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一種普通的日用食品,相傳是由漢朝淮南王劉安首先製作成功。它用
黑豆或黃豆(大豆)作原料,製法是先將豆子破碎,並用水浸泡,爾後再磨成糊狀,用開水澆兌、去渣、熬汗,最後加入適量
滷汁或石膏,使蛋白質互相凝結,去水即成。
汾源
豆腐有一個特點是保鮮期長,豆腐出槽之後,浸於水中。可以在幾十天內保持鮮嫩,所以人們編了一段順口溜,夸汾源
豆腐:“四四方方,水裡汪汪,遠看白白胖胖,近聞撲鼻噴香。”還有個特點是產出率高,一般每0.5公斤豆子可產
豆腐2公斤左右,比其它地方高出0.25公斤至0.5公斤。
汾源
豆腐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是一帖保健藥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氣味苦、鹹、寒、有小毒,主治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清熱散血。治痢疾,用白
豆腐,以醋煎食之即愈;治肝熱血凝引起的赤眼腫疼,白日服消風熱藥,夜用鹽收豆腐生貼在眼上。如果飲酒過度醉死,但心口還有熱氣者,可用
熱豆腐切成薄片,遍身貼之,冷後再換熱的,可使病人甦醒。用
豆腐片敷在碰傷青腫處,可消瘀散腫。常吃
豆腐還可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