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京龍泉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境內的沙京蓮花山上,距離長樂市區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京龍泉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長樂市鶴上鎮沙京村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地圖信息,
沙京龍泉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境內的林木蔥蘢、峰巒疊嶂的沙京蓮花山上,距離長樂市區6公里。屬於中國佛教協會直屬管理的寺院。
沙京龍泉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承聖三年(公元554年),原名西山寺。唐大宗十三年(公元859年),懿宗賜名龍泉禪寺,與福建的福州鼓山湧泉寺、福清黃櫱寺,並稱閩中三大名寺。寺院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珈藍殿、西歸祠、光音閣、祖師堂、方丈堂、瑞淼和尚塔等。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
龍泉寺之所以成為著名古寺,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僅其歷史悠久,最主要的龍泉寺是唐代百丈禪宗懷海的落髮出家之地,也因懷海而在唐代興盛起來。懷海本姓王,俗名木尊,長樂沙京村人,生於唐開元八年(720年)。傳說王木尊幼年啞不能語,一天祖母帶他到附近的龍泉寺燒香,突然開口說話,回到家裡又成啞巴,於是落髮寺中為僧。後來去江西南昌師從高僧馬祖道一修禪,得道後,懷海於唐興元年{784年)弘法於江西洪州新吳縣(今奉新縣)大雄山(俗稱百丈山),因此世人尊稱他為百丈禪師。他針對當時叢林初立,未訂規章的現象,便參照大小乘戒律,制定各派都接受的《禪門規式》(又稱「叢林清規」、「百丈清規」、「古清規」),被寺院普遍推廣,世稱《百丈清規》。在《禪門規式》中,對寺院的作息制度做了詳盡的規定,使寺僧早起晚睡。這是其對佛教最大的貢獻,在中國禪宗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宋初《百丈清規》被定為天下禪林必須奉行的管理條例,一直沿用至今。現在《禪院規式》原本雖已失傳,但從楊億的《古清規序》及《宋高僧傳》、《景德傳燈錄》中仍可了解其大概,其主要內容仍然成為寺院共同奉行的管理條例。其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風尚,最為著名。百丈晚年回家鄉西山寺住持,重建寺院,於唐憲宗九年(814年)圓寂,享年95歲,謚“大智懷海禪師”。龍泉寺由此光芒四射,在中國佛界享有崇高聲譽,倍受唐皇室重視,懿宗皇帝親筆題寫龍泉禪寺山門匾額。龍泉寺與日本佛教“黃櫱宗”關係密切,還與一些著名高僧關係也密切,如清順治年間,臨濟宗宗匠及福清黃檗寺高僧隱元禪師在應聘東渡日本前曾來龍泉寺住持,隱元禪師到日本後創建了“黃櫱宗萬福寺”,成為日本佛教界“黃櫱宗”的開山鼻祖。
龍泉寺,自古香火鼎盛,僧侶最多時達二、三百人,現在仍有70多人。
歷史上龍泉寺有許多高僧主持,也曾幾經衰落,如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淪為停柩場所,清初兵亂毀於戰火,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在寺院裡辦起畜牧場。
龍泉寺四周層岩疊石,有許多值得攬勝的景觀。寺後有宋理學家朱熹、狀元宰相鄭性之等名人名家摩崖題刻數十處。大悲殿右側龍泉溪出山口,水流峽石,俗稱“和尚擔水窟”,原為寺僧汲水飲用的水窟。“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源於這裡。還有磊岩、觀音岩、中丞石、娘奶石、迷魂洞、仙盤桃、回顧虎、壁上掛燈、勒馬朝天、雙獅戲球、鯉魚躍龍門等。據說龍泉寺周圍共有108景,不久前有人拿著資料實地查對,只找到65處,由於開山採石,其餘的43處景觀永遠消失了。
龍泉寺雖歷經興衰,卻至今仍存有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大殿的十六根大石柱,每柱高六米,周圍三米,重約四.五噸,據傳為懷海禪師時的遺物,石柱礎旁,刻有施者姓名,當年龍井,至今猶存,水仍清例,今日仍然可飲用。家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王和縣曾以詩投井請雨。寺的後崖有一形如元寶的巨石,巨石中雕有一尊站立佛像,人稱「出米佛」,相傳當時石佛臍部每天可不斷流出米來,剛好夠寺內眾僧和土木泥水工匠之腹,有人希圖多出米,捅大其臍,於是不再出米。「出米佛」位於元寶石中間位置,確有財源之意。明甲寅葉有祿刻百丈清規語錄,三年後始成,板藏寺中。寺內還存有多種碑文和題字。
