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83年畢業於鹽城師專外語系。199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兼任教育部全國高職高專教育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教育學會課程專業委會員理事、《課程研究》雜誌編委會委員。著有論著6部,參編工具書或論著9本,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青藍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003年被確定為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代表成果
學術論文
60、2006,《建構21世紀的課程研究:超越現代與後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期。
59、2006,《Is Our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lace》,《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Vol.1,No.1.
58、2006,《“9·11”後美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舉措與問題》(第二作者),《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第1期。
57、2006,《校本課程開發:理念、過程、困難及其它》,《教育探索》第1期。
56、2006,《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美國“富布賴特計畫”評說》(第二作者),《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6期。
55、2005,《我們的課堂生態了嗎》,《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
54、2005,《研究性學習的外部援助策略》,《課程·教材·教法》第9期。
53、2005,《概念重建課程研究的後現代本質與評價》,《比較教育研究》第10期。
52、2004,《後結構主義課程研究的發展與評價》,《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
51、2004,《從課程文本的變化看後現代課程研究的發展》,《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
50、2004,《從生態後現代主義的視角理解課程》,《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年第1期全文轉載。
49、2004,《中國小教師終身學習障礙的探究》(第二作者),《現代中國小教育》第11期。
48、2004,《對教學設計問題的幾點思考》,《教育探索》第12期。
47、2004,《走出合作學習的誤區》,《教育科學研究》第12期。《教育文摘周報》2005年3月9日第6版觀點摘編。
46、2003,《課程研究:從現代到後現代》,《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2期摘錄。
45、2003,《我國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改革》,《天津市教科院學報》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44、2003,《布洛克的後現代課程觀探析》,《比較教育研究》第2期。
43、2003,《高中生應有怎樣的技能素養》,《課程·教材·教法》第2期。
42、2003,《教學設計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教育評論》第2期。
41、2003,《課程實施: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教育科學研究》第3期。
40、2003,《轉變課程觀:來自杜威和懷特海過程理論的啟示》,《教育理論與實踐》第3期。
39、2003,《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及評價》,《外國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3年第8期全文轉載。
38、2003,《課程開發:含義、性質和層次》,《教育探索》第5期。
37、2003,《後現代異域的課程話語》,《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
36、2003,《芬蘭普通高中的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學科教育》第7期。
35、2003,《皮亞傑的新生物學世界觀與轉變課程思想的豐富隱喻》,《比較教育研究》第8期。
34、2003,《建構課程的新理念》,《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
33、2003,《現代課程研究及其方法論》,《外國教育研究》第89期。
32、200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第二作者),《教育實踐與研究》第9期。
31、2002,《再造教育的文化: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參考》第1期。
30、2002,《21世紀英國高中課程取向探究》,《外國教育研究》第1期。
29、2002,《課程評價:類型和模式》,《課程研究》第24期。
28、2002,《素質教育與教學改革》,《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4期。
27、2002,《課程開發的目標模式及其特點》,《外國教育研究》第6期。
26、2002,《後現代課程研究的特點及對我國課程改革的意義》,《教育評價》第6期。
25、2002,《耗散結構理論與後現代課程範式》,《全球教育展望》第7期。
24、2002,《後現代課程研究的興起:概念重建活動》,《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
23、2001,《英國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
22、2001,《為成功而學習》,《課程研究》第1-2期。
21、2001,《課程行動研究:理念、基礎與需要》,《教育科學》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0、2001,《課程改革及其基本問題》,《課程研究》第4期。《教育文摘周報》2002年5月15日第6版全文轉載。
19、2001,《對課程行動研究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第6期。
18、2001,《一種後現代課堂觀》,《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17、2001,《課程設計的幾個基本問題》,《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1期。
16、2001,《課程設計取向研究》,《江蘇教育研究》第11期。
15、2001,《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教育觀的演變》,《全球教育展望》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3期全文轉載。
14、2001,《解讀課程行動研究》,《上海教育》第14期。
13、2000,《從教育領域的危機談世紀之交的教育改革》,《江蘇教育研究》第1期。
12、2000,《對21世紀師範教育的思考》,《現代教育論叢》第1期。
11、2000,《瑞典新的高中課程及改革特點與分析》,《課程研究》第1-2期。
10、2000,《義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問題》,《學科教育》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語文教與學》2001年第3期全文轉載。
9、2000,《從教學的缺失談課堂的革命》,《教育科學》第3期。
8、2000,《當前澳大利亞課程改革的特點、困難和問題》,《外國教育研究》第3期。
7、2000,《20世紀末德國中學課程改革的動向》,《學科教育》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語文教與學》2001年第4期全文轉載。《教育文摘周報》2000年7月19日第2版、7月26日第2版全文轉載。
6、2000,《英國基礎教育學科解析(上)》,《學科教育》第4期。
5、2000,《可持續發展:21世紀的教育選擇》,《中國教育學刊》第5期。
4、2000,《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外國教育資料》第6期。
3、2000,《20世紀末瑞典義務教育課程革新的理念與舉措》,《比較教育研究》第6期。
2、2000,《課程設計的幾個基本問題》,《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1期。
1、2000,《英國基礎教育學科解析(下)》,《學科教育》第12期。
(2000年以前略去)
出版著作
13、2004,《課程與教學概論》(副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12、2003,《研究性學習的開發體制》(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11、2003,《國際普通高中課程解讀》(參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10、2003,《課程研究:現代與後現代》(獨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9、2001,《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參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8、2000,《國外中國小課程演進(修訂本)》(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7、2000,《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比較研究》(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
