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龍(革命烈士)

沈玉龍(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沈玉龍,1949年9月出生於雲南省河口縣。壯族。1961年參加工作,先後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和優秀民兵。

沈玉龍家住中越邊境線上的麻底寨。60年代初,他懷著建設美好家園的雄心壯志,參加了開發中國雲南橡膠基地建設的行列,成為一名光榮的農墾職工。在生活和生產勞動十分艱苦的創業歲月,風華正茂的沈玉龍,吃苦在前,不顧個人得失,搶著乾重活、累活,和職工們一道開墾了一座座荒山,培植了一片片綠蔭的橡膠林。被稱為壯家人的好後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玉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壯族
  • 出生地:雲南省河口縣
  • 出生日期:1949年9月
  • 逝世日期:1979年
  • 職業:民兵
  • 主要成就:支前民兵英雄
  •   性別  : 男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槍聲打響,沈玉龍所在的民兵連線受了為作戰部隊運送物資彈藥的任務。搬運裝卸物資,時間要求緊,每天有成百輛汽車開來,任務繁重。沈玉龍和民兵們鬥志高昂,他們每天雨里來雨里搬,深夜來深夜搬,沒有固定的休息和吃飯的時間,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他們卻不以為然,說:“這和在前線戰鬥的解放軍戰士相比算不了什麼。”在沈玉龍的帶動下,民兵連3天裝卸物資彈藥1500多噸,沒有誤過一台車,沒有搬錯一件物品。緊張的戰鬥生活使沈玉龍的胃病越來越嚴重,他的身體一天天消瘦下來,但他沒有叫過一聲苦。有一天夜裡,他和戰友們接到緊急裝車的任務,全體民兵雷厲風行,僅用15分鐘就裝好了12卡車的彈藥,使運送彈藥的車輛提前開往前線。
後來,該民兵連又配屬某部二營打擊越軍“王牌”316A師。民兵連與二營受令急速奔襲,直插敵人腹地。沈玉龍和民兵們扛著一箱箱彈藥、乾糧,緊跟著部隊翻山越嶺,涉水過溝,上了某山無名高地。
天亮後,戰鬥打響了。尖刀連的陣地距越軍只有60來米,短兵相接,戰鬥十分激烈。負責為尖刀連送彈藥、抬傷員的沈玉龍和民兵們,扛著一箱箱彈藥和乾糧急速地往陣地趕去。他們趕到距陣地不遠的一片有30多米寬的開闊地帶時,突然遭到越軍機槍的嚴密封鎖。密集的子彈打得民兵們抬不起頭來。沈玉龍沉著仔細地觀察地形。他看準敵人機槍手換彈藥的一瞬間,抱著彈藥箱,一個翻滾,急速地利用地形的障礙物,躲過敵人機槍手的視線和火力的射角,順利地通過了封鎖線。民兵排的戰友們學著沈玉龍的樣子,拉開距離,一個個跟著他前進,很快地把彈藥、水和乾糧送上了陣地,為部隊補足了彈藥,贏得了殲滅敵人的寶貴時間。
經過5天5夜的行軍作戰,部隊和民兵攜帶的乾糧所剩無幾。沈玉龍每天只吃一點點,他把節省下來的乾糧送給傷員和最前沿的戰士。在前沿陣地上,他膽大心細,給戰士們壓子彈、傳送彈藥,是戰士們的好幫手。有了傷員,他及時包紮搶救。一個頭部負傷的戰士由沈玉龍護理,他像對親兄弟一樣愛護之。下大雨,他把傷員安放在一棵倒下的空心大樹洞裡;颳大風,他用自己的雨衣撐在樹洞口擋風。他見傷員流血過多,身上發冷,他把自己的一床毯子割成幾塊,分別蓋在3個傷員身上禦寒。
3月2日,為了儘快把傷員轉運到後方,沈玉龍和班長沈玉山等5名民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抬著傷員下山搶渡外珊河。走到河中間時,突然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數十發炮彈落在河灘上、山坡上,炸得泥石亂飛,濃煙滾滾。沈玉龍和民兵們抬著傷員繼續前進。這時,敵人的一發炮彈落在他左邊五六米處的河中爆炸了,頓時升起一股巨大的水柱,一塊彈片射入他的左後背,從左前腹穿出,腸子流出體外,熱血往外流,河水往肚子裡灌。正在集中精力保護傷員的沈玉龍,不顧自己的傷痛,一心要把傷員抬過河。他咬緊牙關,頂著激流的衝擊,雙手牢牢地支撐著擔架,保持著擔架的平衡,向前艱難地移動著腳步。民兵王國生渡過外珊河把傷員隱藏好後,急忙返回接應沈玉龍。王國生從沈玉龍手裡剛接過擔架,見沈玉龍身子失去平衡,急忙用手去扶他,沈玉龍推開王國生的手,斷斷續續地說:“不要……管我……保護好……傷員!”話沒說完,沈玉龍就倒在了河裡……
民兵們迅速將傷員隱蔽在岸邊的岩石下,回過頭來搶救沈玉龍。這時,沈玉龍已被河水衝出了好幾十米,壯烈犧牲。他們把沈玉龍撈起,解開皮帶、衣服,發現他的腹部被打穿,有一個拳頭大的洞,腸子露在腹外,腹腔里灌滿了泥沙和血水……
衛生員為沈玉龍包紮好傷口,班長給他穿好衣服,民兵們悲痛地脫下帽子,向烈士遺體鞠了3個躬,隨後將遺體搬上擔架,抬回後方。
為了表彰沈玉龍烈士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和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河口農場黨委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邊防某部黨委給他追記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軍委授予他“支前民兵英雄”的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