。沙家浜濕地公園已先後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經過多年的保護建設,目前,沙家浜與尚湖濕地公園共同組成了常熟的兩大“綠腎”和氧源地。
生態環境
沙家浜濕地可利用和可開發資源豐富。在退漁還濕地後,沙家浜建立了完好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體系。東北部區域大面積的蘆葦盪成了越冬野鴨理想的棲息地,大量的候鳥南來北往,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生態環境資源。據專家測定,目前濕地中鳥禽在63種以上,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有中華秋沙鴨、黑顴、白顴、黃嘴白鷺等。由於濕地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植物資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物群落,對保護物群、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從初步的調查統計看,沙家浜濕地植物種類包括了藥用、材用、觀賞、油類等,水生沼生植物多達37科59屬93種。各類挺水、浮生、沉水及岸邊濕生植物相互干擾作用,形成了水生植物占優勢的生態單元。
公園內河網縱橫,四通八達。生物種類繁多,除了主要植物蘆葦以外,有植物種類約300種,豐富的植物資源為動物的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園內69種鳥類、數萬隻白鷺、灰鷺、野鴨來此覓食,在此棲息,形成一派自然純樸別具特色的水鄉田園風光。
人文景觀
沙家浜鎮還是紅色旅遊精品線和經典景區以及傳統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生態公園獨特的自然生態濕地景觀和人文景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休閒度假,去年,公園接待遊客就達75萬多人次。
擴建理念
公園規劃
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分近期、遠期、遠景三個階段進行。近期建設從現在開始到2012年,遠期從2012年至2020年,遠景為2020年後。近期規劃建設總投資2.2億元,分生態濕地保護區、水綠植被恢復區、拓展休閒遊覽區、革命文化傳承區、服務接待區等幾塊進行。重點為東擴、北擴區域的生態恢復。目前已在實施的東擴工程以追求大自然生態,打開水域,視覺上營造浩浩蕩蕩感覺為理念,巧妙地利用原有水域,形成煙波浩渺一泓清水,給遊客以“小陽澄湖”的感覺。所有陸地依據當時江南水鄉自然地形復原,緩坡接水,移步土動。沿著生動的岸線和水中淺灘,蘆葦叢生,從各個角度都有視覺衝擊力。北擴工程占地4000畝,仍以水面為主的自然生態景觀尚處於未開發狀態,為濕地公園可持續開發利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大事記
2013年6月,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順利通過省級評估驗收 。由江蘇省濕地保護站、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部門專家對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