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故事寫汪信之因與其兄不合出走到麻地,靠賣炭、賣鐵、經營漁業,漸漸發展成為地方一霸。在
汪進京城臨安,投闕上書要為國家效力恢復中原之際,由於兒子對汪的兩位友人程彪、程虎饋贈不多,二程便告官誣陷汪信之謀反。官府捉拿,汪信之在率領眾人自衛後逃離,而家人全部被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汪信之投案自首,救活全家人,而自己遭處斬。
故事原文
白髮蘇堤老嫗,不知生長何年。相隨
寶駕共南遷,往事能言舊汴。
前度君王游幸,一時詢舊悽然。魚羹妙制味猶鮮,雙手擎來奉獻。
說話大宋乾道淳熙年間,孝宗皇帝登極,奉高宗為太上皇。那時金邦和好,四郊安靜,偃武修文,與民同樂。孝宗皇帝時常奉著太上乘龍舟,來西湖玩賞。湖上做買賣的,一無所禁,所以小民多有乘著聖駕出遊,
趕趁生意。只賣酒的,也不止百十家。
且說有個酒家婆姓宋,排行第五,喚做
宋五嫂,原是東京人氏,造得好鮮魚羹,京中最是有名的。建炎中,隨駕南渡,如今也僑寓蘇堤
趕趁。一日,太上游湖,泊船蘇堤之下,聞得有東京人語音。遣內官召來,乃一年老婆婆。有老
太監認得他是汴京樊樓下住的
宋五嫂,善煮魚羹,奏知太上。太上題起舊事,悽然傷感,命制魚羹來獻。太上嘗之,果然鮮美,即賜金錢一百文。此事一時傳遍了
臨安府,王孫公子,家富巨室,人人來買
宋五嫂魚羹吃,那老嫗因此遂成巨富。有詩為證:一碗魚羹值幾錢?舊京遺制動天顏。時人倍價來爭市,半買君恩半買鮮。
又一日,御舟經過斷橋,太上舍舟閒步,看見一酒肆精雅,坐啟內設個素屏風,屏風上寫《風入松》詞一首,詞云:
“一春常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鞦韆。
暖風十里
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得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移殘酒,來尋陌上花鈿。”
太上覽畢,再三稱賞,問
酒保:“此詞何人所作?”酒保答言:“此乃太學生於國寶醉中所題。”太上笑道:“此詞雖然做得好,但末句‘重移殘酒’,不免帶寒酸之氣。”因索筆,就屏上改云:“明日重扶殘醉。”即日宣召於國寶見駕,欽賜翰林待詔。那酒家屏風上添了御筆,遊人爭來觀看,因而飲酒,其家亦致大富。後人有詩,
單道於國寶際遇太上之事。詩曰:“素屏風上醉題詞,不道君王盼睞奇。若問姓名誰上達?酒家即是
魏無知。”又有詩讚那酒家云:“御筆親刪墨未乾,滿城聞說盡爭看。一般酒肆偏騰湧,始信皇家雨露寬。”
那時南宋承平之際,無意中受了朝廷恩澤的不知多少。同時,又有文武全才,出名豪俠,不得際會風雲,被小人誣陷,激成大禍,後來做了一場
沒撻煞的笑話。此乃命也,時也,運也。正是:古時來風送滕王閣,運退
雷轟薦福碑。
話說乾道年間,
嚴州遂安縣有個富家,姓汪,名孚,字師中,曾登鄉薦,有財有勢,專一武斷鄉曲,把持官府,為一鄉之豪霸。因殺死人命,遇了對頭,將汪孚問配
吉陽軍去。他又夤緣魏國公
張浚,假以募兵報效為由,得脫罪籍。回家益治資產,復致大富。他有個嫡親兄弟
汪革,字信之,是個文武全才,從幼只在哥哥身邊居住。因與哥哥汪孚酒中爭論,一句閒話,彆口氣隻身徑走出門,口裡說道:“不致千金,誓不還鄉!”身邊只帶得一把雨傘,並無財物,思想:“那裡去好?我聞得人說,淮慶一路有耕冶可業,甚好經營。且到彼地,再作道理。只是沒有盤纏。”心生一計:自國小得些槍棒拳法在身,那時
抓縛衣袖,做個把勢模樣。逢著馬頭聚處,使幾路空拳,將這傘權為槍棒,撇個架子,一般有人喝彩,齎發幾文錢,將就買些酒飯用度。
不一日,渡了揚子江。一路相度地勢,直至
安慶府。過了宿松,又行三十里,地名麻地坡。看見荒山無數,只有破古廟一所,絕無人居,山上都是炭材。
汪革道:“此處若起個鐵冶,炭又方便,足可擅一方之利。”於是將古廟為家,在外糾合無籍之徒,因山作炭,賣炭買鐵,就起個鐵冶,鑄成鐵器,出市發賣。所用之人,各有職掌,恩威並著,無不欽服。數年之間,發個大家事起來。遣人到嚴州取了妻子,來麻地居住。起造廳屋千間,極其壯麗。又占了本處酤坊,每歲得利若干。又打聽望江縣有個天荒湖方圓七十餘里,其中多生魚蒲之類。
汪革承佃為己業,湖內漁戶數百,皆服他使喚,每歲收他魚租。其家益富,獨霸麻地一鄉。鄉中有事,俱由他武斷。出則佩刀帶劍,騎從如雲,如貴官一般。四方窮民,歸之如市,
