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古典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莫扎特及姐姐在父親的帶領下,開始去歐洲各國獻演,並獲得成功。1764年,創作首部交響曲《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1772年,16歲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茨堡宮廷樂師,結束了長期的旅行演奏生活。1781年,脫離對僱主的依賴,成為歷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1782年,歌劇《後宮誘逃》在維也納首演。1784年,完成題獻給約瑟夫·海頓的六首弦樂四重奏。1786年,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維也納首演。1787年,被任命為宮廷作曲家。1791年,歌劇《魔笛》首演;12月5日,莫扎特逝世。
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歷程里完成了600餘部(首)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樂小品、獨奏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的音樂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完善了多種音樂體裁形式,並與海頓一起,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
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旅行歲月,薩爾茨堡時期,從薩爾茨堡到維也納,維也納時期,生涯末期,個人生活,家庭,友情,主要作品,出版圖書,創作特徵,總體特徵,歌劇創作,鍵盤獨奏音樂,室內樂,管弦樂,人物評價,後世影響,薩爾茨堡音樂節,歐洲-莫扎特-布拉格音樂節,莫扎特誕辰紀念幣,
早年經歷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出生於薩爾茨堡。其父親是宮廷小提琴師利奧波德·莫扎特,母親是安娜·瑪麗亞。1760年,父親開始給予莫扎特最初的音樂教育,其中也包括一般性的文化基礎教育。1761年,莫扎特首次作曲。
1762年1月12日,與父親和姐姐南內爾首次在慕尼黑進行為期三天的旅行演出,在選侯宮中演奏;9月18日,與父母、姐姐一起去維也納舉行音樂會,受到瑪麗亞·特雷西婭女王的接見,並順訪普雷斯堡,在該地做短暫停留。
演藝經歷
旅行歲月
1763年1月5日,回到薩爾茨堡;7月9日,與父母、姐姐開始了西歐的演出之行,地點包括慕尼黑、奧格斯堡、路德維希堡、施瓦辛根、美因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以及布魯塞爾;11月18日,到達巴黎,並在此居留至1764年4月。
1764年,在凡爾賽宮拜訪王室,印刷第一部作品集《小提琴奏鳴曲》(K.6與K.7);4月23日,到達倫敦,多次受到女王的接見,並在倫敦居留至1765年7月;同年,創作《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K.16),這也是莫扎特創作的第一部交響曲。
1765年7月,自倫敦返回,經敦刻爾克、里爾、根特、安特衛普、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梅赫倫、巴黎、第戎、里昂、日內瓦、洛桑、蘇黎世、溫特圖爾、沙夫豪森、多瑙辛根、烏爾姆、迪林根、奧格斯堡和慕尼黑,於1766年1月抵達薩爾茨堡。1766年5月10日,到達巴黎,回程經瑞士、多瑞艾辛根和慕尼黑;11月29日,到達薩爾茨堡。
1767年,創作《奉行初誡的責任》(K.35),拉丁文間奏曲《阿波羅與雅辛托斯》(K.38);9月11日與父母、姐姐第二次去維也納,因躲避天花經布爾諾逃往奧爾明茨,但姐弟二人仍被染病。
1768年1月10日,回到維也納,創作喜歌劇《裝瘋賣傻》(K.51),其在維也納的首演被陰謀破壞;同年,創作歌唱劇《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K.50)。
1769年1月5日,回到薩爾茨堡,《裝瘋賣傻》首演;11月14日,被任命為薩爾茨堡宮廷樂團第三小提琴手(無薪俸);12月13日,與父親首次去義大利。
1770年,在義大利的停留地點包括維羅納、米蘭、博洛尼亞、佛羅倫斯、羅馬、那不勒斯以及威尼斯;同年,由教皇授予“金馬刺騎士”頭銜,並師從喬凡尼·巴蒂斯塔·馬蒂尼神父學習對位法,加入博洛尼亞愛樂協會;12月26日,歌劇《龐都過往米特里達特》(K.87)在米蘭首演。
1771年3月28日,回到薩爾茨堡,創作清唱劇《解放了的貝圖利亞》(K.118);8月13日,與父親開始第二次義大利之行,經因斯布魯克、布里克森、博爾扎諾、特倫托、羅維雷托、維羅納、布雷西亞到米蘭;10月17日,戲劇康塔塔《阿斯卡尼奧在阿爾巴》(K.111)在米蘭首演;12月,回到薩爾茨堡。
1772年,僧侶希羅尼姆斯·科洛雷多成為薩爾茨堡親王兼大主教,莫扎特被任命為有較高薪俸的薩爾茨堡宮廷樂團首席小提琴;10月24日,與父親第三次去義大利,經因斯布魯克、布里克森、博爾扎諾、特倫托、羅韋雷托和維羅納至米蘭;12月26日,歌劇《盧奧·西拉》(K.135)在米蘭首演。
薩爾茨堡時期
1773年3月13日,回到薩爾茨堡;7月中旬,與父親第三次去維也納;9月底,回到薩爾茨堡。1774年12月6日,同父親去慕尼黑。
1775年1月13日,喜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K.196)在慕尼黑首演;3月7日,返回薩爾茨堡,並創作《小提琴協奏曲》。
1777年,被薩爾茨堡宮廷樂團解職;9月23日,與母親去巴黎,在慕尼黑宮廷求職面試,在奧格斯堡停留;10月30日,到達曼海姆,試圖就職於曼海姆宮廷,並結識了弗里多林·韋伯一家,愛上了阿羅伊西亞·韋伯。
1778年1月底,與弗里多林和阿羅伊西亞·韋伯去基爾希海姆波蘭登宮廷;3月23日,到達巴黎,創作《D大調第三十一(“巴黎”)交響曲》(K.297);7月3日,莫扎特的母親在巴黎去世;9月26日,離開巴黎返回薩爾茨堡,途經斯特拉斯堡、曼海姆、凱澤斯勞滕和慕尼黑。1779年1月中旬,抵達薩爾茨堡;1月17日,被任命為薩爾茨堡宮廷管風琴師。
從薩爾茨堡到維也納
1780年11月,獨自去慕尼黑。1781年1月29日,正歌劇《克里特王伊多梅紐斯》(K.366)在慕尼黑首演,父親和姐姐也到慕尼黑觀看了演出;3月16日,應薩爾茨堡科洛雷多大主教之命到達維也納,並與大主教發生爭吵;5月初,遷居到契齊琳·韋伯家;6月8日,莫扎特辭去薩爾茨堡的職務。
1782年4月開始,參加男爵斯維騰的音樂小組(研究巴赫、亨德爾);7月16日,歌劇《後宮誘逃》(K.384)在維也納首演;8月4日,莫扎特康斯坦澤·韋伯結婚。
1783年7月底,與康斯坦澤一同前往薩爾茨堡看望父親;10月30日,在返程途中抵達林茨,並創作《C大調第三十六(“林茨”)交響曲》(K.425);11月底,回到維也納。
維也納時期
1784年,參與多場音樂會演出;12月14日,加入維也納共濟會“慈善會”。1785年,簽訂多場音樂會契約;同年,父親利奧波德來訪維也納;同年,完成題獻給作曲家約瑟夫·海頓的《六首弦樂四重奏》。1786年5月1日,歌劇《費加羅的婚禮》(K.492)在維也納首演。
1787年1月8日至月中,第一次去布拉格,並舉行了《D大調第三十八(“布拉格”)交響曲》(K.504)的首演;10月1日至11月中旬,第二次去布拉格;10月29日,歌劇《唐·璜》在布拉格首演;12月7日,被任命為奧匈帝國宮廷王室樂師。1788年,創作了《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朱庇特”)交響曲》。
生涯末期
1789年4月8日,與K.利希諾夫斯基去柏林,途經布拉格、德勒斯登、萊比錫,來到波茨坦。1790年1月26日,歌劇《女人心》(K.588)在維也納首演;9月,應邀去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參加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禮,去時經美因茨,返程經曼海姆與慕尼黑。
1791年5月9日,被確定為聖·斯特凡大教堂樂隊副樂長(無薪俸);8月底至9月中,去布拉格;9月6日,歌劇《狄托的仁慈》(K.621)在布拉格首演;9月30日,歌劇《魔笛》在席卡內德租用的、處於維登城關的“自由之所”劇院首演;同年,創作了《安魂曲》,未完成;11月20日,臥病不起;12月5日,去世;12月6日,根據死亡登記簿的記載,被葬於維也納聖·馬克斯墓地。
個人生活
家庭
莫扎特去世後,他與妻子康斯坦澤的小兒子弗朗茲·澤維爾·沃爾夫岡·莫扎特以一個平凡的作曲家身份度過了一生,於1844年去世。他們的大兒子,卡爾·托馬斯也曾經在義大利學習過音樂,但後來成為了一名政府雇員,1858年去世時是奧地利政府在米蘭的一名會計師,莫扎特家族的直系後代自此斷絕。
友情
在維也納,莫扎特和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785年1月,海頓去維也納參加莫扎特獻給他的四重奏演出。1789年,海頓在莫扎特的住處觀看了歌劇《女人心》的排練。在莫扎特去世後,海頓曾免費教授其八歲的兒子作曲,並儘可能從出版商布羅德利浦手中購回莫扎特的手稿親自收藏。
主要作品
1862年,莫扎特所創作的六百多首音樂作品被路德維希·馮·克歇爾按照年份列舉和編號整理成作品編目,後來又被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等人重新編定,但“克歇爾”和“K”成為了檢索莫扎特的通用編號。此作品編號以克歇爾(Ludwig von Kochel)的編號(K.)為序,包括20餘部歌劇、41部交響曲、50餘部協奏曲、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協奏曲、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23首弦樂四重奏,以及數部嬉遊曲、舞曲、聲樂曲及宗教樂曲。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1 | G大調小步舞曲和三重奏 | 1762年 |
