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經注卷二十四睢水、瓠子河、汶水
- 時間:秦始皇二十二年
- 人物:漢高祖
- 所屬:歷史
睢水,作品原文,譯文,注釋,瓠子河,作品原文,譯文,注釋,汶水,作品原文,譯文,注釋,評析,
睢水
作品原文
秦始皇二十二年以為碭郡①。漢高祖嘗以沛公為碭郡長,天下既定,五年為梁國。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為梁王,太后之愛子、景帝寵弟也。是以警衛貂侍②,飾同天子,藏珍積寶,多擬京師;招延豪傑③,士鹹歸之,長卿之徒,免官來游。廣睢陽④城七十里,大治宮觀、台苑、屏榭,勢並皇居。其所經構⑤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陽曲》,創傳由此始也。城西門即寇先⑥鼓琴處也。先好釣,居睢水旁,宋景公問道不告,殺之。後十年,止此門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南門曰盧門也。《春秋》:華氏居盧門裡叛。杜預⑦曰:盧門,宋城南門也。司馬彪《郡國志》曰:睢陽縣有盧門亭,城內有高台,甚秀廣⑧,巍然介立,超焉獨上,謂之蠡台⑨,亦曰升台焉,當昔全盛之時,故與雲霞競遠矣!《續述征記》⑩曰:回道似蠡,故謂之蠡台。非也。余按《闕子》,稱宋景公使工人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遲也?對曰:臣不復見君矣,臣之精盡於弓矣。獻弓而歸,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東面而射之,矢腧於孟霜之山,集於彭城之東,余勢逸勁,猶飲羽於石樑。然則蠡台即是虎圈台也,蓋宋世牢虎所在矣。晉太和中,大司馬桓溫入河,命豫州刺史袁真開石門,鮮卑堅戍此台,真頓甲堅城之下,不果而還。蠡台如西,又有一台,俗謂之女郎台。台之西北城中有涼馬台,台東有曲池,池北列兩釣台,水周六七百步。蠡台直東,又有一台,世謂之雀台也。城內東西道北,有晉梁王妃王氏陵表,並列二碑,碑云:妃諱粲,字女儀,東萊曲城人也。齊北海府君之孫,司空東武景侯之季女,鹹熙元年嬪於司馬氏,泰始二年妃於國,太康五年薨,營陵於新蒙之,太康九年立碑。東即梁王之吹台也,基陛階礎尚在,今建追明寺。故宮東即安梁之舊地也,齊周五六百步,水列釣台。池東又有一台,世謂之清泠台。北城憑隅,又結一池台。晉灼曰:或說平台在城中東北角,亦或言兔園在平台側。如淳曰:平台,離宮所在,今城東二十里有台,寬廣而不甚極高,俗謂之平台。余按《漢書·梁孝王傳》稱:王以功親為大國,築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里。復道自宮東出楊之門,左陽門,即睢陽東門也。連屬於平台則近矣,屬之城隅則不能,是知平台不在城中也。梁王與鄒、枚、司馬相如之徒,極游於其上,故齊隨郡王《山居序》所謂西園多士,平台盛賓,鄒、馬之客鹹在,《伐木》之歌屢陳,是用追芳昔娛,神遊千古,故亦一時之盛事。
譯文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在此設定碭郡。漢高祖曾以沛公的身份當過碭郡長,天下平定後,到五年(前202)就以此地為梁國。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封小兒子劉武為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愛子、景帝的寵弟。因此梁王手下有警衛和侍從,穿戴與裝飾同天子一樣,儲藏的金銀珠寶多得可與京師相比;他延請天下豪傑,四方賢士紛至沓來,甚至如司馬長卿之輩,也棄官來投奔他。他擴建睢陽城為七十里,在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觀苑囿,亭台屏榭,建得就像帝王的居處一樣富麗堂皇。營建宮苑時,民夫們都傳唱著《睢陽曲》,這首曲子就是從那時創作並開始流傳下來的。城西門就是寇先彈琴的地方。寇先喜歡釣魚,住在睢水岸邊,宋景公向他詢問道術,他不肯說,被宋景公殺了。十年後,他來到這座城門前彈琴之後離去,宋人家家戶戶都奉祀他。