解衣推食,人人願出死力。又將家財交結附近郡縣官吏。若與他相好的,酒杯來往;若與他作對的,便訪求他過失,輕則遣人訐訟,敗其聲名,重則私令亡命等於沿途劫害,無處蹤跡。以此人人懼怕,交歡恐後。分明是:
郭解重生,朱家再出,氣壓鄉邦,名聞郡國。
話分兩頭。卻說江淮宣撫使皇甫倜,為人寬厚,頗得士心。抬致四方豪傑,就中選驍勇的,厚其資糧,朝夕訓練,號為“
忠義軍”。宰相湯思退忌其威名,要將此缺替與門生
劉光祖。乃陰令心腹御史劾奏皇甫倜糜費錢糧,招致無賴兇徒,
不戰不征,徒為他日地方之害。朝廷將皇甫倜革職,就用了劉光祖代之。那
劉光祖為人又畏懦,又刻薄,專一阿奉宰相,乃悉反皇甫倜之所為,將忠義軍散遣歸田,不許占住地方生事。可惜皇甫倜幾年精力,訓練成軍,今日一朝而散。這些軍士,也有歸鄉的,也有結夥走綠林中道路的。
就中單表二人,程彪、程虎,荊州人氏。弟兄兩個,都學得一身好
武藝,被
劉光祖一時驅逐,平日有的請受都花消了,無可存活,思想投奔誰好。猛然想起:“洪教頭洪恭,今住在太湖縣南門倉巷口,開個茶坊。他也曾做軍校,昔年相處得好。今日何不去奔他,共他商議資身之策?”二人收拾行李,一徑來太湖縣尋取洪恭。洪恭恰好在
茶坊中,相見了,
各敘寒溫,二人道其來意。洪恭自思家中
蝸窄,難以相容。當晚殺雞為黍,
管待二人,送在近處庵院歇了一晚。次日,洪恭又請二人到家中早飯,取出一封書信,說道:“多承二位遠來,本當留住幾時,爭奈家貧
待慢。今指引到一個去處,管取情投意合,有個小小富貴。”二人謝別而行。將書札看時,上面寫道:“此書送至宿松縣麻地坡汪信之十二爺
開拆。”二人依言,來到麻地坡,見了
汪革,將洪恭書札呈上。
汪革拆開看時,上寫道:“侍生洪恭再拜,字
達信之十二爺閣下:自別台顏,時切想念!茲有程彪、程虎兄弟,武藝超群,向
隸籍忠義軍。今為新統帥散遣不用,特奉薦至府,乞留為館賓,
令郎必得其資益。外,敝縣有湖盪數處,
頗有出產,閣下屢約來看,何遲遲耶?專候撥冗一臨,若得之,亦美業也。”
汪革看畢大喜!即喚兒子汪世雄出來相見。置酒款待,打掃房屋安歇。自此程彪、程虎住在汪家,朝夕與汪世雄演習弓馬,點撥槍棒。
不覺三月有餘,
汪革有事欲往
臨安府去。二程聞
汪革出門,便欲相別。
汪革問道:“二兄今往何處?”二程答道:“還到太湖會洪教頭則個。”
汪革寫下一封
回書,寄與洪恭。正欲齎發二程起身,只見汪世雄走來,向父親放道:“槍棒還未精熟,欲再留二程過幾時,講些陣法。”
汪革依了兒子言語,向
二程說道:“小兒領教未全,且屈寬住一兩個月,待不才回家奉送。”二程見
汪革苦留,只得住了。
卻說
汪革到了
臨安府,幹事已畢。朝中論傳金虜敗盟,詔議戰守之策。
汪革投匭上書,極言向來和議之非。且云:“國家雖安,忘戰必危。江淮乃東南重地,散遣忠義軍,最為非策。”末又云:“臣雖不才,願倡率兩淮忠勇,為國家前驅,恢復中原,以報積世之仇,方表
微臣之志。”天子覽奏,下樞密院會議。這樞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曉得
臨渴掘井,那會得
未焚徙薪?況且布衣上書,誰肯破格薦引?又未知金韃子真箇殺來也不,且不覆奏,只將溫言好語,款留
汪革在
本府候用。
汪革因此逗留
臨安,急切未回。正是:將相無人國內虛,布衣有志枉嗟吁。黃金散盡
貂裘敝,悔向
鹹陽去上書。
話分兩頭。再說程彪、程虎二人住在汪家,將及一載,胸中本事,傾倒得授與汪世雄,指望他重重
相謝。那汪世雄也情願厚贈,奈因父親
汪革,一去不回。二程等得不耐煩,堅執要行,汪世雄苦苦相留了幾遍。到後來,畢竟留不住了。一時手中又值空乏,打並得五十兩銀子,分送與二人,每人二十五兩,衣服一套,置酒作別。席上汪世雄說道:“重承二位
高賢屈留賜教,
本當厚贈,只因家父久寓臨安,二位又堅執要去,世雄手無利權,只有些小私財,權當路費。改日兩位若便道光顧,尚容補謝。”二人見銀兩不多,大失所望,口雖不語,心下想道:“洪教頭說得汪家父子,萬分輕財好義,許我個小富貴,特特而來。淹留一載,只這般
齎發起身!比著忠義軍中請受,也爭不多。早知如此,何不就
汪革在家時,即便相辭?也少不得助些盤費。如今
汪革又不回來,欲待再住些時,又吃過了送行酒了。”只得怏怏而別。臨行時,與汪世雄討封
回書與洪教頭。汪世雄文理不甚通透,便將父親先前寫下這封書,遞與二程,托他致意。二程收了。汪世雄又送一程,方才轉去。
當日二程走得睏乏,到晚尋店歇宿。沽酒對酌,各出怨望之語。程虎道:“汪世雄不是個三歲孩兒,難道百十貫錢鈔,做不得主?
