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沈定庵(1927——),浙江紹興人,曾拜
徐生翁門下。他對
書法藝術傳統有精湛的領悟,同時又具深厚功力。他我行我素,師古不泥古,敢創新,正如其性格一樣,在藝術上同樣是嶔崎耿介;還有重要一條,就是他廣博的學識與多方面的素養。”沈定庵對
徐生翁書法創作成就的歸納,其實也是對自己在書法藝術追求中的總結。沈定庵所談的“三大要素”,何嘗不是組成自己
書法的三大要素。
沈定庵對傳統
書法的精湛領悟,首先表現在對“舍
二王以外,不知有書”觀點有疑。對於
隸書的學習和創作,人言必稱東漢。這沒錯。
隸書是東漢的主要書體,其規範性、普及性高於其他書體,得到廟堂與民間的一致擁躉。政治背景,社會心理,決定著文化發展的輕重緩急。
隸書在東漢贏得了發展和普及的歷史空間,自然會使這種寬博、厚重、典雅的書體提高到審美的層次。
隸書命運與篆書一樣,當楷書、行草書在魏晉隋唐高度成熟以後,隸書也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書法家對
隸書的輕視,緣於楷書、行草書的流行和審美心理的變化。
清代,
隸書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清代
書法家強調書法創作的藝術特性,或者說,清代還從來沒有這么多的人以藝術的目光來看待書法。“根據有關文獻粗略統計,清代擅長
隸書的名家有五百餘人,筆者所見存其墨跡者(包括印刷複製品),亦不下三四百人,從皇親國戚到布衣庶民,從名公巨卿至方外閨秀,從通儒學者至畫家印人,論其身份可謂無所不有。”
清代歷史並不漫長,必與清代人的審美觀念會發生一定的關聯。沈定庵對清代
隸書熱愛,並不是趕清人的“時髦”,而是憑藉自己的眼睛,發現了清代隸書藝術魅力。傳統
隸書在清代得到了多元化的解讀,這是促進清代隸書發展的“言論”基礎。朱彝尊將
隸書分為方整、流麗、奇古。
王澍在《虛舟題跋》跋《禮器碑》時,將漢碑書風分為雄古、渾勁、方整,而在《竹雲題跋》里,又將漢隸分為古雅、方整、清瘦。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本漢第七》中列舉漢碑的風格,有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凝整、秀韻等。
沈定庵
隸書,首先基於博大精深的漢隸,得其整飭、氣韻、神采。沈定庵以具有現代精神的
書法家的良知,不安於現狀,持續擴展自己的審美空間,發現了清代
隸書獨特的精神風貌和藝術價值。沈定庵的
隸書筆法十分豐富,既有傳統的方筆、圓筆的交叉,也有中實中虛的變幻。前者源自於漢碑的恩澤,後者得益於
伊秉綬墨跡的影響。筆者目睹了沈定庵先生的
隸書創作,所書“友芝蘭”三字,讓我看到了沈定庵隸書的筆法和結字特點。沈定庵作
隸書逆如平出,筆畫均勻,收筆不蓄勢,使線條有靈動之感。傳統的
隸書多作回鋒頓筆,沈定庵的最後一筆順其自然,略見楷書用筆的特點。篆書與
隸書有血緣關係,篆書用筆沒有提按,強調“中實”,隸書亦然。讓筆畫中段飽滿,是清代一部分碑學派
書家推崇秦漢碑刻的理由。
華人德說:“筆法從篆書的單一均勻到隸(分)書到楷書的逐漸豐富,這是一個發展規律,只是
隸書追求朴茂,故不宜以楷書提按筆法用之於隸書,提按成分愈多,朴茂之氣就愈少。”
沈定庵
隸書呈縱勢,有雄強之氣。這一點胎息
伊秉綬,又極大借鑑石鼓文的結字規律。篆書要求對稱,嚮往平衡,沈定庵的