K.1a | G大調鋼琴曲(行板) | 1761年 |
K.1b | C大調鋼琴曲(行板) | 1761年 |
K.1c | F大調鋼琴曲(行板) | 1761年 |
K.1d | F大調鋼琴曲(行板) | 1761年 |
K.1f | C大調小步舞曲 | 1761年 |
K.2 | F大調小步舞曲 | 1762年 |
K.3 | 降B大調快板 | 1762年 |
K.4 | F大調小步舞曲 | 1762年 |
K.5 | F大調小步舞曲 | 1762年 |
K.6 | C大調第一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7 | D大調第二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8 | 降B大調第三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9 | G大調第四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0 | 降B大調第五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1 | G大調第六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2 | A大調第七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3 | F大調第八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4 | C大調第九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5 | 降B大調第十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4年 |
K.16 | 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 | 1764年 |
K.16a | a小調交響曲 | 1760年 |
K.17 | 降B大調第二交響曲 | |
K.18 |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 |
K.19 | D大調第四交響曲 | 1764年 |
K.19a | F大調交響曲 | 1765年 |
K.19d | C大調奏鳴曲(四手聯彈) | 1765年 |
K.20 | g小調聖歌-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 1765年 |
K.21 | 為男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 1765年 |
K.22 | 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 | 1765年 |
K.23 | 為女高音和弦樂所作的詠嘆調 | 1765年 |
K.24 | 八首鋼琴變奏曲 | 1766年 |
K.25 | 七首鋼琴變奏曲 | 1766年 |
K.26 | 降E大調第十一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6年 |
K.27 | G大調第十二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6年 |
K.28 | C大調第十三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6年 |
K.29 | D大調第十四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6年 |
K.30 | F大調第十五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6年 |
K.31 | 降B大調第十六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66年 |
K.32 | 為樂隊、女高音、大鍵琴所作的幻想曲 | 1766年 |
K.33 | F大調慈悲經(Kyrie)(四個聲部和弦樂) | 1766年 |
K.34 | C大調奉獻曲 | 1766年 |
K.35 | 清唱劇《奉行初誡的責任》(第一位使者的罪責)(於米卡埃爾·海頓和阿德爾加澤合作) | 1767年 |
K.36 | 為男高音和樂隊所作的宣敘調詠嘆調 | 1766年 |
K.37 | F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 1767年 |
K.38 | 學校劇《阿波羅與雅辛托斯》 | 1767年 |
K.39 |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 1767年 |
K.40 | 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 1767年 |
K.41 | 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 | 1767年 |
K.42 | 葬禮音樂“悼樂”(薩爾茨堡) | 1767年 |
K.43 | F大調第六交響曲 | 1767年 |
K.44 | 交替聖歌 | 1770年 |
K.45 | D大調第七交響曲“維也納” | 1768年 |
K.45a | G大調交響曲 | 1766年 |
K.45b | B大調第五十五交響曲 | 1768年 |
K.46d | 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1768年 |
K.46e | 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1768年 |
K.47 | C大調讚美歌 | 1768年 |
K.48 | D大調第八交響曲 | 1768年 |
K.49 | G大調祈禱彌撒 | 1768年 |
K.50 | 歌劇《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 | 1768年 |
K.51 | 歌劇《裝瘋賣傻》 | 1768年 |
K.52 | 藝術歌曲“達夫納,你的玫瑰色面頰” | |
K.53 | 歌曲《致歡樂》 | 1767年 |
K.Anh.56 | 為鋼琴、小提琴和樂隊所作的D大調交響協奏曲 | 1778年 |
K.61b | 七首小步舞曲 | 1769年 |
K.61g | 兩首小步舞曲 | 1770年 |
K.61h | 六首小步舞曲 | 1769年 |
K.62 | D大調進行曲 | 1769年 |
K.63 | G大調遣興曲 | 1769年 |
K.64 | D大調小步舞曲 | 1769年 |
K.65 | d小調祈禱彌撒 | 1769年 |
K.65a/61b | 七首小步舞曲 | 1769年 |
K.66 | C大調莊嚴彌撒 | 1769年 |
K.67/41h | 降E大調第一教堂奏鳴曲 | 1772年 |
K.68/41i | 降B大調第二教堂奏鳴曲 | 1772年 |
K.69/41k | D大調第三教堂奏鳴曲 | 1767年 |
K.70 | 為女高音和弦樂所作的詠嘆調 | 1769年 |
K.71 | 女高音詠嘆調 | 1769年 |
K.72 | G大調奉獻曲(為四聲部、弦樂和管風琴所作)1769年 | 1769年 |
K.73/75a | C大調第九交響曲 | |
K.74 | G大調第十交響曲 | 1770年 |
K.75(GA 42) | F大調第四十二交響曲 | 1769年 |
K.76/42a(GA 43) | F大調第四十三交響曲 | 1767年 |
K.77 | 詠嘆調“Misero me!Misero pargoletto” | 1770年 |
K.78 | 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Per pieta,bell'i dol mio” | 1766年 |
K.79 | 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O temerario Arbace!...Per quel paterno amplesso” | 1766年 |
K.80/73f | G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 | 1770年 |
K.81/731(GA 44) | D大調第四十四交響曲 | 1770年 |
K.82 | 詠嘆調“Se adrire,e speranza” | 1770年 |
K.83 | 女高音詠嘆調“Se tutti i mali miei” | 1770年 |
K.84/73q | D大調第十一交響曲 | 1770年 |
K.85 | a小調祈禱詩“Miserere” | 1770年 |
K.86 | d小調交替聖歌“Quaerite primum regnum Dei” | 1770年 |
K.87 | 歌劇《蓬托王米特里達特》 | 1770年 |
K.88 | 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Fra cento affanni e cento” | 1770年 |
K.89 | 四首卡農 | 1772年 |
K.90 | d小調慈悲經 (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所作) | 1770年 |
K.93 | 為四個聲部所作的詩篇詠唱 | 1770年 |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94 | D大調小步舞曲 | 1770年 |
K.95/73n(GA 45) | D大調四十五交響曲 | 1770年 |
K.96/111b | C大調第四十六交響曲 | 1771年 |