直恁裝窮
推故,將人小覷!”程彪道:“那孩子雖然輕薄,也還有些面情;可恨
汪革特地相留,不將人為意,數月之間,書信也不寄一個。只說待他回家奉送,難道十年不回,也等他十年?”程虎道:“那些倚著財勢,橫行鄉曲,原不是什麼輕財好客的
孟嘗君。只看他老子出外,兒子就支不動錢鈔,便是小家樣子。”程彪道:“那洪教頭也不識人。難道別沒個相識,偏薦到這三家村去處?”二個
一遞一句,說了半夜,吃得有八九分酒了,程虎道:“
汪革寄與洪教頭書,書中不知寫甚言語,何不拆來一看?”程彪真箇解開包裹,將書取出,濕開封處看時,上寫道:“侍生
汪革再拜,覆書子敬教師門下:久別懷念,得手書如對面,喜可知也。承薦二程,即留與小兒相處。奈彼欲行甚促,仆又有臨安之游,不得厚贈,有負水意。慚愧,慚愧!”書尾又寫細字一行,云:“別諭俟從
臨安回,即得踐約,計期當在秋涼矣。革再拜。”程虎看罷,大怒道:“你是個富家,特地投奔你一場,便多將金帛結識我們,久後有相逢處。又不是僱工代役,算甚日子久近?卻說道,‘欲行甚促’,‘不得厚贈’,主意原自輕了。”程虎便要將書扯碎燒毀,卻是程彪不肯,依舊收藏了。說道:“洪教頭薦我兄弟一番,也把個回信與他,使他曉得沒甚湯水。”程虎道:“也說得是。”當夜安歇無話。
次早起身,又行了一日。第三日,趕到太湖縣,見了洪教頭。洪恭在
茶坊內坐下,
各敘寒溫。原來洪恭向來娶下個小老婆,喚做細姨,最是幫家做活,看蠶織絹,不辭辛苦,洪恭十分寵愛。只是一件,那婦人是勤苦作家的人,水也不捨得一杯與人吃的。前次程彪、程虎兄弟來時,洪恭雖然送在庵院安歇,卻費了他朝暮兩餐,被那婦人絮鋋了好幾日。今番二程又來,洪恭不敢延款了,又乏錢相贈;家中存得幾匹好絹,洪恭要贈與二程,料是細姨不肯,自到房中,取了四匹,揣在懷裡。剛出房門,被
細姨撞見攔住道:“
老無知,你將這絹往那裡去?”洪恭遮掩不過,只得央道:“程家兄弟是我好朋友,今日遠來別我還鄉,無物表情,你只當權借這絹與我,休得違拗。”細姨道:“老娘千辛萬苦,織成這絹,不把來白送與人的。你自家有絹,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洪恭又道:“他好意遠來看我,酒也不留他吃三杯了,這四匹絹怎省得?我的娘,好歹讓我做主這一遭兒。待送他轉身,我自來陪你的禮。”說罷就走。
細姨扯住衫袖,道:“你說他遠來,有甚好意?
前番白白里吃了兩頓,今番又做指望。這幾匹絹,老娘自家也不捨得做衣服穿,他有甚親情往來,卻要送他?他要絹時,只教他自與老娘取討。”洪恭見小老婆執意不肯,又怕二程等久,只得發個狠,灑脫袖子,徑奔出茶坊來。惹得細姨喉急,發起話來道:“甚么沒廉恥的光棍,非親非眷,不時到人家蒿惱!各人要達時務便好。我們開茶坊的人家,有甚大出產?常言道:貼人不富自家窮。有我們這樣
老無知、老禽獸,不守本分,
慣一招引
閒神野鬼上門鬧炒!看你沒飯在鍋里時節,有那個好朋友,把一斗五升來資助你?”故意走到屏風背後,千禽獸、萬禽獸的罵。原來細姨在內爭論時,二程一句句都聽得了,心中十分焦燥。又聽得後來罵詈,好沒意思,不等洪恭作別,取了包裹便走。洪恭隨後趕來,說道:“小妾因兩日有些反目,故此言語不順,二位休得計較。這粗絹四匹,權折一飯之敬,休
嫌微鮮。”程彪、程虎那裡肯受,抵死推辭。洪恭只得取絹自回。細姨見有了絹,方才住口。正是:從來陰性吝嗇,一文割捨不得。剝盡老公麵皮,惡斷朋友親戚。
大抵婦人家勤儉惜財,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比如細姨一味慳吝,不存丈夫體面,他自躲在房室之內,做男子的免不得出外,如何做人?為此恩變為仇,招非攬禍,往往有之。所以古人說得好,道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閒話休題。再說程彪、程虎二人,初意來見洪教頭,指望照前款留,他便細訴心腹,再求他薦到個好去處,又作道理。不期反受了一場辱罵,思量沒處出氣。所帶
汪革回書未投,想起書中有“別諭……候秋涼踐約”等話,不知何事?心中正恨
汪革,“何不陷他謀叛之情,兩處氣都出了?好計,好計!只一件,這書上原無實證,難以出首,除非如此如此。”二人離了太湖縣,行至江州,在城外覓個旅店,安放行李。
次日,弟兄兩個改換衣裝,到宣撫衙門前踅了一回。回來吃了早飯,說道:“多時不曾上潯陽樓,今日何不去一看?”兩個鎖上房門,帶了些散碎銀兩,逕到潯陽樓來。那樓上遊人無數,二人倚欄觀看,忽有人扯著程彪的衣袂,叫道:“程大哥,幾時到此?”程彪回頭看,認得是府內慣緝事的,
諢名叫做張光頭。程彪慌忙叫兄弟程虎,一齊作揖,說道:“
一言難盡。且同坐吃三杯,慢慢的告訴。”當下三人揀副空座頭坐下,分付酒保取酒來飲。張光頭道:“聞知二位在安慶汪家做教師,甚好際遇!”程彪道:“甚么際遇?幾乎弄出大事來!”便
附耳低言道:“
汪革久霸一鄉,漸有謀叛之意。從我學弓馬戰陣,莊客數千,都教演精熟了,約太湖洪教頭洪恭,秋涼一同舉事。教我二人糾合忠義軍舊人為內應,我二人不從,逃走至此。”張光頭道:“有甚證驗?”程虎道:“見有書札,托我回復洪恭,我不曾替他投遞。”張光頭道:“書在何處?借來一看。”程彪道:“在
下處。”三人飲了一回,還了酒錢。張光頭直跟二程到下處,取書看了。道:“這是機密重情,不可匯漏。不才即當稟知宣撫司,二位定有重賞。”說罷,作別去了。
