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漢語教學

沉浸式漢語教學

所謂沉浸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的全封閉語言教學項目。在美國原本有英、法、德、西、葡等語言的沉浸式教學項目,但隨著漢語熱的興起,一些州針對十二年級及以下學生推出了中文沉浸式教學項目,並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快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浸式漢語教學
  • 外文名:Immersive Chinese Teaching
  • 含義:全天候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的全封閉語言教學項目
  • 美國:原本有英、法、德、西、葡等語言
  • 背景:漢語熱的興起
  • 學校:20多所
概念,特點,效果,面臨的問題,

概念

據明尼蘇達大學孔院院長介紹,全美國共有20多所設立沉浸式中文項目的學校,其基本模式是:在一些國小,教學分為英文部、中文部兩個部分。在中文部,沒有“英語”這一科目,取而代之的是中文課,此外,其他主要科目,比如數學、社會、科學常識等以及師生課上、課下溝通也全部使用中文進行。由於學生年齡小,整天沉浸在人造的中文環境中,所以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比較自然地習得漢語。

特點

(1)由全中文向中英雙語教學過渡
沉浸式學校從幼稚園起全部採用中文教學,直到三年級或四、五年級(各學校教學大綱與課程設定有所不同)才增加半天(或更多)英語教學。以我們看到的沉浸式教學項目的代表、明尼蘇達大學孔子學院下設的孔子課堂——Hopkins公立學區的英華學校和公立學區新星學校為例,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的每天上課時間為6.5小時,每周上課五天,都用中文授課。他們分別從二年級、三年級開始增加英文授課。英華學校校長說,希望這樣的安排可以令學生中英文同樣流利。
(2)人造中文環境
我們在英華和新星兩所學校看到,沉浸式中文教學營造了一個全中文的教學環境,即從全日制幼稚園起就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與漢語語言文化接觸的各種必要條件,學生所聽、所說、所看、所寫、所用百分之百為中文。為了營造學習中文的氣氛,學校布置別出心裁、“無孔不入”:從學校進門的主題牆到每個班級門口的“歡迎詞”,直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中文“味道”。教室的牆壁掛的是四季、天氣和月份的中文圖»­,走廊掛的世界地圖也標上中文:“我們住在美麗的明尼蘇達”;班規、校規、通知、每天早上老師給學生的一封信……全部用中文。
(3)沒有講解,只有遊戲
眾所周知,中文語法難、漢字難、發音難,但在沉浸式項目中,似乎看不到這種“難”,原因是教師們採用了適應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式,教師基本沒有機械的知識講解環節,而是以活動代替。教學遊戲貫穿教學始終,在35-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有兩三個活動,教學場所也會從教室的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使困難而複雜的中文學習變成了有趣的活動和有用的語言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中學、在用中學”的理念。
(4)中文課堂中的“中國特色”
有意思的是,在英華、新星兩所學校,我們看到課堂教學中具有一些“中國特色”,比如教材,新星國小的數學課直接採用了中國人教版的國小數學教材,比如課堂管理模式,有的老師採用了中國國小管理方式,老師會說:“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做得好,老師會獎給他一朵小紅花”、“某某,你沒有聽老師說話、沒有舉手,你不能回答問題”……出現這些“中國特色”的Ô­因可能與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師來自中國大陸有關。

效果

高效、快速是沉浸式中文項目的最大優勢。由於學生整天都沉浸在漢語語言環境中,他們習得語言的速度與能力比傳統的第二外語類學生要高很多,同時由於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們的文化意識也更強。一個入學僅16天的學前班,孩子們居然能夠明白教師“請看老師”、“伸出手”、“我們一起做操”等指令,學生的聽力和漢語領悟力令人驚訝。
沉浸式教學可以更有效地開發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與認知方式,學生語言技能和數學技能都比非沉浸式項目的學生好,英華和新星國小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據明尼蘇達州霍普金森­教育局中文測試主管介紹,在沉浸式學校學習的學生,數學能力遠遠高於同年齡學生,英語水平也沒有落後。另據新星國小網站介紹,在明尼蘇達州學生統考(英文)的閱讀與數學考試中,新星學生92%達到了數學考試優秀水平,79%的學生達到了英文閱讀考試的優秀水平,其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達到了州里規定的超優秀的最高水平。跟其他學校相比,沉浸式學校的學生在正式的英文教學不到一年、每天只上一個小時的英文課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應該可以用神奇來形容。這一事實充分說明沉浸式中文教育的確成功並值得研究。

面臨的問題

沉浸式中文教學是個新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
1. 相對於其他語言沉浸式教育的成熟,中文沉浸式教學迫切需要建立科學體系。儘管美國很多地區建立了沉浸式中文教學項目,但僅在探索之中,建立沉浸式中文教學理論體系、研究其教學模式與方法使其教學效果更好是一個必須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2. 從教學操作層面看,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而適應沉浸式教學的教師嚴重不足。相對而言,在美國合格的中文教師並不夠,而真正勝任沉浸式中文教學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
這類學校大部分教師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或新加坡,他們沒有受過沉浸式教學的專門訓練,有部分人沒有大學學歷,甚至尚未取得教師執照(按照明州規定,教師可在工作的最初六年內取得教師執照),師資匱乏對沉浸式中文學校發展是個很大的局限。此外,除了中文教師外,沉浸式國小也迫切需要藝術、體育等課程中文教師。因此,引進、培訓合格的中文教師是當務之急。
3. 適合沉浸式中文教學的教材奇缺。“三教”問題之一就是教材問題,適合海外教學現狀的中文教材本已不足,用於沉浸式教學的漢語教材更難尋覓。因此,英華、新星兩所學校教師都在自發編寫本校教材。
作者簡介:林秀琴,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