6、1998,《國外中國小課程演進》(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5、1998,《教育大辭典(合編本)》(參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4、1996,《中國教育大系》(參編),陝西教育出版社。
3、1995,《女性人格建構學》(參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1、1994,《中國教育大系》(參編),湖南教育出版社。
科研項目
16、2006-2008,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負責人。
15、2004-2006,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課程研究的後現代轉向與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的創新,項目負責人。
14、2004-200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劃(教育類)國家一般項目:《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對沿海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研究》,主要參加者。
13、2003-2005,香港華夏基金會與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資助項目:研究性學習研究,子項目負責人。
12、2002-2004,教育部師範司委託研究項目:新世紀師範院校教育課程、教材研究,子項目負責人。
9、2001-2003,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後現代課程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項目負責人。
7、1998-2000,江蘇省教委人文社科項目:當代中國小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比較研究,項目負責人。
6、1995-1998,國家教委委託研究項目:教育大辭典(合編本),主要參加者。
5、1995-1997,江蘇省教委人文社科項目:我國當代課程與教學,項目負責人。
4、1995-1997,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面向21世紀教育課程模式的比較研究,子項目負責人。
3、1993-1995,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學教育,主要參加者。
2、1993-1994,江蘇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面向21世紀的中學課程改革研究,項目負責人。
1、1990-1994,國家教委委託研究項目:中國教育大系,主要參加者。
學術交流
24、2007,應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李子建教授的邀請,1月24-31日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學術訪問。
23、2006,作為特邀課程專家參加第八屆兩岸三地課程專家論壇,杭州。
22、2006,The Second World Curriculum Studies Conference,Tampere,Finland. Session presentation: “Classroom Ecosystem: Reflections on Chinese Classroom Instruction”.
21、2006,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派參加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北京。研討:“十一五”期間高職高專教育類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全國高職高專教育類專業設定目錄。
20、2006,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邀請參加2020教育發展綱要的研討,北京。研討《2020中國基礎教育發展戰略》。
19、2005,應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的邀請參加“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北京。研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討論稿)》、《“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程”實施方案》和《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建設計畫》。
18、2005,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蕪湖。大會發言:“多學科視野研究課堂教學的可能性”。
17、2005,過程思維與高等教育改革國際研討會,鹽城。小組報告:“A Shift in Curriculum Perspective:Inspiration from Process Theory of Whitehead”。
16、2004,全國非師範院校教師教育協作年會,揚州。提交論文《對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的一些思考》。
15、2004,The Sixth Sino-Japanese Symposium on Teacher Education,Hong Kong. Session present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4、2004,第四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昆明。主持小組討論:“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
13、2004,2004教師教育論壇,北京。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
12、2004,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西安。小組討論發言:“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反思”。
11、2004,第九屆全國教學論年會,北京。大會論壇發言:“課程與教學研究必須關注課堂生態”。主持小組討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反思”。
10、2003,第一屆國際課程研討會,上海。小組報告:“專家援助與研究性學習”。
9、2002,全國“中國小課程改革與教師教育”研討會,廈門。小組報告:“教師如何理解新課程標準”。
8、2002,全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研討會,青島。主持小組討論:“新課程實驗中的問題與反思”。
7、200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長春。大會論壇發言:“課程實施的幾個基本問題”。
6、2001,“攜手更生校園”國際研討會,香港。小組報告:“我們需要進行課堂的革命”。
5、2000,國際課程研討會,上海。主持小組討論:“後現代課程研究及其評價”。
4、2000,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 Studies Conference,Baton Rouge,Louisiana. Paper:Curriculum Design Model and The Enlightenment.
3、2000,Asia-Pacific Teacher Education,Tokyo. Session presentation: “Reflections on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2、1998,全國師專學術年會,昆明。大會報告“素質教育與教學改革”。
1、1997,97中國教育論壇,北京。大會報告“面向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問題”。
榮譽與獲獎
12、2006,《課程研究:現代與後現代》,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
11、2005,《課程研究:從現代到後現代》,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獨立。
10、2004,《課程研究:現代與後現代》,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獨立。
9、2004,《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江蘇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5。
8、2003,江蘇省“333工程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7、2001,《國外中國小課程演進》(修訂本),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獎二等獎,獨立。
6、2001,《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比較研究》,江蘇省哲社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5、2001,江蘇省普通高校“青藍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4、1999,《國外中國小課程演進》,江蘇省哲社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3、1998,江蘇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1998,《教育學》,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課程,2/3。
1、1993,1960-1991年瑞典高中課程改革研究,江蘇省第二次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學術兼職
4、教育部全國高職高專教育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3、《課程研究》雜誌編委會委員
2、中國教育學會課程專業委會員理事
1、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