次日,張光頭將此事密密的稟知宣撫使劉光祖。光祖即捕二程兄弟置獄,取其口詞並
汪革復洪恭書札,密地飛報樞密府。樞密府官大驚!商量道:“
汪革見在
本府候用,何不擒來鞫問?”差人去拿
汪革時,汪革已自走了。原來
汪革素性輕財好義,樞密府里的人,一個個和他相好,聞得風聲,預先報與他知道,因此汪革連夜逃回。樞密府官見拿
汪革不著,愈加心慌,便上表奏聞天子。天子降詔,責令宣撫使捕
汪革、洪恭等。宣撫司移文安慶李太守,轉行太湖、宿松二縣,拿捕反賊。
卻說洪恭在
太湖縣廣有耳目,聞風先已逃避無獲。只有
汪革家私浩大,一時難走。此時宿松縣令正缺,只有縣尉姓何,名能,是他權印。奉了郡檄,點起士兵二百餘人,望麻地進發。行未十里,何縣尉在馬上思量道:“聞得汪家父子驍勇,更兼冶戶魚戶,不下千餘,我這一去,可不枉送了性命?”乃與士兵都頭商議,向山谷僻處屯住數日,回來稟知李太守,道:“
汪革反謀,果是真的。莊上器械精利,整備拒捕。小官寡不敵眾,只得
回軍。伏乞鈞旨,別差勇將前去,方可成功。”
李公聽信了,便請都監郭擇商議。郭擇道:“
汪革武斷一鄉,目無官府,已非一日。若說反叛,其情未的。據稱拒捕,何曾見官兵殺傷?依起愚見,不須動兵,小將不才,情願挺身到彼,觀其動靜。若彼無叛情,要他親到府中分辨;他若不來,剿除未晚。”李公道:“都監所言極當,即煩一行。須體察仔細,不可被他瞞過。”郭擇道:“小將理會得。”李公又問道:“將軍此行,帶多少人去?”郭擇道:“只親隨十餘人足矣。”李公道:“下官將一人幫助。”即喚緝捕使臣王立到來。王立朝上唱個喏,立於傍邊。李公指著道:“此人膽力頗壯,將軍同他
去時,緩急有用。”原來郭擇與
汪革素有交情,此行輕身而往,本要勸諭汪革,周全其事。不期太守差王立同去,“他倚著上官差遣,便要誇才賣智。
七嘴八張,連我也不好做事了。”欲待推辭,不要他去,又怕太守疑心,只得領諾,怏怏而別。
次早,王立抓紥停當,便去催促郭擇起身。又向郭擇道:“郡中捕賊文書,須要帶去。
汪革這廝,來便來;不來時,小人同著都監一條麻繩,扣他頸皮。王法無親,那怕他走上天去!”郭擇早有三分不樂,便道:“文書雖帶在此,一時不可說破,還要
相機而行。”王立定要討文書來看,郭擇只得與他看了。王立便要拿起,卻是郭擇不肯,自己收過,藏在袖裡。當日郭擇和王立都騎了馬,手下跟隨的不上二十個人,離了郡城,望宿松而進。
卻說
汪革自臨安回家,已知樞密院行文訊息,正不知這場是非,從何而起。卻也自恃沒有反叛實跡,跟腳牢實,放心得下。
前番何縣尉領兵來捕,雖不曾到麻地,已自備細知道,這番如何不打探訊息?聞知郡中又差郭都監來,帶不滿二十人,只怕是誘敵之計,預戒莊客,大作準備。分付兒子汪世雄,埋伏壯丁伺候,“倘若官兵來時,只索抵敵。”卻說世雄妻張氏,乃太湖縣鹽賈
張四郎之女,平日最有智數,見其夫裝束,問知其情,乃出房對
汪革說道:“公公素以豪俠名,積漸為官府所忌。若其原非反叛,官府亦自知之。為今之計,不若挺身出辨,得罪猶小,尚可保全家門。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難訴,
悔之無及矣。”
汪革道:“郭都監,吾之故人,來時定有商量。”遂不從張氏之言。
再說郭擇到了麻地,徑至
汪革門首。
汪革早在門外迎候,說道:“不知都監駕臨荒僻,失於遠接。”郭擇道:“郭某此來,甚非得已,信之必然相諒。”兩個揖讓升廳,分賓坐定,
各敘寒溫。郭擇看見兩廂廊莊客往來不絕,明晃晃擺著刀槍,心下頗懷悚懼。又見王立跟定在身旁,不好細談。
汪革開言問道:“此位何人?”郭擇道:“此乃太守相公所遣王觀察也。”
汪革起身,重與
王立作揖,道:“
失瞻,休罪!”便請王立在廳側小閣兒內坐下,差個主管相陪。其餘從人俱在門首空房中安紥。
一時間備下三席大酒:郭擇客位一席,
汪革主位相陪一席,王立另自一席。餘從滿盤肉,大瓮酒,盡他醉飽。飲酒中間,
汪革又移席書房中小坐,卻細叩郭擇來意。郭擇隱卻郡檄內言語,只說道:“太守相公深知信之被誣,命郭某前來勸諭。信之若藏身不出,便是
無絲有線了;若肯至郡分辨,郭某
一力擔當。”
汪革道:“且請寬飲,卻又理會。”郭擇真心要周全
汪革,乘王立不在眼前,正好說話,連次催併汪革決計。
汪革見逼得慌,愈加疑惑。
此時六月天氣,
暑氣蒸人,汪革要郭擇解衣暢飲,郭擇不肯。郭擇連次要起身,
汪革也不放,只管斟著大觥相勸。自己牌至申牌時分,席還不散。郭擇見天色將晚,恐怕他留宿,決意起身。說道:“適郭某所言,出於至誠,並無半字相欺。從與不從,早早裁決,休得兩相擔誤。”
汪革帶著半醉,喚郭擇的表字道:“
希顏是我故人,敢不
吐露心腹:某無辜受謗,不知所由。今即欲入郡參謁,又恐郡守不分皂白,阿附上官,強入人罪,鼠雀貪生,人豈不惜命?今有楮券四百,聊奉
希顏表意,為我轉限兩三個月。我當向
臨安借貴要之力,與樞密院討個人情。上面先說得停妥,方敢出頭。希顏念吾平日交情,休得
推委。”郭擇本不欲受,只恐汪革心疑生變,乃佯笑道:“平昔相知,自當效力,何勞厚賜?暫時領受,容他日
璧還。”卻待舒手去接那
楮券,誰知王觀察王立站在窗外,聽得
汪革將楮券送郭擇,自己卻沒甚賄賂,帶著九分九厘醉態,不覺大怒!拍窗大叫道:“好都監!樞密院奉聖旨著本郡取謀反犯人,乃受錢轉限,誰人敢擔這干係?”