K.97/73m(GA 47) | D大調四十七交響曲 | 1770年 |
K.98/Anh.C11.04 | F大調交響曲 | |
K.99 | 降B大調遣興曲 | 1769年 |
K.100 | D大調第一小夜曲 | 1769年 |
K.101/250a | 四首方舞“小夜曲” | 1776年 |
K.101/269b | 四首方舞 | 1776年 |
K.102 | C大調交響曲終曲 | 1775年 |
K.103 | 20首小步舞曲 | 1769年 |
K.104/61e | 6首小步舞曲 | 1769年 |
K.105/61f | 6首小步舞曲 | 1769年 |
K.106 | 序曲和三首舞曲 | 1790年 |
K.107 | 三首大協奏曲(D大調、G大調與降E大調) | 1765年 |
K.108 | C大調女王頌(為女高音、合唱和管弦樂隊所作) | 1771年 |
K.109 | B大調連禱歌 | 1771年 |
K.110/75b | G大調第十二交響曲 | 1770年 |
K.111 | 歌劇《阿斯卡尼奧在阿爾巴》 | 1771年 |
K.112 | F大調第十三交響曲 | 1771年 |
K.113 | 降E大調第一嬉遊曲(樂隊曲) | 1771年 |
K.114 | A大調第十四交響曲 | 1771年 |
K.117 | C大調奉獻曲 | 1769年 |
K.118 | 清唱劇《解放了的貝圖利亞》 | 1771年 |
K.119 | 為女高音所作的詠嘆調“Der Liebe himmlisches Gefuhl” | 1782年 |
K.120 | D大調交響曲終曲 | 1771年 |
K.122 | 降E大調小步舞曲 | 1770年 |
K.123 | 降B大調方舞 | 1770年 |
K.124 | G大調第十五交響曲 | 1772年 |
K.125 | B大調連禱歌 | 1772年 |
K.126 | 歌劇《希比奧內的夢》 | 1772年 |
K.127 | B大調女王頌(為女高音、合唱和管弦樂隊所作) | 1772年 |
K.129 | C大調第十六交響曲 | 1772年 |
K.130 | F大調第十八交響曲 | 1772年 |
K.131 | D大調第二嬉遊曲(樂隊曲) | 1772年 |
K.132 | 降E大調第十九交響曲 | 1772年 |
K.133 | D大調第二十交響曲 | 1772年 |
K.134 | A大調第二十一交響曲 | 1772年 |
K.135 | 歌劇《盧契奧·西拉》 | 1772年 |
K.136/125a | D大調嬉遊曲(弦樂四重奏) | 1772年 |
K.137/125b | 降B大調嬉遊曲(弦樂四重奏) | 1772年 |
K.138/125c | F大調嬉遊曲(弦樂四重奏) | 1772年 |
K.139 | c小調莊嚴彌撒“孤兒院” | 1768年 |
K.140 | G大調祈禱彌撒 | 1773年 |
K.141 | C大調經文歌讚美詩“Te Deum” | 1769年 |
K.143 | 女高音詠嘆調 | 1770年 |
K.144/123a | D大調第四教堂奏鳴曲 | 1772年 |
K.145/124b | F大調第五教堂奏鳴曲 | 1772年 |
K.146 | B大調女高音詠嘆調“過來,你們這些可恥的罪人” | 1779年 |
K.147 | 藝術歌曲《我多么不幸》 | 1772年 |
K.148 | 藝術歌曲《喔,神聖同盟》 | 1772年 |
K.150 | 藝術歌曲《秘密的愛情》 | 1772年 |
K.152 | 詠嘆調“Ridente le calma” | 1772-1775年 |
K.153/375f | 降E大調賦格(管風琴音樂) | |
K.154/385k | g小調賦格(管風琴音樂) | |
K.155/134a | D大調第二弦樂四重奏 | 1772年 |
K.156/134b | G大調第三弦樂四重奏 | 1772年 |
K.157 | C大調第四弦樂四重奏 | 1772-1773年 |
K.158 | F大調第五弦樂四重奏 | 1772-1773年 |
K.159 | 降B大調第六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60/159a | 降E大調第七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61 | D大調第五十交響曲 | 1772年 |
K.162 | C大調第二十二交響曲 | 1773年 |
K.163 | D大調交響曲 | 1772年 |
K.164 | 6首小步舞曲 | 1772年 |
K.165 | F大調經文歌“喜悅歡騰” | 1773年 |
K.166 | 降E大調第三嬉遊曲(十重奏) | 1773年 |
K.167 | C大調彌撒“Missa in honorem Sanctissimae Trinitatis” | 1773年 |
K.168 | F大調第八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69 | A大調第九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70 | C大調第十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71 | 降E大調第十一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72 | 降B大調第十二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73 | d小調第十三弦樂四重奏 | 1773年 |
K.174 | 降B大調弦樂五重奏 | 1773年 |
K.175 | D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 | 1773年 |
K.176 | 16首小步舞曲 | 1773年 |
K.178 | 女高音詠嘆調“Ah,spiegarti,oh Dio” | 1783年 |
K.179 | 12首菲舍爾的小步舞曲主題鋼琴變奏曲 | 1773年 |
K.180 | 6首G大調鋼琴變奏曲 | 1773年 |
K.181/162b | D大調第二十三交響曲 | 1773年 |
K.182 | 降B大調交響曲 | 1773年 |
K.183/173dB | g小調第二十五交響曲 | 1773年 |
K.184/161a | 降E大調第二十六交響曲 | 1773年 |
K.185 | D大調第三小夜曲(為木管和弦樂所作) | 1773年 |
K.186 | 降B大調第四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3年 |
K.187 | C大調嬉遊曲(管樂合奏:2支長笛、6支小號、4個定音鼓) | 1773年 |
K.188 | C大調第六嬉遊曲(管樂合奏:2支長笛、6支小號、4個定音鼓) | 1776年 |
K.189 | D大調進行曲 | 1773年 |
K.189a | 12首C大調鋼琴變奏曲 | 1774年 |
K.190 | C大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 1774年 |
K.191 | 降B大調大管協奏曲 | 1774年 |
K.192 | F大調祈禱彌撒 | 1774年 |
K.193 | C大調晚禱聖歌 | 1774年 |
K.194 | D大調祈禱彌撒 | 1774年 |
K.195 | D大調連禱歌 | 1774年 |
K.196 | 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 | 1774-1775年 |
K.199/161b | G大調第二十七交響曲 | 1773年 |
K.200/189k | C大調第二十八交響曲 | 1774年 |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201/186a | A大調第二十九交響曲 | 1774年 |
K.202/186b | D大調第三十交響曲 | 1774 |
K.203 | D大調第四樂隊小夜曲(為木管和弦樂所作) | 1774年 |
K.204 | D大調第五小夜曲(為木管和弦樂所作) | |
K.205 | D大調第七嬉遊曲(樂隊曲) | 1773年 |
K.206a | 大提琴協奏曲(已遺失) | 1775年 |
K.207 | 降B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 1775年 |
K.208 | 歌劇《牧人王》 | 1775年 |
K.209 | 男高音詠嘆調 | 1775年 |
K.210 | 男高音詠嘆調 | 1775年 |
K.211 | D大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 1775年 |
K.212 | 降B大調第六教堂奏鳴曲 | 1775年 |
K.213 | F大調第八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5年 |
K.214 | C大調進行曲 | 1775年 |
K.Anh.214/45b | 降B大調交響曲 | 1768年 |
K.215 | D大調進行曲 | 1775年 |
K.216 | 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 1775年 |
K.217 | 為女高音所作的詠嘆調“Voi avete un cor fedele” | 1775年 |
K.218 | D大調第四小提琴協奏曲 | 1775年 |
K.219 | 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 1775年 |
K.Anh.220/16a | a小調交響曲“Odense” | |
K.220 | C大調莊嚴彌撒“Spatzemnesse” | 1775年 |
K.Anh.221/45a | G大調交響曲 | 1768年 |
K.222 | d小調奉獻曲目“Misericordias Domini” | 1775年 |
K.Anh.223/19a | F大調交響曲 | |
K.224/241a | F大調第七教堂奏鳴曲 | 1776年 |
