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聖麟(1905.11.29-2002.3.26 ) ,物理學家、教育家。從事高等院校物理學教育事業50餘年,對我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物理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發展,對北京大學物理系的建設和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長期堅持科學研究,其研究領域涉及離子分析、宇宙線和粒子物理、X射線晶體結構、大氣電現象以及磁學等多個方面。是我國最早立足國內開展宇宙線實踐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褚聖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1905年11月29日
- 逝世日期:2002年3月26日
- 職業:物理學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之江大學
- 主要成就:最早立足國內開展宇宙線實踐研究
個人簡介,相關信息,個人履歷,主要論著,
個人簡介
褚聖麟(1905.11.29-2002.3.26)
褚聖麟,1905年11月29日出身於浙江省杭州市一個舊職員的家庭。幼年正值清末戰亂時期,他隨父母去祖籍浙江省天台縣避難,在當地私塾就讀。1916年隨父回杭州,進入正規國小讀書。三年讀完高小,隨後進入之江大學附中學習。當時中學學制為4年。由於他天資聰慧和勤奮好學,在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23年由校方保送免試進入之江大學學習。在中學時他對自然科學中的電磁現象頗有偏愛,因此進入物理學系學習。之江大學是一所由外國教會辦的學校,一部分教授是美國人,採用選課學分制。他在這裡如饑似渴地學習,4年該修習的課程及學分數,用3年半時間便修滿,最後半年時間在教務長手下做秘書工作。
1928年7月經教務長介紹到蘇州萃英中學任教,他幾乎擔任了該校從國中到高中各年級的數學課。1929年他被錄取為北平燕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開始了向新目標的攀登。燕京大學物理系的師資力量和實驗設備較強,兩年的深造使他更加嚮往現代物理學迷人的精髓。他選修了多門反映現代物理學發展的課程,在教授指導下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寫出了論文,通過了碩士論文答辯。1931年在燕京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應廣州嶺南大學物理系之聘任講師。
相關信息
留美兩年即獲博士學位
1933年後嶺南大學選送褚聖麟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得到洛克菲洛基金會獎學金的資助。他到達芝加哥大學後就去拜謁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A.H.康普頓(Compton)教授,這位教授十分熱情地為他介紹了著名的質譜計專家A.J.坦普斯特(Dempster)教授作為他的導師。褚聖麟在坦普斯特指導下從事高頻火花離子質譜分析研究,同時選修了康普頓教授為研究生開設的各種課程。他看到康普頓教授親自下實驗室檢查實驗課的準備情況、檢查真空系統是否漏氣等對教學認真負責的精神,使他深受感染。R.S.繆立根(Mulliken)教授的分子光譜課以及坦普斯特教授的精闢指導也是他終身難忘的。由於他的勤奮和較強的動手能力,他的離子質譜計研究的博士論文的全部實驗和論文寫作,包括親自到金工車間加工各種儀器零件,只用了2年時間就完成了。這在當時從事實驗研究的研究生中是少見的。1935年7月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不久就離美回國。他不忘嶺南大學物理系選派他出國深造的恩情,決心回嶺南大學物理系,為祖國教育事業效力。
桃李遍及海內外
褚聖麟回國後應嶺南大學之聘任副教授。當時的系主任是一位在哈佛大學從事多年無線電電子學實驗研究的美籍教授。當時,嶺南大學已從國外購進很多實驗設備和元器件,正計畫開設電子學實驗課,缺乏得力的教師來完成此項任務。褚聖麟的到來給這位系主任帶來了希望。他要求褚聖麟按美國哈佛大學無線電電子學實驗課的大綱建立電子學實驗室,並要求他對每一個實驗都記錄詳細數據,寫出實驗報告,積累教學資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美國教授回國,臨行前推薦褚聖麟代理物理系主任,並且把所有的實驗器材和資料,包括他親自記錄的實驗數據和備課筆記本都交給褚聖麟。他在離華前還對褚聖麟說要繼續進行實驗課建設。無線電電子學課程的關鍵是實驗教學。褚聖麟懂得,當時的中國,許多普通的實驗器材都要從國外進口,這些電子器件和儀器是何等寶貴。他認真地保管好這些器材,並認真地按老教授的囑咐進行教學實驗建設。這對他一生腳踏實地地進行實驗研究,在教學中一貫教導青年學生要重視實驗觀察與研究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遺憾的是,1938年秋,日本侵略軍逼近廣州,他只能痛心地把這些實驗器材裝箱存放在實驗室里,和幾位教員轉往內地。歷盡千辛萬苦,經廣西、貴州,於1939年初到達雲南昆明。當時在後方找工作十分困難,1939年2月他應聘到剛從上海遷來的同濟大學任兼職教授,講授物理學課程。嶺南大學當時遷到香港,由於大量難民湧入香港,住房和生活條件十分困難,嶺南大學無法正常開學。當他得知北平燕京大學仍繼續開辦,而且需要物理學教師時,遂下決心返回北平。他從昆明出發,經越南、香港到上海,接家眷後乘船經天津到北平,任燕京大學副教授。
1940年和1941年褚聖麟都在北平燕京大學教書,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進入校園,迫令學校停課,學生一律離校,教職工不能在校園內任意活動。不久又命令教職工必須全都遷出校園。為了維持全家的生活,1942年起褚聖麟到城內德國天主教教會辦的輔仁大學數理系任副教授。在輔仁大學的3年多時間裡,他教過“理論力學”、“電動力學”、“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與“宇宙線”等課程,還指導研究生,其中有王光美和呂烈揚等人。當時他還兼任中國大學教授。經常是上午在輔仁大學講課和指導研究生,下午又趕到中國大學講課,工作十分辛苦。
1945年抗戰勝利,燕京大學在北平復校,褚聖麟被請回燕京大學任教授,併兼任物理系主任,後又兼任理工學院院長。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管燕京大學後,他被任命為燕京大學副教務長。
