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詞條概述,地理位置,戰爭背景,戰前準備,戰鬥過程,揭開序幕,沉船封江,主動出擊,正式交戰,艦隊覆滅,江陰被圍,日軍受創,花山戰鬥,護城防衛,我軍撤退,江陰淪陷,戰後總結,戰鬥序列,
詞條概述
地理位置
江陰要塞區淵源攸久,要塞區以江邊的黃山地區為主體。黃山當面的長江江面最狹處寬僅1.25公里,古往今來,守江必守江陰,是為軍事重地,戰時要塞,素有“江海門戶”之稱,江陰北扼長江、南控太湖,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江陰的人文歷史相當攸久。戰國時期楚考烈王封黃歇為春申君,以江陰為春申君采邑。“江陰志”記載道:“(春申君)請地於江東,於是城吳故墟以為鄂邑。故今以春申君為號者居多,如申港、黃田港、君山、黃山之屬是也”。因為優越的地理環境,江陰在唐代即為重要港埠。宋代的江陰軍更是蕃舶常集之重要商港。王安石巡視江陰黃田港時曾賦詩道:“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戰爭背景
江陰早在明清時期就建有炮台,江南各台,除小角山頂炮台之外,因西山阻隔,所以不能旋擊上游。
鼎革後江陰成為北洋海軍在華中的主要錨泊地。1915年黃山炮台安設無線電。隨後歐戰爆發,要塞各炮台兩度整備零件子彈充實戰備。1925年齊盧戰爭時奉軍拆卸部分火炮運走。1926年江陰各炮台歸附北伐軍,軍委會成立要塞司令部,以楊允華將軍為司令。
江陰要塞區自1932年開始形成國軍首都衛戍布防的重點。1932年司令改為原武漢衛戍總部參謀處處長、炮兵宿將謝慕寒將軍。參謀本部並擬定“江陰要塞步炮兵戰鬥實施法”,參謀本部城塞組成立了江陰要塞工程處,整修江陰要塞工事,並修築江陰到巫山4條軍用支線。全長50公里,大小橋樑10餘座,涵洞百餘。 自"一二八"之後簽定淞滬停戰協定以來,江陰要塞已成為長江的大門,扼蘇州、常熟、福山之線要衝,地位非常重要。
1935年冬江陰要塞列為錫澄國防線防務重點,第87師在江陰構工興築福山至蘇嘉戶浦的國防工事線北段。司令則改為原吳淞要塞司令許康將軍。
1936年秋,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的蔣介石,深感江陰黃山炮台的重要性,故隨帶軍政要員多人,查勘防務。
1937年參謀本部將江陰要塞劃為國防第二線。於是江陰要塞成為京滬國防工事地帶的陸海軍布防支點。第87師在江陰構築國防工事。1937年參謀本部劃分江陰至無錫一線為國防第二線。
戰前準備
江陰縣位於京滬鐵路與長江江防的中樞,是長江江防作戰中的總樞紐。在戰前就已積極規劃轉入戰時體制的方式,可以說是戰前動員準備的一個實驗縣。
在淞滬戰役結束之後,軍委會以第5軍兼軍長張治中將軍負責指揮國防線駐軍,張將軍即以第87師與第88師進駐蘇錫常國防區備戰構工。其中第87師即駐紮江陰,第87師師長王敬久將軍駐節江陰縣黨部,該師除修整國防工事之外,師政治部主任楊縱華上校還主持開辦花山民防乾訓班,先後開辦了學生訓練班、青年訓練班、上海市民高級訓練班。每期學員達2000人,訓練期6個月。
1935年,江陰縣縣長改以保定軍校畢業曾任團長的袁右任上校繼任,縣警察局局長改為中央軍校畢業的張瑞康少校。全縣幹部多半送往盧山暑訓團受訓。縣教育局在省保全處督導下開辦民防學校,在各區、鄉、鎮均有分校,訓練全縣壯丁基礎軍事技能,結訓後編成鄉鎮壯丁常備隊。在戰前一共輪訓壯丁5萬餘人。
理論上,這個規模的國民軍訓將為整入戰時體制提供大量正規軍兵源與民防部隊,但是因為蘇州、無錫、張家港(沙洲縣)和吳福國防線、澄錫國防線的快速淪陷,使抗戰時期江陰的戰時體制沒有獲得從容展開的機會。
戰鬥過程
揭開序幕
7月19日,日軍空襲江陰縣,在江陰東南鄉學社擲彈一枚,揭開江陰戰役序幕。
上海開戰之後,日軍高度重視江陰要塞。其戰史指出:“戰爭開始後中國將海軍將主力置於江陰要塞掩護之下,不僅阻礙南京方面的空中作戰,且以靠巡洋艦平海、寧海威脅我軍沿長江下遊行動的大艦艇,因此第3艦隊司令部認為無論是出自空中作戰或封鎖作戰,均需將其殲滅”。
長川司令長官準備使用整個第2聯合航空隊掃平江陰地區的要塞與海軍艦隊。第2聯合航空隊的作戰計畫是先以艦載機進行壓制,並以一部分艦載攻擊機牽制炮台,再以主力全力進攻平海艦與寧海艦。但因為兵力不足,這個計畫只好減半執行。
依日軍“武士道”的習慣,如果沒有江陰封鎖線,其海軍有極大可能又會試圖在長江中橫衝直撞,直趨下關。封鎖線正好在滬戰開始當天凌晨完成,算是暫時打消了日本海軍的妄念。
沉船封江
1937年8月11日,海軍部派甘露測量艦,皦日測量艦,青天測量艦及炮艇綏寧艦,威寧艦破壞江陰周遭由西周,滸浦口,鐵黃沙,西港道,狼山,通州沙,青天礁,劉海沙到長福沙,龍潭港,福姜沙一帶的燈標,燈樁,燈燈,測量標桿。各艦由江陰下洊江面開始,在兩日內完成了航標的破除作業。
在此同時,海軍第1艦隊與第2艦隊主力已經奉命向江陰集結,49艘軍艦進入長江待命(注9)。8月12日,兩個艦隊主力在江陰江面集合完畢,這次甲午戰爭之後海軍的第一次對外大型動員,令全體海軍將士激動不已!
