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河流)

汶水(河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汶水,今大汶河,發源泰萊山區,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又經東平湖流入黃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

簡介,歷史,資源,

簡介

自泰安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現為大清河(另文)。大汶河中游自東平縣接山鄉鄣城村南入境流經東楊郭莊、西楊郭莊、後口頭、前口頭、齊村、劉所至戴村壩,長12公里,為東平所轄河段。大汶河屬季節性河,流量差異大,防洪流量7000米3/秒,平均年經流量18.83億米3,每立方米含沙0.53—3.12公斤。
汶水

歷史

大汶河,歷史上流域及名稱多次變遷。北魏時期,汶水是濟水的支流。入東平境後,經鄣城西南、桃鄉城西(今戴村壩址),過無鹽城(今無鹽村)南,西南經壽張城(今霍莊)北、安民亭(小安山)南,入濟水。北宋時期,梁山泊(古大野澤)以北的濟水(北清河)與汶水合流,又名大清河,汶水成為大清河的支流。宋鹹平以後,黃河多次潰決。東平城南二汶入濟河道淤塞,一繞東平城東,奪漆溝下游北流;一繞城南相會於馬家口,全流至清河門入大清河。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開復會通河,引汶濟運,寧陽以北築?城壩,以遏入?之流;坎河口以南筑戴村壩,以遏入海之路。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奪清入海後,汶河成為黃河下游最末一條大支流。汶之入黃口又北移魚山。建國後,大汶河自鄣城以東倒溝子埝堤入縣境。1958年東平湖水庫建成後,汶水漫壩會大清河入東平湖,經陳山口出湖閘入黃河。

資源

從鄣城至戴村壩,沿河綠樹成蔭,水草旺盛。河沙是這一帶的豐富資源,沿河沙場密布,取河之沙是民眾多種經營增加收入的重要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