天王殿前有一對直徑約1米的空心石環,其中一個是唐代百丈禪師建寺時遺物,雅名“哪咤乾坤圈”,俗稱“金剛戒指”。據說小孩子從環中穿過後晚上就不會尿床了,所以許多大人特地帶小孩子來這裡鑽石環。
龍泉寺大雄寶殿內前後豎立的16根雙人合抱的大石柱,每株高6米,徑圍3米,重約4.5噸,這些石柱及柱礎、礎盤均為唐代百丈禪師建寺遺物。這么大的石柱,當時是怎么運來的,又是怎么豎立起來的?寺內現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碑刻《龍泉重興》記:“寺肇自梁承聖三年,原名西山,唐百丈禪師落髮於此,道成創建法堂,咒立石柱,懿宗賜名龍泉,稱大叢林焉,厥後興廢不一......”石柱上還有北宋元符(1048年)戶曹參軍林君然、泰興令曾升仲、節度推官方道輔等題刻。
龍井位於放生池與觀音閣之間,就在當年西山寺的舊址內。石造圓井欄上題刻:“僧善財為恩有龍神重造此井,辛卯歲記。”傳說王木尊落髮入寺的一天,師父慧照要他去井旁洗布。洗著洗著他聽見井中有“撲突撲突”聲音,往井中一探,只見兩條似蛇非蛇,似鱔非鱔的東西在嬉戲,鱗光閃閃。他好奇地把它們捉來放進盆中拿回寺內。師父看到大驚失色,說這是世間凡人看不到的“龍”。王木尊急忙飛奔井邊,把那兩條“龍”放入井中。那“龍”還會意地對王木尊搖頭擺尾,好像在說“謝謝”。從此寺院名聲大振。
龍泉寺,自古香火鼎盛,僧侶最多時達二、三百人,現在仍有70多人。
歷史上龍泉寺有許多高僧主持,也曾幾經衰落,如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淪為停柩場所,清初兵亂毀於戰火,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在寺院裡辦起畜牧場。
龍泉寺四周層岩疊石,有許多值得攬勝的景觀。寺後有宋理學家朱熹、狀元宰相鄭性之等名人名家摩崖題刻數十處。大悲殿右側龍泉溪出山口,水流峽石,俗稱“和尚擔水窟”,原為寺僧汲水飲用的水窟。“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源於這裡。還有磊岩、觀音岩、中丞石、娘奶石、迷魂洞、仙盤桃、回顧虎、壁上掛燈、勒馬朝天、雙獅戲球、鯉魚躍龍門等。據說龍泉寺周圍共有108景,不久前有人拿著資料實地查對,只找到65處,由於開山採石,其餘的43處景觀永遠消失了。
龍泉寺雖歷經興衰,卻至今仍存有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大殿的十六根大石柱,每柱高六米,周圍三米,重約四.五噸,據傳為懷海禪師時的遺物,石柱礎旁,刻有施者姓名,當年龍井,至今猶存,水仍清例,今日仍然可飲用。家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王和縣曾以詩投井請雨。寺的後崖有一形如元寶的巨石,巨石中雕有一尊站立佛像,人稱「出米佛」,相傳當時石佛臍部每天可不斷流出米來,剛好夠寺內眾僧和土木泥水工匠之腹,有人希圖多出米,捅大其臍,於是不再出米。「出米佛」位於元寶石中間位置,確有財源之意。明甲寅葉有祿刻百丈清規語錄,三年後始成,板藏寺中。寺內還存有多種碑文和題字。
天王殿前有一對直徑約1米的空心石環,其中一個是唐代百丈禪師建寺時遺物,雅名“哪咤乾坤圈”,俗稱“金剛戒指”。據說小孩子從環中穿過後晚上就不會尿床了,所以許多大人特地帶小孩子來這裡鑽石環。
龍泉寺大雄寶殿內前後豎立的16根雙人合抱的大石柱,每株高6米,徑圍3米,重約4.5噸,這些石柱及柱礎、礎盤均為唐代百丈禪師建寺遺物。這么大的石柱,當時是怎么運來的,又是怎么豎立起來的?寺內現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碑刻《龍泉重興》記:“寺肇自梁承聖三年,原名西山,唐百丈禪師落髮於此,道成創建法堂,咒立石柱,懿宗賜名龍泉,稱大叢林焉,厥後興廢不一......”石柱上還有北宋元符(1048年)戶曹參軍林君然、泰興令曾升仲、節度推官方道輔等題刻。
龍井位於放生池與觀音閣之間,就在當年西山寺的舊址內。石造圓井欄上題刻:“僧善財為恩有龍神重造此井,辛卯歲記。”傳說王木尊落髮入寺的一天,師父慧照要他去井旁洗布。洗著洗著他聽見井中有“撲突撲突”聲音,往井中一探,只見兩條似蛇非蛇,似鱔非鱔的東西在嬉戲,鱗光閃閃。他好奇地把它們捉來放進盆中拿回寺內。師父看到大驚失色,說這是世間凡人看不到的“龍”。王木尊急忙飛奔井邊,把那兩條“龍”放入井中。那“龍”還會意地對王木尊搖頭擺尾,好像在說“謝謝”。從此寺院名聲大振。
沙京龍泉寺沙京龍泉寺
地圖信息
地址:福州市長樂區鶴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