南門叫盧門。《春秋》記載:華氏居住在盧門裡,後來反叛了。杜預說:盧門是宋城南門。司馬彪《郡國志》說:睢陽縣有盧門亭,城內有高台,極其高聳寬廣,巍然矗立,超然獨上,稱為蠡台,又叫升台,從前在它極盛的時期,真可與雲霞爭高呢!《續述征記》說:登台的梯級迴旋而上,像蠡(螺)一樣而稱為蠡台。其實不然。我查考過《闕子》,說宋景公叫工人為他制弓,九年才製成。宋景公問:為什麼做得那么久?工人回答道:我不能再見到你了,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這張弓上了。那工人獻了弓回家去,三天后就死了。景公登上虎圈台,拉弓搭箭向東方射去,箭飛過孟霜山,最後落在彭城東邊,余勢剩力,仍能深深穿進石橋中。那么蠡台就是虎圈台了,這是劉宋時關虎的地方。晉太和年間(366—371),大司馬桓溫抵達大河之濱,命豫州刺史袁真打開石門,鮮卑族慕容氏堅守此台,袁真屯兵于堅城之下,沒有達到目的,最後只好撤兵而回。蠡台之西,又有一台,俗稱女郎台。台的西北面,在城內有涼馬台,台的東面有曲池,池北有兩個並列的釣台,池周圍約六七百步。蠡台正東,又有一台,民間稱為雀台。城內有一條東西向大道,北端有晉朝梁王妃王氏墓,墓前並列立著兩塊墓碑,碑上刻著:王妃名粲,字女儀,東萊曲城人。齊北海府君的孫女,司空東武景侯的小女兒,鹹熙元年(264)嫁給司馬氏,泰始二年(266)立為妃,太康五年(284)去世,在新蒙營建陵墓,太康九年(288)立碑。陵墓東面就是梁王的吹台,台址和台階柱礎還在,現在建了追明寺。故宮東是安梁舊地,周圍五六百步,池岸排列著幾個釣台。池東又有一台,民間稱清冷台。北城靠城角,又建有一處池台。晉灼說:有人說平台在城中東北角,也有人說兔園在平台旁邊。如淳說:平台是梁王離宮所在的地方,現在城東二十里處有一座台,相當寬廣,但不很高,俗稱平台。我考尋《漢書·梁孝王傳》中的記載:梁王憑著功勞和皇親關係受封大國,他修建的東苑方圓三百里,擴建睢陽城七十里,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修築天橋,這些天橋從王宮一直連線到平台,有三十多里。這些天橋從王宮東出楊之門,左陽門就是睢陽東門。說天橋連線到平台大致上差不多,說連線到城的東北角就不可能了,由此可知平台不在城中。梁王與鄒陽、枚乘、司馬相如等人常在平台上盡情遊樂,因此正如齊隨郡王《山居序》中所說的:西園士人鼎沸,平台盛筵賓客,鄒、司馬等名流都在,他們常唱《伐木》之歌,藉以追思昔日的歡愉,神遊千古,所以也是一時的盛事。
注釋
①碭(dànɡ)郡:古郡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②警衛:警戒保衛人員。貂侍:宮中近衛侍從,因冠飾貂尾,故稱。
③招延:延請。豪傑:才能出眾之士。
④睢(suī)陽:古縣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以在睢水之陽得名。
⑤經構:建築。
⑥寇先:春秋時宋國人,曾以釣魚為業。
⑦杜預:西晉文學家,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進爵當陽縣侯,自稱有“左傳癖”,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傳世。
⑧秀廣:高聳廣闊。
⑨蠡(lǐ)台: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內。即下文的“虎圈之台”。
⑩《續述征記》:晉人郭緣生撰。
余:我,酈道元自稱。按:探尋,考究。《闕子》:據《漢書·藝文志》:一篇,未錄撰者。
彭城:古縣名,秦置,春秋時宋邑,治今江蘇省徐州市。
飲羽:中箭,箭頭射入。
大司馬:官名,掌邦政,魏晉時位在三公之上。桓溫:晉朝人,字元子,封南郡公,加大司馬。河:黃河。
鮮卑:指鮮卑族慕容氏。戍:守衛。
如西:以西。
東萊:古郡名,漢置,治今山東省萊州市。曲城:古縣名,漢置,故城在今山東省萊州市東北。
司空東武景侯:指三國魏人王基,字伯輿,死後追贈司空,謚曰景侯。東武:古縣名,漢置,治今山東省諸城市。
此下有脫文。
晉灼:晉朝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官至尚書郎,著《漢書音義》。
