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約瑟夫·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約瑟夫·海頓一般指本詞條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部的勞羅,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

1740年,成為聖史蒂芬大教堂唱詩班的童聲合唱團成員。1751年至1753年,創作首部歌劇《狡猾的魔鬼》。1755年,創作了首批弦樂四重奏。1759年,擔任費迪南·莫爾金伯爵的音樂主管,這是他職業生涯的首個正式任命,並於同年創作《第一交響曲》。1761年至1791年的30年間,任職於艾斯特哈奇宮廷,創作了他一生中大多數的音樂作品,體裁包括交響曲、器樂協奏曲、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歌劇等。1792年至1794年,兩次赴英國倫敦訪問,在此期間創作了12部“倫敦交響曲”。1798年,創作清唱劇《創世紀》,在皇家話劇院首次公演。1801年,創作清唱劇《四季》。1808年,為慶祝76歲生日,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1809年5月31日,在維也納去世,終年77歲。

海頓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100餘首交響曲、80餘首弦樂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劇,以及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等。因為在交響曲和四重奏領域作出的貢獻,獲得“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的頭銜。同時,因其性情溫厚、熱愛兒童、關心下屬,獲得了“海頓爸爸”的別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 外文名:Franz Joseph Haydn
  • 國籍:奧地利
  • 民族:日耳曼
  • 星座:牡羊座
  • 出生地:奧地利勞羅
  • 出生日期:1732年3月31日
  • 逝世日期:1809年5月31日
  • 職業:作曲家
  • 代表作品:第45號交響曲、第88號交響曲、創世紀、四季
  • 主要成就: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交響曲,歌劇,彌撒曲,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早期生活
1732年3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部的村莊勞羅,在12個子女中排名第二。父親馬提亞斯·海頓是職業制輪匠,母親安妮·瑪麗是一名廚娘。1737年,尚不滿6歲時辭別雙親,跟隨叔父弗蘭克來到海茵堡。在隨後三年的寄居生活中,學習歌唱以及管弦樂演奏。
海頓的出生地海頓的出生地
1740年,8歲時第一次來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成為聖史蒂芬大教堂唱詩班的童聲合唱團成員。1749年,因為倒嗓,被童聲合唱團開除。
維也納青年時期
1750年左右,暫住在米歇爾教堂合唱團成員施龐格勒提供的頂層陋室,開始擴大社交圈,結識宮廷詩人皮特羅·梅塔斯塔希奧等人。
1751年至1753年,創作了首部歌劇《狡猾的魔鬼》。1755年,為約瑟夫·馮·費恩貝格男爵創作了第一批弦樂四重奏,這些作品是弦樂四重奏歷史上的首批作品,結構具有過渡階段的混成性質。
1759年,成為費迪南·莫爾金伯爵的音樂主管,這是他職業生涯的首個任命。在這一階段,為伯爵的小型管弦樂隊創作了15首交響曲,其中包括他的《第一交響曲》。
艾斯特哈奇宮廷時期
1761年5月1日,簽署契約,成為艾斯特哈奇親王樂隊的第二指揮。1762年,52歲的保羅安東·親王去世,其弟弟尼古拉斯親王繼位,海頓為該親王效力了28年。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1765年,開始為自己的作品建立目錄,即編撰到1780年為止的《手稿目錄》;同年,創作的《上低音維奧爾琴三重奏》、早期《弦樂四重奏-嬉遊曲》在阿姆斯特丹和倫敦出版,初步奠定了海頓的國際聲望。
1766年3月3日,宮廷老樂長維爾納去世,海頓正式成為宮廷首席樂隊指揮;同年,開始創作包括宗教、世俗音樂在內的大型聲樂作品。
1768年,創作歌劇《藥劑師》,該劇是為艾斯特哈奇歌劇院開張而作。1769年,創作了歌劇《漁女》,該劇是18世紀60年代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
1772年,創作了深受“狂飆突進”運動影響的《升f小調第45號交響曲》,該作又被稱為《“告別”交響曲》。1773年,瑪利亞·特雷西婭女王訪問期間,演出由海頓創作的歌劇《不貞受騙》、歌唱劇類型的木偶劇《菲利蒙和鮑西斯》。
1775年至1777年,創作諧歌劇《不期而遇》、《月亮世界》。1779年,創作由梅塔斯塔西奧負責腳本的短歌劇《荒島》。
1780年,成為義大利莫納德愛樂協會會員。1781年,在近10年未寫作弦樂四重奏後,創作了作品33號的六首弦樂四重奏;同年,與英國出版商及樂器製造商威廉·福斯特建立聯繫,出售《降E大調第74號交響曲》。
創作中的海頓創作中的海頓
1784年,與莫扎特結識;同年,接受了共濟會相關組織——奧林匹克分會音樂會的委約,創作了第82至87交響曲,該六首作品又被合稱為“巴黎交響曲”。1785年1月,去維也納參加莫扎特獻給他的四重奏演出;同年2月,海頓被吸收為維也納共濟會分會會員;同年10月,《歐洲人雜誌》刊載了題為“約瑟夫·海頓”的評論文章。
1786年,創作了為約翰·托斯特而作的第88與第89號交響曲,其中的《G大調第88號交響曲》被公認為他最優秀的交響曲之一。
1788年,創作了由奧尼伯爵委約的第90號至第92號交響曲,其中的《G大調第92號交響曲》又被稱作《“牛津”交響曲》,這三首交響曲展現了海頓的配器才華,尤其是他對木管的運用。
1790年9月28日,尼古拉斯親王去世,嗣成家業的保羅·安東對音樂並不熱衷,解散了樂隊,海頓被免去責任,自此結束了長達30年的宮廷音樂生活。
遠赴倫敦時期
1790年12月,受薩洛蒙之邀啟程去倫敦前,與莫扎特見了最後一面。1791年至1792年,創作了第93號至第98號6部倫敦交響曲,其中,《G大調第94號交響曲》又被稱為《“驚愕”交響曲》,是其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1793年,貝多芬開始向海頓學習作曲;同年,創作《降E大調第99號交響曲》。1794年,第二次前往英國;同年,完成了第100號至104號五部倫敦交響曲的創作。1795年8月,重返維也納。
維也納晚年時期
1796年2月,創作的清唱劇《救世主七言》在黑山宮上演。1797年2月12日,為慶祝約瑟夫二世,在皇家話劇院演出了由海頓創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
海頓晚年肖像畫海頓晚年肖像畫
1798年3月,創作的清唱劇《創世紀》在皇家話劇院首次公演,參與演出的人員達400人。1801年4月,清唱劇《四季》在黑山宮首演;同年5月,立下第一份遺囑。
1803年,創作最後一部弦樂四重奏,即作品33號《D大調第68號弦樂四重奏》,該作未完成;同年4月,維也納市授予榮譽市民獎;同年12月26日,在皇宮方形大廳指揮了清唱劇《救世主七言》,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演出。
1808年3月27日,為慶祝海頓的76歲生日,維也納大學禮堂上演了《創世紀》,艾斯特哈奇親王派他的馬車搭載海頓前往,到場嘉賓包括時年38歲的貝多芬,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公共場合出現。
1809年2月7日,最後一次修改遺囑;同年5月31日凌晨,在維也納去世,終年77歲。