隸書吸納了篆書某些優點,線條曲折,字形流暢、昂揚、厚重,具有現代審美語彙。當代
書法家的
隸書作品,具有如此的現代感和現代視覺力量,並不多見。
對於
隸書,沈定庵提出“理通”、“力遒”、“形美”。“理通”,合乎規矩法度,“力遒”,是指寫得力飽氣足,“形美”,是指
書法優美的造型。這三點,就是沈定庵對自己
隸書創作的概括。
作品介紹
沈定庵他的
書法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故宮博物院等收藏,還出版《沈定庵
書法作品選》《沈定庵書法集》等作品。沈定庵曾任中國書協二屆理事、浙江書協首屆副主席,現為蘭亭書會會長,浙江文史研究館官員、浙江書協顧問等。
人物生平
沈定庵
沈定庵1927年2月1日出生,號小山,浙江紹興人。曾在紹興
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
圖書館工作,1980年退休。幼承家學喜習書畫,早年事師馮凌雲、林眾可諸人,後又得
徐生翁指授。學書編臨漢魏諸碑,善於兼取並蓄。擅多種書體尤以
隸書見長,所作偉而秀,雄而潤,力厚骨勁,氣韻生動。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
書法展覽並被收入專集,在多家專業報刊發表或被博物館、藝術館收藏及碑刻。作為21名中日著名
書法家之一出席1987年“中日蘭亭書會”。著有《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及其思想》、《徐生翁先生及其書法藝》等論文。中國
書法家協會理事,書協浙江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員,蘭亭書會會長,紹興市書協主席,紹興市政協常委。擅長
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
篆刻展覽,國際書法展覽,西泠印社展等。著有《沈定庵
書法作品選》、《沈定庵
隸書二種》、《定庵隨筆》等。當代
隸書大家。
沈定庵先生出身書香門弟,家學淵源深厚,父親華山先生是
大畫家王一亭的入室弟子,曾在紹興約集越中知名書畫家,組織鏡湖畫社,自任社長。庶母諸氏,也擅丹青。沈定庵先生五六歲時,常在父親的畫室中翻閱畫冊,信手塗鴉。一日,邑中著名書畫家
徐生翁到沈定庵家來,見到他習的字,大加讚許,囑父加以誘導。以後,他開始臨摹
伊秉綬的《默庵集錦》,每每心摹手追,幾至
廢寢忘食。一次上街,偶然瞥見一家店鋪里掛著
伊秉綬的手跡,頓時如醉如痴,雙腿入定一般,再也挪不動,竟大膽開口求借。店主搖頭說:“不能借。但你要喜歡,可以到這裡來臨寫。”他果然回家連夜磨墨盈甌,備好紙筆,第二天一早就如約去臨摹。
天賦秉性加上勤奮好學,使他進步很快。
書法經歷
破例收徒
笑談一鴻儒,書壇一名家,外貌如彌陀再世,內心卻童未泯。這是沈定庵10多年來定格在筆者腦海中的一幅大寫意。今年已76歲的沈定庵,方臉、寬額、肥耳、細眼,一個典型的老紹興。
冬天頭上戴一頂暗紅八角帽,脖上圍一條絲質花巾,一紅一花,讓他很快從芸芸眾生中跳脫出來,打上了儒雅倜儻的標誌,就像他的
隸書,由漢而入,師承
伊秉綬、
徐生翁,卻又獨闢蹊徑,自成一體。
在
徐生翁先生
耄耋之年,年已三十的沈定庵立雪徐門,終使
徐生翁破例收了他這個門徒。從此書藝大進。
蘭亭書展
1987年,沈定庵應邀赴
新加坡參加國際蘭亭
