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近20年來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大的汽車市場,自主品牌整車及零部件的研發能力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車研發正處於從對標模仿走向全自主開發的過程,汽車從以整車架構主導的開發模式逐步轉向以整車性能驅動的開發模式。本書系統地介紹了與整車各項核心性能相關的基礎理論、設計方法和工程開發案例,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全書分運動性能、結構性能、舒適性能及綜合性能4篇共16章,涵蓋整車動力性和經濟性、整車駕駛性、制動性能、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空氣動力學性能、整車結構強度、整車安全性能、整車可靠性與耐久性、車內環境品質、整車NVH性能、空調性能、整車熱管理、座椅舒適性、汽車人機工程。此外,《汽車性能集成開發實戰手冊》還介紹了各性能板塊之間的內在物理聯繫和融合開發,通過工程案例闡述了整車性能開發中的精益化和集約化方法,同時對整車性能的主觀評價進行了介紹,為汽車研發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評價產品提供了技術參考和標準。
《汽車性能集成開發實戰手冊》由具有豐富理論基礎且擁有多年整車研發經驗的一線研發人員聯合編寫,內容豐富,取材新穎,圖文並茂且通俗易懂。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篇運 動 性 能
第1章整車動力性和經濟性……3
1.1動力性和經濟性概述……3
1.1.1動力性的定義和指征……3
1.1.2經濟性的定義和指征及整車能耗測試工況……3
1.2動力性和經濟性設計理論和方法……8
1.2.1牽引力、阻力與車輛動力學方程……8
1.2.2輪胎-道路力學模型……12
1.2.3動力性和經濟性理論計算……13
1.2.4車輛模型構建及性能設計……16
1.2.5驅動單元性能設計……20
1.2.6傳動系統性能設計……30
1.2.7儲能系統性能設計……35
1.2.8高壓電系統性能設計……44
1.3動力性和經濟性開發案例……46
1.3.1特定節氣門和換檔策略的性能分析……47
1.3.2特定檔位和坡度的性能分析……48
1.4展望……49
1.4.1內燃機性能提升技術……49
1.4.2高壓平台提升技術……50
第2章整車駕駛性……52
2.1駕駛性概述……52
2.1.1駕駛性定義……52
2.1.2駕駛性理論基礎……54
2.1.3駕駛性典型工況……55
2.2駕駛性設計理論與方法……56
2.2.1指標體系……56
2.2.2開發方法……63
2.2.3開發工具……72
2.2.4客觀測試……79
2.3駕駛性開發案例……90
2.3.1傳統動力車型開發案例……90
2.3.2新能源車型開發案例……94
2.4展望……97
2.4.1先進駕駛輔助系統……98
2.4.2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98
2.4.3“人-車-環境”協同自適應駕駛輔助……99
2.4.4整車控制策略……100
第3章制動性能……102
3.1電子制動系統概述……102
3.2電子制動系統動力學理論基礎……104
3.2.1制動力分配與制動穩定性……104
3.2.2制動滑移率和驅動滑轉率……106
3.2.3輪胎摩擦圓……107
3.2.4不足轉向和過度轉向特性……108
3.3電子制動系統理論基礎……108
3.3.1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理論基礎……110
3.3.2驅動防滑控制系統(TCS)理論基礎……115
3.3.3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理論基礎……117
3.3.4電子駐車制動系統(EPB)理論基礎……132
3.3.5電子制動系統(EBS)總布置設計……134
3.4電子制動系統整車集成……139
3.4.1電子控制系統匹配設備……139
3.4.2電子控制系統試驗準備……141
3.4.3電子控制系統山路試驗……141
3.4.4電子控制系統標準……142
3.5展望……143
3.5.1集成化發展歷程……143
3.5.2集成化技術方案……144
第4章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147
4.1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概述……147
4.1.1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基本原理……147
4.1.2關鍵子系統及零部件……148
4.1.3性能集成的關聯性……152
