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歷,生平,求學,任教,其他,北大工作,中學教育,物理教學,教材工作,
簡歷
1921年10月17日 生於江蘇省武進縣(常州)。
1939~1943年 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
1943~1946年 任桂林國立漢民中學物理教師。
1946~1991年 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1946),講員(1950),講師(1951),副教授(1960),教授(1978)。
1953~1980年 先後任物理系普通物理教研室副主任(1953~1955),物理系系主任助理(1955~1958),副系主任(1958~1966;1978~1980),系革委會副主任(1972~1978)。
1978~1991年 先後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78.7~1984),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84~1991)。
1984~1990年 籌建煙臺大學(1984~1985),任煙臺大學校長(1985~1990)。
1991年11月離休。
2015年2月17日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2月17日晚22時45分在北醫三院逝世,享年94歲。
生平
求學
沈克琦,1921年10月17日生於江蘇省武進縣(常州)一個教師之家,祖母曾在家授女弟子,父親是國小校長。1933年人省立常州中學,1937年11月因日寇入侵,省常中停辦,舉家內遷。省常中是江蘇省名校,他在此受到良好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8 年9月在長沙考入江蘇省教育廳辦的江蘇省立湖南桃源中學高三,1939年7月畢業通過統一招生考試取入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到昆明報到時得知,因同時考取兵工專門學校而被取消統考學籍。他奉父命不去兵工學校,又無法獲得兵工學校準予退學的證件,遂落入困境。後求助於西南聯大訓導長查良釗,才得以註冊入學,但此時已開學數周,無法選修工學院畫法幾何、機械畫圖、鍛鑄、制模等實踐性課程,因而轉入物理系。他靠救濟金、貸金、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在大學苦讀4年,1943年7月獲理學士學位,被學校評為優秀畢業生。他的畢業論文題為“行星的大氣及其光譜”(文獻綜述性),由吳大猷教授指導,獲95分。
任教
自1946年起沈克琦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先後被聘為助教、講員、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並長期擔任行政職務,曾任普物教研室副主任、物理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系革委會副主任、副校長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還曾兼任北京大學遙感技術及套用研究所所長(1983~1991)和直屬國家教委的高校聯合遙感技術套用研究中心主任(1985~1991)。1984年奉命參與籌建山東煙臺大學,並於1985~1990年期間任煙臺大學校長,為此於1990年獲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記大功獎勵。1991年7月起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11月年滿70歲時離休。
其他
沈克琦還長期擔任中國與教育、科技有關的一些組織機構的領導職務,涉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博士後管理、中國小教材、中學生物理競賽等比較廣泛的領域,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中學教育的改革、提高和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沈克琦曾發表物理教學方面的文章20餘篇,出版的書籍有由他主編的《自然科學基礎》一套(共5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用教材),《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物理學卷》兩卷,北京市高級中學實驗課本《物理》一套。1991年離休後他仍參加有關物理教學的各種活動,主持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為祖國的教育、科學事業忙碌奔波,貢獻餘熱。
北大工作
沈克琦
1952年北大物理專業招收人數劇增至180人,比過去增加了幾倍,北京大學物理系由此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沈克琦服從工作需要於1952年10月任北大工會專職副主席,1953年回系任普通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協助虞福春主任領導新開設的兩年半制普通物理課的建設工作,並曾擔任數學力學系普通物理和地質地理系普通物理的講授任務。1952~1955年期間虞福春、黃昆、褚聖麟等教授講授普通物理課,他們深入鑽研教學內容,作出自己的詮釋,使課程教學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培養出了一批高質量的青年教師,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1954年蘇聯物理教學法專家柯諾瓦洛夫到校,發表系統的物理教學法講演,對於提高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各教學環節的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1954年11月金屬物理學家西列夫到校,沈克琦即確定以金屬物理為自己的進修方向,同時繼續講授普通物理課。1955年10月學校決定沈克琦調任物理系主任助理,協助褚聖麟主任管理全系系務。沈克琦再次服從工作需要,放棄了心嚮往之的科研工作,在完成40學時的固體物理課教學任務後即全力投入系務工作。從1955年至1966年北大物理系有以下重大發展,其中無不凝聚著沈克琦的心血。
