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八景

汴梁八景

汴京八景”是古都名勝的精華。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總志》一書中對“汴京八景”就有記載。即:“艮岳行雲,夷山夕照,金梁曉月,資聖薰風,百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開寶晨鐘。”隨著歷史的變遷,明人李濂又重新編寫“汴京八景”:“繁台春曉鐵塔行雲,金池過雨,州橋明月,大河濤聲,汴水秋風,隋堤煙柳相國霜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汴梁八景
  • 地理位置:開封
  • 性質:古都名勝的精華
  • 特點:艮岳行雲,夷山夕照,金梁曉月
汴梁八景,繁台春色,鐵塔行雲,金池夜雨,州橋明月,梁園雪霽,汴水秋聲,隋堤煙柳,相國霜鐘,

汴梁八景

“汴京”,即河南省開封市,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歷史。曾是戰國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號稱七朝古都。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歷經9代皇帝,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都開封,名勝古蹟眾多,
大宋京都汴梁美景大宋京都汴梁美景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撰修《祥符縣誌》時,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濤聲”刪去,增添了“梁園雪霽”,把“金池過雨”改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風”改為“汴水秋聲”,把“繁台春曉”改為“繁台春色”,修改過的“汴京八景”一直流傳至今。

繁台春色

繁(讀:pó)台,位於開封城東南,禹王台公園的西側。那裡原是一座長約百米自然形成的寬闊高台,因附近原來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稱為繁台。早在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元末毀於兵火。清初重建,稱為國相寺,於1927年廢毀,現僅存一座建於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976年 的繁塔,是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
繁台春色繁台春色
北宋時期,每當清明時節,繁台之上春來早,桃李爭春,楊柳依依,晴雲碧樹,殿宇崢嶸,京城居民郊遊踏青,擔酒攜食而來,飲酒賦詩,看舞聽戲,賞花觀草,燒香拜佛,人們盡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北宋詩人石曼卿春遊時寫詩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見皇都十里春”。讚美在繁台春遊時,還能欣賞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鐵塔行雲

鐵塔建於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 的一座鐵色琉璃磚塔,俗稱鐵塔。位於開封市城內東北隅,今日的旅遊勝地鐵塔公園
汴梁八景
鐵塔原系北宋開寶寺記憶體放佛舍利的寶塔,塔身為等邊八角十三層,高55.88米,通體遍砌鐵色琉璃釉面磚,磚面圖案有佛像、飛天、樂伎、降龍、麒麟、花卉等50多鐘。塔身挺拔、裝飾華麗,猶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風姿峻然。白雲輕輕擦頂而過,懸鈴在空中叮噹作響,站在塔下仰望塔頂,可見塔頂青天,腰纏白雲,景致壯觀。塔身內砌旋梯登道,可拾階盤旋而上,直登塔頂。當登到第5層時,可以看到開封市內街景,登到第7層時看到郊外農田和護城大堤,登到第9層便可看到黃河如帶,登到第12層直接雲霄,頓覺祥雲纏身,和風撲面,猶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鐵塔行雲”之稱。

金池夜雨

金池即金明池,原系北宋時四大皇家園林之一,是水上遊戲、演兵的場所。又名西池、教池,位於宋代東京順天門外,遺址在今開封市城西的南鄭門口村西北、土城村西南和呂莊以東和西蔡屯東南一帶。金明池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四年(957),原供演習水軍之用。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幸其池,閱習水戰。政和年間,宋徽宗於池內建殿宇,為皇帝春遊和觀看水戲的地方。金明池周長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圍牆,設門多座,西北角為進水口,池北後門外,即汴河西水門。正南門為欞星門,南與瓊林苑的寶津樓相對,門內彩樓對峙。在其門內自南岸至池中心,有一巨型拱橋──仙橋,長數百步,橋面寬闊。橋有三拱“朱漆欄盾,下排雁柱”,中央隆起,如飛虹狀,稱為“駱駝虹”。橋盡處,建有一組殿堂,稱為五殿,是皇帝遊樂期間的起居處。北岸遙對五殿,建有一“奧屋”,又名龍奧,是停放大龍舟處。仙橋以北近東岸處,有面北的臨水殿,是賜宴群臣的地方。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開放,允許百姓進入遊覽。沿岸“垂楊蘸水,菸草鋪堤”,東岸臨時搭蓋彩棚,百姓在此看水戲。西岸環境幽靜,遊人多臨岸垂釣。宋畫《金明池奪標圖》是描述當時在此賽船奪標的生動寫照,描繪了宋汴梁皇家園林內賽船場景。北宋詩人梅堯臣、王安石和司馬光等均有詠贊金明池的詩篇。金明池園林風光明媚,建築瑰麗,到明代還是“開封八景”之一,稱為“金池過雨”。明崇禎十五年(1642)大水後,池園湮沒。現在開封開發區金明大道廣場西南側重新復建。