4.2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設計理論與方法……153
4.2.1仿真分析……153
4.2.2客觀試驗……154
4.2.3主觀評估和調試……159
4.2.4開發流程……162
4.3操縱穩定性、平順性及整車開發案例……167
4.3.1操縱穩定性開發案例……167
4.3.2平順性開發案例……171
4.3.3整車開發案例……174
4.4展望……180
4.4.1連續減振控制(CDC)……180
4.4.2主動電磁感應懸架(MRC)……181
4.4.3主動前輪轉向(AFS)……182
4.4.4主動後輪轉向(ARS)……182
4.4.5主動轉矩控制(AYC)……183
第5章空氣動力學性能……185
5.1空氣動力學概述……185
5.2汽車空氣動力學設計理論……185
5.2.1流體力學基本概念……185
5.2.2流體力學控制方程……189
5.2.3聲學基本概念……190
5.2.4氣動聲學控制方程……191
5.2.5汽車空氣動力學六分力……192
5.2.6氣動噪聲……197
5.3汽車空氣動力學開發方法……200
5.3.1風洞試驗……200
5.3.2道路試驗……204
5.3.3計算流體力學仿真……206
5.4汽車空氣動力學開發案例……211
5.4.1汽車低風阻形體……211
5.4.2汽車風阻組成……212
5.4.3汽車周圍流場……213
5.4.4汽車各部位流場及減阻措施……216
5.4.5氣動升力控制……222
5.4.6側風穩定性控制……223
5.4.7風噪控制……224
5.4.8開發流程……225
5.5展望……227
第2篇結 構 性 能
第6章整車結構強度……231
6.1結構強度概述……231
6.1.1國內轎車強度開發現狀……231
6.1.2面向我國用戶的轎車強度開發……232
6.2結構強度設計理論與方法……233
6.2.1國內外轎車強度設計準則對比分析……233
6.2.2全球主要汽車工業國轎車強度水平分析……235
6.2.3我國市場轎車行駛里程調研分析……236
6.2.4轎車強度開發準則定義……237
6.3結構強度開發案例……240
6.3.1轎車強度試驗標準體系構建……241
6.3.2轎車強度模擬計算原理與方法……242
6.3.3基於試驗和仿真的結構強度最佳化……243
6.3.4底盤零部件強度開發流程與認可評價249
6.4展望……251
第7章整車安全性能……252
7.1整車安全性能概述……252
7.1.1交通事故調查與事故分析……252
7.1.2事故重建技術及套用……255
7.2汽車安全性能評價法規及標準……257
7.2.1全球車輛安全法規……257
7.2.2新車評價規程(NCAP)……258
7.2.3保險安全指數規程……261
7.2.4電動汽車的電安全法規……263
7.3汽車安全設計機理……265
7.3.1整車結構耐撞性設計……265
7.3.2約束系統防護機理……270
7.3.3行人碰撞保護設計機理……273
7.3.4主動安全技術與系統原理……276
7.4汽車安全集成開發技術……278
7.4.1整車正面碰撞安全開發技術……278
7.4.2整車側面碰撞安全開發技術……282
7.4.3行人保護安全開發技術……286
7.4.4主動安全集成開發技術……288
7.5展望……292
7.5.1高逼真度生物人體模型……292
7.5.2自動駕駛的安全挑戰……295
7.5.3電動汽車安全……297
第8章整車可靠性與耐久性……300
8.1可靠性與耐久性概述……300
8.1.1可靠性設計理論基礎……300
8.1.2疲勞理論基礎……302
8.2關鍵技術及套用案例……306
8.2.1用戶用途關聯技術……306
8.2.2可靠性驗證策略……306
8.2.3用戶目標設定關鍵技術……309
8.2.4整車可靠性加速試驗規範……313
8.2.5動態載荷分解技術……316
8.2.6道路模擬試驗技術……318
8.2.7振動台試驗規範制定技術……320
8.3展望……321
8.3.1基於網聯技術的用戶目標獲取……321
8.3.2虛擬路面技術……322
第3篇舒 適 性 能
第9章車內環境品質……327
9.1車內環境品質概述……327
9.1.1汽車車內環境污染……327
9.1.2汽車車內污染物危害……327
9.2車內環境品質控制標準……328
9.2.1國外標準……328
9.2.2國內標準……332
9.3車內污染物的成因分析……334
9.3.1來源分析……334
9.3.2影響因素……336
9.4車內環境品質開發與管控……337
9.4.1汽車內外飾用材開發……337
9.4.2車內環境研發體系與管控方式……355
9.4.3車內環境量產一致性管制……360
9.5展望……362
9.5.1車內環境淨化……362
9.5.2車載香氛系統……366
第10章整車NVH性能……367
10.1NVH概述……367
10.2NVH設計理論與方法……368
10.2.1振動控制理論基礎……368
10.2.2噪聲控制理論基礎……371
10.2.3振動噪聲測量技術……373
10.2.4主觀評價與心理聲學……376
10.2.5試驗與仿真分析……379
10.3NVH工程套用案例……382
10.3.1NVH目標設定……382
