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先進技術論壇叢書:多軸汽車

汽車先進技術論壇叢書:多軸汽車

《汽車先進技術論壇叢書:多軸汽車》是2014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莫、周良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汽車先進技術論壇叢書:多軸汽車
  • 作者:彭莫 周良生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1日
  • 頁數:28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1145672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汽車先進技術論壇叢書:多軸汽白拜抹幾車》可供汽車工程技術人員、相關專業師生和研究人員進行汽車設計研究和教學參考,還特別適於軍車管理幹部和廣大汽車愛好者閱讀。
講述了軍用汽車和多軸汽車的地位和作用,具體介紹了多軸汽車的基礎理論、可靠性、機動性、軟地面行駛性能和越障能力,此外還對多軸汽車的轉向系統作了介紹。書中特別介紹了我國軍用汽車的發展歷程,且附載了大量的多軸汽車照片。

作者簡介

彭莫,曾任總後某研究所論證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汽車研究工作,承擔科研課題30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曾出席首屆全國科學大會。
周辯膠說良生,博士,教授級高工,總後科技銀星,中國軍工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軍用車輛裝備與技術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完成數十項科研課題。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全軍後勤“十五”和“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獎各1項;獲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近30項:發表論文20餘篇;編著出版書籍3部。
岳驚濤,高級工程師,高級程式設計師,從事軍用汽車系統論證與相關研究多年,主持完成多項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論文20餘篇,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1頁。
黨瀟正,總後某研究所車輛研究室工程師,從事軍用車輛及其保障裝備的論證與設計工作,先後參與多項軍內重點課題研究,獲國家專利20餘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軍用汽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 汽車的誕生是時代文明的標誌
第二節 軍用汽車的性質
第三節 我國軍用汽車的分類、構成及型號編制
一、車輛分類
二、我國軍用汽車的分類及構成
三、我國掛車分類
四、我國汽車列車分類
五、我國汽車型號的編制規則
第四節 我國軍用越野汽車的發展歷程
一、引進仿製階段(1957—1965年)
二、開發一代軍用越野汽車階段(1966—1978年)
三、開發二代軍用越野汽車階段(1979—1994年)
四、漿獄祖騙開發三代軍用越野汽車翻道榜階段(1995年以後)
五、軍用越野汽車的科研試驗
第五節 軍用汽車的發展趨勢
一、體制的系列化和完善化狼去市
二、車型的重型化、多軸化和複雜化
三、提高機動水平
四、強調適應性和生存能力
五、訂騙軍用與民用相結合
六、繼承與發展相結合
七、注重全壽命經濟性
八、政策和策略
第二章 多軸汽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 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第二節 運輸量的增大和重型裝備的出現
第三節 橋樑和道路安全的需要
第四節 提高軟地面通行能力的需要
一、降低錐度指數
二、降低平均最大接地壓力
第五節 提高越障能力的需要
第六節 我國部分多軸汽車車型
第三章 多軸汽車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多軸汽車的特性參數
一、外心距
二、組合線剛度
三、中性面
四、內心距
五、角剛度
六、角剛度比
七、計算示例
第二節 多軸汽車的負荷分配
一、負荷分配檢驗計算
二、負荷分配設計計算
三、負荷轉移
第三節 車身穩定性
一、計算公式的建立
二、計算公式的分析
三、結論
四、計算示例
第四章 多軸汽車機動性綜述
第一節 概述
一、機動性的定義
二、機動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機動性的分類
第二節 戰術機動性
一、戰術機動性的研究方向
二、機動性研究的歷史
三、機動性的影響因素
四、機動性的典型任務模式
五、機動性的預測和分級
第三節 戰略/戰役機動性
一、鐵路運輸
二、航空運輸
三、空投性能
四、水路運輸
第五章 軟地面行駛性能分析