書法聯展。他帶去的一幅作品是徐文長詩:山深熟石榴,向日便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當時
新加坡的
書家見了這幅作品,便豎起大拇指:“
伊秉綬!”而沈定庵卻臉紅了,覺得自己的
書法個性還不夠顯明。從此更下苦功,窮其變通。
1999年,沈定庵再次應邀赴
新加坡舉辦個展。這時的沈定庵神定氣足,目光炯炯。面對潮湧般的參觀人流,他緩緩漫步於自己的
書法作品間,這時有當地同道名家慫恿沈定庵當場露一手。沈定庵也不推辭,脫下大衣,摘掉帽子,捲起雙袖,向四周掃了一圈,嘿嘿笑著,揮毫便成一詩:“海上方壺景,獅城處處新。蘭亭修禊日,俯仰即嘉賓。”在場的人都竊竊私語:
1987年的中日蘭亭書會活動,有中方和日方50多位著名
書法家參加。大家追仿晉朝永和九年蘭亭雅集,列坐曲水之畔。觴,慢慢地就停在了沈定庵的面前,沈定庵輕輕端起,一飲而盡,抹嘴之餘,就有了“無詩須飲酒,不飲且吟詩。詩酒同懷抱,揮毫正及時”之詩。沈定庵不緊不慢,清一清嗓子,用純正的紹興話高誦,別有韻味。誦畢,沈定庵又即興揮毫,一氣呵就,博得在場的
沙孟海、
啟功等同道一片叫好。
每年蘭亭
書法節上,沈定庵總是一個亮點。在曲水流觴即興吟詩,在右軍祠內揮毫潑墨,在席間喝紹興老酒,吃紅燒大肉,滿臉紅光,細眼微眯,談笑風生,率的天性便一覽無餘。’91紹興國際蘭亭
書法節上,沈定庵在人潮的簇擁下,款款走到一張四方桌前,舔筆運腕立就“晉竭右軍祠,行吟曲水邊,蘭亭邀遠客,歡笑落樽前”,掌聲四起。沈定庵又被前呼後擁“挾持”到一小屋內,索其
墨寶。汗珠早就沁滿了他的前額,臉紅得發亮,於是索性脫了西服,一幅端莊凝重的
隸書“慎思篤行”頃刻寫就。有人看了贊曰:沈定庵的字勁道是太足了!另一個人附和道:“喝點老
酒還要足呢!”沈定庵接口笑道:“沒老酒喝,喝
茶!”說著,隨手端起桌上的一杯茶,大喝一口,
小孩一般地笑了起來。
書法泰斗
畫家吳冠中曾打過這樣一個比喻,藝術猶如一間大房子,只有將所有的
門窗都打開,才能八面來風,進出自如。沈定庵會畫能寫,又善於結交鴻儒,日積月累,旁類藝術就如一扇扇打開的
門窗,在他心中通透無比。
古越書壇,歷來才技精湛者甚多,
書法泰斗沈定庵便是其中之一。沈老出身於書香門第,學書遍臨漢魏諸碑,擅多種書體,尤其以超凡脫俗的
隸書見長。儘管名聲響徹國內,但年歲已高的沈定庵並沒停止腳步,依舊為
書法事業奮鬥著。為了紹興的
書法事業,沈老前後花費7年多時間,蒐集紹興
近現代書法名家
資料、作品,編成《近百年紹興書畫、
篆刻名家小傳》。
書法特點
定庵書法
走進沈老家,書香撲面而來。與沈老交談是種享受,他言語間談笑風生,眉宇間神清氣爽。沈老雖師承
伊秉綬、
徐生翁,在
書法上卻獨闢蹊徑,自成一家。沈老的
書法作品,不管是斗方還是條幅,長卷還是橫披,都融朴茂、謹嚴、古拙、雅致於一體,他的書法體勢雄強而又低回婉轉,筆力遒勁而又意態豐盈,既蘊含了“碑學”的高度,又展現了“帖學”的風神。
沈定庵6歲那年,父親華山先生描摹了一幅
西藏班禪的
畫,由年幼的沈定庵題了字,懸掛在他的鏡湖畫社裡。一天,著名書畫家
徐生翁造訪鏡湖畫社,寒暄幾句之後,徐老先生的目光落在了這幅畫的題字上,當他得知是沈定庵所寫,便叮囑華山先生:“這個題字別看東倒西歪的,但有一定的風格,應該好好培養。”
不解之緣
時隔70多年,沈老把小時候的這件事寫進了關於
徐生翁的小傳。從那年起,他與
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14歲那年,沈定庵曾追隨父親去廣東湛江,回紹興後,於上世紀50年代舉辦首次個人書畫展,那年他30多歲。之後,沈定庵成功舉辦過很多個人
