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水鄉

汲水鄉

汲水鄉位於河南省鄲城縣城東北部,東連張完鄉,西靠虎崗鄉,南接寧平鎮、丁村鄉、南豐鎮,北與鹿邑縣觀堂鄉隔河為鄰。總面積88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1個村民組,59840人,91722畝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汲水鄉
  • 總面積:88平方公里
  • 總人口:59840人
  • 位置:鄲城縣城東北部
  • 別名:墳店集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行政劃分,鄉鎮代碼,經濟發展,農業,工業,特色產業,社會事業,計畫生育,教育,醫療衛生,民政,工會,基礎建設,招商引資,歷史古蹟,

歷史沿革

汲水鄉,原名墳店集,坐落於鄲城縣城東北部22公里處,紅河北側。據傳,隋唐時老寨東官道旁有人在靠近墳塋處開了家過路店。後來居住的人多了,又逢起了集,故稱為墳店集。歸屬老子故里鹿邑縣管轄,直到1951年5月,析鹿邑(大部鄉鎮)、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在鹿邑縣鄲城集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1952年8月,政務院國務院)正式批准置鄲城縣,汲水劃屬鄲城縣。1958年建火箭公社,1965年更名汲水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86.7平方千米,人口6.2萬,轄汲水、王大莊、王古同、蘆嶺、小劉莊、劉小集、西李莊、後朱樓、郝莊、生李莊、左橋、左集、觀音寺、押嶺、前張嶺、劉油坊、楊古寺、高王莊、竹凱店、仵屯、白衣店、張莊、小孫莊、孟莊、趙樓、陳劉莊、小段莊27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汲水鄉百度地圖
汲水鄉位於鄲城縣東北部,距縣城22千米。東臨張完鄉,西靠虎崗鄉,南面寧平鎮,北接鹿邑縣觀堂鄉。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

行政區劃

行政劃分

盧嶺村、小劉莊村、劉小集村、西李莊村、朱樓村、郝莊村、張嶺村、生李莊村、押嶺村、觀音寺村、趙莊村、左橋村、左集村、楊古寺村、高王莊村、仵屯村、竹愷店村、張莊村、孫莊村、孟莊村、趙樓村、陳劉莊村、小段莊村、汲水村、王大莊村、白衣店村、王古同村27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1個村民小組。鄉政府所在地人口3千多人,城鎮面積2.1平方千米。

鄉鎮代碼

411625202:~201盧嶺村 ~202小劉莊村 ~203劉小集村 ~204西李莊村 ~205朱樓村 ~206郝莊村 ~207張嶺村 ~208生李莊村 ~209押嶺村 ~210觀音寺村 ~211趙莊村 ~212左橋村 ~213左集村 ~214楊古寺村 ~215高王莊村 ~216仵屯村 ~217竹愷店村 ~218張莊村 ~219孫莊村 ~220孟莊村 ~221趙樓村 ~222陳劉莊村 ~223小段莊村 ~224汲水村 ~225王大莊村 ~226白衣店村 ~227王古同村

經濟發展

農業

汲水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農業資源非常豐富。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隨著這幾
年農業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業科技的推廣,糧食生產已進入高產階段,特別是1999年,平均單產首次突破800斤大關,創歷史最好水平。經濟作物以棉花、菸葉、大豆等為主,經濟效益良好,占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三分之一。規模種植瓜果、蔬菜是這個鄉的一大特色,“押嶺瓜”銷往周邊縣市,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汲水鄉汲水鄉
農業產業進程加快,在歷屆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在種植業方面,農民民眾打破了種植“麥茬豆、豆茬麥”的傳統模式,轉變多元化種植。該鄉8.46萬畝耕地,小辣椒面積2萬畝,棉花面積1.6萬畝,菸葉0.5萬畝,藥材0.3萬畝,瓜菜0.5萬畝,玉米3萬畝,大豆0.5萬畝,其它0.06萬畝,合理的種植結構,使糧食作物逐年增產,經濟作物提高了科技含量,增加了農民收入。
畜牧養殖規模發展。過去農民養豬為了過年,養雞、鴨,鵝為了換油鹽錢,發展為“公司+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該鄉現有大型養殖場12個,養殖專業村10個,年出欄生豬18000頭,養雞15萬隻,養獺兔3萬隻,養羊2萬頭。

工業

工業經濟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汲水鄉的工業從無到有,由有到大,鄉黨委、政府把工業經濟放為重中之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汲水鄉企業總產值51344萬元,稅金410萬元,利潤6618萬元,年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2家,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中型企業5家,大、中、小型企業共89家。