K.225/241b | A大調第八教堂奏鳴曲 | 1776年 |
K.226 | 降E大調嬉遊曲 | 1775年 |
K.227 | 降B大調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5年 |
K.228 | F大調四重唱雙卡農 | 1787年 |
K.229 | 降E大調嬉遊曲(為2支單簧管或中音單簧管及大管所作) | 1783年 |
K.229a | 降E大調嬉遊曲(為2支單簧管或中音單簧管及大管所作) | 1783年 |
K.230 | c小調二重唱卡農 | 1782年 |
K.231 | B大調六重唱卡農 | 1782年 |
K.232 | G大調四重唱雙卡農 | 1787年 |
K.233 | B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2年 |
K.234 | C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2年 |
K.236 | 降E大調鋼琴行板 | 1790年 |
K.237 | D大調進行曲 | 1774年 |
K.238 | 降B大調第六鋼琴協奏曲 | 1776年 |
K.239 | D大調第六小夜曲“月下小夜曲”(為弦樂與定音鼓所作) | 1776年 |
K.240 | 降B大調第九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6年 |
K.241 | G大調第九教堂奏鳴曲 | 1776年 |
K.242 | F大調第七鋼琴協奏曲 | 1776年 |
K.243 | E大調連禱歌 | 1776年 |
K.244 | F大調第十教堂奏鳴曲 | 1776年 |
K.245 | D大調第十一教堂奏鳴曲 | 1776年 |
K.246 | C大調第八鋼琴協奏曲“lutzow” | 1776年 |
K.247 | F大調第十嬉遊曲(樂隊曲) | 1776年 |
K.248 | F大調進行曲 | 1776年 |
K.249 | D大調樂隊進行曲 | 1776年 |
K.250/248b | D大調第七樂隊小夜曲“哈夫納” | 1776年 |
K.251 | D大調第十一嬉遊曲(樂隊曲) | 1776年 |
K.252 | 降E大調第十二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6年 |
K.253 | F大調第十三嬉遊曲(六重奏) | 1776年 |
K.254 | 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為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所作的嬉遊曲) | 1776年 |
K.255 | 為女低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Ombra felice!...Io ti lascio” | 1776年 |
K.256 | 男高音詠嘆調 | 1776年 |
K.257 | C大調彌撒 Credo Mass | 1776年 |
K.258 | C大調彌撒 Piccolomenssa | 1776年 |
K.259 | C大調彌撒 Organ Solo | 1776年 |
K.260 | D大調奉獻曲 | 1776年 |
K.261 | 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柔板) | 1776年 |
K.262 | C大調莊嚴彌撒 | 1776年 |
K.263 | C大調第十二教堂奏鳴曲 | 1776年 |
K.264 | 9首鋼琴變奏曲 | 1778年 |
K.265 | 小星星變奏曲 | 1778年 |
K.267/271c | 4首方舞 | 1776年 |
K.268 | 降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1780年 |
K.269 | 降B大調小提琴迴旋曲 | 1776年 |
K.270 | 降B大調第十四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7年 |
K.271a |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Kolb | 1777年 |
K.272 |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Ah,lo previdi” | 1777年 |
K.273 | F大調對答吟唱讚美詩 | 1777年 |
K.274/271d | G大調第十三教堂奏鳴曲 | 1777年 |
K.275 | 降B大調彌撒 | 1777年 |
K.276 | C大調女王頌(為獨唱、合唱和管弦樂隊所作) | 1779年 |
K.277 | F大調奉獻曲 | 1777年 |
K.278/271e | C大調第十四教堂奏鳴曲 | 1777年 |
K.279 | C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4年 |
K.280 | F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4年 |
K.281 |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4年 |
K.282 | 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4年 |
K.283 | G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4年 |
K.284 | D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5年 |
K.285 | D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 | 1777年 |
K.285a | G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 | 1778年 |
K.285b | C大調長笛四重奏 | 1781年 |
K.286 | D大調第八小夜曲(為四組管弦樂隊而作) | 1776-1777年 |
K.287 | 降B大調第十五嬉遊曲(樂隊曲) | 1777年 |
K.288 | F大調嬉遊曲 | 1777年 |
K.289 | 降E大調第十六嬉遊曲(管樂合奏) | 1777年 |
K.290 | D大調進行曲 | 1772年 |
K.292 | 降B大調大管與大提琴奏鳴曲 | 1775年 |
K.293 | F大調大管協奏曲(只完成片段) | 1783年 |
K.295 | 男高音詠嘆調“Se al labbro mio non credi” | 1778年 |
K.296 | C大調第十七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297/300a | D大調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 | 1778年 |
K.297b |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為單簧管、雙簧管、圓號、低音管和樂隊所作) |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298 | A大調長笛與弦樂四重奏 | 1777-1778年 |
K.299 | C大調長笛和豎琴四重奏 | 1778年 |
K.300 | 降B大調加沃特舞曲 | 1778年 |
K.301 | G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02 | 降E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03 | C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04 | E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05 | A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06 | D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07 | C大調小詠嘆調 | 1778年 |
K.308 | 小詠嘆調“Dans un bois solitaire” | 1778年 |
K.309 | C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7年 |
K.310 | a小調鋼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11 | D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13 | 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 | 1778年 |
K.314 | D大調第二長笛協奏曲(以雙簧管協奏曲改編) | 1777-1778年 |
K.315 | C大調長笛協奏曲(慢板) | 1778年 |
K.315g | 8首小步舞曲 | 1779年 |
K.316 |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Polpoli di Tessaglia” | 1778年 |
K.317 | C大調彌撒“加冕” | 1779年 |
K.318 | G大調第三十二交響曲“Overture in the Itlian style” | 1779年 |
K.319 | 降B大調第三十三交響曲 | 1779年 |
K.320 | D大調第九小夜曲“驛號” | 1779年 |
K.320e(Anh.104) | A大調交響協奏曲(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樂隊所作) | 1779年 |