書法展。儘管如此,但沈定庵始終念念不忘第二故鄉湛江。上世紀80年代中期,沈老終於有機會再赴湛江,展出自己的
書法作品,這兩地辦的幾次展覽是沈老印象最為深刻的。
“歸屬感”
書法大家博愛的氣度中始終有著對故鄉的“歸屬感”。這是年事已高的沈老依然潛心創作《近百年紹興書畫、
篆刻名家小傳》的原因之一。
對於學習
書法,沈老有著自己精到的見解:“書法就是要有恆心,學一個帖,寫一個碑,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像它。時間長了領會了,等神似後,就要主動創新。有一次我寫到一個‘君子’的‘君’’,下面有個‘口’字,我這個‘口’寫得不方不正,父親看到後嚴厲地批評我。從這個細小的事情看,
書法跟做人一樣,一定要端端正正。”自此以後,沈定庵凡下筆前,必先想一想父親的教誨,別說是一個“口”字,有時候一撇一捺,他也要看個十遍八遍,斜了沒有?歪了沒有?他都要弄清楚才罷休。
“業餘作家”
除了在
書法上的造詣,沈老在繪畫上也表現了過人的
天賦。從練
書法起,他的繪畫也就一起開練了。早在1958年,沈定庵的
書法已家喻戶曉。那個年代跟現在不一樣,
書法繪畫更多的是愛好,不能用來謀生的。所以許多親朋好友找到沈定庵,讓他給他們寫個條幅、畫幅畫什麼的,沈定庵這個人比較熱情,從來不拒絕。但後來發現畫一幅作品要花很長時間,而他的工作又很忙,所以他就放棄了繪畫。也有人對他放棄繪畫表示可惜,可沈定庵卻覺得,
書法到今天有所建樹,那還得“感謝”當年的“放棄”。
1979年,退休後的沈定庵已全身心地投入到
書法上。2000年,已經在古越書壇上赫赫有名的沈老,開始把目光投向紹興老一輩卓有成就的書畫
篆刻家,他要把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父親與這些書畫家的交往點滴匯集起來,他要為他們寫一本書。沈老一改以往小傳文體較枯燥的說明介紹性體裁,他改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出《近百年紹興書畫、篆刻名家小傳》。在沈老筆下,他將許多著名的書畫
篆刻家如
徐生翁、袁夢白、趙雪侯、范守白、
李鴻梁、周茂齋等等鮮活的一面栩栩如生地呈現給讀者。他說,這本傳記,對於後人研究紹興書畫家們的創作藝術,有一定的作用。
默默耕耘
沈定庵老先生常說:“我們紹興人傑地靈,書畫家在全國的分量占有很大比重,許多書畫前輩為書畫、
篆刻事業默默無聞地耕耘一生,可早些年社會條件有限,儘管許多書畫家都有著精湛的技藝,但因為他們或足不出戶或行事低調,為人所知者並不多。現在我既然有這樣的精力與能力,就想把他們的業績保存下來,讓更多的後人知道。”如果大家還有老一輩書畫家的相關作品和
資料,可以跟他聯繫,以便充實到他創作的小傳裡面去。“我當了一輩子
書法家,第一次當這個‘作家’,還望大家多多支持!”在沈老的案頭,除了筆墨紙硯,一旁還堆放著一疊疊厚厚的他從四面八方蒐集而來的書畫家的
資料。厚厚的
資料上最醒目的是沈老的那一把黑色厚重的放大鏡。
寶貴財富
沈定庵這位在書壇耕耘了一生的著名
書法家,他在全心投入紹興的書法事業的同時,又在為紹興書畫的精髓保存與傳播“樹碑立傳”,筆耕不止。沈老的這種精神讓人感動。相信他的
書法和他的小傳,必將成為紹興書壇一筆恆久的寶貴財富。
相關報導
2012年,沈定庵接受湛江晚報採訪,對於舊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