1952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3校的物理系合併為北京大學物理系,褚聖麟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物理系主任。從此他一直在此崗位上工作達30年之久。褚聖麟及其同事努力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組建基礎課教研室和各專門化教研室,修訂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加強基礎課的教學,鼓勵教書育人,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北京大學物理系的教學質量和科學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他作為系主任,始終站在基礎課教學的第一線。在這一時期里,他先後講授過普通物理學、原子物理學和原子核物理學導論等基礎課。他講課條理清楚,深入淺出,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講解繪聲繪色,深受學生的歡迎。他還結合自己從事多年科學研究的經驗,給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宇宙射線”和“鐵磁學”等專業性選修課。
他對教學一貫十分嚴肅認真,在出席重要會議與講課有衝突時從不請人代課或停課,而總是趕回上課。他領導的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導論課程的教學小組,雖然教師人數不多,但堅持了經常的教學討論會制度,分析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60年代初期,結合《矛盾論》、《實踐論》的學習,對“原子物理學”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認真的分析討論。在此基礎上他重新改寫了教材的部分章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人主張“講授原子物理學不能從玻爾理論講起”,似乎原子物理學課程必須從量子力學理論講起才可以避免人為的“量子化”假設,才能使原子物理學成為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褚聖麟根據自己教課幾十年的經驗,認為無論從青年學生學習新的微觀理論的規律,還是從原子物理學自身發展的規律來看,人類的認識總是從巨觀到微觀,從經典理論到量子理論,這種認識上的飛躍總是以實驗現象的事實為根據,由淺入深,由不系統的假設逐步發展到系統、完整的理論。況且人的認識是無限的,任何一種完整的理論還要受到不斷湧現的新現象的挑戰,這種矛盾正是促進人類認識不斷進步、不斷深化的基本動力。在他的領導下,教學小組內討論十分熱烈,最後大家一致認識到,教學改革絕不能背離人的認識規律和科學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規律。褚聖麟在學術領域中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精神,體現著我國老一輩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執著地追求真理的共同本質。
他在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於1964和1965年連續完成了《原子核物理學導論》和《原子物理學》兩本書的書稿,前者於1965年7月出版。不久,學校即被迫停課,他的書基本上積壓在書店的倉庫里。“文化大革命”中,這位潔身自好、清白無辜的老教授也遭到衝擊,他問心無愧,不屈服於任何壓力,泰然處之。但是,他對多年辛勤耕耘的經驗結晶、尚未出版的《原子物理學》一書的書稿被扔進了廢紙堆實在痛心。直到1979年,該書稿才得以重新整理出版,整整耽誤了14年。《原子物理學》一書,由於它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以及非常適合教學而被國家教委指定為高等學校教學推薦用書,現已多次重印出版。該書於1988年第一屆全國高校優秀教材評選中獲國家教委一等獎。《原子物理學導論》一書經修改後於1987年出版了第二版,該書的新版本內容更新,重點突出,注意實驗和理論的結合,全書內容的系統安排也較適合教學需要,1992年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教材評選中獲二等獎。另外,他曾與戴道生、陳銀橋、史鳳起等合作編寫專業教材《鐵磁學》一書,197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褚聖麟統稿,由於當時歷史條件,以“北京大學物理系磁學教研室《鐵磁學》編寫組”名義出版。
堅持實驗研究
褚聖麟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雖然回國後他的工作和生活處於很不安定的狀態,但在進行教學的同時仍始終堅持開展實驗研究。他把科學研究看作是提高教師科學水平、豐富實踐經驗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他在嶺南大學與趙邦俊一起從事大氣電學研究,寫成《中國廣州地面以上電勢梯度和大氣電流密度的測量》一文,發表在1938年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在昆明出版的集刊第12卷上。在淪陷區的北平輔仁大學,他又指導研究生,並親自動手安裝設備研究宇宙線,他和F.Oster、呂烈揚合作寫的論文《在地磁緯度28°31′處宇宙線的東西不對稱性和極區及赤道區吸收定律指數差的估算》發表在1946年美國《物理評論》第69卷上。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他繼續指導研究生從事離子質譜計和宇宙線中高能粒子的研究。我國建立博士研究生制度後,他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第一批被批准的幾位博士生導師之一。他從事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研究有很長的歷史,他與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孫德兗合作進行脅變岩鹽晶體的X射線衍射圖的研究,所寫論文發表於1948年第一期《結晶學報》(Acta Cryst。)上。1985年他和吳自勤以及他們指導的研究生張仁濟進行Ge-Au雙層膜與Ge-Au合金膜中非晶態Ge的結晶問題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物理快報》上。此外,他在1975年第三屆全國磁學會議上作《稀土元素在磁學領域中的套用》的綜述報告。1985年,已屆80高齡的褚聖麟還應邀赴美參加第19屆國際宇宙線討論會。
