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破壞及災後生態恢復建設對策

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破壞及災後生態恢復建設對策

《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破壞及災後生態恢復建設對策》是2014年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破壞及災後生態恢復建設對策
  • 作者:陳旭
  •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1日
  • 頁數:135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04161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還嚴重毀損了災區的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雖然災後恢復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已經基本完成,但特大地震造成的危害及次生災害,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還將持續很長時間,地震災區在2008年後多地多次發生地質災害,表明災區的生態穩定和恢復重建的任務將艱巨而漫長。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生態環境的恢復重建與住房及基礎設施重建同樣重要,值得研究和總結。
《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破壞及災後生態恢復建設對策》以生態環境保護理論、產業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為依據,借鑑生態學、環境學、經濟學及管理學等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①通過汶川地震重災區地震前後的比較,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遭受破壞情況進行分析;②根據重災區災後重建的實際情況,分析各地災後生態環境重建的重點與難點,在生態恢復重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及原因;③從國際視野角度研究災後生態恢復重建問題,借鑑國際經驗和做法;④提出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的模式選擇;⑤分析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的實現途徑;⑥在以上研究基礎上提出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恢復重建的對策和政策建議——主要研究在城鎮和農村住房重建過程中如何考慮生態重建問題,結合產業(農業、工業、旅遊業)重建中如何進行生態重建,如何發揮政府在此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等。
《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破壞及災後生態恢復建設對策》通過研究認為,地震災區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後不僅僅影響災區,更有可能波及整個長江流域。但生態恢復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像搞基本建設那樣快,必須尊重自然規律,根據各地情況將會呈現出有快有慢、有先有後的格局,必須做好長期重建的準備。同時,災區生態恢復建設問題,不僅僅是生態問題,而且是涉及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人口、文化等多方面的問題,必須全面統籌協調。在災後重建中因地制宜採取多種生態重建模式,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建立生態保護和恢復重建的長效機制,以促進地震重災區災後生態恢復的科學重建。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恢復建設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二、研究思路和主要觀點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觀點
第二章 汶川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的基本態勢
一、地震重災區的範圍及地形地貌
(一)重災區的行政區域範圍
(二)地震重災區的主要地形地貌
二、重災區在地震前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一)經濟情況
(二)人民生活
(三)基礎設施建設
(四)產業發展
(五)對外貿易
(六)教育和衛生髮展
三、地震前的生態環境態勢
(一)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的基本情況
(二)地震重災區資源環境的基本情況
四、地震後的生態環境受破壞狀況
(一)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情況
(二)地震重災區資源環境的破壞情況
第三章 地震重災區災後生態恢復重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的系統性、複雜性和艱巨性
(一)從重災區生態修復相關規劃看重建的系統性
(二)從重災區的自然條件看生態重建的複雜性
(三)從重災區生態恢復的周期看生態重建的艱巨性
二、災後重建重點的考慮與生態恢複目標之間存在偏差
(一)生態恢複目標難以成為災後恢復重建的核心目標
(二)生態恢複目標的重點認識不統
(三)重災區政府更關注重建的短期目標
三、重災區經濟建設發展與生態恢復重建相衝突問題
(一)重災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不協調
(二)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與災區產業重建不協調
(三)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與災區住房重建不協調
(四)生態環境恢復重建中部門間的協調問題
(五)生態環境恢復重建中的政策問題
第四章 災後生態恢復重建的國際視角
一、災害重建的“生態系統模式”
(一)自然災害與減災:生態經濟學的分析視角
(二)從“弱可持續性”到“強可持續性”
(三)生態系統是災害應對的“生態基礎設施”
(四)“生態系統模式”的框架與內容
二、災後重建生態環境評價的方法與機制
(一)對災後生態恢復的基本認識
(二)災害辨識與生態預警
(三)災後生態恢復重建的規劃
(四)住房重建的生態決策與實施
(五)減災和生態恢復重建可以利用的工具
(六)生態補償
三、災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一)初步環境評價:巴基斯坦地震
(二)多部門參與和綠色重建:佛羅里達颶風
(三)生態重建與減災戰略的結合:印度古吉拉特地震
(四)公園綠地系統的構建:1995年日本地震和1999年中國台灣地震
(五)災後植被恢復:中國台灣
(六)產業形態的改變:1999年中國台灣集集地震
……
第五章 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的模式選擇
第六章 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重建的實現途徑
第七章 促進地震重災區生態環境恢復重建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陳旭,男,46歲,四川省委黨校教授。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四川省委黨校“5·12”汶川地震災害應對研究與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2005年參加中國和加拿大政府合作的“中加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多次參加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有關的培訓、考察和會議,發表數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的論文。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又多次深入災區進行調研,與課題組成員一起開展資料收集和研究,對地震災區生態恢復與重建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