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貞節坊

沈氏貞節坊

陸家浜河莊裡南村頭大路口,前後有兩座碑坊,前座有柱無頂,光禿禿的石柱架,后座卻是四柱兩塔,塔層中間刻鑿著“沈氏貞節坊”五個楷書楹匾額,莊嚴肅穆,巍然矗立數百載,傳頌著農婦沈氏禮教習俗的傳說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氏貞節坊
  • 年代:明末清初
主要事件,基本簡介,

主要事件

明末清初,河莊裡南村頭,居住著一家姓秦的大戶人家,有三四百畝糧田出租,無論是兆豐歉收年成,日子過得比鄉親鄰里強百倍,成為遠近聞名的地主。一年,當家人秦莊,奔波勞累,患上傷寒,高燒不透,一病不起,不幸病故,秦家萬貫家產由秦夫人呂氏掌管。一度時間,成了村上百姓蜚議話題:有的認為呂氏掌管,管理精通,田戶有得受累囉;有的認為秦惠已出道,呂氏應該讓兒子秦惠接管,才能逆流倒轉,陽氣覆蓋,家業不衰;也有人說呂寡婦持家,泥巴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年內必有天災人禍等等。
呂氏當家第二年冬,時值秋後收租忙頭,秦惠奉母之命,走南闖北,東奔西走收租米,由於豐收年成租米收得較為順利。一天傍晚,他收租回家,突然頭昏目眩,胸悶噁心,臥床死亡。秦家唯一的兒子身亡,呂老太太悲痛萬分,抱頭痛哭。秦惠妻子沈氏更是悲傷、痛心、憂慮……秦惠的離逝使沈氏感到儘管這樁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灼之言促成,卻是門當戶對,情投意合,確實是嫁對了郎,秦惠是個聰明、善良、能幹、誠懇、熱情的好丈夫,想到這裡更是痛哭不止。喪事操辦結束,呂氏叮囑沈氏,秦家兩代寡婦要有骨氣、志氣、士氣,守寡、守節、守業,培育好小輩,精誠團結,相互保護,再創偉業,不留後患,一定要在族人面前,如剛出籠的饅頭,誓為死去的丈夫爭口氣。沈氏是個容貌青秀,知書達理,遠近聞名的賢惠媳婦,她遵循婆婆之訓立誓“光祖耀宗,盛名後世”。
時隔十年,呂氏已78歲高齡,把秦家家業交給沈氏掌管,沈氏當時也有58歲,表示不辜負婆婆期望,把豐厚的家業傳給兒子秦升。此時,婆婆呂氏突然提出要為她建座貞節碑坊,沈氏並不反對,思考片刻對婆婆說:“好啊,乾脆建兩座,前為呂氏貞節坊,后座為沈氏貞節坊,為秦家女性世俗立碑也是理所應當”。婆婆認一下子為兩座碑坊耗資太大,因而發生口角和一些爭議,反覆協商,達成統一意見,經保、族長同意,決定建兩座節碑坊,並以貞節碑坊順建為準,塌坊者則失節,以自盡告白天下,成功建成者則美名流芳百世。

基本簡介

據說,貞節碑坊不是隨便可以建造,至少家業大,家底厚,有資金實力;世族裡名氣響,婦道守寡貞節過得硬,族內老少一致公認,並有典型婚俗傳承意義的方可立碑傳頌。建貞節碑坊有著寡婦失貞節者,結頂塌方,龍門合不住,或四柱全部倒塌,是考驗守寡之婦貞節的試金石。秦家呂氏、沈氏貞節碑坊建造三個月,進入合攏結頂的關鍵階段。誰知,呂氏碑坊堰門結頂塌方,留下四柱無頂碑坊架。沈氏碑坊順利結頂堰門,貞節列女流芳百世。呂氏遵守諾言懸樑自盡,在民間流傳著“七發不中失貞節”,意思是78歲自知失貞,何必建碑留下臭名聲。沈氏“五發擊中傳人間”意思是58歲建成貞節碑坊,是遠近少見的年輕忠貞女性,是婦道學習的楷模榜樣。揚名傳頌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