熱心於物理學會與科普工作
褚聖麟曾擔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1978—1987)、名譽理事(1987— ),北京市物理學會理事長(1963—1986)、名譽理事長(1986— ),中國物理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1978—1987)、物理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1—1963),民盟中央委員兼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58—1986)、中央參議委員(1986— )。他經常應邀到教學討論會或科普報告會上作報告,例如在1982年全國原子物理學暑期教學討論會上曾作《原子物理學發展史》、《近代原子物理學的新發展》和《關於原子物理學課程教學的一些問題》等講演,曾面向社會作原子能和平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以及物理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科普報告。他的報告資料豐富、語言生動、比喻恰當、深入淺出,很受青年學生和各界人士的歡迎。在科普書刊的出版方面,褚聖麟曾任《物理通報》編委和《物理基礎知識叢書》主編,後者共19冊。他還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的編委兼原子物理學分支學科主編。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熱心於物理學會的工作和科學普及工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物理學會於1990年分別頒發榮譽證書,表彰他對我國科學普及事業做出的貢獻
國家和人民對這樣一位在高校物理學教學戰線上辛勤耕耘逾50年,為我國物理學領域培養了幾代人才的老教授是不會忘記的。褚聖麟對我國高校物理學教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對物理學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1991年10月,國務院為表彰他為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而授予他“特殊津貼”。
(作者:許祖華)
個人履歷
1905年11月29日 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23—1927年 在杭州之江大學物理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28—1929年 任蘇州萃英中學教員。
1929—1931年 北平燕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1931—1933年 任廣州嶺南大學物理系講師。
1933—1935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5—1938年 任嶺南大學物理系副教授、代理系主任。
1939年2—7月 任昆明同濟大學理學院兼職教授。
1940—1941年 任燕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42—1945年 任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中國大學兼職教授。
1945—1952年 任燕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物理系主任、理工學院院長,1951年5月起任副教務長。
1952年— 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物理系主任(1952—1982)、系學術委員會主任(1982—1987)。
主要論著
1 Sheng-Lin Chu(褚聖麟).Positive ray analysis of ions from a high fre-quency spark.Phys.Rev.,1936,56:212—215.
2 Pang-Tsun Chao(趙邦俊)and Sheng-Lin Chu.Measurements at Can-ton,China of potential gradient above the ground,and of atmosphericcurrent densities.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集刊,1938,12(3).
3 Francis Oster,ShengLin Chu and Lieh-Yang Lu.The east-west asym-metry of cosmic radiation at a geomagnetic latitudeof28°31′and a esti-mation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ponents of the absorption law for thepo1ar and the egua torial regions.Phys.Rev.,1946,69:531
4 Te-Yen Sun and Sheng-Lin Chu.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of a strainedrock-salt crysta1.Acta Crystal,1948,1:135.
5 褚聖麟.原子核物理學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6 北京大學物理系磁學教研室《鐵磁學》編寫組.鐵磁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該書由褚聖麟、戴道生、陳銀橋、史風岐合著,由褚聖麟統稿)
7 褚聖麟.原子物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8 Zhang Ren-Ji,Chu Sheng-Lin,Wu Zi-Qin.Crysta11ization of amorphousGe in Ge/Au bilayer films and Ge-Aualloy films.Chinese Phys.Lett.,1985,2(5):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