K.321 | C大調晚禱歌“Vesperae de Dominica” | 1779年 |
K.322 | 降E大調詠嘆調,四聲部、管風琴和樂隊 | 1778年 |
K.323 | C大調慈悲經 | 1779年 |
K.328/317c | C大調第十五教堂奏鳴曲 | 1779年 |
K.329/317a | C大調第十六教堂奏鳴曲 | 1779年 |
K.330 | C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31 | A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32 | F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33 |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78年 |
K.334 | D大調第十七嬉遊曲(樂隊曲) | 1779-1780年 |
K.335 | 兩首D大調進行曲 | 1779年 |
K.336/336d | C大調第十七教堂奏鳴曲 | 1780年 |
K.337 | C大調莊嚴彌撒 | 1780年 |
K.338 | C大調第三十四交響曲 | 1780年 |
K.339 | C大調莊嚴晚禱“VEsperae soleenes de confessore” | 1780年 |
K.340 | C大調慈悲經 | |
K.341 | d小調慈悲經 | 1781年 |
K.343 | 兩首德國讚歌 | 1779年 |
K.344 | 歌劇《扎伊德》 | 1779年 |
K.345 | 《埃及王塔模斯》 | 1780年 |
K.346 | 夜曲 | 1783年 |
K.347 | D大調六重唱卡農 | 1782年 |
K.348 | G大調十二重唱卡農 | 1782年 |
K.349 | 藝術歌曲《心滿意足》 | 1781年 |
K.351 | 藝術歌曲《來吧,親愛的吉特》 | 1778年 |
K.352 | 八首鋼琴變奏曲 | 1778年 |
K.354 | 降E大調“塞維亞理髮師”變奏曲 | 1778年 |
K.355 | D大調小步舞曲 | 1790年 |
K.357 | G大調四手聯彈奏鳴曲(未完成) | 1786年 |
K.358/186c | 降B大調奏鳴曲(四手聯彈) | 1774年 |
K.359 | 12首G大調小提琴、鋼琴變奏曲 | 1781年 |
K.360 | 6首G大調小提琴、鋼琴變奏曲 | 1781年 |
K.361 | 降B大調第十小夜曲(為13支木管而作) | 1780年 |
K.363 | 3首小步舞曲 | 1780年 |
K.364 |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 | 1779年 |
K.365 | 降E大調第十雙鋼琴協奏曲 | 1779年 |
K.366 | 歌劇《克里特王伊多梅紐斯》 | 1781年 |
K.367 | 《伊多梅紐斯芭蕾舞曲》 | 1781年 |
K.368 |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Ma che vi fece, o stelle...Sperai vicino il lido” | 1781年 |
K.369 |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Misera,dove son!...Ah!no son io che parlo” | 1781年 |
K.370 | F大調雙簧管和弦樂四重奏 | 1781年 |
K.372 | 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快板) | 1781年 |
K.373 | C大調小提琴迴旋曲 | 1781年 |
K.374 |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Or che il cielo a me ti rende” | 1781年 |
K.375 | 降E大調第十一小夜曲(為8支木管所作) | 1781年 |
K.376 | F大調第二十四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1年 |
K.377 | F大調第二十五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1年 |
K.378 | 降B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79年 |
K.379 | G大、小調第二十七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1年 |
K.380 | 降E大調第二十八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1年 |
K.381/123a | D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 | |
K.382 | D大調鋼琴與樂隊迴旋曲 | 1782年 |
K.383 | 女高音詠嘆調《善良的恩人,請接收我的謝意》 | 1782年 |
K.384 | 歌劇《後宮誘逃》 | 1782年 |
K.385 | D大調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 | 1782年 |
K.386 | A大調鋼琴與樂隊迴旋曲 | 1782年 |
K.387 | D大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春” | 1782年 |
K.388 | c小調第十二管弦小夜曲 | 1782年 |
K.390 | 藝術歌曲《致希望》 | 1782年 |
K.391 | 藝術歌曲《致孤獨》 | 1782年 |
K.392 | 藝術歌曲《該感謝格蘭茨》 | 1782年 |
K.393 | 44首無標題曲目 | 1765-1791年 |
K.394 | C大調鋼琴幻想曲和賦格 | 1782年 |
K.395 | C大調小幻想曲 | 1778年 |
K.396 | c小調鋼琴幻想曲 | 1782年 |
K.397 | d小調幻想曲 | 1782年 |
K.398 | 6首變奏曲 | 1783年 |
K.399/385i | C大調序曲(管風琴音樂) | 1782年 |
K.400 |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 1782年 |
K.401/375e | G大調雙鋼琴賦格(管風琴音樂) | |
K.402 | A大調第二十九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2年 |
K.403 | C大調第三十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2年 |
K.404 | C大調第三十一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2年 |
K.404a | 六首巴赫賦格序曲 | 1782年 |
K.405 | 五首巴赫賦格曲 | 1782年 |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406/516b | c小調第二弦樂五重奏 | 1787年 |
K.407 | 降E大調圓號五重奏 | 1783年 |
K.408 | C大調-D大調-C大調進行曲第一首至第三首 | 1782年 |
K.409 | C大調小步舞曲 | 1782年 |
K.410 | F大調卡農快板 | 1782年 |
K.411 | F大調卡農快板(兩支單簧管和三支低音緣好) | 1782年 |
K.412 | D大調第一圓號協奏曲 | 1791年 |
K.413/387a | F大調第十一鋼琴協奏曲 | 1782年 |
K.414/385p | A大調第十二鋼琴協奏曲 | 1782年 |
K.415/387p | C大調第十三鋼琴協奏曲 | 1782年 |
K.416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Mia speranza adorata!...Ah,non sai qual pena” | 1783年 |
K.417 | 降E大調第二圓號協奏曲 | 1783年 |
K.418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Vorrei spiegarvi,oh Dio” | 1783年 |
K.419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No,no,che non sei capace” | 1783年 |
K.420 | 男高音獨唱詠嘆調“Per pieta,non ricercate” | 1783年 |
K.421/417b | d小調第十五弦樂四重奏 | 1783年 |
K.422 | 未完成歌劇《開羅的傻瓜》 | 1783年 |
K.423 | G大調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 | 1783年 |
K.424 | 降B大調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 | 1783年 |
K.425 | C大調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 | 1783年 |
K.426 | c小調雙鋼琴賦格 | 1783年 |
K.427 | c小調大彌撒曲 | 1782年 |
K.428/421b | 降E大調第十六弦樂四重奏 | 1783年 |
K.429 | 共濟會康塔塔 | 1783年 |
K.430 | 未完成歌劇《大失所望的新娘》(Lo sposo deluso) | 1783年 |
K.431 | 為男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 1783年 |