海軍部又請行政院訓令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緊急徵用民用小船、鹽船185艘,滿載石子沉入封鎖線的空隙中。這些民船一共使用了30.94萬立方英尺石子,合65020擔。 如果加上1937年9月25日自沉(海戰後)的“海容”、“海圻”、“海籌”、“海琛”艦四艘巡洋艦,在江陰的沉船封江作業之中一共自沉老舊軍艦與商輪43艘,合計噸位63800餘噸。
因忌憚於江陰要塞的強大火力和敷設水雷能力(實際並未實施),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中將否決了直接進攻江陰的建議,轉而出動第2聯合航空隊(轄陸基第2航空戰隊之第12、第13航空隊)和海基的第2航空戰隊“加賀”號航母執行此次任務。具體的作戰安排是先以艦載機進行壓制,並以一部分艦載攻擊機牽制炮台,再以主力全力進攻“平海”艦與“寧海”艦。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在旗艦“平海”的會議室中,每隔一小時就從無線電中傳來前線戰報。幾乎所有的軍官都聚集在這裡,時而憂心忡忡,時而為陸、空軍的英勇戰績感奮,同時也預感到,在江陰江面將要爆發的戰事絕不會遜色於淞滬戰場。10時,海軍司令部命令各艦進入一級戰備,艦炮脫去炮衣,隨時準備對空射擊。
主動出擊
位於江陰的海軍電雷學校,有“海上黃埔軍校”之稱。學校所屬的三支魚雷快艇大隊,曾從英德兩國進口了15艘魚雷艇,分別編組成為“岳飛”“史可法”“文天祥”中隊。
8月14日晚,在江陰電雷學校魚雷快艇大隊副大隊長安其邦的率領下,2艘史字號快艇由內河偽裝漁船潛伏上海,15日清晨抵達黃埔江之龍華。
16日上午,由海軍學校教育長兼江陰江防司令歐陽格親自帶人,在外灘一帶偵察敵艦隊情況,部署了攻擊出雲艦的方案。
考慮到需要隱蔽出擊,決定由“史102號”快艇單獨擔任主攻,“史171號”快艇擔任接應。“史102”艇在敵艦400米開外發起攻擊,“轟”一聲巨響,一枚魚雷帶著濃煙擊中了出雲艦邊上的一艘躉船,當即沉沒。轉瞬間,第二枚魚雷又擊出,這次擊中了出雲艦的尾部,但因魚雷威力不大,出雲艦儘管尾部受創,仍不能置其於死命。
中國空軍也於8月14到8月16日連續3天對日軍旗艦出雲號裝甲巡洋艦進行轟炸,根據當時的報紙報導:“這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以來,日本海軍艦隊首次遭到中國的攻擊”。
正式交戰
1937年8月16日江陰海戰拉開序幕。7架日機貼著江面向江陰飛來,偵察我軍部署。艦上水兵發炮進攻,日機不敢低飛,在高空擲下兩枚炸彈後逃走。炸彈均落江中,未造成破壞。
1937年8月19日上午7時30分,日軍從“加賀”號航母起飛的12架艦載機飛抵江陰要塞上空。中國軍艦與要塞兩岸對空火力齊發,織成密集的火網,12架飛機倉皇逃離。
從16日到20日,敵機或進行偵察,或投石問路,均未發生實質性戰鬥。
1937年8月20日上午8時,日軍偵察機一架突入艦隊上空偵察,遭“平海”艦射擊,急忙逸去。8時半,炮台發出緊急警報,瞭望兵報告:敵機7架在下游高空出現。少頃,敵機群便飛臨要塞上空,但再度被防空火力擊散。見中國炮台有所準備,敵機知道難以得逞,隨即向下遊方向飛去。只有幾架飛機投下炸彈,其中1枚炸彈投在距“寧海”艦約1000公尺的江面,激起巨大的水柱。
13日至20日,江陰要塞雖然空襲警報不斷,但或是中國空軍飛機造成的虛驚,或是敵機投石問路,均未發生實質性的戰鬥。
1937年8月21日,中國海軍流下了在抗戰中的第一滴血: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修理的“永健”號護衛艦(艦長:鄧則勛中校)遭日機轟炸沉沒。
沉船封江後,中華民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率領海軍主力“寧海”、“平海”、“逸仙”、“應瑞”、“海圻”、“海容”、“海琛”、“海籌”8艘巡洋艦在沉船封鎖線後方布防,第2艦隊的小型艦艇則部署其後。中國方面希望通過這種“堡壘”戰術發揮巡洋艦主炮的遠程打擊能力,因而大型艦艇集體下錨,幾近固定不動的水上炮台。
1937年8月24日起,日軍第三艦隊宣布對長江以南的中國沿海實施第1次交通封鎖。
8月26日,負責長江上游警戒及破交的日軍十一戰隊的軍艦第一次沿江上溯,駛近江陰要塞,並向中國軍艦攻擊,似乎形勢正在向中國海軍高層預料的艦隊決戰發展。
1937年9月19日,規模更大的戰鬥開始。這一天,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下令所屬第2聯合航空隊(1937年9月10日剛剛從大連轉場到新落成的上海公大機場)對南京市區進行“無差別級”轟炸。
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軍增派艦隻70多艘、飛機300多架和戰鬥人員10萬人,力圖打通江陰防線。
據日本海軍作戰檔案記載,1937年8月底,第三艦隊就已經根據多次偵察所得的情報,制定出了進攻江陰要塞的作戰方案:決定在1937年9月20日前,主要是以襲擾為手段,給支那海軍造成精神壓力,使其長期處於緊張中;自1937年9月20日起,要使用優勢的空軍力量(“加賀”號和第2聯合航空隊)圍殲江陰水面的中國海軍,務必一鼓蕩平。攻擊的主要目標是徹底摧毀“平海”、“寧海”這兩艘中國海軍最大的輕巡洋艦,從歷史上抹掉中華民國海軍!