原來汪世雄率領壯丁,正伏在壁後。聽得此語,即時躍出,將郭擇一索捆番,罵道:“吾父與你何等交情,如何藏匿聖旨文書,吃騙吾父入郡,陷之死地?是何道理?”王立在窗外聽見勢頭不好,早轉身便走。正遇著一條好漢,提著朴刀攔住。那人姓劉,名青,綽號“劉千斤”,乃
汪革手下第一個心腹家奴,喝道:“賊子那裡走!”王立撥出腰刀廝鬥,奪路向前,早被劉青左臂上砍上一刀,王立負痛而奔,劉青緊步趕上。只聽得莊外喊聲大舉,莊客將從人亂砍,盡皆殺死。王立肩胛上又中了一朴刀,情知逃走不脫,便隨刀仆地,妝做僵死。莊客將撓鉤拖出,和眾死屍一堆兒堆向牆邊。
汪革當廳坐下,汪世雄押郭擇,當面搜出袖內文書一卷。
汪革看了大怒!喝教斬首。郭擇叩頭求饒,道:“此事非關小人,都因何縣尉妄稟拒捕,以致太守發怒。小人奉上官差委,不得已而來。若得何縣尉面對明白,小人雖死不恨。”
汪革道:“留下你這驢頭也罷,省得那狗縣尉沒有了證見。”分付:“權鎖在耳房中。”教汪世雄即時往炭山冶坊等處,凡壯丁都要取齊聽令。
卻說
炭山都是村農,怕事,聞說汪家造反,一個個都向深山中
藏躲。只有冶坊中大半是
無賴之徒,
一呼而集,約有三百餘人,都到莊上,殺牛宰馬,權做賞軍。莊上原有駿馬三匹,日行數百里,價值千金。那馬都有名色,叫做:惺惺騮、小驄騾、番婆子。又平日結識得四個好漢,都是膽勇過人的。那四個?龔四八、董三、董四、錢四二。其時也
都來莊上,開懷飲酒,直吃到四更盡,五更初。眾人都醉飽了,汪革紥縛起來,真像個好漢:頭總旋風髻,身穿白錦袍;?鞋兜腳緊,裹肚系身牢。多帶穿楊箭,高擎斬鐵刀。雄威真罕見,麻地顯英豪!
汪革自騎著番婆子,控馬的用著劉青,又是一個不良善的,怎生模樣?剛須環眼威風凜,八尺長軀一片錦。千斤鐵臂敢相持,好漢逢他
打寒噤。
汪革引著一百人為前鋒。董三、董四、錢四二共引三百人為中軍。汪世雄騎著小驄騾,卻教龔四八騎著惺惺騮相隨,引一百餘人,押著郭都監為後隊。分發已定,連放三個大銃,一齊起身,望宿松進發,要拿何縣尉。正是: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離城約五里之近,天色大明。只見錢四二跑上前向
汪革說道:“要拿一個縣尉,何須驚天動地!只消數人突然而入,縛了他來就是。”
汪革道:“此言有理。”就教錢四二押著大隊屯住,單領董三、董四、劉青和二十餘人前行。望見城濠邊一群小兒連臂而歌,歌曰:“二六佳人姓汪,偷個船兒過江。過江能幾日?一杯熱酒難當。”歌之不已。
汪革策馬近前叱之,忽然不見,心下甚疑。到縣
前時,已是
早衙時分,只見靜悄悄地,絕無動靜。
汪革卻待下馬,只見一個
直宿的老門子,從縣裡面唱著哩?花兒的走出,被劉青一把拿住,問道:“何縣尉在那裡?”老門子答道:“昨日往東村勾攝公事未回。”
汪革就教他引路。徑出東門,約行二十餘里,來到一所大廟,喚做福應侯廟,乃是一邑之香火。本邑奉事甚謹,最有靈應。老門子指道:“每常官府下鄉,只在這廟裡歇宿,可以問之。”
汪革下馬入廟。
廟祝見人馬雄壯,刀仗鮮明,正不知甚人,唬得
尿流屁滾,跪地迎接。
汪革問他縣尉訊息,
廟祝道:“昨晚果然在廟安歇,今日五更起馬,不知去向。”汪革方信老門子是實話,將他放了。就在廟裡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蹤跡縣尉,並無的信。看看捱至申牌時分,
汪革心中十分焦燥,教取火來,把這福應侯廟燒做白地,引眾仍回舊路。劉青道:“縣尉雖然不在,卻有妻小在
官廨中。若取之為質,何愁縣尉不來?”
