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地質災害航空遙感調查》是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賓,郭大海,楊清華,王治華,童立強,鄭雄偉,齊建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生地質災害航空遙感調查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主要完成人: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賓,郭大海,楊清華,王治華,童立強,鄭雄偉,齊建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30016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3-2-02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一、立項背景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通訊中斷,交通受阻,次生災害頻發。迅速獲取震後災情信息,為搶救生命、查明災情災害提供依據,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遵照國土資源部的指示,中國地質調查局於2008年下達“次生地質災害航空遙感調查”項目,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運用國內最先進的航空遙感技術裝備和技術手段,開展了迄今國內最多平台、最多感測器、最多數據處理系統的航空遙感災情災害調查,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國家各相關部委及受災地方政府提供了直觀的高清晰災區影像和災情災害解譯信息,成為科技抗震救災的一個範例。 二、研究目標 利用航空遙感技術,在四川汶川地震區快速開展12個重災縣市40000平方公里的航空遙感應急調查與監測,為災區抗震救災、次生地質災害綜合評估、野外排查和災後重建等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三、主要成果 1、5月14日獲取了震後災區首批航空遙感圖像,解譯確定了北川、映秀、都江堰為受災重點區,是國務院巨觀掌握災情的重要依據。 2、5月15日獲取了“都江堰-漩口-映秀-汶川-茂縣”公路沿線高清晰航空遙感彩色影像圖,解譯表明70%公路損毀,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打通交通生命線。 3、第一個解譯出塘家山堰塞湖,共解譯出147處堰塞湖,對重點堰塞湖進行持續監測,為處置堰塞湖和人員轉移等提供重要依據。 4、利用無人機遙感開展寶成鐵路109號隧道地質災害調查,為救災物資運輸順利入川提供了重要支撐。 5、短時間內獲取了14個重災縣(市)43000平方公里的航空遙感調查,實現了對汶川地震重災區沿龍門山斷裂帶300餘公里長120公里寬區域的航空遙感全覆蓋,超額完成了任務書工作量。 6、迅速查明了14個重災縣(市)地質災害情況與危險程度、生態環境破壞程度、道路損毀情況,解譯出地震引發的崩滑體6960個,碎屑流及土石流266條,生態環境破壞面積為7004平方公里,道路被堵(毀)段數1423處,被毀路總長度約421公里。 7、開展次生地質災害潛在危險性評價,共解譯出潛在崩滑體10處、潛在土石流217條。次生地質災害潛在堵路隱患1575處,堵江(河)隱患169處。 四、套用情況 先後向國務院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交通部、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等26個部門(單位)及時提供了震區航攝影像圖、解譯圖件、報告和電子版等資料2037件。 五、社會經濟效益 1、航空遙感影像的快速獲取與次生地質災害調查,直接為搶救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為國務院巨觀、全面掌握災情,做出有針對性部署救災以及臨時安置點選址、災後重建與規劃提供了及時、重要資料和科學依據,社會效益顯著。 2、第一時間提交的“北川縣航空遙感地質災害影像圖”、“映秀鎮航空遙感影像圖”等系列圖件,成為國家領導人、國務院抗震救災專題會、國務院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等開展應急救援和災情調查的現場手中必備資料。 3、5月15日“都江堰—漩口—映秀—汶川—茂縣”交通生命線影像的獲取,被贊為“偉大貢獻”,亦幫助中國華能電力集團103名受困人員成功脫險,直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