1937年9月20日上午7時13分,兩架敵機空襲“寧海”和“平海”兩艦,隨即向東返航。
1937年9月21日,天候陰雨,不適合空襲,日第3艦隊中止了當天的攻擊計畫。
艦隊覆滅
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1937年9月22日和23日,日海軍輪番轟炸中國海軍及岸上陣地,旗艦平海號遭到80架以上飛機的轟炸,平海號的姊妹艦寧海號也遭到至少70架次飛機的轟炸。從加賀號航母上飛來的艦載機對我軍艦艇不斷進行空襲。
1937年9月23日,日軍以上百架架飛機圍攻中國“寧海”、“平海”兩艦並將其擊傷、擊沉後,兩日後又開始向中國海軍的其他艦隻實施攻擊。
“寧”、“平”兩艦被炸後,艦隊旗艦改由噸位稍小的 “逸仙”艦擔任,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移至該艦指揮。但以後幾日,日轟炸機又不斷對其實施攻擊,終於使艦體傾倒,沉沒在江中。
在“逸仙”艦被敵機攻擊時,海軍指揮部派“建康”等艦馳援,救護沉艦官兵;同時命令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率“楚有”艦前往江陰接防(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將軍在“逸仙”艦上指揮防空作戰時摔倒負傷,已被陳紹寬總司令調回南京)。
“建康”號驅逐艦駛往江陰途中在龍梢港停靠時,突遭12架敵機空襲。該艦以猛烈火力對空攔阻,但因為只有機槍數挺,仍不足以阻止敵機的攻擊。“建康”艦軍艦因多處進水,無法塞堵,遂逐漸傾斜下沉。
第二艦隊旗艦“楚有”號到達江陰江面以後,兩日連遭大批敵機攻擊,因寡不敵眾,被擊沉,艦隊司令部只得移往江防總部辦公。
在空襲中失去大多數主力軍艦以後,陳紹寬總司令明白:中國海軍艦隊已不可能再有與日軍艦隊進行決戰的機會了。
9月25日,陳紹寬部長在親自巡視了擱淺的“平海”艦之後決心放棄這批老艦,並將艦上槍炮拆卸裝配到岸上。只有“海圻”艦的2門203毫米主炮,因為僅存炮彈1枚,利用價值不大,遂被放棄。
“應瑞”艦在9 月25日晨6時開往江陰堵塞線,協助“海圻”與“海琛”自沉作業。遭到敵機5輪轟炸,下午5時半,“應瑞”艦沉沒。
9月25日夜,這四艘名艦(“海圻”、“海容”、“海籌”、“海琛”)進行了最後一次航行。在封鎖線後方集結完成之後,四艘軍艦戰艦在淒涼的汽笛聲中打開海底門,靜靜地沉入長江。
此後,敵機繼續在江陰一帶不斷進行空襲。“青天”、 “湖鵬”、“湖鷹”、“江寧”各艦也先後被敵機炸毀於龍梢港、鰻魚沙(陣亡下士張依發)、鰣魚港、炮子洲等處。“綏寧”炮艇於10 月13日在十二圩防地被炸成重傷,失去戰鬥力。
在長江下游未被擊沉的我第2艦隊各艦則放棄了等待繼續挨炸的命運,轉而將3英寸以上主炮全部卸下,以駁船運往下關;各艦的正副槍炮官與槍炮兵也前往南京集合,組成了太湖炮隊,參與保衛首都。而失去火力防護的軍艦則先後在日機的攻擊下毀滅。
至此,中國海軍賴以存在的數艘主力艦“寧海”、“平海”、“逸仙”、“楚有”、“建康”、“應瑞”已悉數被敵擊沉。
本次戰役先後擊落敵機20餘架,擊沉敵艦2艘,擊傷10餘艘(包括日本侵華海軍旗艦“出雲號”裝甲巡洋艦)。
親臨要塞觀戰的法爾肯豪森說:“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我所見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戰。”
1937年10月,日本海軍戰報: “經我軍兩個月來的英勇作戰,於淞滬聖戰前撤往江陰,並於彼處集結的支那海軍,被擊沉擊傷共25艘,傷其兵員數千人。目前,這支軍隊已不復存在了。”
蔣介石於10月的一天晚上,偕宋美齡赴上海前線視察。途經江陰時,視察了江陰要塞,督促守軍加強防務。
江陰被圍
11月10日,上午9時許,江面薄霧,日艦五艘溯江而上,以艦載火炮對黃山炮台作火力偵察。1小時後,薄霧散去,炮台測遠機測得日艦距離為12,800公尺。於是4門88毫米高平兩用半自動火炮在許康司令官一聲令下後對江面日艦作了一次急速齊射,當即將其中兩艘打中起火,其餘敵艦立即掉頭而逃。
午後,日機數架飛臨報復。要塞陣地建於山洞中,敵機轟炸掃射不能奏效,相反進口的德國高射炮發揮了火力優勢,當場擊落、擊傷敵機各1架,俘虜日本少尉飛行員1名。
初戰告捷。不料僅僅兩天,上海淪陷。近20萬日軍登入杭州灣迫使70萬中國軍隊後撤。一道特急電令傳到江陰要塞司令官手中:
“新炮拆運……至後方安裝,待令。”落款是蔣中正。
所謂“新炮”,指的是作為要塞主要火力的那幾門德國“克虜伯”150毫米口徑加農炮,射程達22,000公尺,為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大炮,蔣委員長顯然不願意看到它最後落入日本人手中。
問題是如果先進新式的武器不用來打仗殺敵,那么其先進威猛又有何用﹖但是無奈這是命令。於是黃山全體守軍緊急行動,費盡力氣挖開大炮的地腳螺絲,破壞了水泥地基,將新炮又拆解成零件放回箱子裡,等待啟運。