汪革點頭道:“是。”行至東門,尚未昏黑,只見城門已閉。卻是王觀察王立不曾真死,負痛逃命入城,將事情一一稟知巡檢。那巡檢唬得
面如土色,一面分付閉了城門,防他羅唣;一面申報郡中,說
汪革殺人造反,早早發兵剿捕。
再說
汪革見城門閉了,便欲放火攻門。忽然一陣怪風,從城頭上旋將下來。那風好不利害!吹得人毛骨俱悚,驚得那匹番婆子也直立嘶鳴,倒退幾步。
汪革在馬上大叫一聲,直跌下地來。正是:未知性命如何,先見四肢不舉。劉青見
汪革墜馬,慌忙扶起看時,不言不語,好似中
惡模樣,不省人事。劉青只得抱上雕鞍,董三、董四左右防護,劉青控馬而行。轉到南門,卻好汪世雄引著二三十人,帶著火把接應,合為一處。又行二里,
汪革方才甦醒。叫道:“
怪哉!分明見一神人,身長數丈,頭如車輪,白袍金甲,身坐城堵上,腳垂至地,神兵簇擁,不計其數,旗上明寫‘福應侯’三字。那神人舒左腳踢我下馬,想是神道怪我燒毀其廟,所以為禍也。明早引大隊到來,白日裡攻打,看他如何?”汪世雄道:“父親還不知道,錢四二恐防累及,已有異心,不知與眾人如何商議了,他先洋洋而去,以後眾人陸續走散,三停中已去了
二停。父親不如回到家中再作計較。”
汪革聽罷,
懊恨不已。
行至屯兵之地,見龔四八,所言相同。郭擇還鎖押在彼,
汪革一時性起,拔出佩刀,將郭擇劈做兩截。引眾再回麻地坡來,一路上又跑散了許多人。到莊點點人數,止存六十餘人。汪革嘆道:“吾素有忠義之志,忽為奸人所陷,無由自明。初意欲擒拿縣尉,究問根由,報仇雪恥;因借府庫之資,招徠豪傑,跌宕江淮,驅除這些貪官污吏,使威名蓋世;然後就朝遷恩撫,為國家出力,建萬世之功業。今吾志不就,命也。”對龔四八等道:“感眾兄弟相從不捨,吾何忍負累!今罪犯必死,此身已
不足惜。眾兄弟何不將我昢送官,自脫其禍?”龔四八等齊聲道:“哥哥說那裡話!我等平日受你看顧大恩,今日患難之際,生死相依,豈有更變!哥哥休將錢四二一例看待。”
汪革道:“雖然如此,這麻地坡是個
死路,若官兵一到,沒有退步。大抵朝遷之事,虎頭蛇尾,且暫為逃難之計。倘或天天可憐,不絕盡汪門宗祀,此地還是我子孫故業。不然,我
汪革魂魄,亦不復到此矣!”言訖,撲簌簌兩行淚下。汪世雄放聲大哭,龔四八等皆泣下,不能仰視。
汪革道:“天明恐有軍馬來到,
事不宜遲矣。天荒湖有漁戶可依,權且躲避。”乃盡出金珠,將一半付與董三、董四,教他變姓易名,往臨安行都為賈,布散流言,說何縣尉迫脅
汪革,實無反情,只當公道不平,逢人分析。那一半付與龔四八,教他領了三歲的孫子,潛往吳郡藏匿。“官府只慮我北去
通虜,決不疑在近地。事平之後,逕到嚴州
遂安縣,尋我哥哥汪師中,必然收留。”乃將三匹名馬分贈三人。龔四八道:“此馬毛色非凡,恐被人識破,不可乘也。”
汪革道:“若遺與他人,有損無益。”提起
大刀,一刀一匹,三刀盡皆殺死。莊前莊後,放起一把無情火,必必剝剝,燒得烈焰騰天。
汪革與龔、董三人,就火光中灑淚分別。世雄妻張氏,見三歲的孩兒去了,大哭一場,自投於火而死。若
汪革早聽其言,豈有今日?正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智婦人,賽過男子。
汪革傷感不已,然無可奈何了。天色將明,分付莊客:“不願跟隨的,聽其自便。”引了
妻兒老少,和劉青等心腹三十餘人,徑投望江縣天荒湖來。取五隻漁船,分載人口,搖向蘆葦深處藏躲。
話分兩頭。卻說安慶李太守見了宿松縣
申文,大驚!忙備文書各上司處申報;一面行文各縣,招集民兵剿賊。江淮宣撫司
劉光祖將事情裝點大了,奏聞朝遷。旨意倒下樞密院:“著本處統帥約會各郡軍馬,合力剿捕,
毋致蔓延。”
劉光祖各郡調兵,到者約有四五千之數。已知
汪革燒毀房舍,逃入天荒湖內。又調各處船兵,
水陸並進。又支會平江一路,用兵邀截,以防
走逸。那領兵官無
非是都監、
提轄、縣尉、巡檢之類,素聞
汪革驍勇,黨與甚眾,人有畏怯之心。陸軍只屯住在望江城外,水軍只屯在里湖港口,搶擄民財,消磨糧餉,那個敢下湖捕賊?
住了二十餘日,湖中並無動靜。有幾個大膽的乘個小朅船,哨探出去,望見蘆葦中煙火不絕,遠遠的鼓聲敲響,不敢近視,依舊朅轉。又過幾日,煙火也沒了,鼓聲也不聞了。水哨稟知軍官,移船出港,
篩鑼擂鼓,搖旗吶喊而前,?入湖中。連打魚的小船都四散躲過,並不見一隻。向蘆葦煙起處搜看時,鬼腳跡也沒一個了。但見幾隻破船上堆卻木屑和草根,煨得船板焦黑。淺渚上有兩三面大鼓,鼓上縛著羊,連羊也餓得半死了。原來鼓聲是羊蹄所擊,煙火乃木屑。
汪革從湖入江,已順流東去,正不知幾時了。軍官懼罪,只得將船追去。
行出江口,只見五個漁船,一字兒泊在江邊,船上立著個漢子。有人認得這船是天荒湖內的漁船,攏船去拿那漢子查問時,那漢子噙著眼淚,告訴道:“小人姓樊,名速,川中人氏。因到此做些小商販,買賣已畢,與一個鄉親同坐一隻大船,三日前來此江口,撞著這五個漁船。船上許多好漢,自稱汪十二爺,要借我大船安頓人口,將這五個小漁船相換。我不肯時,腰間拔出雪樣的刀來便要殺害,只得讓與他去了。你看這個小船,怎過得川江?累我重複覓船,好不苦也!”船上兩個軍官商量道:“眼見得換船的汪十二爺,便是
汪革了。他人眾已散,只有兩隻大船,容易算計了,且放心趕去。”行至采石磯邊,見江面上擺列戰艦無數,卻是
太平郡差出軍官,領水軍把截採石,盤詰行船,恐防反賊汪革
走逸。打聽的實,兩處軍官相會。安慶軍官說起
汪革在湖中逃走入江,劫上兩隻大客船,裝載家小之事。“料他必從此過,小將跟尋下來,如何不見?”採石軍官聽說,大驚頓足道:“我被這奸賊瞞過了也!前兩日辰牌時分,果有兩隻大客船,船中滿載家小,其人冠帶來謁,自稱姓王,名中一,為蜀中參軍,任滿赴行都升補。想來‘汪’字半邊是‘王’字,‘革’字下截是‘中一’二字,此人正是
汪革。今已過去,不知何往矣!”兩處軍官度道:“失了汪革正賊,料瞞不過。”只得從實申報上司。上司見
汪革蹤跡神出鬼沒,愈加疑慮,請樞密院懸下
賞格,
畫影圖形,各處張掛:“有能擒捕汪革者,給賞一萬貫,官升三級;獲其嫡親家屬一口者,賞三千貫,官升一級。”
卻說
汪革乘著兩隻客船,徑下太湖。過了數日,聞知官府
挨捕緊急,料是藏躲不了,將客船鑿沉湖底,將家小寄頓一個打魚人家,多將金帛相贈,約定一年後來取。卻教劉青跟隨兒子汪世雄,間道往
無為州漕司出首,說:“父親原無反情,特為縣尉何能陷害,見今逃難行都,乞押去追尋,免致興兵調餉。此乃保全家門之計,不可遲滯。”世雄被父親所逼,只得去了。漕司看了汪世雄首詞,問了
備細,差官鎖押到
臨安府,挨獲
汪革;一面稟知樞密等院衙門去訖。
卻說
汪革發脫家小,單單剩得一身,改換衣裝,徑望臨安而走。在城外住了數日,不見兒子世雄訊息,想起城北廂官白正,系向年相識,乃夜入北關,叩門求見。白正見是
汪革,大驚,便欲走避。
汪革扯住說道:“兄長勿疑,某此來束手投罪,非相累也。”白正方才心穩,開言問道:“官府捕足下甚急,何為來此?”