K.432 | 為男低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 1783年 |
K.435 | 男高音詠嘆調 | 1783年 |
K.436 | 為女高音和男低音所作的三重唱 | 1783年 |
K.437 | 為女高音和男低音所作的三重唱 | 1783年 |
K.438 | 三重唱 | 1783年 |
K.439 | 為女高音和男低音所作的三重唱 | 1783年 |
K.440 | 詠嘆調“In te spree,oh sposo amato” | 1782年 |
K.441 | 三重唱(1783年) | 1783年 |
K.442 | D大調鋼琴三重奏(未完成) | 1783年 |
K.443 | D大調賦格 | 1783年 |
K.444 | G大調第三十七交響曲 | 1783年 |
K.445 | D大調進行曲 | 1780年 |
K.447 | 降E大調第三圓號協奏曲 | 1784-1787年 |
K.448/375a |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 1781年 |
K.449 | 降E大調第十四鋼琴協奏曲 | 1784年 |
K.450 | 降B大調第十五鋼琴協奏曲 | 1784年 |
K.451 | D大調第十六鋼琴協奏曲 | 1784年 |
K.452 | 降E大調鋼琴和管樂五重奏(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大管) | 1784年 |
K.453 | G大調第17鋼琴協奏曲 | 1784年 |
K.454 | 降B大調第三十二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 | 1784年 |
K.455 | 10首鋼琴變奏曲 | 1784年 |
K.456 | 降B大調第十八鋼琴協奏曲 | 1784年 |
K.457 | c小調鋼琴奏鳴曲 | 1784年 |
K.458 | 降B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 | 1784年 |
K.459 | F大調第十九鋼琴協奏曲 | 1784年 |
K.460 | 8首鋼琴變奏曲 | 1784年 |
K.461 | 5首小步舞曲 | 1784年 |
K.462/448b | 6首方舞 | 1784年 |
K.463/448c | 2首方舞(小步舞曲和鄉村舞曲) | 1784年 |
K.464 | A大調第十八弦樂四重奏 | 1785年 |
K.465 | C大調第十九弦樂四重奏 | 1785年 |
K.466 | 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 | 1786年 |
K.467 | 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 | 1786年 |
K.468 | 藝術歌曲《小伙子漫遊》 | 1785年 |
K.469 | 懺悔者大衛 | 1785年 |
K.470 | 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慢板 | 1786年 |
K.470a | 小提琴協奏曲樂曲配器 | 1789年 |
K.471 | 大合唱“共濟會的歡樂” | 1785年 |
K.472 | 藝術歌曲(詠嘆調)《魔術師》 | 1786年 |
K.473 | 藝術歌曲(詠嘆調)《心滿意足》 | 1786年 |
K.474 | 藝術歌曲(詠嘆調)《被欺騙的世界》 | 1786年 |
K.475 | c小調鋼琴幻想曲 | 1785年 |
K.476 | 藝術歌曲(詠嘆調)《紫羅蘭》 | 1786年 |
K.477 | 共濟會葬禮進行曲 | 1786年 |
K.478 | g小調第一鋼琴和弦樂四重奏 | 1785年 |
K.479 | 為女高音、男高音和兩名男低音所作的四重奏 | 1785年 |
K.480 | 為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低音所作的三重奏 | 1785年 |
K.481 | 降E大調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6年 |
K.482 | 降E大調第二十二鋼琴協奏曲 | 1783年 |
K.483 | 合唱《今日流散》 | 1785年 |
K.484 | 合唱《你們是我們的信任總管》 | 1785年 |
K.485 | D大調鋼琴迴旋曲 | 1786年 |
K.486 | 歌劇《劇院經理》 | 1786年 |
K.487 | 圓號二重奏(為兩隻圓號所作的12首二重奏) | 1786年 |
K.488 | A大調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 | 1786年 |
K.488a | 詠嘆調“Ah,non lasciarmi” | |
K.489 | 為女高音和男高音所作的二重唱 | 1786年 |
K.490 | 女高音獨唱 | 1786年 |
K.491 | c小調第二十四鋼琴協奏曲 | 1786年 |
K.492 |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 1786年 |
K.493 | 降E大調第二鋼琴四重奏 | 1786年 |
K.494 | F大調鋼琴迴旋曲 | 1786年 |
K.495 | 降E大調第四圓號協奏曲 | 1786年 |
K.496 | G大調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 | 1786年 |
K.497 | F大調奏鳴曲(四手聯彈) | 1786年 |
K.498 | 降E大調鋼琴、單簧管和中提琴三重奏 | 1786年 |
K.499 | D大調第二是弦樂四重奏 | 1786年 |
K.500 | 12首B大調鋼琴變奏曲 | 1786年 |
K.501 | G大調雙鋼琴行板和變奏曲 | 1786年 |
K.502 | 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 | 1786年 |
K.503 | C大調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 | 1786年 |
K.504 | D大調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 | 1786年 |
K.505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 | 1786年 |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506 | 藝術歌曲《自由之歌》 | 1785年 |
K.507 | F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6年 |
K.508 | F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6年 |
K.509 | 6首德國舞曲 | 1787年 |
K.511 | a小調鋼琴迴旋曲 | 1787年 |
K.512 | 為男低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Non so d'onde viene” | 1787年 |
K.513 | 男低音獨唱 | 1788年 |
K.515 | C大調第三弦樂五重奏 | 1787年 |
K.516 | g小調第四弦樂五重奏 | 1787年 |
K.517 | 藝術歌曲《老人》 | 1787年 |
K.518 | 藝術歌曲《隱瞞》 | 1787年 |
K.519 | 藝術歌曲《離別之歌》 | 1787年 |
K.520 | 藝術歌曲《路易斯的信件》 | 1787年 |
K.521 | C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 1787年 |
K.522 | F大調嬉遊曲(為兩支圓號以及弦樂所作) | 1787年 |
K.523 | 藝術歌曲《晚來思緒》 | 1787年 |
K.524 | 藝術歌曲《致克羅》 | 1787年 |
K.525 | G大調第十三弦樂小夜曲 | 1787年 |
K.526 | A大調第三十五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7年 |
K.527 | 歌劇《唐·璜》 | 1787年 |
K.528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Bella mia fiama” | 1787年 |
K.529 | 藝術歌曲《小弗里德里希的生日》 | 1787年 |
K.530 | 藝術歌曲《夢境》 | 1787年 |
K.531 | 藝術歌曲《小小的紡織女》 | 1787年 |
K.533 | F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88年 |
K.534 | D大調鄉村舞曲“暴風雨” | 1788年 |
K.535 | C大調鄉村舞曲“La Bataile” | 1788年 |
K.535a | 三首方舞 | 1788年 |
K.536 | 6首德國舞曲 | 1788年 |
K.537 | D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協奏曲 | 1788年 |
K.538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Ah se in ciel ,benigne stelle” | 1788年 |
K.539 | 一首德國戰歌 | 1788年 |
K.540 | b小調鋼琴快板 | 1788年 |
K.541 | 男低音抒情曲 | 1788年 |
K.542 | E大調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 | 1788年 |
K.543 | 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 | 1788年 |
K.544 | D大調小進行曲 | |