午後,日機數架飛臨報復。要塞陣地建於山洞中,敵機轟炸掃射不能奏效,相反進口的德國高射炮發揮了火力優勢,當場擊落、擊傷敵機各1架,俘虜日本少尉飛行員1名。
初戰告捷。不料僅僅兩天,上海淪陷。近20萬日軍登入杭州灣迫使70萬中國軍隊後撤。一道特急電令傳到江陰要塞司令官手中:
“新炮拆運……至後方安裝,待令。”落款是蔣中正。
所謂“新炮”,指的是作為要塞主要火力的那幾門德國“克虜伯”150毫米口徑加農炮,射程達22,000公尺,為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大炮,蔣委員長顯然不願意看到它最後落入日本人手中。
問題是如果先進新式的武器不用來打仗殺敵,那么其先進威猛又有何用﹖但是無奈這是命令。於是黃山全體守軍緊急行動,費盡力氣挖開大炮的地腳螺絲,破壞了水泥地基,將新炮又拆解成零件放回箱子裡,等待啟運。
11月13日,日軍占領上海,淞滬會戰結束,江陰至此成為長江大門,與無錫、蘇州、常熟、福山組成滬寧線上的最後防區。日軍重藤支隊會同第16師團在常熟白口登入,開始向江陰防線進攻。
11月14日,日軍第十三師團攻占瀏河鎮,太倉失守。
蔣介石電令軍政部及江陰守軍“暫守江陰,候令撤退”。13日晨,日軍從常熟野貓口一帶登入,突破吳福線。日軍飛機每天轟炸江陰,吳汀鷺住宅、縣政府、利用紗廠先後中彈,南菁中學及同生泰、日新恆等商號盡成一片瓦礫。此時,蔣介石又先後兩次下達“固守江陰”、“死守江陰”的電令。
11月18日,淞滬戰場施行全線撤退後,蔣介石以電話指示薛岳:“蘇州、常熟、福山之線應固守,沒有命令不得撤退。”薛岳遵令於18日13時將蔣介石的指示轉達給各集團軍,並附有固守吳福線的防禦計畫。但當日日軍已突破常熟以北李家橋及常熟以南昆城湖西岸的吳福線陣地,正向虞山、莫城鎮等吳福線後方據點進攻中;而且蘇州方面的中國軍隊主力業已西撤,蔣介石已命令先期由蘇州地區退至無錫的第36師、第88師(均屬總預備隊序列)向南京轉進,準備用以防守南京。
11月19日,“中國的馬奇諾防線”之吳福線被日軍突破,蘇南戰事急劇惡化。大量中國軍隊開始向錫澄線撤退。“兵敗如山倒”,整個江陰城都被軍隊後撤的腳步聲震顫了。當夜,蔣介石又從南京發來急令:“……安裝新炮,固守江陰,拒敵深入。中正。”於是豆粒大的汗珠開始從司令官許康少將額頭上滲出來,儘管據老人們的回憶,那是一個天氣奇寒的冬天。手忙腳亂的官兵們再次緊急行動,將已經破壞的地基重新澆築,安裝,裝箱的大炮再度啟箱……整個工事重地一片忙亂,日本鬼子入侵的腳步已從江陰城外隱隱傳來。
當天,江陰一線聚集江防集團軍四個主力師,以江陰黃山要塞為火力據點,實施堅強有力的陣地防禦。
當天,江陰一線聚集江防集團軍四個主力師,以江陰黃山要塞為火力據點,實施堅強有力的陣地防禦。
11月21日,大批日機空襲江陰,轟炸了江陰縣府、利用紗廠、南菁中學等目標。江陰縣長兼江陰戒嚴司令部副司令袁右任上校疏散了大部分居民,江陰縣迅速進入戰時狀態,並且成立了江陰縣抗敵後援會,袁右任縣長兼任主任,縣黨部主委蔣醒亞任副主任。後援會成立後組織民眾進行了消防,防空監視及燈火管制演習,並且利用3份地方報紙進行抗日宣導。同時後援會也成立了江陰情報站,袁縣長自兼站長,這個情報站的主要任務是抽調警力沿江布置防空監視哨以觀察敵艦及敵機活動。此外江陰縣特務室主任蕭煥章也成立諜報組以反制漢奸敵探活動。
11月25日,日“上海派遣軍”突破第74軍、第39軍陣地,日軍左、右翼軍在無錫周山浜匯合後,破城而入,至此錫澄國防線南部重城無錫失陷;日第10軍突破了第7軍的防線,占領湖州;日第10軍攻占湖州、長興後,令第114師團繼續向宜興、溧陽方向追擊。無錫失守後中國軍隊放棄澄錫線,一部沿京滬鐵路向無錫西郊以及常州方向撤退,大部向南,經宜興往浙贛邊境之孝豐、寧國一帶撤退。
而江陰要塞自澄錫線守軍撤退後幾乎成為孤軍;同日,日軍開始由澄錫公路向江陰要塞區的背後進攻要塞,日軍第3艦隊長谷也集結了第3水雷戰隊、第11水雷隊與第11掃雷隊組成一支攻擊艦隊,準備完全打通江陰封鎖線,清出水路。第11戰隊派出驅逐艦兩艘與炮艇1艘參加編組從水路攻打江陰,另外第1港務部也派出拖船4支;同日湖州淪陷,無錫淪陷後。日軍迂迴至江陰要塞背後進攻。由於要塞內的火炮是固定了方位的,只能對準東北方向作110°移動,因此只好眼睜睜看著江防步兵陷入苦戰。
日軍受創
11月25日,日軍一個旅團約6000人在幾十輛坦克掩護下,出現在了江陰防線外圍,陣地一片沉寂。
這是一支驕傲的勝利之師,鐵流滾滾的日軍根本沒把中國人的要塞放在眼裡,他們急於追擊,乘勝突破錫澄線,好與隔著太湖前進的南路大軍合圍中國的首都——南京。他們也許知道江陰要塞有很強的火力配置,但是中國人的大炮究竟能否打得響還有待證明。淞滬戰場70萬中國大軍都一敗塗地了,難道一個小小的江陰炮台能夠阻擋帝國大軍的前進步伐嗎﹖於是侵略者就在江南潮濕而蕭瑟的曠野里變換著戰鬥隊形,拉開距離向要塞試探開炮。人們在觀測鏡中能清楚地看見那許多戴鋼盔的黃糊糊的日本步兵,成散兵線跟在坦克後面跳躍前進。除正在日夜安裝調試的新式“克虜伯”外,另外各種口徑遠近射程的進口火炮三十多門在司令官一聲令下之後一陣狂射,日軍立即鬼哭狼嚎,丟盔棄甲。