汪革將
冤情告訴了一遍:“如今願借兄長之力,得詣闕自明,死亦無恨。”白正留
汪革住了一宿,次早報知樞密府,遂下於大理院
獄中。獄官拷問他家屬何在,及同黨之人姓名。
汪革道:“妻小都死於火中,只有一子名世雄,一向在外做客,並不知情。莊丁俱是村民,各各逃命去訖,亦不記姓名。”獄官嚴刑拷訊,終不肯說。
卻說白正不願領賞,紀功升官,心下十分可憐汪革,一應
獄中事體,替他周旋。
臨安府聞說反賊
汪革投到,把做異事傳播。董三、董四知道了,也來暗地與他使錢,大尹院上官吏都得了賄賂,
汪革稍得寬展,遂於
獄中上書。大略云:“臣
汪革,於某年某月投匭獻策,願倡率兩淮忠義,為國家前驅破虜,恢復中原。臣志在報國如此,豈有貳心?不知何人謗臣為反,又不知所指何事?願得其人與臣面質,使臣心跡明白,雖死猶生矣。”天子見其書,乃詔九江府押送程彪、程虎二人,到行都並下大理鞫問。其時無為州漕司文書亦到,汪世雄也來了。那會審一日,好不熱鬧!
汪革父子相會,一段悲傷,自不必說,看見對頭,卻是二程兄弟,出自意外,到吃一驚!方曉得這場是非的來歷。
刑官審問時,二程並無他話,只指
汪革所寄洪恭之書為據。
汪革辨道:“書中所約秋涼踐約,原欲置買太湖縣湖盪,並非另情。”刑官道:“洪恭已在逃了,有何對證?”汪世雄道:“聞得洪恭見在
宣城居住,只拿他來審,便知端的。”刑官一時不能決,權將四人分頭監候,行文寧國府去了。不一日,本府將洪恭解到。劉青在外面已自
買囑解子,先將程彪、程虎根由
備細與洪恭說了。洪恭料得沒事,大著膽進院。遂將寫書推薦二程,約
汪革來看湖盪,及汪家齎發薄了,二人不悅,並贈絹不受之故,
始末根由,說了一遍。“
汪革回書,被程彪、程虎藏匿不付。兩頭懷恨,遂造此謀,誣陷平人,更無別故。”堂上官錄了口詞,向
獄中取出汪家父子、二程兄弟面證。程彪、程虎見洪恭說得的實了,無言可答。
汪革又將何縣尉停泊中途,詐稱拒捕,以致上司激怒等因,說了一遍。問官
再四推鞫無異,又且得了賄賂,有心要周旋其事。當時判出審單,略云:審得犯人一名汪革,
頗有俠名,原無反狀。始因二程之私怨,妄解書詞;繼因何尉之訛言,遂開兵釁。察其本謀,實非得已。但不合不行告辨,糾合兇徒,擅殺職官郭擇及士兵數人。情雖可原,罪實難宥。思其束手自投,顯非抗拒。但行兇非止一人,據革自供當時逃散,不記姓名;而郡縣
申文,已有劉青名字。合行文本處訪拿治罪,不可終成漏網。革子世雄,知情與否,亦難懸斷。然觀無為州首詞與
同惡相濟者不侔,似宜準自首例,姑從
末減。汪革照律該凌遲處死,仍
梟首示眾,
決不待時。汪世雄杖脊發配二千里外。程彪、程虎首事妄言,杖脊發配一千里外。俱俟凶黨劉青等到後發遣。洪恭供明釋放。縣尉
何能捕賊無才,罷官削籍。獄具,覆奏天子。聖旨依擬。劉青一聞這個訊息,預先漏與
獄中,只勸汪革服毒自盡。
汪革這一死,正應著宿松城下小兒之歌。他說“二六佳人姓汪”,
汪革排行十二也;“偷個船兒過江”,是指劫船之事;“過江能幾日?一杯熱酒難當”,汪革今日將熱酒服毒,果應其言矣。古來說,童謠乃天上
熒惑星化成小兒,預言禍福。看起來
汪革雖不曾成什麼大事,卻被官府大驚小怪,起兵調將,騷擾幾處州郡,名動京師,憂及天子,便有童謠預兆,亦非偶然也。
閒話休題。再說
汪革死後,大理院官驗過,仍將死屍梟首,懸掛國門。劉青先將屍骸藏過,半夜裡偷其頭去藁葬於臨安北門十里之外。次日私對董三說知其處,然後自投大理院,將一應殺人之事,獨自承認。又自訴偷葬主人之情。大理院官用刑嚴訊,備諸毒苦,要他招出葬屍處,終不肯言。是夜,受苦不過,死於
獄中。後人有詩讚云:從容就獄申王法,
慷慨捐生報主恩。多少朝中食祿者,幾人殉義似劉青?