②警衛:警戒保衛人員。貂侍:宮中近衛侍從,因冠飾貂尾,故稱。
③招延:延請。豪傑:才能出眾之士。
④睢(suī)陽:古縣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以在睢水之陽得名。
⑤經構:建築。
⑥寇先:春秋時宋國人,曾以釣魚為業。
⑦杜預:西晉文學家,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進爵當陽縣侯,自稱有“左傳癖”,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傳世。
⑧秀廣:高聳廣闊。
⑨蠡(lǐ)台: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內。即下文的“虎圈之台”。
⑩《續述征記》:晉人郭緣生撰。
余:我,酈道元自稱。按:探尋,考究。《闕子》:據《漢書·藝文志》:一篇,未錄撰者。
彭城:古縣名,秦置,春秋時宋邑,治今江蘇省徐州市。
飲羽:中箭,箭頭射入。
大司馬:官名,掌邦政,魏晉時位在三公之上。桓溫:晉朝人,字元子,封南郡公,加大司馬。河:黃河。
鮮卑:指鮮卑族慕容氏。戍:守衛。
如西:以西。
東萊:古郡名,漢置,治今山東省萊州市。曲城:古縣名,漢置,故城在今山東省萊州市東北。
司空東武景侯:指三國魏人王基,字伯輿,死後追贈司空,謚曰景侯。東武:古縣名,漢置,治今山東省諸城市。
此下有脫文。
晉灼:晉朝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官至尚書郎,著《漢書音義》。
瓠子河
作品原文
暨漢武帝元光三年,河水南泆①,漂害民居。元封二年,上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②決河。於是上自萬里沙還,臨決河,沉白馬玉璧,令群臣將軍以下皆負薪填決河,上悼③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慮殫為河。殫為河兮地不寧,功無已時兮吾山④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魚沸郁兮柏冬日。正道弛兮離常流⑤,蛟龍騁兮放遠遊。歸舊川兮神哉沛⑥,不封禪兮安知外。皇謂河公兮何不仁⑦,泛濫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滿⑧,久不返兮水維緩。一曰:河湯湯兮激潺湲⑨,北渡回兮迅流難,搴長茭兮湛美玉,河公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人⑩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隤竹林兮楗石菑,宣防塞兮萬福來。於是卒塞瓠子口,築宮於其上,名曰宣房宮,故亦謂瓠子堰為宣房堰,而水亦以瓠子受名焉。平帝已後,未及修理,河水東浸,日月彌廣。永平十二年,顯宗詔樂浪人王景治渠築堤,起自滎陽,東至千乘,一千餘里。景乃防遏衝要,疏決壅積,瓠子之水,絕而不通,惟溝瀆存焉。
譯文
到了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河水向南泛濫,淹沒民房。元封二年(前109),武帝派遣汲仁、郭昌徵發役卒數萬人,堵塞瓠子河的決口。於是武帝從萬里沙回來,親臨決河的地點,把白馬玉璧沉入水中,並令群臣將軍以下都去背木柴堵塞決口。武帝悲嘆堵塞決口沒有成功,於是作歌道:瓠子決口了,怎么辦啊?滾滾洪濤,只怕遍地全成江河!全成江河呵,大地不安寧,治河永無盡時,連吾山也掘平。吾山掘平呵,巨野洪流橫溢,魚群不安地翻騰呵,水天已相接!河道已廢呵,河水亂流,無羈的蛟龍呵,恣意遠遊!神靈的大水呵!快回舊河來!不登山祭天,又哪知遠近內外!河神呵,你怎么如此不仁?你無休無止地泛濫呵,真愁死人!齧桑被淹沒了呵,淮、泗也已高漲,大水遲遲不退呵,人也久不回鄉!另一首歌是:大河滾滾奔騰呵,激起一片濤聲,急流難以北渡呵,只好回舟暫停。拉起長竹索呀,把美玉下沉,木柴接不上呵,儘管河神已答應!木柴接不上呵,是衛人的罪!草木都燒光呵,拿什麼來抵擋洪水?拿枯樹石頭來堵呵,再砍下竹林,堤防都填好了呵,幸福就來臨!於是終於堵塞了瓠子口,就在口上建了一座宮,稱為宣房宮,因此,也稱瓠子堰為宣房堰,水也就以瓠子命名了。平帝以後,未及時修理河堰,河水向東漫捲,受淹的範圍愈來愈大。永平十二年(69),顯宗下詔命樂浪人王景築堤治理河渠,從滎陽開始,向東直至千乘的一千多里的範圍內。於是王景在那些水道要衝處建造了堤防堰壩,並疏通壅塞的河道,瓠子河的水從此就不通了,只留下溝渠。