漂亮的戰鬥僅僅10分鐘,日本人即潰不成軍,所有坦克戰車全部擊毀,步兵死傷成千。
下午,日軍又重整旗鼓,在定山砂山一線建立重炮陣地,以110毫米口徑榴彈炮猛轟黃山炮台,試圖摧毀中國軍隊的火力點。這樣的遠距離已經超出要塞內除德國“克虜伯”外所有火炮的射程。一般情況下,這就等於敵人可以隨意打你而你無法還手了。好在第一門“克虜伯”終於在第二天重裝完畢。大炮一開火,日軍立即被打懵了。他們事先根本不知曉或者說不相信中國人還會擁有這樣威猛的火力,僅僅幾個回合,鬼子們就趕緊轉移了陣地,將大炮撤下陣。此後許多天,日軍只對無錫方向猛攻,再也不敢輕易進入江陰地界。
這是一支驕傲的勝利之師,鐵流滾滾的日軍根本沒把中國人的要塞放在眼裡,他們急於追擊,乘勝突破錫澄線,好與隔著太湖前進的南路大軍合圍中國的首都——南京。他們也許知道江陰要塞有很強的火力配置,但是中國人的大炮究竟能否打得響還有待證明。淞滬戰場70萬中國大軍都一敗塗地了,難道一個小小的江陰炮台能夠阻擋帝國大軍的前進步伐嗎﹖於是侵略者就在江南潮濕而蕭瑟的曠野里變換著戰鬥隊形,拉開距離向要塞試探開炮。人們在觀測鏡中能清楚地看見那許多戴鋼盔的黃糊糊的日本步兵,成散兵線跟在坦克後面跳躍前進。除正在日夜安裝調試的新式“克虜伯”外,另外各種口徑遠近射程的進口火炮三十多門在司令官一聲令下之後一陣狂射,日軍立即鬼哭狼嚎,丟盔棄甲。
漂亮的戰鬥僅僅10分鐘,日本人即潰不成軍,所有坦克戰車全部擊毀,步兵死傷成千。
下午,日軍又重整旗鼓,在定山砂山一線建立重炮陣地,以110毫米口徑榴彈炮猛轟黃山炮台,試圖摧毀中國軍隊的火力點。這樣的遠距離已經超出要塞內除德國“克虜伯”外所有火炮的射程。一般情況下,這就等於敵人可以隨意打你而你無法還手了。好在第一門“克虜伯”終於在第二天重裝完畢。大炮一開火,日軍立即被打懵了。他們事先根本不知曉或者說不相信中國人還會擁有這樣威猛的火力,僅僅幾個回合,鬼子們就趕緊轉移了陣地,將大炮撤下陣。此後許多天,日軍只對無錫方向猛攻,再也不敢輕易進入江陰地界。
11月27日,日本海軍蓮號、毌號開始配合4隻掃雷用拖船組成支隊開始向上游推進。上午10時,日艦駛到江陰封鎖線之外錨泊,準備炮擊要塞。在日艦抵達時,蕭山甲4台接受要塞炮訓練的官兵已經觀測到日艦並完成測距。甲4台瞄定蓮號後快放一輪,正中蓮號,使該船起火燃燒。甲4台馬上再放一輪四發炮彈,日艦向蕭山炮台及巫山炮台還擊,各艦發炮達百發,但是日艦的射程短於蕭山上的甲4台,所以日寇只能望而切齒。1個小時之後日艦撤退。日軍記錄指稱當時已經能由艦上望到封鎖線。這是江陰要塞與日本海軍直接接戰的第一仗。日軍第十三師團兵分兩路向江陰猛攻,守軍第112師和第103師及江陰要塞守備部隊頑強抵抗。
劉興總司令此時已經沒有能力顧及無錫等地的防務,歸江防軍指揮的兩個師在江陰外圍拉開一條由青陽鎮到江濱的剛性一線式防線(劉總司令稱之為環形工事線),準備與日軍決戰。26日晚19時,劉興總司令下達作戰命令:
(甲) 江防軍以主力固守江陰要塞,以一部警備江岸,施行持久抵抗,以保長江門戶。
(乙) 第112師以主力占領由夏港口、夏港鎮、青山、江陰城南至金童橋間之主陣地帶,拒止敵人。
(丙) 第103師以主力占領由金童橋(不含)經楊家港、鳳凰山東麓至長山東麓間之主陣地帶,拒止敵人。
(丁) 第57軍率第111師,以一部警備南通,拒止敵人上陸。以大部在靖江附近,協同要塞妨礙敵艦活動並拒止敵人上陸。
(戊) 要塞部隊整備戰,構成江上的火力阻塞線,制壓敵艦之動作。尤需對於陸正面準備火力,支持陸軍作戰。
(己) 江防部隊需以魚雷快艇襲擊敵艦,妨礙敵艦活動,掩護地區。
下達命令的當天,日軍第13師團及集成騎兵隊已進至南閘、雲亭、後塍以南一線,日艦艇60餘艘亦已進泊段家港以東江面。
花山戰鬥
花山,俗稱九里山,北面江陰縣城,西守澄錫公路,東靠澄楊公路,南臨江陰外圍防城重鎮青陽和峭岐,是屏障江陰要塞南翼,青陽扼守錫澄公路,自古江陰的陸地城防就以江陰縣城為中心,花山、青陽鎮為主的環狀工事。第334旅在構工時將花山前沿應天河,東橫河,斜涇河河橋樑拆斷,並且炸斷了錫澄公路上的大洋橋,以高屋建翎之勢俯瞰平原戰場。
在日軍突破吳福工事線並占領無錫之後,第13師團的前後藤支隊進行追擊,進逼江陰防線外圍的青陽和峭岐鎮。
25日,第13師團以猛烈炮火轟擊第667團花山陣地,隨即對花山發起主力攻勢。第667團方叔洪團長親率所部奮起抵抗,同時日軍以一部迂迴南閘街與大洋橋,第667團轉入全線激戰。下午2時半,日軍的第一波攻勢被第667團擊垮。狂怒的日寇在敗退之後沖入寨里村大肆屠殺,將全村76戶人家全數殺戮。
在大洋橋,日軍越過不甚寬闊的河面,在南閘街的兩個工廠建築上架起機槍對二灣里制壓射擊,掩護日軍大隊渡河。守軍1個營陷入三面包圍,營長負傷,指揮中斷。但該營官兵仍然能夠各自為戰,死戰到底。
一位隱蔽在小橋邊的士兵利用地勢狙擊來敵,連續擊斃10餘名日軍,日軍氣的將整個小橋炸翻,這位軼名狙擊手的槍聲才停了下來(第667團這個營的忠勇事跡出自江陰文史資料,但這些戰鬥在官版戰史上沒有記錄,具體待考。)。
