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華冷戰五書(套裝共5冊)》是2012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志華。
基本介紹
- 作者:沈志華
- ISBN:9787510818318
- 頁數:2500
- 定價:360.00元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1
- 副標題:冷戰五書
- 叢書: 冷戰國際史研究文庫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大國對抗:冷戰的起源》:
本書主要論述了冷戰的思想根源,冷戰在歐洲和在亞洲的起源情況,導致了美蘇等大國之間的對抗,並從地緣政治和國家決策等方面進一步論證了冷戰形成的最初起因,對冷戰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中蘇結盟:冷戰的轉型》:
本書介紹了冷戰格局在亞洲的轉型,即中蘇結盟及其帶來的遠東格局的變化,重點為中蘇高層之間在建立同盟問題上的博弈,同時對於中蘇結盟之前蘇聯對我國新疆的政策,中蘇結盟的經濟背景及蘇聯對我國的經濟援助,以及受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影響的對台作戰問題和韓戰問題都有所涉及。本書還附有大量有關蘇聯對華經濟援助、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過程和條約文本的解密檔案。
《韓戰:冷戰在亞洲》: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發表的關於冷戰在亞洲的論文匯集。文章描述了冷戰在亞洲的具體表現形式,冷戰在亞洲的發展、演變和深化,以及對世界局勢和政治格局的深遠影響,指出大國之間利益爭奪和矛盾衝突是造成冷戰的深層原因。
《脆弱的聯盟:冷戰中的盟友》: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發表的關於冷戰中的盟友研究的論文匯集。文章以建立同盟的國家間的關係發展和演變為線索,深入分析冷戰在亞洲的發展。隨著國家間友好關係的發展和延續,冷戰成果在亞洲得到進一步鞏固。
作者介紹
沈志華,1950年4月出生。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方向:冷戰史,蘇聯史,特別是中蘇關係史和韓戰。國際學術界冷戰史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學者之一,其研究成果被認為達到改領域的最高水平。
作品目錄
大國對抗:冷戰的起源
中蘇結盟:冷戰的轉型
韓戰:冷戰在亞洲
脆弱的聯盟:冷戰中的盟友
中蘇分裂:冷戰的再轉型
中蘇結盟:冷戰的轉型
韓戰:冷戰在亞洲
脆弱的聯盟:冷戰中的盟友
中蘇分裂:冷戰的再轉型
大國對抗:冷戰的起源
史達林與1943年共產國際的解散
一、共產國際的解散勢在必行
二、史達林解散共產國際的雙重考慮
三、史達林突然決定解散共產國際
四、解散共產國際並非一場騙局
史達林的“聯合政府”政策及其結局(1944—1947)
一、“聯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二、“聯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勢力範圍內的實施
三、“聯合政府”政策在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實施
四、史達林“聯合政府”政策的破產及其原因
從大國合作到集團對抗——論戰後史達林對外政策的轉變
一、導言:戰後史達林對外政策的戰略目標
二、大國合作:對希臘革命和中國革命的消極態度
三、有限擴張:在土耳其和伊朗事件中的進攻態勢
四、集團對抗:馬歇爾計畫及蘇聯的反應
共產黨情報局的建立及其目標——兼論冷戰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
一、解散共產國際和蘇聯戰後對外戰略的確立
二、重建國際組織的構想和國際關係背景
三、召開情報會議的初衷和蘇共構想的變化
四、情報局的建立和蘇聯冷戰政策的形成
對1948年蘇南衝突起因的歷史考察——來自俄國及東歐國家解密檔案的新證據
一、聯盟:冷戰與蘇聯對東歐政策的轉變
二、衝突:巴爾幹聯邦與希臘革命
三、分裂:史達林的壓力和狄托的抵制