K.545 | C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88年 |
K.546 | c小調慢板和賦格 | 1788年 |
K.547 | F大調第三十六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 | 1788年 |
K.547a | F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88年 |
K.548 | C大調鋼琴三重奏 | 1788年 |
K.549 | 小坎佐納曲 | 1788年 |
K.550 |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 1788年 |
K.551 | C大調第第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 1788年 |
K.552 | 藝術歌曲《野遊》 | 1788年 |
K.553 | C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54 | F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55 | a小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56 | G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57 | f小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58 | B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59 | F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60a | F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60b | F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61 | A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62 | A大調三重唱卡農 | 1788年 |
K.562a | B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0年 |
K.562c | C大調四重唱卡農 | 1780年 |
K.563 | 降E大調三重奏(為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所作) | 1788年 |
K.564 | G大調鋼琴三重奏 | 1788年 |
K.566 | 由亨德爾的清唱劇《阿西斯和加納迪亞》改編的器樂曲 | 1789年 |
K.567 | 6首德國舞曲 | 1788年 |
K.568 | 12首小步舞曲 | 1788年 |
K.569 | 詠嘆調“Ohne Zwang aus eignem Triebe” | 1789年 |
K.570 |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89年 |
K.571 | 6首德國樂隊舞曲 | 1789年 |
K.572 | 由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改編的器樂曲 | 1789年 |
K.573 | 9首D大調鋼琴變奏曲 | 1789年 |
K.574 | g小調吉格舞曲 | 1789年 |
K.575 | D大調第二十一弦樂四重奏 | 1789年 |
K.576 | D大調鋼琴奏鳴曲 | 1789年 |
K.577 | 女高音歌曲 | 1789年 |
K.578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Alma grande e nobil core” | 1789年 |
K.579 | 女高音獨唱 | 1789年 |
K.580 | 女高音獨唱詠嘆調“Schon lacht der holde Fruhling” | 1789年 |
K.581 | A大調單簧管和弦樂五重奏 | 1789年 |
K.582 | 女高音詠嘆調“Chi sa,chi sa,qual sia” | 1789年 |
K.583 | 女高音詠嘆調“Vado,ma dove?oh Dei!” | 1789年 |
K.584 | 歌劇《女人心》插曲 | 1789年 |
K.585 | 12首小步舞曲 | 1789年 |
K.586 | 12首德國舞曲 | 1789年 |
K.587 | C大調方舞“英雄科堡的勝利” | 1789年 |
K.588 | 歌劇《女人心》 | 1789年 |
K.589 | 降B大調第二十二弦樂四重奏 | 1790年 |
K.590 | F大調第二十三弦樂四重奏 | 1790年 |
K.591 | 由亨德爾的大協奏曲《亞歷山大的盛宴》改編的器樂曲 | 1789年 |
K.592 | 由亨德爾的清唱劇《聖塞西莉亞頌》改編的器樂曲 | 1789年 |
K.593 | D大調第五弦樂五重奏 | 1790年 |
K.594 | f小調管風琴慢板與快板 | 1790年 |
K.595 | 降B大調第二十七鋼琴協奏曲 | 1791年 |
K.596 | 藝術歌曲(獨唱)《暮春》(來吧,可愛的五月) | 1791年 |
K.597 | 藝術歌曲《早春》 | 1791年 |
K.598 | 藝術歌曲《兒童遊戲》 | 1791年 |
K.599 | 6首小步舞曲 | 1791年 |
K.600 | 6首德國舞曲 | 1791年 |
K.601 | 4首小步舞曲 | 1791年 |
K.602 | 4首德國舞曲 | 1791年 |
K.603 | 2首方舞 | 1791年 |
作品編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
K.604 | 2首小步舞曲 | 1791年 |
K.605 | 3首德國舞曲 | 1791年 |
K.606 | 6首鄉村舞曲 | 1791年 |
K.607 | 降E大調方舞 | 1791年 |
K.608 | f小調管風琴幻想曲 | 1791年 |
K.609 | 5首方舞 | 1791年 |
K.610 | G大調方舞 | 1791年 |
K.611 | C大調德國舞曲 | 1791年 |
K.612 | 男低音獨唱藝術歌曲“Perquestabellamano” | 1791年 |
K.613 | 8首F大調鋼琴變奏曲 | 1791年 |
K.614 | 降E大調第六弦樂五重奏 | 1791年 |
K.616 | F大調管風琴行板 | 1791年 |
K.617 | 為玻璃樂器、長笛、雙簧管、中提琴,與大提琴的慢板與迴旋曲 | 1791年 |
K.618 | D大調聖歌“Ave verum corpus” | 1791年 |
K.619 | 大合唱“廣袤的宇宙小康塔塔” | 1791年 |
K.620 | 歌劇《魔笛》 | 1791年 |
K.621 | 歌劇《狄托的仁慈》 | 1791年 |
K.622 |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 1791年 |
K.623 | 大合唱“自由共濟會小康塔塔” | 1791年 |
K.624 | 為鋼琴協奏曲譜寫的華彩樂段 | |
K.625 | 喜劇二重奏《啊,可愛的女人》 | 1790年 |
K.626 | d小調追思曲(安魂彌撒曲)(由緒斯邁爾完成) | 1791年 |
遺失的作品 | 為霍爾茨鮑爾在《求主憐憫歌》寫作的合唱曲 |
以上主要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6年4月1日
由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作曲,加隆·德·博馬舍原著的《費加羅的婚禮(附光碟)》中的圖片採用了荷蘭畫家揚·凡·艾克的繪畫技巧。揚·凡·艾克能夠細緻地觀察到繪畫對象,就連一些細微之處也能描繪得相當精準。另外,他也一直試圖如實地展現出光與影的效果,甚至努力展現對象的顏色和質地。本書也一直注意采...
創作特徵
總體特徵
首先,從莫扎特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一種一個階級處於上升時期所具有的堅定、樂觀的階級意識。因此,生活的艱苦、貧困、疾病以及上流社會的冷淡等等均不能使他憂鬱、懊喪、屈服、動搖。這就是為什麼莫扎特即使處於生活困苦的年月,而他的音樂卻仍能保留著光輝燦爛的和明朗活潑的情緒的原因。如在1788年他所寫的《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1791年創作的歌劇《魔笛》《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都是典型的例證。這種特徵實際上貫穿在他的創作中,所不同的只是在早期創作中反映得還不深刻,並且常常與貴族共同的華麗、纖細、偏重娛樂性的特點相結合;而在他晚期創作中所反映的卻愈來愈深情、誠摯,愈來愈與啟蒙主義者的人道主義思想相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晚期創作中所出現的另一種新的素質——悲劇性、戲劇性的因素。這與他在晚期對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壓迫的認識,以及對必須改變現實的問題日漸有更深的體會分不開;他通過這些作品反映了“要取得自由與歡樂必須經歷艱難的過程”這樣一種理性認識。只是,莫扎特還不能像貝多芬那樣把這兩種對立的素質很辯證地統一起來,而常常是並列地或相互矛盾地存在於同一作品內,或者存在不同的作品中。
