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封鎖線

江陰封鎖線

江陰封鎖線就是指位於江陰的封鎖線。江陰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腹地,是近現代江防要塞,所以長江第一道防線——江陰要塞炮台就設在這裡。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長江封鎖線也設在此處。

基本介紹

原因,由來,

原因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長谷川清率領旗艦“出雲”號開進上海黃浦江,其下屬第十戰隊、第五水雷戰隊相繼開赴長江口和中國華南沿海伺機而動。
當年8月6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召開國防會議。蔣介石批准了海軍部提出的“構築江陰水下封鎖線計畫”,決定用沉船來堵重要軍事機密,竟被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機要秘書的漢奸黃浚泄露給了日寇。8月10日黎明,包括萬噸級的旗艦“八重山”號在內,泊於漢口一帶的近20艘日本軍艦,匆匆逃向長江口。而集結湖口的國民黨軍艦卻因未接到開火命令,眼睜睜地看著日艦全部逃之夭夭。事後,黃浚及其在國民政府外交部任職的兒子黃晟,被判定為賣國罪,處以死刑。
儘管“瓮中捉鱉”的目的沒有達到,但阻止日寇軍艦沿長江西犯的計畫仍須進行。國民黨海軍一面對長江江面進行封鎖,抓緊徵集商船;一面緊急拆除江陰以下長江江面的燈標、燈塔、燈船等助航標誌。 與此同時,國民黨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的總計20餘艘戰艦駐防於江陰江面,以配合陸軍拱衛首都南京。
日寇方面也在緊鑼密鼓地加緊集結。1937年8月11日中午,日軍“由良”號等六艘輕巡洋艦相繼侵入吳淞口,當晚又有10艘驅逐艦、魚雷艦魚貫侵入黃浦江,泊於楊樹浦一帶。戰爭的陰雲越來越濃,局勢已十分嚴重。

由來

1937年8月11日傍晚,蔣介石電令陳紹寬“立即實施沉船封江計畫”。陳接電後,趕至南京草鞋峽江面登艦。午夜,陳紹寬等抵達江陰,與早已在那裡等候的待沉舊軍艦及徵集來的商船會合。陳紹寬檢查了各船自沉的準備情況後,宣布了蔣介石下達的封江令。
預定的“水下封鎖線”為二道。一道在江陰長山腳至長江北岸靖江羅家橋港,該處江面寬約3.8公里,航道寬約1.6公里,以沉沒舊軍艦為主;另一道在江陰北漕航道福姜沙江面,該處江面寬約2.9公里,航道寬約1.2公里,以沉沒大小商船為主。1937年8月12日中午,艦齡較長的“通濟”號等7艘舊軍艦開始陸續悲壯自沉。與此同時,從國營招商局和其他民營輪船公司徵集來的“嘉樂”輪等21艘大小商船也各按指定位置悲壯自沉。事畢,派小艇將露出水面的船艦桅桿全部割去,以免日寇軍艦發現水下目標而避讓。旋後,國民政府又徵用“公平”號等三艘商船和從鎮江、蕪湖、九江、漢口、沙市等地徵用的8艘躉船繼續沉放。再從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強行徵得小型民船、鹽船185艘,迫使他們分別裝滿泥土石子陸續填補“水下封鎖線”沉船間的空隙。9月間,海軍再抽出“海圻”等4艘巡洋艦到此沉放。至此,江陰“水下封鎖線”構築終告完成。
然而,國貧兵弱的舊中國,僅靠沉船堵江並不能起到抵禦外侮、保衛國家的作用,日本侵略軍雖未能從長江西進侵占南京,但還是在當年年底,從陸路攻陷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日寇為了利用“黃金水道”掠走中國財物,戰事稍定後,立即著手破壞“水下封鎖線”。他們調來潛水員、水手、起重工等共1000多人,經七天七夜的連續不斷作業,至12月中下旬才挖出可通過一艘艦船的航道。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為了國家建設需要,開展了大規模清除“水下封鎖線”的工程。從1953年起到1964年止的12年中,共在江陰“水下封鎖線”打撈起沉船沉艦39艘,其中商船24艘、軍艦9艦、躉船6艘。至此,長江該段航道基本恢復了正常通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