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海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海燕,男,1974年8月出生,安徽潛山人。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

現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系第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011計畫”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刑事辯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司法案例研究中心顧問。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正廳級),入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中央政法委、中國教育部“雙千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海燕
  • 出生地:安徽省潛山縣
  • 出生日期:1974年8月
  • 職業: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
  • 畢業院校:中國政法大學、安徽大學
  • 主要成就:第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一等獎
  • 代表作品:《刑事訴訟模式的演進》、《形式理性的誤讀、缺陷與缺失——以刑事訴訟為視角》等
  • 學歷學位:博士學位
人物經歷,學術研究,主持項目,作品著述,榮譽獎勵,

人物經歷

1993年9月—2000年7月就讀於安徽大學,獲法學學士、碩士學位;
2003年9月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200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10年晉升為教授

學術研究

汪海燕教授致力於研究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在法學研究中取得顯著成績。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現代法學》、《清華法學》、《法學》等刊物上共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權威期刊論文8篇,多篇文章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獨著、合著(譯著)、主編10餘部專著、教材,參著、參編專著、教材10餘部。
汪海燕教授參加學術會議發言汪海燕教授參加學術會議發言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法學會、中國教育部、中國法務部等10餘項項目,研究成果獲中國法學會“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一等獎、論文類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合著)、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秀成果獎一等獎、首都“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獎勵。2017年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主持項目

1. 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刑事訴訟制度的法律移植研究》(主持人)
2. 2010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網路與刑事司法》(主持人)
3. 2012年度法務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中青年課題《刑事訴訟法解釋研究》(主持人)
4. 2004年度法務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中青年課題《我國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主持人)
5. 2014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重點課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修改研究》(主持人)
6. 中國法學會2013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一般課題《新刑事訴訟法視野下偵查階段辯護律師權利保障問題研究》(主持人)
7. 2010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一般課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醫療程式構建與完善》(主持人)
8. 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創新團隊項目《刑事辯護制度研究》(主持人)
汪海燕教授(中)在澳門訪問汪海燕教授(中)在澳門訪問

作品著述

著作
1. 《刑事訴訟模式的演進》(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 《我國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 《刑事證據基本問題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 《中國司法制度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5. 《法國刑事司法——偵查與起訴的比較研究》(合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6. 《傳媒與司法》(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7. 《刑事訴訟法學》(參著),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8.《刑事訴訟法》(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9.《刑事訴訟法律移植研究》(獨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10.《刑事訴訟法解釋研究》(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論文
  1.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解釋學檢視》,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8年第1期。
  2. 《跨行政區劃檢察院的法律地位研究——以檢察院組織法修改為視角》(合著),載《法學雜誌》2017年第12期。
3.《監察制度與<刑事訴訟法>的銜接》,載《政法論壇》,2017年第6期。
4.《司法改革背景下檢委會的職能定位》,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5.《刑事冤錯案件的制度防範與糾正——基於聶樹斌案的思考》,載《比較法研究》2017年第3期。
6.《審判中心背景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完善》,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7年第4期。
7.《預斷防範:刑事庭審實質化訴訟層面之思考》(合著),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6年第1期。
8.《庭前會議制度若干問題研究——以“審判中心”為視角》,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
9.《審判中心視閾下庭前會議功能探析》(合著),載《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10.《主辦偵查員制度研究》(合著),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6年第4期。
11.《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理論研究》(合著),載《人民檢察》2016年第15期。
12.《刑事速裁程式的兩種模式——兼論我國刑事速裁程式的構建》(合著),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13.《論刑事庭審實質化》,載《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14.《後勞教時代的改革徑路——以程式與實體的互動影響為視角》(合著),載《法學雜誌》2015年第7期。
15.《日本刑事審前程式改進趨向與評析》(合著),載《人民檢察》2015年第11期。
16.《律師偽證刑事責任問題研究》,載《中國法學》2011年第6期。
17.《論刑事程式倒流》,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5期。
18.《形式理性的缺陷、缺失與誤讀——以刑事訴訟為視角》,載《法學研究》2006年第5期。
19.《偵查階段律師辯護問題研究——兼論修訂後的<律師法>實施問題》(合著),載《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20.《檢察機關審查逮捕權異化與消解》,載《政法論壇》2014年第6期。
21.《辯護律師訴訟權利保障的法治困境》(合著),載《中國司法》2014年第1期。
22.《機遇與挑戰:網路輿情對我國刑事碎發的影響及應對》(合著),載《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年第6期。
23.《切實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載《光明日報》2014年11月2日。
24.《刑事訴訟法解釋論綱》,載《清華法學》2013年第6期。
25.《“立法式”解釋:我國刑事訴訟法解釋的困局》,載《政法論壇》2013年第6期。
26. 《辯護律師偵查階段有無調查取證權辨析——以法律解釋學為視角》(合著),載《法學雜誌》2013年第11期。
27. 《合理解釋:辯護權條款虛化和異化的防線》,載《政法論壇》2012年第6期。
28. “A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Judicial Review and the Variation of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FLC),2011.1.
29.《貧窮者如何獲得正義——論我國公設辯護人制度的構建》,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8年第3期。
30. 《除魅與重構:刑事訴訟的法律移植與本土化》,載《政法論壇》2007年第2期。
31.《建構我國污點證人刑事責任豁免制度》,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32. 《解讀“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析憲法修改對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影響》,載《當代法學》2005年第2期。

榮譽獎勵

1. 2005年獲中國法學會第六屆“訴訟法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一等獎
2. 2007年獲中國法學會第一屆“刑事訴訟法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3. 2012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合著)
4.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5. 2013年入選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雙千計畫
6. 2011年入選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刑事法學創新團隊負責人)
7. 2014年入選中國政法大學中青年人才支持計畫(A類)
8. 2014年獲第三屆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9.2017年榮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10.2017年榮獲第四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