(1)為了培養高水平的畢業生,又不致引起學習負擔過重,北大物理專業的學制由4年制改為5年制,後又改為6年制,第一屆五年制、六年制學生分別於1958年和1962年畢業。學生除了專業基礎課比較紮實外,還系統地學習了專門化課程,他們畢業後多數人成為物理學分支學科的骨幹,有的還成為學科帶頭人。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工業的發展方興未艾,迫切需要水平比本科畢業更高的人才,為此北大物理系決定延長學制,開出了包括實驗在內的系統的專門化課程,使學生在某一分支學科領域得到比較系統的理論和實驗訓練。大多數課程在全國屬首次開設,對全國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一定影響。在毛主席1964年春節指示後,1965年改回5年制。
(3)教育部採納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專家建議,決定在北大物理系建立中國第一個地球物理專門化,由地球物理所傅承義教授兼任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學王子昌教授調入北大任副主任,武漢大學物理系20人轉入北大成為地球物理專門化四年級學生,1958年畢業,這是中國地球物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開始。
(4)北大物理系迅速發展,到1958年物理專業已有理論物理、半導體物理、磁學、金屬物理、電子物理、無線電物理和地球物理等8個專門化,成為全國學科門類最多的物理專業,物理、氣象兩專業學生總數達1800人,成為全國第一大系,教學行政領導工作之繁重自不待言。為適應進一步發展的需要1958年12月學校決定,物理系分為物理、無線電電子和地球物理三個系,褚聖麟任新物理系主任,沈克琦任副系主任。
中學教育
物理教學
沈克琦早年從事中學物理教學三年,因而對中學教學深有感情,到大學後更體會到大學教育的成績與生源的水平有極大的關係。他曾說北大物理系畢業生水平較高,至少有一半應歸功於他們在中學所受到的培養。因此他一貫關心中學物理教學,在晚年更積極參加有關中學物理教學的活動。1980年主持中國物理學會的物理教學研究委員會後,他關心和支持以中學物理教學為主的《物理教學》,曾認真審閱《物理教學》英文版所選用的文章,多次參加由《物理教學》編輯部承辦的“全國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會議”和“全國青年物理教師教學大獎賽”,在會上發表了有指導意義的講話。他強調物理教學要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重視實驗的重要作用,要注意適當擴大知識面;教學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重視科學思維等能力的培養,還要使學生受到實事求是、嚴謹治學和勇於創新等科學作風的薰陶。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教學要得法,要符合學生認識規律,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自己靈活處理,以求得到好的效果”。他強調要因材施教,應在面向大多數的情況下幫助學習優秀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並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建立信心,力爭學有所得,穩步前進。他還認為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是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師資水平”包括教育思想水平和對物理學的理解、掌握的水平兩個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應下決心、化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
教材工作
中學教材工作是沈克琦晚年時花費精力較多的另一方面。1985年9月沈克琦被任命為國家教委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參與有關中國小課程計畫、教學大綱的制定、修訂和教材審查工作。在物理教材審查工作中,他對教材中的科學性問題尤其認真,在保證教材質量上發揮了把關的作用。從1994年開始,沈克琦接受北京市教育局的任務,組織幾位大中學教師,編寫一套適於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里學有餘力的學生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這套教材突破教學大綱的框框,力圖充分開發這些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高中階段不僅能學到比較紮實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嚴密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理論結合實際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等方面都能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具有較好的科學文化素質,為進一步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套教材除力求把物理學基本原理在高中程度學生能了解的前提下儘可能地闡述清楚外,適當補充了若干現代科學知識和科學史的知識,還加強了實驗教學,實驗總學時數由30改為60,每次實驗課改為2學時,以便學生在實驗室有更多的獨立思考與實踐的時間,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這套教材第一版共5冊,於1999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由北京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