注釋
①泆(yì):通“溢”,漫溢。
②瓠(hù)子:古水名,自今河南省濮陽市南分黃河水東出,經山東境內,東注濟水。
③悼:傷心,悲傷。
④吾山:古山名,又稱魚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南、黃河西。“吾”、“魚”古音相同。
⑤正道:正常的河道。弛:廢弛,毀壞。離常流:離開了正常的流通之道。
⑥歸舊川:回歸到原來的河道。沛:盛大,偉大。
⑦皇:這裡指漢武帝。河公:即河伯,黃河水神。
⑧齧(niè)桑:古邑名,在今江蘇省沛州市西南。浮:漂浮。淮:即淮河,古四瀆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泗(sì):古水名,源出今山東省泗水縣蒙山南麓,四源並發,故名,在今山東省中部。
⑨湯湯(shānɡ):水流大而急的樣子。激:激盪。潺湲(chán yuán):聲勢浩大的樣子。
⑩衛人:衛地人。顏師古曰:“東郡本衛地,故言此衛人之罪也。”東郡:古郡名,秦王政置,治今河南省濮陽市西南。
隤(tuí):崩落,敗壞。這裡指砍伐。楗(jiàn):河中用來堵水的柱樁。
樂浪:郡名,漢武帝滅朝鮮所置,治今朝鮮平壤市。王景:東漢人,字仲通,漢明帝時治水有功,官至廬江太守。
千乘(shènɡ):古縣名,西漢置,治今山東省高青縣。
疏決:疏通。壅(yōnɡ)積:堵塞堆積。
②瓠(hù)子:古水名,自今河南省濮陽市南分黃河水東出,經山東境內,東注濟水。
③悼:傷心,悲傷。
④吾山:古山名,又稱魚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南、黃河西。“吾”、“魚”古音相同。
⑤正道:正常的河道。弛:廢弛,毀壞。離常流:離開了正常的流通之道。
⑥歸舊川:回歸到原來的河道。沛:盛大,偉大。
⑦皇:這裡指漢武帝。河公:即河伯,黃河水神。
⑧齧(niè)桑:古邑名,在今江蘇省沛州市西南。浮:漂浮。淮:即淮河,古四瀆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泗(sì):古水名,源出今山東省泗水縣蒙山南麓,四源並發,故名,在今山東省中部。
⑨湯湯(shānɡ):水流大而急的樣子。激:激盪。潺湲(chán yuán):聲勢浩大的樣子。
⑩衛人:衛地人。顏師古曰:“東郡本衛地,故言此衛人之罪也。”東郡:古郡名,秦王政置,治今河南省濮陽市西南。
隤(tuí):崩落,敗壞。這裡指砍伐。楗(jiàn):河中用來堵水的柱樁。
樂浪:郡名,漢武帝滅朝鮮所置,治今朝鮮平壤市。王景:東漢人,字仲通,漢明帝時治水有功,官至廬江太守。
千乘(shènɡ):古縣名,西漢置,治今山東省高青縣。
疏決:疏通。壅(yōnɡ)積:堵塞堆積。
汶水
作品原文
《從征記》①曰:汶水②出縣西南流,又言自入萊蕪谷③,夾路連山百數里,水隍④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蒙⑤,崖壁相望。或傾岑阻徑⑥,或回岩絕谷,清風鳴條⑦,山壑俱響。凌高降深⑧,兼惴慄⑨之懼,危蹊斷徑,過懸度⑩之艱。未出谷十餘里,有別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數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人穴丈余,高九尺許,廣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處,薪爨煙墨猶存。谷中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譯文