10.3.2動力總成噪聲……385
10.3.3路面激勵噪聲……387
10.3.4振動舒適性……390
10.3.5空氣動力噪聲(風噪)……390
10.3.6機電輔助系統噪聲……393
10.3.7車外噪聲……395
10.3.8異響……398
10.4展望……399
10.4.1輕量化與NVH……399
10.4.2主動降噪與減振……400
10.4.3聲品質設計……402
第11章空調性能……404
11.1汽車空調性能概述……404
11.2汽車空調性能設計理論與方法……405
11.2.1整車熱負荷的計算……405
11.2.2空調系統型式及零件匹配計算……408
11.2.3空調風道設計……412
11.2.4空調系統台架試驗規範……417
11.2.5汽車空調性能試驗……422
11.3空調性能開發案例……426
11.4展望……428
第12章整車熱管理……430
12.1熱管理概述……430
12.2熱管理設計理論與方法……430
12.2.1傳熱學基礎……430
12.2.2熱管理開發內容……431
12.2.3熱管理虛擬仿真技術……434
12.2.4熱管理試驗開發技術……437
12.3熱管理開發案例……439
12.3.1熱管理開發目標設定……439
12.3.2熱管理開發流程……440
12.3.3傳統動力總成冷卻性能開發……442
12.3.4零件熱保護性能開發……445
12.3.5熱管理控制與標定……449
12.3.6自燃風險預防……450
12.4展望……451
12.4.1混合動力車型熱管理性能開發……452
12.4.2純電動車型熱管理性能開發……452
12.4.3燃料電池車型熱管理性能開發……452
第13章座椅舒適性……454
13.1座椅舒適性概述……454
13.1.1靜態舒適性……454
13.1.2動態舒適性……456
13.1.3舒適性功能……456
13.1.4主觀評價……458
13.1.5客觀評價……460
13.2座椅舒適性設計理論與方法……461
13.2.1汽車-座椅-人系統介紹……461
13.2.2座椅動態舒適性的設計原則……461
13.2.3座椅動態特性參數……462
13.3座椅舒適性開發案例……463
13.3.1座椅隔振、吸振性能開發……463
13.3.2側翼支撐技術開發……465
13.3.3人-椅系統模態與共振頻率開發……466
13.3.4座椅舒適性仿真技術……468
13.4展望……470
13.4.1座椅動態舒適性的發展方向……470
13.4.2座椅動態舒適性支撐技術……472
第14章汽車人機工程……475
14.1汽車人機工程概述……475
14.1.1人機工程發展歷史……475
14.1.2人機工程開發職責及研究範圍……475
14.1.3人機工程法規及設計規範……476
14.2乘員布置及人機工程尺寸定義……478
14.2.1二維假人模板……478
14.2.2乘員布置及核心硬點確定過程……483
14.2.3整車人機工程視野舒適性開發……487
14.2.4乘員上下車方便性開發……493
14.3視覺舒適性設計……494
14.3.1視覺舒適性定義……495
14.3.2視覺舒適性開發方法……496
14.3.3視覺舒適性主觀評價……499
14.4操作舒適性設計……500
14.4.1操作舒適性開發流程及範圍……500
14.4.2操作舒適性開發策略……501
14.4.3操作舒適性開發方法……501
14.5儲物及多功能性設計……506
14.5.1儲物空間定義……506
14.5.2儲物空間開發流程……507
14.5.3整車儲物功能評價指標……511
第4篇綜 合 性 能
第15章整車性能主觀評價……515
15.1整車性能主觀評價概述……515
15.2準備工作……516
15.3常用道路……517
15.3.1汽車試車場……517
15.3.2社會道路……520
15.4評分標準……521
15.4.1評分標準選擇……521
15.4.2實施方法……522
15.5主觀評價方法……522
15.5.1動力性主觀評價……523
15.5.2駕駛性主觀評價……524
15.5.3NVH主觀評價……532
15.5.4制動性能主觀評價……537
15.5.5轉向性能主觀評價……541
15.5.6操縱穩定性主觀評價……545
15.5.7平順性主觀評價……548
15.5.8空調性能主觀評價……551
15.6評價結果展示……553
15.7主觀評價能力建設……555
15.8展望……557
第16章整車性能融合開發……559
16.1整車性能概述……559
16.2整車性能融合的理論與特點……560
16.2.1整車性能融合的物理學基礎……561
16.2.2整車性能融合的特點……563
16.3整車性能融合開發案例……565
16.3.1輕量化與性能融合……565
16.3.2熱管理與NVH……566
16.3.3操縱穩定性與NVH……567
16.3.4經濟性與NVH……569
16.3.5安全性、耐久性與NVH……570
16.3.6水管理與熱管理……572
16.4展望……573
16.4.1性能融合深度……573
16.4.2性能融合廣度……573
參考文獻……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