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補充調查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補充調查》是由四川省地質調查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汪友明、王 猛、梁京濤、劉 彬、宋 雲、楊 磊、沈松平、游麗君、任光明、江 煜、曾 建、馬曉波、譚 娟、張 肅、王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補充調查
  • 成果登記號:20150110
  • 第一完成單位:四川省地質調查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110
項目名稱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補充調查
第一完成單位
四川省地質調查院
主要完成人
汪友明、王 猛、梁京濤、劉 彬、宋 雲、楊 磊、沈松平、游麗君、任光明、江 煜、曾 建、馬曉波、譚 娟、張 肅、王軍
研究起始日期
2010-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1-06-01
主題詞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調查;遙感劃分標準;動態變化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項目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前人已有成果資料的基礎上,採用以遙感技術為主的3S技術,開展四川地震災區部分縣(市、區)和重點調查區地質災害遙感補充調查,並對典型地質災害點進行詳細解譯,查清地質災害特徵與發育規律,研究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分析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特徵和發展趨勢,建立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信息系統,為四川地震災區的災後恢復重建和各級政府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提供遙感基礎資料和決策依據。 項目的創新點體現在:(1)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規模遙感劃分標準。建立了汶川地震災區各類地質災害體規模與分布面積之間的相互關係,確定了地質災害規模遙感劃分標準。(2)汶川地震災區巨型滑坡體體積遙感測量。採用無人機航攝技術,獲取了大光包滑坡體高精度震後DEM,結合震前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對比分析了該滑坡體邊界範圍及發育特徵,確定了剪出口位置,製作大光包滑坡圖切剖面,並計算出該滑坡體的體積。 研究成果對災後恢復重建及保障災後恢復重建成果提供了詳實的基礎資料,為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對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災後恢復重建成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果確定了地震地質災害規模的遙感劃分標準,促進了遙感等新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研究中的套用,提高了調查質量和精度,不僅推動了遙感技術的發展,而且促進了地質災害的調查研究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