《從征記》說:汶水發源於萊蕪縣,西南流;又說,流入萊蕪谷後,道路兩邊山巒連綿一百多里,水道大都經過亂石累累的山澗。這一帶盛產藥草,遍地松柏,林莽茂密,斷崖峭壁,遙相對望。有的地方,險峻的山峰擋住去路;有的地方,環繞的岩石隔絕深谷,山風吹動,枝梢鳴聲響徹幽谷。攀登高峻的山峰,走入幽深的山谷,都令人心驚膽戰,有時路絕崖斷,比繩索引渡更加艱險。離出谷還有十多里,在一座孤峰下另有一處山谷,山谷里有清泉,泉上數丈處有兩個石洞,能容人行走,進入洞口一丈多,洞內高約九尺,寬廣四五丈,據說是古人穴居的地方,洞裡還留有柴火做飯留下的黑煙痕跡。山谷中樹木茂密,人跡罕至。但還能見到少許山田,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跡。
注釋
①《從征記》:東晉戴延之著,又稱《西征記》,全稱為《從劉武王西征記》。
②汶(wèn)水:古代濟水的支流,今稱大汶河,已成為黃河水系的一條河流。
③萊蕪(lái wú)谷:在山東省萊蕪市西南。
④水隍(huánɡ):水溝渠,這裡指水流。
⑤林藿(huò):樹木叢林。綿蒙:濃密茂盛的樣子。
⑥傾岑(cén):傾斜欲墜的高山。阻:阻攔。
⑦鳴條:風吹樹枝發出聲響。
⑧凌:攀登,翻越。降:走下,走入。
⑨惴慄(zhuì lì):恐懼戰慄。
⑩懸度:古代有些地方地形艱險,沒有道路,只有使用繩索等凌空穿越,即為懸度之法。
薪爨(cuàn):用柴燒火做飯。煙墨:煙火熏燎的黑跡。
緻密:嚴密,茂密。
鮮(xiǎn):少。
引灌:引水灌溉。
②汶(wèn)水:古代濟水的支流,今稱大汶河,已成為黃河水系的一條河流。
③萊蕪(lái wú)谷:在山東省萊蕪市西南。
④水隍(huánɡ):水溝渠,這裡指水流。
⑤林藿(huò):樹木叢林。綿蒙:濃密茂盛的樣子。
⑥傾岑(cén):傾斜欲墜的高山。阻:阻攔。
⑦鳴條:風吹樹枝發出聲響。
⑧凌:攀登,翻越。降:走下,走入。
⑨惴慄(zhuì lì):恐懼戰慄。
⑩懸度:古代有些地方地形艱險,沒有道路,只有使用繩索等凌空穿越,即為懸度之法。
薪爨(cuàn):用柴燒火做飯。煙墨:煙火熏燎的黑跡。
緻密:嚴密,茂密。
鮮(xiǎn):少。
引灌:引水灌溉。
評析
這一卷作為篇名的有三條河流。睢水今稱睢河,但河道與《水經注》記載的已有很大變化。從《經》文到《注》文,相隔不過兩百多年,變遷也已不小。《經》文說:“(睢水)又東過相縣南,屈從城北東流,當蕭縣南,入於陂。”但《注》文卻說:“睢水又左合白溝水,水上承梧桐陂,陂側有梧桐山,陂水西南流,逕相城而南流注於睢。睢盛則北流入於陂,陂溢則西北注於睢。”這裡,《經》文和《注》文的差別,不一定是《經》文的錯誤,很可能是這兩百多年中河流和水文的變化。《水經注》記載的睢水,最後是“東南流入於泗,謂之睢口”。由於人工的改造,睢河下游現在有偏北的老睢河和偏南的新睢河兩條水道,都在今江蘇省的泗洪縣附近注入洪澤湖。瓠子河是古代在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南)從黃河分出的一條小河,循黃河往東南流,經今山東省梁山北折,注入濟水。西漢元光三年(前132),黃河決於濮陽瓠子口,從決口處東南漫注入巨野澤(今山東省巨野縣附近)。造成黃河一帶的嚴重水患。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瓠子河督工堵口,據《史記·河渠書》記載:“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填決河。”司馬遷在當時也是參加負薪的從官之一,感受甚深,所以在其《一百三十篇》(即以後所稱的《史記》)中專寫《河渠書》一篇,開創了我國正史《河渠志》的傳統,而且在此篇中寫下了“甚哉!水之為利害也”的水利名言。這次堵口使黃河納入故道,瓠子河就逐漸枯竭,到《水經注》時代已經成為一條小河,以後就不復存在。汶水在《水經》和《水經注》中各有兩條。這一條是古代濟水的支流;另一條收入卷二十六,在今山東半島,是濰水的支流。這一條在《經》《注》中都說注入濟水,所以古代確係濟水支流無疑。後來濟水湮廢,水道就發生很大變遷。現在,這條汶水稱為大汶河,下流分成兩條,北支叫大清河,經東平湖注入黃河;南支從南旺鎮附近注入運河,但1960年已經築壩堵塞,所以大汶河目前已成為一條黃河水系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