最有意思的是日軍炮兵可能因為情報或觀測的錯誤,向八圩港內棄置的寧海軍艦發射了約300發炮彈。炮戰的戰果已經難以查考,但是炮戰必然對日軍炮兵造成嚴重的損傷,因為日軍在汽球降下之後停止了炮擊,而第112師則通報當面的日軍炮兵紛紛向無錫方向撤退。江陰要塞在炮戰中取得了勝利。
25日下午,該營已戰至最後關頭,彈盡援絕。宋營長下令吹起衝鋒號,全營官兵端起剌刀,大吼著“拼一個夠本,拼兩個賺一個”,向日寇撲去。在慘烈拼殺後,該營官兵自營長以下大部殉國。據當地人民回憶,戰後第13師團用以掩埋日軍屍體的臨時墓地,由大洋橋東岸直到王莊村,埋了一里有餘。當夜第667團對南閘進行逆襲並恢復南閘陣地。在江陰要塞的重炮掩護之下,日軍對花山幾乎無計可施,形成抗戰時期中國戰場上極為罕見的敵我炮兵實力差異,而且優勢居然偏向國軍一方,第13師團的悲憤可以想見。
26日,於是日軍又調來飛機空襲江陰要塞,日軍在這三個月之中對江陰要塞密集的空襲也是戰史上的奇蹟,面對只有偽裝網的露天炮台,空襲時又有不少漢奸指引方向,日軍的海航居然連這種死靶都打不到,足見其技術水平之低劣。而國軍88毫米高射炮的炮兵在兩個半月的練習之後終於掌握了技術,在26日的空襲中首開記錄,終於擊落了日機一架。
27日下午,青陽守軍第334旅第667團一個連與由常熟竄來的後藤支隊接戰。激戰後該連大部犧牲,峭岐、青陽鎮相繼失守;之後日軍第10軍命令第13師團隨即在無錫以北集結,等待後面3個師團跟進。第13師團則向花山陣地的兩翼運動。
江陰要塞在接到第112師接敵的通報前已經策定了作戰任務。要塞以丙台,遠程各炮與甲台構成對江面從張黃港到封鎖線的江面封鎖縱深,但一切能向陸地方轉迴轉的火炮,都要支持陸軍作戰。這使守軍享有一定的炮兵支持。
在第13師團向花山進逼的同時,守軍第112師第667團方叔洪團長以1個營前進配置在大洋橋西南側。28日下午4時,第13師團在觀測氣球的引導下猛烈炮轟花山陣地,同時以一個中隊向南閘街及大洋橋突進。遭到方團長部署的伏兵猛烈地狙擊,擊斃日軍30餘人並將該股日兵擊退。入夜之後,日軍又以裝甲車為前導突襲大洋橋,意圖在敵陣地前修復橋樑以渡河,守軍憑藉預設陣地之優越地勢,以機槍火網大量殺傷日軍,日軍不支潰退。
29日凌晨宋營長以一個加強班突襲南閘街,殺死日軍守軍多人日軍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在激烈爭辯之後決定對江陰地區的作戰策略。柳川認為“江陰要塞之敵軍頑強,不必迅速攻占,僅予封鎖即可”。所以柳川決定以第13師團以及新由騎兵第3、9、17、101大隊組成集成騎兵隊向江陰方向迂迴,截斷江陰與南京之間的呼應態勢。柳川的這個決定頗為明智,江陰地區有要塞與兩個未經重創的步兵師布防。在南京的外圍防線中是一個兵力較為整齊的堅強陣地。但是第13師團並不作此同感,第13師團認為攻占江陰將是該師團的一大成就,所以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不斷向軍部呼籲對江陰的發動攻擊。當軍部拒絕萩州的提議之後,萩州與滬戰時期許多狂躁的日軍軍官一樣,決定向軍部發出“國軍正在撤退”的假訊息,以誘使軍部同意對江陰發動的攻擊。
護城防衛
11月27日,日軍開始全面進攻江陰,日軍艦隻開始炮轟江陰要塞;抗日戰爭中最壯烈的海軍對戰開始。韓德勤代理江蘇省政府主席,江蘇省政府移駐揚州。至此除要塞守軍以外我軍已經全部撤離錫澄線。同日宜興、泗安、長興失守,次日常州失守。
第13師團推進到江陰縣城西南。師團長萩洲立兵將炮兵調到無錫以遠離江陰要塞的射程,並且在無錫升起觀測汽球對國軍的前沿部隊進行炮擊。許康司令雖然解除了日軍炮兵對要塞本身的威脅,但是第112師仍遭日軍炮兵攻擊使許司令感到良心不安,第112師不斷向要塞呼籲炮兵支持,許司令知道只要打下日軍的汽球,就能有效削減日軍的炮兵火力。許司令的思維遠比海軍的陳司令來的高明,在發現日軍汽球在27000公尺以外,遠離2台高射炮射程之後,許司令於是27日向航委會提出派機射擊汽球的申請。但是11月底的中國空軍已經有一定的戰損,而且正忙碌於首都的空戰,所以直到29日第112師開始撤向縣城之前,這個呼籲一直沒受到回應。
27日,第112師霍守義師長調整部署,將師預備隊第672團調入縣城,使第336旅李德明旅長能控制全旅部隊進行城防作戰。第336旅在縣城西南構成一道長縱深陣地,阻止日軍進攻要塞。日軍的海航部隊也對縣城進行空襲,空襲結束之後日軍的炮兵兵分兩路,一路冒然江陰要塞的炮火向江陰縣城進行炮擊,一路在無錫炮擊花山守軍。在炮擊之後,第13師團前鋒在戰車掩護之下向江陰城西南發起攻城。守軍第112師第672團第2營奮起抵抗。東北軍在反步兵作戰上是有基礎的,但是對於戰車反制就顯的較為吃力。由於霍守義師長下定死守決心,第336旅將各城門自行以沙袋堵死,以犧牲到底的決心堅守縣城。日軍屢次進攻縣城均不得手,只好再作其它打算。
28日敵陸軍向要塞區進犯,與我守備在陽舍北漍地區的前哨部隊激戰.
29日敵海軍向我要塞炮擊,我要塞部隊立即予以反擊,敵我炮戰達三小時之久,結果擊沈敵艦三艘,擊傷一艘,我要塞區長山炮壘亦被敵擊中毀壞.
