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區反掃蕩

沂蒙山區反掃蕩是抗日戰爭時期,魯中區軍民粉碎日、偽軍“掃蕩”的戰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沂蒙山區反掃蕩
  • 發生時間:1939年6月 至 1942年11月
沂蒙山區反掃蕩,抗日戰爭時期,魯中區軍民粉碎日、偽軍“掃蕩”的戰鬥。①1939年6月1日,日軍兩萬人從津浦、隴海、膠濟鐵路及台濰公路各據點分十數路出動,以沂蒙北部地區為中心,由北向南,自西而東、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企圖圍殲中共山東分局和八路軍山東縱隊。山東縱隊指揮特務團和四個支隊展開游擊戰,內外線互相配合,打擊敵之交通線和薄弱點;各地游擊隊、游擊小組和自衛團也積極活動,盤查行人,捉拿漢奸,並相機打擊敵人。到7月14日,與敵作戰20餘次,機動靈活地避開了敵合擊,保存了主力,粉碎了敵首次規模較大的“掃蕩”。②1941年11月2日,日軍駐華總司令畑俊六指揮日、偽軍5萬餘人,在飛機、坦克支援下,分由蒙陰、費縣、臨沂、莒縣、沂水等據點,對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進行空前規模的“掃蕩”。敵首先分進合擊、遠距離奔襲,妄圖消滅我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山東縱隊、一一五師兩機關和主力部隊在敵開始合圍時,分別跳出合圍圈,轉至外線作戰,只留部分兵力堅持內線作戰。爾後,敵分區“清剿”,實行“三光”政策,試圖摧毀抗日根據地。我軍則以主力一部轉入內線,配合民兵、游擊隊進行分散的游擊戰,在外線部隊配合下,積極打擊、消耗和疲憊敵人,迫敵撤退。在敵撤離時,我軍一面尾追、截擊,一面集中較大兵力消滅留在根據地內的敵人。經過50多天艱苦卓絕的鬥爭,共消滅日偽軍2000餘人,粉碎了敵之“掃蕩”。③1942年10月17日,日、偽軍1.2萬人開始對沂蒙山區進行“拉網合圍”大“掃蕩”。在東起沂水、西至蒙陰、南抵臨沂、北達博山縱橫數百里的地區內,敵先後對茶葉口、南牆峪、對崮峪、常莊、馬鞍山、徐家莊等地組織了6次合圍。山東軍區機關及主力部隊機動跳轉、迅速突圍,數次化險為夷,保存了主力。沂蒙區、泰山區的民兵和廣大民眾埋設地雷、破壞公路,襲擾敵人。處於外線的主力部隊積極出擊,牽制日、偽軍,策應沂蒙區反“掃蕩”鬥爭。至11月中旬,敵軍被迫撤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