第一節 評價方法和指標
一、車輛一次通過地面的圓錐指數
二、掛鈎牽引力係數
三、滑轉率
四、牽引效率
五、燃油利用指數
第二節 VCI1的經驗公式
一、NRMM模型
二、接地壓力MMP模型
三、其他幾個模型
四、幾種模型的比較
五、某8×8重型戰術車實例分析
第三節 牽引性能預測的經驗公式
一、掛鈎牽引力係數經驗公式
二、掛鈎牽引力係數與滑轉率關係的經驗公式
三、細沙土壤阻力與RCL關係的經驗公式
第四節 車輛在軟地面行駛的牽引性能
一、車輛和土壤的相互作用
二、軟地面行駛的牽引特性曲線
第五節 貝克方法的一些重要結果
一、剛性車輪的土壤阻力
二、充氣輪胎的土壤阻力
三、軟地面行駛的土壤推力
第六節 通過性試驗及數據處理
一、測量VCI1的試驗
二、空投圓錐法
三、土槽試驗
四、負荷拖車
五、掛鈎牽引力—滑移率試驗
六、最大掛鈎牽引力試驗
七、軟地面行駛阻力試驗
第七節 輪胎氣壓的地位和選定
一、輪胎氣壓的重要簽蜜凳地位
二、輪胎氣壓的選取
三、計算示例
第六章 多軸汽車的轉向系統
第一節 轉向模式和轉向形式
一、轉向模式
二、轉向形式
第二節 轉向機動性
一、機動性參數的定義
二、轉彎半徑的計算公式
三、機動性參數的實例分析
第三節 轉向操穩性
一、普通梯形機構
二、斷開式梯形機構
第四節 轉向輕便性
一、轉向器的效率
二、轉向系傳動比的變化特性
三、動力轉向系統
四、球頭中心位置的選擇
第七章 多軸汽車的越障能力
第一節 超越觸頭障礙
一、接近角和離去角
第二節 超越坡道障礙
一、超越縱坡
二、超越橫坡
第三節 超越垂直障礙與壕溝
一、轉矩和為零的方法
二、超靜定的方法
第四節 超越水障
一、定義和要求
二、涉水阻力
第五節 超越植物障礙
第六節 超越雪地障礙
一、概述
二、基本模型
三、雪地機動性的試驗方法
第八章 多軸汽車的可靠性
第一節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一、可靠性的意義
二、質量與可靠性的關係
三、失效規律
四、可靠度函式
第二節 可靠性的評定指標和評定方法
一、故障規定
二、評定指標
附錄 越野汽車805例故障模式及其分類
參考文獻
第二節 運輸量的增大和重型裝備的出現
第三節 橋樑和道路安全的需要
第四節 提高軟地面通行能力的需要
一、降低錐度指數
二、降低平均最大接地壓力
第五節 提高越障能力的需要
第六節 我國部分多軸汽車車型
第三章 多軸汽車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多軸汽車的特性參數
一、外心距
二、組合線剛度
三、中性面
四、內心距
五、角剛度
六、角剛度比
七、計算示例
第二節 多軸汽車的負荷分配
一、負荷分配檢驗計算
二、負荷分配設計計算
三、負荷轉移
第三節 車身穩定性
一、計算公式的建立
二、計算公式的分析
三、結論
四、計算示例
第四章 多軸汽車機動性綜述
第一節 概述
一、機動性的定義
二、機動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機動性的分類
第二節 戰術機動性
一、戰術機動性的研究方向
二、機動性研究的歷史
三、機動性的影響因素
四、機動性的典型任務模式
五、機動性的預測和分級
第三節 戰略/戰役機動性
一、鐵路運輸
二、航空運輸
三、空投性能
四、水路運輸
第五章 軟地面行駛性能分析
第一節 評價方法和指標
一、車輛一次通過地面的圓錐指數
二、掛鈎牽引力係數
三、滑轉率
四、牽引效率
五、燃油利用指數
第二節 VCI1的經驗公式
一、NRMM模型
二、接地壓力MMP模型
三、其他幾個模型
四、幾種模型的比較
五、某8×8重型戰術車實例分析
第三節 牽引性能預測的經驗公式
一、掛鈎牽引力係數經驗公式
二、掛鈎牽引力係數與滑轉率關係的經驗公式
三、細沙土壤阻力與RCL關係的經驗公式
第四節 車輛在軟地面行駛的牽引性能
一、車輛和土壤的相互作用
二、軟地面行駛的牽引特性曲線
第五節 貝克方法的一些重要結果
一、剛性車輪的土壤阻力
二、充氣輪胎的土壤阻力
三、軟地面行駛的土壤推力
第六節 通過性試驗及數據處理
一、測量VCI1的試驗
二、空投圓錐法
三、土槽試驗
四、負荷拖車
五、掛鈎牽引力—滑移率試驗
六、最大掛鈎牽引力試驗
七、軟地面行駛阻力試驗
第七節 輪胎氣壓的地位和選定
一、輪胎氣壓的重要地位
二、輪胎氣壓的選取
三、計算示例
第六章 多軸汽車的轉向系統
第一節 轉向模式和轉向形式
一、轉向模式
二、轉向形式
第二節 轉向機動性
一、機動性參數的定義
二、轉彎半徑的計算公式
三、機動性參數的實例分析
第三節 轉向操穩性
一、普通梯形機構
二、斷開式梯形機構
第四節 轉向輕便性
一、轉向器的效率
二、轉向系傳動比的變化特性
三、動力轉向系統
四、球頭中心位置的選擇
第七章 多軸汽車的越障能力
第一節 超越觸頭障礙
一、接近角和離去角
第二節 超越坡道障礙
一、超越縱坡
二、超越橫坡
第三節 超越垂直障礙與壕溝
一、轉矩和為零的方法
二、超靜定的方法
第四節 超越水障
一、定義和要求
二、涉水阻力
第五節 超越植物障礙
第六節 超越雪地障礙
一、概述
二、基本模型
三、雪地機動性的試驗方法
第八章 多軸汽車的可靠性
第一節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一、可靠性的意義
二、質量與可靠性的關係
三、失效規律
四、可靠度函式
第二節 可靠性的評定指標和評定方法
一、故障規定
二、評定指標
附錄 越野汽車805例故障模式及其分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