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與恢復生態學》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宏鑌、王海娟、曾和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污染與恢復生態學
- 作者:王宏鑌、王海娟、曾和平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 ISBN:9787030461360
《污染與恢復生態學》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宏鑌、王海娟、曾和平。
恢復生態學(Restoration Ecology)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技術和方法及其生態學過程和機理的學科。對於這一定義,總的來說沒有多少異議,但對於其內涵和外延,有許多不同的認識和探討。這裡所說的“恢復”是指生態系統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現,“重建”則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現生態系統原貌...
《污染與恢復生態學》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宏鑌、王海娟、曾和平。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章,前五章以污染條件下生物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景觀與污染環境的相互天係為主線,介紹環境污染對這幾個主要生命組織層次的影響以及它們如何應對;第六至九章重點介紹污染淡水、海洋、土壤和景觀的生態恢復...
生態修復機制 (1)污染物的生物吸收與富集機制 土壤或水體受重金屬污染後,植物會不同程度地從根際圈內吸收重金屬,吸收數量的多少受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及根際圈內微生物群落組成、pH值、氧化-還原電位、重金屬種類和濃度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質等因素影響,其吸收機理是主動吸收還是被動吸收尚不清楚。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
《環境污染與生態恢復》是2003年科學出版社出 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銘洪。內容簡介 《環境污染與生態恢復》以污染與恢復生態學的核心理論與技術體系為框架,以華南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凸顯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 系統總結了黃銘洪教授及其合作者二十餘年來在污染與恢復生態學領域取得的理論與技術成果。在分析總結華南經濟高速...
物理分離修復技術主要是套用在污染土壤中無機污染物的修復技術上,它最合適用來處理小範圍的污染土壤,從土壤、沉積物、廢渣中分離重金屬,恢復正常功能。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土壤介質及污染物的物理特徵,採用不同的方法將污染物質從土壤中分離出來,包括:依據粒徑大小採用過濾或微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依據分布、密度大小...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以及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已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如何保護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整治與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重建可持續的人工生態系統,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重要任務。途徑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指標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土壤肥力的恢復和物種多樣性的...
從學科發展上看,環境生態學的理論基礎是生態學,它由生態學分支而來,但同時又不同於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是研究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機理、規律和對人類的反效應,尋求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和保護對策的科學,即運用生態學理論,闡明人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及解決環境問題的生態途徑。概述 社會背景 在人類...
明確紅樹林濕地生物(尤其是紅樹及其根際系統)對典型污染物的削減、控制與修復的自然淨化過程及其機理,最佳化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典型污染物的生物修複方案,建立共代謝生物降解體系。為海陸交錯帶的生態安全、污染控制、環境管理、尤其是發展濕地污染生態系統恢復技術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主要介紹了森林、草地、荒漠、農田、濕地、水體、農牧交錯帶、礦山廢棄地、城市等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的退化特徵、成因,分析了不同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目標、原則、基本原理、途徑、方法;第二十三至三十章研究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模式與技術,主要介紹了不同類型退化生態系統及水土流失、沙漠化、污染土壤等特殊生態系統...
5.5.3 土著微生物修復鉻渣堆場污染土壤動力學 參考文獻 6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技術與實踐 6.1 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治理與生態修復現狀 6.1.1 國內外礦山廢棄地治理現狀 6.1.2有色金屬礦山廢棄生態恢復的主要問題 6.2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的理論基礎 6.2.1 生態學基礎 6.2.2土壤學基礎 6.2.3植物...
《恢復生態學原理與套用(市政與環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內容提要:本書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基礎介紹,l—11章,主要介紹恢復生態學的研究進展、基礎概念、基本原理;生態系統退化的成因與分類,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恢復過程,植被恢復誤區與方法.污染生態效應的發生機制與防治,生態恢復...
原理 海洋生態系統,就像人體一樣,也具有主動治癒創傷的能力。比如,海底火山爆發後,大片海洋生物死亡,在火山灰上經過幾年、幾十年能生長形成新的相似的生物群落。但是如果人類活動的面積太大,干擾時間過長,則需採取措施推動海洋生態系統的恢復過程。實施海洋生態修復應遵循海洋生態學的基本原理,並注意以下幾個...
作者質疑“以自然恢復為主”和“從人工建設轉向自然恢復為主的轉變”提法。認為把生態重建的責任推諉給自然去曠日持久地恢復, 是不負責任和不作為的邏輯和有悖於“誰破壞, 誰補償; 誰污染, 誰治理; 誰享用, 誰埋單”的全球環保公理和生態倫理觀念。除恢復重建自然的生態系統外, 還要發展人工設計生態方案等未來生態...
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20世紀的後50年全球環境遭到空前破壞和污染,相繼出現“溫室效應”、大氣臭氧層破壞、酸雨污染、有毒化學物質擴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蝕、森林銳減、陸地沙漠化擴大、水資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十大全球性環境問題。生態學家指出:全球十大環境問題已直接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續發展...
二、河流生態修復的任務 河流水系生態恢復的任務有4大項:一是水質改善;二是水文情勢改善;三是河流地貌景觀修復;四是生物群落多樣性的維持與恢復。總的目的是改善河流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過程,使之趨於自然化。(一) 水質改善 水質條件改善是河流生態修復的前提。通過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提倡清潔生產、發展循環...
1.1.2環境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1.1.3環境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1.4環境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1.2環境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1.2.1生態學 1.2.2環境科學 1.3環境生態學的相關學科 1.3.1景觀生態學 1.3.2城市生態學 1.3.3恢復生態學 1.3.4保育生態學 1.3.5環境生物學 1.3.6污染生態學 1.3....
《生態失調機理與修複方法》是2006年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王應剛。本書探討了生態恢復思想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淵源,闡述了國內外生態恢復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現狀,提出了受損生態系統的修複方法和實用技術。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恢復生態學的概述 一、恢復生態學的定義 二、恢復生態學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恢復...
《農村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是2007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駱世明。本書從水土流失治理、退化植被的恢復、污染土壤的修復、污染水體的修復、生活污水和畜禽廢物的處理、鄉村環境整治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環境整治的生態建設、農村環境治理與循環農業建設八個方面介紹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內...
利用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並突出介紹了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本書不僅可供從事水體污染修復和生態恢復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生態學、植物學等...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並舉。在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的同時,必須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徹底扭轉一些地區邊建設邊破壞的被動局面。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應充分考慮區域和流域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破壞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規劃,同步...
2.1 生態修複目標 2.1.1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2.1.2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2.1.3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2.1.4 礦山生態修復 2.1.5 協同治理 2.1.6 礦區生態修複目標 2.2 基礎理論 2.2.1 系統工程理論 2.2.2 區域生態學理論 2.2.3 生態經濟學理論 2.2.4 恢復生態學理論 2.2.5 景觀生態學...
環境修復 指對被污染的環境採取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技術措施,使存在於環境中的各類污染物濃度減小或毒性降低或達到無害化,使得環境能夠部分或全部恢復到無污染的初始狀態。環境修復是一複雜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修復技術涉及多學科,如生態學、地理學、土壤學、生物氣象學、環境化學、工程學甚至經濟學等。環境修復與...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均制定並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畫,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高污染超標率”“萬億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