11月29日,日軍在攻城兩天之後暫時停止攻城,將兵力轉用到江陰江畔由第103師第613團守備的巫山陣地。第613團羅熠斌團長率部奮起抵抗,以熾盛的火網將日軍逐退。日軍在第一波攻擊不利之後,將攻擊方向轉向守備定山,雲亭鎮的第618團。第103師戰力較差,火力也顯得遜色。第618團在得到日軍以戰車進攻縣城的通報之後,就在陣地前沿挖成寬闊的反戰車壕。日軍進攻第618團的時候果然以戰車為前導,在進攻時戰車紛紛陷入反戰車壕,步兵則遭第618團的防禦火力擊退。入夜之後,萬式炯團長組織敢死隊躍下壕溝,以手榴彈塞入戰車的瞭望孔,並以集束手榴彈(每束9枚)塞入履帶間炸毀履帶,將溝內被困陷的7輛戰車悉數擊毀。
11月29日凌晨4時,東北軍112師334旅方叔洪團長親自帶領六六七團兩個營,襲擊南閘鎮東邊的敵軍。敵軍一名中將被當場擊斃,身旁一把軍刀,柄上刻著富士山,還有一桿寫著“河田原”字樣的旗子,其外套肩章上有兩顆金星。
29日,第13師團完成主力集結,猛攻花山、綺山、南閘與江陰縣城,全線激戰,國軍拚死衝殺,近戰肉搏。花山第667團死戰不退,入夜之後,花山正面的日軍膽寒了。整個晚上日軍只以各種兵器漫無目標地掃射,不敢進攻,同日宜興、常州失守。11月30日,江陰城防戰進入最慘烈階段,霍師長將師指揮所布在君山,貼近火線,但是花山陣地已經被突破多處。
30日中午,第103師第618團的定山陣地失陷,守軍第9連傷亡慘重。在火線督戰的戴之奇副師長下令將逃回的第9連連長夏安民槍決,經過團營長力保,戴副師長命令夏連長率第7連克復定山。夏連長與第7連祝榮華連長以必死決心督隊衝鋒,一舉克復定山,夏連長也在激戰中陣亡。日軍猛力反撲,第618團全線激戰。因裝備不良,第103師只好誘敵白刃對決,第618團團附李益昌中校、第2營營長李仲春少校在激戰中重傷,第1營營長陳紹培少校與第613團第3營營長劉崧生少校壯烈殉國。何師長見戰況緊急,將預備隊第615團投入戰鬥,在激戰中第615團周相魁團長與兩位營長負傷後送,只剩第3營營長程鵬繼續指揮作戰。
30日午夜,第112師所有預備隊均上火線作戰,霍守義師長命令代參謀長李寓春坐鎮君山師部,自己親率警衛上火線督戰,被日軍炮火擊成重傷,被衛士搶下火線。霍師長負傷之後第112師的官兵士氣大跌,第334旅開始向青山、板橋一線撤退。
第112師的雄斗不休,使江陰要塞區能發揮阻敵力量,並且使首都衛戍總部能從容布防。該師的惡戰震動了軍委會,蔣委員長聞報,親電霍師長予以嘉勉:“劉興總司令轉霍守義師長,該部堅守要塞,奮戰多日,使後方友軍從容布防,南京可保無虞矣,特電嘉獎,中正”。
我軍撤退
11月30日,日軍第11戰隊以5艘軍艦逼近江陰封鎖線,海軍烏山炮台與江陰要塞丙1台發炮轟 擊。烏山台因為匆促成軍,炮台建築不佳,所以在第一輪炮擊之中有1門艦炮因炮座塌倒而失去準頭。其餘三炮之中有兩炮直接命中日軍一艘驅逐艦,使該艦艦身傾斜。丙台也擊中一艘軍艦,第11戰隊倉惶逃逸。因為炮戰過於猛烈,江陰要塞的西山台與黃山台各有一門150毫米要塞炮炸膛,要塞的通信網也多被破壞。據江防軍總部的戰報指出,30日的炮戰中要塞的甲台再發神威,擊落日機兩架。
12月1日,日軍重新編組第11戰隊,以近藤英次郎少將為司令。戰隊主隊轄安宅號、堅田號及鳥羽號,掩護隊則轄八重山號、栗號、毌號及蓮號。掃雷隊轄掃雷拖船4艘,警戒隊轄津號、比良號、勢多號、嵯峨號,協力部隊為水上機母艦神川丸。原司令谷本少將因戰敗撤職。
炮台雖然發揮的威力,但是陸軍的戰線已被多處突破,日軍第10軍在11月28日以第114師團攻占宜興,30日以第18師團攻占廣德,12月2日第114師團又攻占溧陽。江陰在整個南京外圍防線上呈現突出的不利態勢。江陰已成孤城,統帥部命令要塞棄守突圍。
12月1日下午6時,劉興總司令在江陰召集會議,副總司令曾以鼎少將、第112師代參謀長李寓春上校、江陰要塞司令許康中將、第103師師長何知重中將與電雷學校校長歐陽格中將均與會。劉總司令在會議中先親自面告李寓春代參謀長已經安排將霍師長緊急運往後方養傷。在會上了解陸戰狀況的兩師主官李寓春,何知重均建議撤退,歐陽格不置可否,唯獨許康司令力爭死守。
在會議中,劉興總司令接獲南京衛戍長官部電話通知撤退,於是即席下達撤退命令。經過商討,撤退的辦法如下:
(一)從現在起(晚八時),要塞炮兵火力,向江陰西門外射擊,掩護步兵突圍,到十二時為止;
(二)十二時後,要塞進行破壞,破壞完畢,從靖江方面向鎮江撤退;
12月1日凌晨4時,第112師全師突圍,縣城守軍由馬萬珍旅長率領轉往鎮江。但此時日軍已推進到花山北麓陳皮弄一帶。第667團殘部300餘員向陳皮弄突圍,與日軍遭遇,激戰澈夜後全團傷亡殆盡。日軍攻占花山後,在山麓的計家灣展開屠殺,無辜人民47人慘遭殺害。
