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過程中的自己-他人差異

《決策過程中的自己-他人差異》是依託北京大學,由謝曉非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決策過程中的自己-他人差異
  • 項目負責人:謝曉非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為他人決策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同時也是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長期關注的問題。經濟學家認為委託-代理問題的原因在於雙方的利益不同、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整。本課題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他人在決策過程中的差異,提出這種差異不僅取決於上述因素,也取決於個體的解釋水平、質詢方式、目標尋求等心理因素。本課題將基於心理學的實驗方法,採用情境問卷、實驗設計、眼動追蹤等多種手段,從決策前的社會推斷、決策中的加工過程、決策後的結果評價三個階段,結合現實中的決策情境,系統地分析自己-他人決策差異的根源。自己-他人決策差異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不可能真正被消除。然而,現有決策領域重要的研究結論均基於為自己決策的過程,因此,本課題對於補充和完善現有決策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課題也能夠為尋求最佳決策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為如何提高決策質量、解決委託-代理矛盾等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為他人決策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同時也是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長期關注的問題。經濟學家認為委託-代理問題的原因在於雙方的利益不同、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整。本課題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他人在決策過程中的差異,發現這種差異不僅取決於上述因素,也取決於個體的內部心理過程和決策情景。因此,圍繞自我他人決策差異,本課題提出了兩個研究目標:第一、探討決策中的心理過程,即導致自己-他人決策差異的認知、情緒等因素;第二、探討決策情境因素對自己-他人決策差異的影響。通過實證研究,課題組發現,為他人決策時能降低不作為慣性偏差、提升對相對好選項的偏好、認為變化更可能發生,同時結果的不同分配方式也能影響自我他人決策時的風險偏好,影響決策質量。自己-他人決策差異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不可能真正被消除。 然而,現有決策領域重要的研究結論均基於為自己決策的過程,因此,本課題對於補充和完善現有決策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課題也能夠為尋求“最佳決策”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為如何提高決策質量、解決委託-代理矛盾等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