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系統

決策系統

決策系統是決策論所研究的系統,一般由輸入、輸出和內部結構三部分組成,它的數學模型描述研究對象的狀態演化方程和輸出方程,體現決策者所需求的目標,這樣,只有在制定合理的目標函式之後,才有可能求得最優決策,經典系統理論著重研究系統的輸入輸出關係,不涉及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內部行為,而現代系統理論則同時注重兩個方面的研究,在系統理論中,輸入輸出關係常用傳遞函式來描述,系統的內部行為常用狀態變數來描述,並以狀態變數為中介把輸入和輸出聯繫起來,這裡的狀態變數必須具有兩個特性:1.能全面概括系統在t時刻以前和t時刻內系統運動的全部信息;2.根據系統現在的狀態和從現在起到以後任何時刻間的輸入,應能預測或完全確定那個時刻的輸出,而且狀態本身也得到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決策系統
  • 外文名:decision making system
  • 所屬問題:決策論
  • 簡介:由輸入、輸出和內部結構組成
決策系統的概念,決策系統的基本要素,決策者,決策對象,決策信息,決策理論和方法,決策結果,

決策系統的概念

作為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活動,決策是基於特定的對象系統(決策系統)而言的。這個決策系統一般包括決策者、決策對象、決策信息、決策理論和方法、決策結果等基本要素,它是現代科學決策體制的核心。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發展速度慢,社會生活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信息量也小,一些有遠見和才能的統治者可以獨自或依靠少數謀士就能做出適應當時社會的決策。可是在現代,由於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已越來越複雜:很多決策問題不僅涉及的因素極多,而且變化也快,往往需要掌握和處理大量的信息,單憑個人主觀臆斷,已很難做出完善而正確的決策。因此,20世紀以來,傳統的家長式決策和專家個人決策體制逐步被淘汰,一個由決策者系統、執行系統、反饋系統、信息系統和智囊系統所構成的現代科學決策體制已經形成。
在現代決策體制中,決策者(或稱決策機構)是整個決策體制的核心,是權力機構,是決策問題的確定者和決策方案的最後抉擇者。執行系統的職能是將決策者發出的決策指令具體化並負責貫徹實施,負責計畫實施中正常的監控和管理機關中常規性決策問題的處理。反饋系統主要是提供決策方案執行的情況和系統內部各種狀態的信息,以供執行系統和決策者使用。信息系統則主要是提供廣泛的外部信息,含社會、經濟、科技、軍事、自然等方面的數據、情報、資料。智囊系統又稱為“智囊團”或“思想庫”,是整個決策系統的外腦和參謀機構,主要職能是輔助決策者進行決策研究論證,為決策者的決斷提供科學依據。
從決策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來看,決策者、決策對象,以及決策信息是決策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其中,決策者是這個決策系統的核心。而決策者與決策對象之間的信息加工處理需要決策理論和方法為指導,並作為系統的輸出通過決策結果反映出來。

決策系統的基本要素

決策者

對決策問題起決定作用的人稱為決策者。誰是決策者取決於所要解決問題的性質。如果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較大的範圍,決策者通常不是某個個人,而是對這個範圍的問題能夠做出決定的某個集體。例如,要解決的是如何制定我國的憲法問題,決策者便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決策對象

決策總是因為發現了某些矛盾,有某些問題需要解決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這些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決策對象。決策對象的結構化程度往往決定問題本身的難易程度。

決策信息

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決策脫離了信息就成了無源之水,決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信息處理和信息反饋的過程。一切決策都離不開信息的收集、加工與傳輸,只是這個過程會因問題規模和難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有時是有意識、有組織的,有時又可能是無意識或下意識的。
決策信息主要包括:①決策目標。就是決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是為什麼要決策決策目標有多種情況,有的可明確地以數量形式表現,如作戰演習中裝備完好率;有的只能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如實現某年度裝備保障水平達到良好等。決策目標,有的可以公開,有的深藏在某些決策者的心中;另外,有時決策目標有多個,即多目標決策。②決策變數。決策者用此達到目標的手段。決策變數是可控因素,也是決策者在決策中進行選擇和做出決定的因素。決策變數既可以是連續的數值量,也可以是離散的備選方案。③環境變數。有時稱為狀態變數。決策者無法控制但又對決策後果起重大作用和影響的岡素,可以是連續的數量,如新裝備可能的推廣量,也可以是特定的幾種可能狀態,如天氣情況等。

決策理論和方法

正確的決策離不開可靠的信息。但是,有了可靠的信息不等於有了正確的結論,在決策活動(加工與傳輸信息)中,決策者要獲得正確的結論,就必須套用科學的決策理論和方法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推理。

決策結果

一切決策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得到決策的結果。不為得到決策結果的決策活動是毫無意義或根本不存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