其次,莫扎特和進步的德國知識分子一樣,熱愛自己的國家與人民。他到維也納的第二年就接受民族歌劇院的委託創作了《後宮誘逃》,這是一部以歌唱劇為基礎的改革歌劇。此後,他在《魔笛》的創作中又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吸取了許多德國傳統的民歌、新教聖詠,同時也創造性地借鑑了過去正歌劇以及義大利喜歌劇的因素來豐富歌唱劇這種體裁,為德國民族大歌劇體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莫扎特的創作中,民族意識的增強不僅限於對民間音調的運用和吸取這一方面,還表現於對傳統的民族音樂的繼承上。特別是在他的晚期創作中,漸漸向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約瑟夫·海頓等人靠近;尤其是在復調手法以及器樂的創作方法上,他甚至走得比海頓還遠。在晚期的創作中也表現出對民間體裁的重視,他寫了大量的德意志舞曲,鄉村舞曲;這在他前期的創作中則很少見到。莫扎特的作品也像海頓一樣,常常結合著其他民族的因素,其中特別是義大利和斯拉夫等民族的因素。
最後,莫扎特的音樂語言平易近人,形式結構清晰嚴謹,而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又比較深廣。他巧妙地使這三者取得很好的平衡和結合。這一點固然與他熟悉、愛好民間音樂分不開,但也與他創作思想的民主傾向分不開。他在創作中始終注意到對聽眾的效果,力求掌握聽眾的心理。當然,莫扎特時代的音樂聽眾主要還是貴族階級及市民階層而不是廣大的勞動民眾。但是莫扎特的這種傾向,還是使音樂藝術日漸從封建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日漸面向多數聽眾,日漸走向具有公開社會意義的市民藝術的具體反映。
歌劇創作
歌劇是莫扎特頗為喜愛也是創作成就最高的領域之一。其特點大致有:第一,他的20餘部歌劇涵蓋了當時主要的歌劇體裁,如德語歌唱劇《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後宮誘逃》《魔笛》,義大利正歌劇《路契奧·西拉》《克里特王伊多梅紐斯》(有法國歌劇的因素)和《狄托的仁慈》,義大利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魔笛》在歌唱劇的基礎上,綜合了其他歌劇體裁的因素:第一幕帕帕傑諾“我是快樂的捕鳥人”的民歌風格;夜後的詠嘆調由宣敘調引入,並有正歌劇詠嘆調常見的花腔技巧;歌劇終場帕帕傑諾和帕帕傑娜幽默生動的快速字句反覆,帶有義大利喜歌劇風格。莫扎特將它們成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它直接影響到貝多芬的《費德里奧》和韋伯的《自由射手》,對德奧浪漫主義民族歌劇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第二,選取的體裁內容反映了法國大革命前夜的各種思潮。如《克里特王伊多梅紐斯》和《狄托的仁慈》意在讚美“開明專制”。《費加羅的婚禮》揭露封建領主的無恥,讚賞下層民眾的聰明機智。《魔笛》暗喻提倡互助博愛的秘密會社共濟會的理想。第三,生動的人物塑造。無論是正面的男女主人公還是喜劇男僕角色、侍女書童,無不栩栩如生。第四,重唱成為重要的戲劇手段。不僅數量多於以前,例如《費加羅的婚禮》就有12段重唱,還賦予重唱一般抒情唱段沒有的功能。他用重唱刻畫人物心理,參與情節發展,推進戲劇進程。例如《費加羅的婚禮》第二幕終場,從二重唱開始,人物逐漸增加,形成一對矛盾關係,隨著兩方面的處境改變,不斷轉換調性。最後形成七重唱,達到矛盾的高點。此外,還引入了古典器樂的結構原則,如《唐·璜》第二幕開始的三重唱(第14-15曲)被認為採用了奏鳴曲式的結構原則。
鍵盤獨奏音樂
莫扎特的鍵盤獨奏音樂中,較重要的是奏鳴曲和變奏曲。鍵盤奏鳴曲要供教學和業餘愛好者演奏用,他自己在音樂會上獨奏的主要是變奏曲。19首鍵盤奏鳴曲中,作於薩爾茨堡的5首(K.279-283)都是短小的三樂章形式,偏重於第一樂章,屬前古典風格。18世紀70年代後半的幾首明亮生動,技巧細膩。作為一組的《c小調奏鳴曲》和《c小調幻想曲》與他的小調性協奏曲一樣,有深沉的情感和較強的戲劇性。
莫扎特的變奏曲一般是作為音樂會的即興演奏曲目,然後再寫下來。他一共寫過17首鍵盤變奏曲,均採用裝飾變奏的寫法,總體設計有不少相似之處:起初的幾個變奏與主題的聯繫較多,主題形態的呈現比較鮮明。然後再保持和聲結構基礎上進行,主題音調可以加以變化。樂曲進行到三分之二處,有一個調色彩對比(同名大小調)的變奏。倒數第二個變奏常常有小結尾或華彩段。最後的尾聲與主題呼應。
室內樂
莫扎特的室內樂包括各種不同類型樂器組合的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18世紀80年代題贈海頓的6首弦樂四重奏,既學得海頓賦予每件樂器參與“談話”的獨立意義,又有莫扎特自身讓器樂旋律帶歌唱性,具有聲樂魅力的特點。他寫得很有特點的是弦樂五重奏(弦樂四重奏加一件中提琴),如C大調(K.515)、g小調(K.516)等。它們的內聲部堅實活躍,外聲部流暢動聽,形式結構均衡,音響結構豐富,是莫扎特具有創造力的作品。此外,他的鋼琴與管樂五重奏(K.452,鋼琴、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和圓號),單簧管五重奏(K.581,單簧管與弦樂四重奏)都是室內樂的代表作品。
管弦樂
交響曲
莫扎特是通過改編和模仿他人的作品來學習作曲的。他8歲開始寫交響曲,接受前古典眾多交響作曲家以及海頓的影響,到最後6部(第35“哈夫納”、第36“林茨”、第38“布拉格”、第39、第40、第41“朱庇特”)交響曲才形成個人獨創的風格特點。最後3部交響曲完成於1778年夏天,僅用了6周時間。它們具有截然不同的音樂性格,展示了莫扎特音樂風格的不同側面。《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樂觀,生動優雅;《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首尾樂章都基於色彩暗淡的小調式,感情的強度和內涵的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往。《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因其結構規模宏大,而被冠以“朱庇特”之名,音樂明亮生動,雄渾有力,終樂章把複雜的對位寫作與古典奏鳴曲式結合在一起,有較強的表現力。
縱觀莫扎特的交響曲,可看到他並未對交響曲的體裁形式有顯著的創新,而是他那一時代風格和成就的綜合。在他成熟的交響曲中所具有的感情深度,內在的戲劇性,複雜的結構和豐富的表現力,都大大超過了同時代人,走到了時代前列。
協奏曲
協奏曲在莫扎特的全部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他的實踐,古典協奏的結構原則得以定型。莫扎特的協奏曲都是為他自己和特定的演奏者而作,技術目標明確,所選擇的獨奏樂器有小提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發展了這些樂器的表現性能;兩件樂器(長笛和豎琴,小提琴和中提琴)與樂隊的協奏曲將巴洛克大協奏曲的樂章組合樣式與古典協奏曲的結構原則恰當地結合。
其中,莫扎特在維也納寫的17首鋼琴協奏曲,都是為他自己或者他的學生在音樂會上演而作,儘管有明確的取悅聽眾的社會功能,但莫扎特賦予音樂特有的內涵和豐富的想像力。這些協奏曲大部分採用大調,音樂光彩而有氣勢,與《費加羅的婚禮》作於同一時期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K.488)更充滿了喜劇性的幽默歡快。兩部採用小調(K.466與K.491)寫的協奏曲哀婉深沉。這些協奏曲創意豐富,構思巧妙,是古典協奏曲的典範。
人物評價
貝多芬是巨人,常會給你當胸一拳,而莫扎特永遠是值得崇拜的。(義大利作曲家焦阿基諾·羅西尼評)
我們再也寫不出莫扎特那么美妙的曲子了。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像他一樣純粹地去創作。(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評)
在莫扎特的交響樂中,從那些固定而反覆出現的音響巨大的終止式中,我似乎聽到王公貴族宴席上的杯盤交錯變成了音樂。(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評)
他是音樂天才中最完美的化身。純音樂家幸福而無助地仰望他。他短暫的一生和他作品的多產使他上升為獨一無二的形象,他作品中那晶瑩明快的美麗令人炫目,他的形式感幾乎是超人的。(義大利作曲家費盧西奧·布索尼評)
他在這個世界上停留的短暫的時間內,把那個時代的表達方式運用到了極致,以深沉、甜美、動聽的管樂樂章,以弦樂手極其細膩的肌肉運動,以完美的合唱團以及嘹亮凱旋的大鼓和小號奏出了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最細膩、最苦澀、最深沉、最高昂、最輕鬆和最沉重的韻律。(德國作曲家漢斯·維爾納·亨策評)
我無法正確地評價莫扎特。只要生動地會想起他那些最美麗的作品,就會覺得對其他任何人都只是個傷感的、歇斯底里的糊弄者。(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評)
越是熱愛莫扎特,越想多了解他,越覺得他的形象充滿神秘。想通過著名的莫扎特傳記來了解他的人,都會在讀得最好奇、最想找到解釋的時候,那個不可理解的形象又轉回成無固定形式了,莫扎特似乎以一個變形的自我生活著、愛著、苦著,接著我們又會覺得他好像根本沒有生活過,這一永恆精靈的每一個真實的靈感和呼喚都立即直接變成了音樂。(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評)
後世影響
薩爾茨堡音樂節
1920年,薩爾茨堡音樂節創立,舉辦時間為每年的7月至9月初。它的前身是莫扎特音樂節,起初是為了專門演奏莫扎特作品而設立的音樂節,後因一些音樂家的改革和創新,讓該節有了新的意義。
歐洲-莫扎特-布拉格音樂節
莫扎特誕辰紀念幣
1991年,奧地利發行了一套關於莫扎特的金銀紀念幣。其中金幣面值1000先令,正面是莫扎特頭像,背面是其歌劇《魔笛》中的情景。
2006年,即莫扎特誕辰250周年之際,德國發行一套3枚面值均為10歐元的紀念銀幣。其構思巧妙之處,在於五線譜好像是鷹翅扇動所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