個人生活

1760年11月26日,與假髮匠的女兒瑪麗亞·安娜舉行了婚禮。在兩人近40年的婚姻中,始終沒有生子。瑪麗亞·安娜的性格霸道、凶蠻,出手闊綽,使海頓不得不藏匿自己的收入;同時,瑪麗亞·安娜始終不能理解丈夫的職業,導致兩人婚姻不睦,海頓多次出軌。
海頓的妻子瑪麗亞·安娜海頓的妻子瑪麗亞·安娜

主要作品

交響曲

作品編號序號調性又稱創作時間
I:1
1
D大調
1759年
I:2
2
C大調
1764年
I:3
3
G大調
1762年
I:4
4
D大調
1762年
I:5
5
A大調
1761年
I:6
6
D大調
“早晨”
1761年
I:7
7
C大調
“中午”
1761年
I:8
8
G大調
“黃昏”
1761年
I:9
9
C大調
1762年
I:10
10
D大調
1760年
I:11
11
E♭大調
1761年
I:12
12
E大調
1763年
I:13
13
D大調
1763年
I:14
14
A大調
1764年
I:15
15
D大調
1764年
I:16
16
B♭大調
1763年
I:17
17
F大調
1760年-1761年
I:18
18
G大調
1757年-1759年
I:19
19
D大調
1759年-1760年
I:20
20
C大調
1757年-1763年
I:21
21
A大調
1764年
I:22
22
E♭大調
“哲學家”
1764年,1773年修改
I:23
23
G大調
1764年
I:24
24
D大調
1764年
I:25
25
C大調
1760年-1764年
I:26
26
D小調
“哀傷”
1768年
I:27
27
G大調
1757年-1760年
I:28
28
A大調
1765年
I:29
29
E大調
1765年
I:30
30
C大調
“阿利路亞”
1765年
I:31
31
D大調
“號角”
1765年
I:32
32
C大調
1757年-1763年
I:33
33
C大調
1761年-1762年
I:34
34
D小調
1765年
I:35
35
B♭ 大調
1767年
I:36
36
E♭大調
1761年-1762年
I:37
37
C大調
1757年-1758年
I:38
38
C大調
“回聲”
1767年
I:39
39
G小調
“大海風暴”
1765年-1768年
I:40
40
F大調
1763年
I:41
41
C大調
1768年
I:42
42
D大調
1771年
I:43
43
E♭大調
“墨丘利”
1770年-1771年
I:44
44
E小調
“悼念”
1772年
I:45
45
F♯小調
“告別”
1772年
I:46
46
B大調
1772年
I:47
47
G大調
“回文”
1772年
I:48
48
C大調
“瑪麗亞·泰利莎”
1768年-1769年
I:49
49
F小調
“受難”
1768年
I:50
50
C大調
1773年
I:51
51
B♭大調
1773年
I:52
52
C小調
1773年-1774年
I:53
53
D大調
“帝王”
1777年-1779年
I:54
54
G大調
1774年
I:55
55
E♭大調
“校長”
1774年
I:56
56
C大調
1774年
I:57
57
D大調
1774年
I:58
58
F大調
1767年
I:59
59
A大調
“火”
1768年
I:60
60
C大調
“神思恍惚的人”
1774年
I:61
61
D大調
1776年
I:62
62
D大調
1780年
I:63
63
C大調
“羅克梭蘭尼”
1777年,1779年修改
I:64
64
A大調
“時代變遷”
1773年-1775年
I:65
65
A大調
1769年
I:66
66
B♭大調
1774年-1776年
I:67
67
F大調
1774年-1779年
I:68
68
B♭大調
1774年-1776年
I:69
69
C大調
“勞登”
1775年-1776年
I:70
70
D大調
1778年-1779年
I:71
71
D大調
1779年-1780年
I:72
72
D大調
1775年-1776年
I:73
73
D大調
“狩獵”
1781年-1782年
I:74
74
E♭大調
1780年-1781年
I:75
75
D大調
1779年
I:76
76
E♭大調
1781年-1782年
I:77
77
B♭大調
1782年
I:78
78
C小調
1782年
I:79
79
F大調
1784年
I:80
80
D小調
1784年
I:81
81
G大調
1784年
I:82
82
C大調
“熊”
1786年
I:83
83
G小調
“母雞”
1785年
I:84
84
E♭大調
1786年
I:85
85
B♭大調
“皇后”
1785年-1786年
I:86
86
D大調
1786年
I:87
87
A大調
1785年
I:88
88
G大調
1787年
I:89
89
F大調
1787年
I:90
90
C大調
1788年
I:91
91
E♭大調
1788年
I:92
92
G大調
“牛津”
1789年
I:93
93
D大調
1791年
I:94
94
G大調
“驚喜”
1791年
I:95
95
C小調
1791年
I:96
96
D大調
“奇蹟”
1791年
I:97
97
C大調
1792年
I:98
98
B♭大調
1792年
I:99
99
E♭大調
1793年
I:100
100
G大調
“軍隊”
1793年-1794年
I:101
101
D大調
“鐘”
I:102
102
B♭大調
1794年
I:103
103
E♭大調
“擂鼓”
1795年
I:104
104
D大調
“倫敦”
1795年