論1948年蘇南衝突的結果——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獨立道路的?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目標和結果
一、對日宣戰——蘇聯遠東戰略的既定方針
二、實力外交——蘇聯在中國謀取政治權益
三、城下之盟——以最小代價取得的最大成果
史達林與中國內戰的起源(1945—1946)
一、史達林在中國推行“聯合政府”政策
二、史達林左右逢源與中共獨占東北的決心
三、蘇聯從東北撤軍與中國內戰的開啟
美國對中蘇結盟的反應與亞洲冷戰格局的形成
一、新中國成立前:制約中共,阻撓中蘇接近
二、中蘇條約簽訂前:挑撥離間,阻止中蘇結盟
三、韓戰爆發前:“全面遏制”戰略的出台
四、韓戰爆發後:冷戰格局在亞洲的形成
毛澤東與東方情報局:亞洲革命領導權的轉移
一、史達林否認東方情報局的存在
二、毛澤東一心要建立東方情報局
三、從第一學習組到馬列學院分院
四、毛澤東成為亞洲革命的領袖
中蘇同盟、韓戰與對日和約問題——東亞冷戰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動關係
一、中蘇同盟條約與美國對日媾和的決策
二、朝鮮戰局變化與美蘇媾和方針的對抗
三、舊金山和約與中蘇在停戰談判中的強硬立場
附錄
史達林與蔣經國會談的俄國解密檔案
關於共產黨情報局建立的俄國檔案
關於蘇南衝突的檔案文獻選編
關於1949年劉少奇訪蘇的俄國檔案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
史達林與1943年共產國際的解散
一、共產國際的解散勢在必行
二、史達林解散共產國際的雙重考慮
三、史達林突然決定解散共產國際
四、解散共產國際並非一場騙局
史達林的“聯合政府”政策及其結局(1944—1947)
一、“聯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二、“聯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勢力範圍內的實施
三、“聯合政府”政策在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實施
四、史達林“聯合政府”政策的破產及其原因
從大國合作到集團對抗——論戰後史達林對外政策的轉變
一、導言:戰後史達林對外政策的戰略目標
二、大國合作:對希臘革命和中國革命的消極態度
三、有限擴張:在土耳其和伊朗事件中的進攻態勢
四、集團對抗:馬歇爾計畫及蘇聯的反應
共產黨情報局的建立及其目標——兼論冷戰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
一、解散共產國際和蘇聯戰後對外戰略的確立
二、重建國際組織的構想和國際關係背景
三、召開情報會議的初衷和蘇共構想的變化
四、情報局的建立和蘇聯冷戰政策的形成
對1948年蘇南衝突起因的歷史考察——來自俄國及東歐國家解密檔案的新證據
一、聯盟:冷戰與蘇聯對東歐政策的轉變
二、衝突:巴爾幹聯邦與希臘革命
三、分裂:史達林的壓力和狄托的抵制
論1948年蘇南衝突的結果——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獨立道路的?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目標和結果
一、對日宣戰——蘇聯遠東戰略的既定方針
二、實力外交——蘇聯在中國謀取政治權益
三、城下之盟——以最小代價取得的最大成果
史達林與中國內戰的起源(1945—1946)
一、史達林在中國推行“聯合政府”政策
二、史達林左右逢源與中共獨占東北的決心
三、蘇聯從東北撤軍與中國內戰的開啟
美國對中蘇結盟的反應與亞洲冷戰格局的形成
一、新中國成立前:制約中共,阻撓中蘇接近
二、中蘇條約簽訂前:挑撥離間,阻止中蘇結盟
三、韓戰爆發前:“全面遏制”戰略的出台
四、韓戰爆發後:冷戰格局在亞洲的形成
毛澤東與東方情報局:亞洲革命領導權的轉移
一、史達林否認東方情報局的存在
二、毛澤東一心要建立東方情報局
三、從第一學習組到馬列學院分院
四、毛澤東成為亞洲革命的領袖
中蘇同盟、韓戰與對日和約問題——東亞冷戰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動關係
一、中蘇同盟條約與美國對日媾和的決策
二、朝鮮戰局變化與美蘇媾和方針的對抗
三、舊金山和約與中蘇在停戰談判中的強硬立場
附錄
史達林與蔣經國會談的俄國解密檔案
關於共產黨情報局建立的俄國檔案
關於蘇南衝突的檔案文獻選編
關於1949年劉少奇訪蘇的俄國檔案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