特色產業

鄲城縣汲水鄉黨委、政府在農業作物布局調整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突出特色抓精品,典型引路上規模,摸索出一套加快種植小白瓜發展的有效措施。2007年全鄉種植優質小白瓜4萬餘畝,並且全部是瓜棉套種,在不影響棉花產量的情況下,每畝能生產優質小白瓜1500多公斤,畝均效益在500元以上,僅此一項全鄉農民就增收2000多萬元。
加強領導,確保三個到位。一是領導到位。為切實加強對小白瓜種植工作的領導,該鄉成立了以書記辛殿林為組長、鄉長王岩為副組長的小白瓜種植工作領導小組。二是政策執行到位。為了加快全鄉小白瓜生產的發展,鄉黨委、政府專門下發了檔案,制定了方方面面的優惠政策,並抓好落實兌現,大大激發了廣大民眾發展小白瓜生產的積極性。三是系列服務到位。該鄉興辦了小白瓜科技服務公司,確保生產中信息、技術、種子、運銷等服務到位。
強化措施,完善四個服務。一是完善科技服務。該鄉健全縣、鄉、村科技服務網路,抓好全鄉小白瓜技術培訓以及名優品種的引進示範,推行技術服務承包責任制。二是完善種子服務。鄉供銷社等有關部門切實搞好種子供應,嚴把質量和價格關。三是完善資金協調服務。鄉信用社設立高效農業專項貸款,拿出專項資金扶持小白瓜生產。四是完善市場銷售服務。全鄉建立小白瓜批發零售市場16個,完善了市場銷售網路。
小白瓜正是上市時節,前往該鄉販瓜的車輛絡繹不絕,生意十分紅火。汲水鄉的優質小白瓜遠銷到山東、安徽、河北等地。

社會事業

計畫生育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大宣傳力度,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和做好新形勢下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

教育

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辦公條件逐步改善,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實行了“兩免一補”政策。

醫療衛生

全部實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更新醫療設備,提高醫療水平,保障了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

民政

五保、低保款按時發放,推行了殯葬改革,新蓋了養老院,可容納120人,扶貧濟困,幫助困難戶渡過難關。

工會

鄉成立了工會聯合會,村建聯合分會,在企業中建工會6個,工會會員達10200人。

基礎建設

一是路況越來越好。鄉、村道路由原來的土路逐步建成柏油路,全鄉27個行政村全部通柏油路,135個自然村80%已通柏油路。
汲水鄉汲水鄉
二是城鎮建設力度加大。投資380萬元,對汲水大街進行綜合整治,栽植綠化樹1800棵,建下水道3200米,鋪彩磚6萬平方米,安裝高桿路燈68盞,建垃圾處理場1個,街心花園1個,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新農村建設日漸高漲。鄉黨委、政府進行了科學規劃,分批分類實施,白衣店、孟莊兩個行政村整村推進村工程已結束。修下水道2800米,修路4200米,栽植綠化樹1800棵,建沼氣池800池,盧嶺行政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成使用,新修道路1200米,打機井50眼,建小橋32座,農田灌溉配套設備50套。張莊、陳劉莊、王古同、左橋四個行政村正在規劃實施。

招商引資

該鄉的主要投資項目是糧食深加工,木材加工,養殖,尾毛加工等。已形成四大系列十幾個品種。鶴麵粉集團公司年產量120噸,遠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經濟效益好。
汲水鄉汲水鄉
為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投資為企業,該鄉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
1、免費為投資者提供地皮;
2、場內實現“三通一平”即:電通、電話通,道路通,場內平坦;
3、凡來汲水投資辦廠者,三年內免收各種稅費。另外,為了更好地與周邊鄉鎮溝通,汲水鄉制定並實施“三縱四橫”公路建設規劃,已修通境內柏油路兩條,長276公里,開通了程控電話300門。

歷史古蹟

鄲城縣博物館文物普查隊深入到汲水鄉楊古寺村進行文物普查,發現一清代民居“古樓”,該民居位於汲水鄉楊古寺村中央,坐北朝南,原主房三間兩層,東、西屋各三間。
汲水鄉古樓汲水鄉古樓
後西屋因損壞嚴重扒掉,現存主房三間兩屋,東屋三間。建築面積204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梁、檁、椽無一支鐵釘和扒拘,全部採用榫卯相連,歷經百年而紋絲不動,除部分瓦件脫落,木雕和外樓梯損壞外,基礎、牆體、梁架無絲毫鬆動現象,保護較好。
這處清代民居這是清代一楊姓秀才所建,是鄲城城鄉傳統民居的典範。曾為原任北京某空軍司令部參謀(正師級)的楊林所有,其家屬1958年隨軍後一直空置,現為楊古寺行政村村委會辦公所在地。由於楊林在解放前曾隨魏風樓在鹿邑鄲城一帶做黨的地下工作,1950年在淮陽軍分區參謀,在當地有很高威望,使這處民居得以較好保存至今。因這處清代民居主房為兩層,所以當地老百姓稱為“古樓”。這一重大發現將對研究古代建築工藝歷史以及木雕、磚雕技藝都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