歌劇

名稱體裁創作時間腳本作者
《漁女》
諧歌劇
1769年
戈爾多尼
《不忠的欺騙》
音樂喜劇
1773年
科爾特里尼
《菲利蒙和鮑西斯》
歌唱劇類型的木偶劇
1773年
C.G.佩費爾
《不期而遇》
諧歌劇
1775年
弗里貝爾特
《火災》
歌唱劇類型的木偶劇
1775年
佚名
《月亮世界》
諧歌劇
1777年
戈爾多尼
《千真萬確》
諧歌劇
1778年-1779年
普蒂尼、特拉瓦格利亞
《荒島》
短歌劇
1779年
梅塔斯塔西奧

彌撒曲

名稱創作時間備註
《戰爭時代彌撒》
1796年
也叫《定音鼓彌撒》,因為有突出的定音鼓聲部
《奧菲達的貝爾納迪彌撒》
1796年
也叫《聖哉彌撒》
《艱難時世彌撒》
1798年
也叫《納爾遜彌撒》
《特蕾西亞彌撒》
1799年
瑪麗亞·特蕾西亞是奧地利女皇,可能唱過該作
《創世紀彌撒》
1801年
有對同名清唱劇的飲用
《管樂隊彌撒》
1802年
管樂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上音樂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人物評價

海頓偉大的貢獻是將所有這一切綜合為一種具有可信的邏輯和永恒生命力的風格。這一成就使海頓成為與康德同等的一個平輩人和戰友。克雷奇馬爾稱海頓的風格是“整個藝術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話千真萬確。(《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保羅·亨利·朗評)
海頓肖像畫,作於1791年海頓肖像畫,作於1791年
如果天賦和一個好人能夠融於一體的話,那么海頓就是一例。他正好走到極限。這個極限把道德帶給知識:他寫了很多樂曲,都是沒有”先例“的。(哲學家尼采
在海頓的交響曲中閃動著充滿青春朝氣的節奏性舞蹈旋律。它的交錯、分散和重新組合,所有這一切都是用高超的對位技巧來完成的。這樣一個過程最後幾乎不再是一個靈巧手段的結果,而是成了根據幻想法則而進行舞蹈的一種詩性,它滲透到真正的樂觀人生的肌膚里去。(作曲家華格納評)
海頓是一個偉大的樂隊配器家,他是現代樂隊配器之父。(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評)

後世紀念

海頓的遺體現埋葬在埃森斯塔特公爵家族的墓地里。1932年,其被修建成一座規模較大的陵園,有著拱形的圓頂和明亮的天窗,四周銘刻著海頓生前留下的一件件音樂作品的標題。前來觀賞的遊客佇立在陵墓前,通過望著海頓作品的標題,來緬懷這位音樂家。
海頓在埃森斯塔特的陵園海頓在埃森斯塔特的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