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斯山桉

沃克斯山桉

沃克斯山桉(學名:Eucalyptus vokesensis D.Nicolle & L.A.S.Johnson & K.D.Hill)是桃金孃科、桉屬植物。樹高達7米。形成一個木質塊莖。樹皮粗糙。其具有明顯的白霜小枝、花蕾和果實,以及其相對較大的、卵形到寬披針形的成蟲互生葉的冠。原產於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僅限於奧爾迪亞山脈的沃克斯山的北部和南部。生長於沙漠中深紅色沙地中。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生態問題,

植物學史

1999年,迪安·尼科爾(Dean Nicole)和勞倫斯·亞歷山大·西德尼·詹森(Lawrence Alexander Sidney Johnson)在《Telopea》期刊上首次正式描述了該物種,·詹森和肯·希爾(Ken Hill)在一篇論文中對此進行了描述。這些標本由約瑟夫·茲文科·韋伯(Joseph Zvonko Weber,1930-1996)採集,位於庫克以北130千米的沃克斯山公路上。特定的種加詞vokesensis,來自於發現標本的地方——沃克斯山。1901年,探險家理察·莫里斯(Richard Maurice)在一次探險中為沃克斯山命名。

形態特徵

  • 自然形態
樹高達7米。形成一個木質塊莖。樹皮粗糙,纖維狀,灰褐色,在下部樹幹和大枝上;光滑的樹皮淺灰色或淺銅棕色或奶油色,通常剝落成帶狀或條狀。小枝在髓中缺乏油腺,總是有白霜。幼苗生長(灌木或田間苗至50厘米):莖通常橫截面呈方形,有白霜;幼葉無柄,在莖的上方變得有短葉柄,不下延,對生少數多對,變得近對生然後互生,卵形到寬披針形或橢圓形,通常有白霜。成葉互生,葉柄長1-2.7厘米;葉片卵形至寬披針形,長7-11厘米,寬2-5.4厘米,基部通常圓形,有時漸細至葉柄,同色,暗藍灰色至白霜,側脈與中脈成45°角以上,密網狀,與邊緣平行的邊緣內靜脈,通常從邊緣很好地去除,油腺相交。
花序腋生不分枝,花序梗長0.9-2.2厘米,每一傘形花序通常有花9-13朵(很少超過15朵),有花梗(花梗長0.5-0.9厘米)。成熟花蕾卵圓形(長1.2-2厘米,寬0.5-0.8厘米),有白霜,有疤痕,帽狀體喙狀或角形(長0.7-1.2厘米),雄蕊不規則彎曲,花葯貼生或弱多能,球形,開裂側孔寬,花柱長,柱頭漸細,子房4,胎座各具4垂直胚珠行。花淡黃色。蒴果有花梗(花梗長0.2-0.6厘米),杯狀至或多或少桶狀至略呈瓶形,長0.7-1厘米,寬0.6-0.9厘米,花盤斜降,果瓣4,封閉但上面有明顯外露但易破碎的花柱殘餘。種子灰色至棕色,長1.5-2.5毫米,卵圓形或扁卵形,背面光滑,有時具溝,種臍腹面。
  • 培育的幼苗
子葉Y形(平分);莖橫截面正方形,有白霜;葉對生,無柄,卵形至橢圓形至寬披針形,長3.7-8厘米,寬2-3.6厘米,基部圓形至漸尖,暗藍灰色至有白霜。

產地生境

原產於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僅限於奧爾迪亞山脈的沃克斯山的北部和南部。生長於沙漠中深紅色沙地中。
沃克斯山桉
沃克斯山桉原產地

生長習性

該物種會長出木質塊莖,在幼苗基部附近開始發育。該物種擁有嵌入的營養芽,在樹冠被破壞後再生(例如火災)。該物種沒有採取落葉習性並繼續生長,直到天氣太冷而無法繼續生長。這使它們更容易受到突然來襲的寒流傷害。如果有溫度波動,生長更加緩慢,例如在林地中,該物種就有機會停止生長,並進入休眠狀態,從而使它們更耐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