州橋明月

州橋是北宋時期東京城內橫跨汴河、貫通皇城的一座石橋,遺址在今開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紙坊街東口至小紙坊街東口之間,明朝末年因水患橋被淤埋在現地平面以下6米處左右。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榫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牙、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可見州橋是一座鐫刻精美、構造堅固的石平橋,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橋下汴水奔流,橋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兩岸店鋪酒樓繁榮,笙歌連成一片。站在橋頭南望朱雀門,北望皇宮宣德樓,中間是天街。《水滸傳》里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州橋也是當時汴河上13座橋中最壯觀的一座。每當月明之夜,“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橋觀月的人群,紛至沓來,熙熙攘攘。人們俯瞰河面,銀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譽為“州橋明月”。

梁園雪霽

梁園,又稱兔園,系西漢初年漢文帝封其子劉武於大梁,在吹台修築亭苑,名曰梁園,位於開封城東南,明朝時建禹王廟,現已闢為旅遊勝地禹王台公園
梁孝王劉武喜好招攬文人謀士,如西漢時期的大文學家司馬相如,辭賦家枚乘等都經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詩作賦,吹彈歌舞。為了滿足這些文人墨客遊玩的喜愛,修建了梁園。新建的梁園,殿廊亭樓,參差錯落,珍禽怪石,典雅的建築、名貴的花木,組成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人們用“秀莫秀於梁園,奇莫奇於吹台”的俗語形容梁園。尤其是到了冬天,白雪覆蓋,萬樹著銀,翠玉相映。當風雪停、雲霧散,太陽初升時,梁園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景色更加迷人。故有“梁園雪霽”之稱。

汴水秋聲

汴水,即汴河,是隋朝開鑿大運河的一段,是東西橫穿東京城的一條主要河流,後被黃河水患淹沒。汴河遺址現被埋在市中心的街道、樓房之下了。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至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宋人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描繪了當年汴水壯麗迷人、火熱繁忙的景象。北宋時期汴河上舟船如織,日夜不停,是匯集京城的交通命脈。汴河兩岸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城鎮林立。每當深秋季節,汴水猛漲,碧波千頃,宛如銀鏈,陣陣秋風吹來,波涌浪卷,蘆花似雪,波擊風鳴,水聲清越。水面上的波紋宛如銀鏡上的浮花,分外好看,給人以美的享受。故有“汴水秋聲”的美稱。

隋堤煙柳

隋堤,即汴河之堤。因是隋煬帝時開通的運河,沿河築堤故名隋堤。明末水患河毀堤亡。現從開封通往睢縣、寧陵、商丘到永城去的公路路基就是當時的隋堤。
汴河隋堤不僅是貫穿全國南北交通運輸的大動脈,也是景色秀麗的遊覽勝地。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到:“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讚美汴河隋堤的勝景。當年隋堤之上盛植楊柳,疊翠成行,風吹柳絮,騰起似煙。每當清晨,登堤遙望,但見曉霧蒙蒙,翠柳被籠罩在淡淡煙霧之中,蒼翠欲滴,仿佛半含煙霧半含愁,景致格外嫵媚,是一幅絕妙的柳色迷離的風景畫。故而被譽為“隋堤煙柳”。

相國霜鐘

相國,即開封市大相國寺,霜鐘指的是寺院裡的銅鐘。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開封市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汴梁八景
大相國寺系北宋皇家寺院,寺內有鐘樓兩座,後毀於兵火水患,現已重新復建,現鐘樓內懸銅鑄大鐘一口,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 所鑄。高8尺,重5000多公斤。鐘上鑄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 輪常轉”16字銘文。當時每日四更寺鐘即鳴,人們聞鐘聲就紛紛起床上朝入市,投入一天新的生活。雖經風、雨、霜、雪從不間斷。特別是每逢深秋菊黃霜落季節,猛叩銅鐘,鐘樓上便傳出陣陣雄渾洪亮的鐘聲,聲震全城。故有“相國霜鐘”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