大理院官見劉青死了,就算個
完局,獄中取出汪世雄及程彪、程虎,決斷髮配。董三、董四在外,已自使了手腳,買囑了
行杖的,汪世雄皮膚也不曾傷損,程彪、程虎著實吃了大虧。又兼
解子也受了買囑,一路上將他兩個難為,行至中途,程彪先病故了,只將程虎解去,不知下落。那解汪世雄的得了許多銀兩,剛行得三四百里,將他縱放。汪世雄躲在江湖上,使槍棒賣藥為生。不在話下。
再說董三、董四收拾了本錢,往
姑蘇尋著了龔四八,領了小孩子;又往太湖打魚人家,尋了汪家老小。三個人扮作仆者模樣,一路跟隨,直送至嚴州
遂安縣汪師中處。汪孚問知詳細,感傷不已,撥宅安頓。龔、董等都移家附近居住,卻有汪孚衛護,地方上誰敢道個不字?
過了半載,事漸冷了。汪師中遣龔四八、董四二人,往麻地坡查理舊時產業。那邊依舊有人造炭冶鐵,問起緣故,卻是錢四二為主,倡率鄉民做事,就頂了
汪革的故業。只有天荒湖漁戶不肯從順。董四大怒,罵道:“這反覆不義之賊,恁般享用得好,心下何安?我拼著性命,與汪信之哥哥報仇。”提了朴刀,便要尋錢四二賭命。龔四八止住道:“不可,不可。他既在此做事,鄉民都幫助他的。寡不敵眾,枉惹人笑。不如回復師中,再作道理。”
二人轉至宿松,何期正在郭都監門首經過。有認得董四的,閒著口,對郭都監的家人
郭興說道:“這來的
矮胖漢,便是
汪革的心腹幫手,叫做董學,排行第四。”
郭興聽罷,心下想道:“家主之仇,如何不報?”讓一步過去,出其不意,從背心上狠的一拳,將董四抑倒,急叫道:“拿得反賊
汪革手下殺人的兇徒在此!”宅里奔出四五條漢子出來,街坊上人一擁
都來,唬得龔四八不敢相救,一道煙走了。
郭興招引地方將董四背剪綁起,頭髮都捋得乾乾淨淨,一步一棍,解到宿松縣來。此時新縣官尚未到任,何縣尉又壞官去了,卻是典史掌印。不敢自專,轉解到安慶李太守處。李太守因
前番汪革反情不實,輕事重報,被上司埋怨了一場,不勝懊悔。今日又說起
汪革,頭也疼將起來,反怪地方多事,罵道:“汪革殺人一事,奉聖旨處分了當。郭擇性命已償過了,如何又生事擾害?那典史與他起解,好不曉事!”囑教將董四放了。郭興和地方人等,一場沒趣而散。董四被郭家打傷,負痛奔回
遂安縣去。
卻說龔四八先回。將錢四二占了炭冶生業,及董四被郭家拿住之事,細說一遍。汪孚度道:“必然解郡。”卻
待差人到安慶去替他用
錢營乾,忽見董四光著頭奔回,訴說如此如此,“若非李太守好意,性命不保。”汪孚道:“據官府口氣,此事已撇過一邊了。雖然董
四哥吃了些虧,也得了個好訊息。”又過幾日,汪孚自引了家童二十餘人,來到麻地坡,尋錢四二,與他說話。錢四二聞知汪孚自來,如何敢出頭?帶著妻子連夜逃走去了,到撇下房屋家計。汪孚道:“這不義之物,不可用之。”賞與本地炭戶等,盡他搬運,房屋也都拆去了。汪孚買起木料,燒磚造瓦,另蓋起樓房一所。將
汪革先前炭冶之業,一一查清,仍舊汪氏管業;又到天荒湖拘集漁戶,每人賞賜布鈔,以收其心。這七十里天荒湖,仍為汪氏之產。又央人向郡中上下使錢,做汪孚出名,批了執照。汪孚在麻地坡住了十個多月,百事做得
停停當當,留下兩個家人掌管,自已回遂安去。
不一日,哲宗皇帝晏駕。新天子即位,頒下詔書,大赦天下,汪世雄才敢回家,到遂安拜見了伯伯汪師中,抱頭而哭。聞得一家骨肉無恙,母子重逢;小孩兒已長成了,是汪孚取名,叫做汪千一;汪世雄心中一悲一喜。過了數日,汪世雄稟過伯伯:“同董三到臨安走遭,要將父親骸骨奔歸埋葬。”汪孚道:“此是大孝之事,我如何阻當?但須早去早回。此間武強山廣有隙地,風水盡好,我先與你葺理葬事。”汪世雄和董三去了,一路無事。不一日,負骨而回,重備棺木殯殮,擇日安葬。
事畢,汪孚向侄兒說道:“麻地坡產業雖好,你父親在彼,挫了威風。又地方多有仇家,龔四八和董三、董四多有人認得了,你去住不得了。我當初為一句閒話上,觸了你父親,彆口氣走向麻地坡去了,以致弄出許多事來。今日將我的產業盡數讓你,一來是見成事業,二來你父親墳塋在此,也好看管。也教你父親在
九泉之下,消了這口怨氣。那麻地坡產業,我自移家往彼居住,不怕誰人奈何得我。”汪世雄拜謝了伯伯。當日汪孚將遂安房產帳目,盡數交付汪世雄明白,童僕也分下一半,自己領了家小,向麻地坡一路而去。從此遂安與宿松,分做二宗,往來不絕。汪世雄憑藉伯伯的財勢,地方無不信服。只為妻張氏赴火身死,終身不娶,專以訓兒為事。後來汪千一中了武舉,直做到親軍指揮使之職。子孫繁盛無比。這段話本,叫做《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後人有詩讚云:烈烈轟轟大丈夫,出門空手立家模。情真義士多幫手,賞薄宵人起異圖。仗劍報仇因迫吏,挺身就獄為全孥。汪孚讓宅真高誼,千古傳名事豈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