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無級

汪無極,華山醫院,神經精神科,教授,安徽省績溪縣人,1926年7月18日生於上海市,1997年4月病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無級
  • 出生日期:1926年7月18日
  • 逝世日期:1997年4月
  • 畢業院校:上海第一醫學院
  • 職業:醫師
  • 出生地:安徽省績溪縣
  • 執業地點:華山醫院
個人經歷,個人作品,

個人經歷

汪無極教授,安徽省績溪縣人,1926年7月18日生於上海市,1997年4月病故。
1950年上海第一醫學院本科畢業,歷任附屬華山醫院神經精神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1951年曾參加上海市首批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1955年至1985年在新疆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科任職。1985年調回華山醫院,任上海醫科大學神經病學教研室教授。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委員,《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神經病學分冊》、《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中風與神經系統疾病雜誌》、《臨床神經科學雜誌》編委。
在汪教授年輕時代,面對國難深重,人民塗炭的殘酷現實,他以強烈的正義感積極投身於反飢餓、反內戰的鬥爭。1947年他作為上海學生代表在南京參加了京蘇滬杭學生聯合大遊行並目睹了“五二〇”慘案,隨後他向上海學生界揭露當局鎮壓學生運動的罪惡,發動進一步的有利抗爭,成為解放戰爭時期上海學生民主運動的先鋒。汪教授1944年就讀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附屬上海醫學院前身)本科,1950年上海醫學院畢業後,他以滿腔熱情投入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次年,他作為上海抗美援朝醫療隊首批成員,奔赴朝鮮戰場,為中、朝人民灑下了青春的熱血。
汪教授在為祖國醫學事業獻身的人生之路上,不畏艱難,數十年如一日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為了開創和建設新疆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為了給少數民族造福,汪教授安家邊疆。他於1955年8月回響號召毅然舉家離滬,創建新疆醫學院,一手創辦了新疆醫學院神經精神病學教研室及神經科,並與外科和放射科合作,開展了新疆的神經放射診療工作,填補這些領域在新疆地區的空白;他致力於肉毒中毒、腦血管病、腦瘤、顱內包蟲病及顱底凹陷症等神經科學重要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學術成果。自1958年起,新疆地區出現了一種死亡率極高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汪教授本著醫務工作者的高度責任感救治了大量病人。作為一位科學工作者,汪教授親自到發病地區調查,組織和主持了該病病因、傳播途徑、病理及一系列的臨床科學研究工作,終於證實此病是肉毒中毒,並報導首例顱腦外傷性肉毒中毒,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正確的方法,獲得了自治區科技成果獎。汪教授擔任過20多屆各民族醫學生的教學,培養出大批醫師和教師,壯大了新疆醫學教育、醫療和科研隊伍。汪教授是新疆地區神經病學科的開創者。
汪教授不僅專注於新疆地區的醫療工作,而且還致力於促進我國神經科學事業的發展。他於1965年在烏魯木齊主持召開中華醫學會第一屆西北地區神經精神科學術會議,1974年在廣州參加全國教材編寫和《新醫學·神經系統疾病副刊》的創辦。經過全國眾多專家的共同努力,在各高等院校的積極支持下,一份全國神經內、外科和精神科臨床醫生期待已久的學術期刊終於誕生了。汪教授對期刊傾注了很多心血,甚至在病榻上還為期刊組成新編委會的工作而操勞。1982年當選為中華醫學會新疆分會神經精神科學第一屆主任委員。1984年參加衛生部重點科研課題“中國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神經系統疾病調查研究”擔任新疆組組長。
1985年,上海醫科大學迎回了汪無極教授,他在華山醫院傾注了晚年的全部心血。曾任國家“七五”、“八五”攻關課題衛生部科技成果獎;主持完成的科研課題偏頭痛流行病學和上海市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前瞻性研究,被選送至北京國際神經流行病學會議、1992年中日醫學大會、上海中意和中法神經科學會議進行國際交流。汪教授為神經病學研究所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個人作品

汪教授參加編寫的主要著作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神經病學分冊》(副主編)、《實用神經病學》(第二版副主編)、《神經病學》(主編)、《實用內科學》(第九版特約編委),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過學術論文40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