從11月27日開始,到12月1日結束,112師與西犯之敵浴血苦戰五個晝夜,消滅日軍2000餘人、偽軍5000餘人,牽制日寇西進銳鋒,給抗日軍隊以從容布防之機。戰鬥中,112師傷亡近2000人,霍守義也受了傷,只得轉入後方治療。112師的戰鬥指揮任務便交給了參謀長李寓春。(部分大陸史料指出該部主官為“楊開多”、“楊開守”。不確。此二詞分別為該兩師代號。“楊”為軍委會頒下於長江兩岸作戰部隊代號,“開”指軍長繆征流的字開源,“多”、“守”分指兩師師長常恩多、霍守義。)。
但是第103師的撤退較不順利。12月1日午夜,因為在夜間撤退時聯絡不良,第103師並沒有與第112師建立可靠的通訊,該師主力第613團與第618團到達縣城以西的錢家村時遭在夏港小股日軍伏襲,日軍以熾盛火力掃射使第103師部隊大亂,師部也與部隊失去聯絡。第613團團長羅熠斌上校、團附魏自選中校在白刃戰中殉職,第618團團附兼第2營營長梁之模中校被機槍擊中兩彈。第618團萬式炯團長組織兩個班迂迴到夏港後方占領屋頂,向夏港的日軍機槍巢投擲手榴彈,才將日軍火力打消。在夜襲間第103師傷亡官兵360餘員。但是遭到日軍偷襲之後第103師何知重師長率參謀長王光漢,負傷後送師部的第615團團長周相魁等高級將校與師部人員在黃田港渡江,渡江之後並直接退往漢口,幾乎使第103師失去掌握。
在師部離去之後,第103師由英勇善戰的戴之奇副師長掌握,凌晨第103師突圍成功,部戴之奇副師長率領繞道江邊退往鎮江。第102師在步行前往鎮江時不得不以擔架長途運輸傷員,原先負傷的梁之模團附在運送過程中傷口惡化。在抵達鎮江郊區因傷重不治殉職。
在突圍命令下達後,許康司令仍指揮炮兵繼續作戰,據江防軍戰報指出在1日當天要塞炮兵進入激戰的頂點,要塞向夏港、雲亭鎮兩個方向猛烈炮擊,以掩護陸軍部隊突圍。日軍集中轟炸要塞,在1日的空襲中,無能的日軍海航終於炸中了鵝山台與黃山台,因為拙劣的防空布局,兩台共有四門火炮被炸毀。日軍又向八圩港與十圩港投彈百餘枚,試圖破江上交通工具。
江陰淪陷
12月1日,日軍攻占花山,下午5時,敵海陸空軍全力向我陣地猛撲,上百架飛機向我陣地輪番轟炸,日軍藉機突入江陰縣城,並向江陰要塞攻擊前進。我軍憑藉堅固的要塞工事,堅守要塞,抗擊進犯之敵,擊退敵多次的進攻,激戰兩日兩夜,守住了要塞。同日日本大本營下達《大陸命第八號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占敵國首都南京”,南京保衛戰開始。
江防總司令部下令守衛江陰的中國軍隊向南京方向撤退。凌晨4時,守城的1 0 3 師第112師全師突圍,縣城守軍由馬萬珍旅長率領轉往鎮江,炮兵則繼續掩護撤退,鵝山炮台與黃山炮台被毀;而江陰要塞因遮蔽角問題無法炮擊突入縣城的日軍。
許司令在壓迫下依然努力向夏港與雲亭鎮炮擊,許司令知道要塞多支持一分鐘,就有更多的友軍能被解救。江陰要塞的隆隆炮聲,徹夜不息!最後,戰士們只好含淚,趁夜將兩架價值昂貴的英國造6公尺基線實體目視測遠機拆散,將零部件扔到長江里,又把兩架美國進口的大型探照燈砸爛,推下山坡;將大炮的炮筒填上泥砂發射,使其自行炸膛。只有那架英勇的“克虜伯”無比堅實,無論官兵們怎樣破壞都無效,最後只好派人從倉庫取來許多硫酸傾入炮膛,縷縷青煙過後,遂成廢炮。在場官兵全體立正向大炮致敬,許多人痛哭失聲。
戰後許康司令前後往漢口辦理江陰要塞的結束事宜。要塞官兵中有軍官37員,士兵115員輾轉抵達漢口集中,這批官兵還帶著炮對鏡數支。另有軍官37員,士兵541員被第1軍收容,這批官兵帶出步槍620支、機槍37挺與迫炮4門。
12月2日,江陰要塞失守,史書上稱其失守標誌著第二道國防工事錫澄線被全部突破。十天之後,著名的“南京大屠殺”開始。
六十年後,江陰城裡尤有老人手指天空向人述說兒時的戰爭記憶。“東洋人的飛機……12架一個編隊的,像拉屎一樣,機身一翹炸彈落下來……”隆隆的炮聲,在歷史的長河迴響。
六十年後,江陰城裡尤有老人手指天空向人述說兒時的戰爭記憶。“東洋人的飛機……12架一個編隊的,像拉屎一樣,機身一翹炸彈落下來……”隆隆的炮聲,在歷史的長河迴響。
江陰要塞奮戰到最後一刻由日軍戰史證實。日軍戰史稱第11戰隊雖然得到陸軍報告已攻克江陰,但直到2日傍晚仍聽到該方面的激烈炮聲。似乎有部分炮兵在要塞撤退後仍自發對日寇進行炮擊,由此可見江陰要塞守城部隊的決心。
1937年12月13日上海《申報》曾對江陰淪陷經過作了如下報導:“十一月三十日,城內炮彈橫飛,因此大火延燒,黑煙沖霄,紅光燭天,自東門起至馬牌樓一帶,盡為濃煙烈焰所包圍……城廂被迫於本月一日失守。但我要塞駐軍,仍憑險發炮,與日軍作殊死戰。經二日夜的血戰,於本月三日下午,終於後援斷絕,萬餘孤軍乃殺出重圍,揮淚退守鎮江,但仍留一團之眾死守。於本月八日,仍在黃山要塞,與日軍抗戰,準備流此最後一滴血,向日軍索取其給付重大的代價。在八日傍晚,尚有時疏時密的槍炮聲,但至九日則已寂靜無聲,想已壯烈犧牲,與此要塞偕亡了。”
日軍侵占江陰的當天,全城搜尋,見人便殺。黃田港口的煤炭碼頭,上百人被殘殺後,棄屍江中。隨後,日軍又有計畫地縱火3天,城廂內外,濃煙沖天,火焰綿延達半個月。北外大街及城內東大街繁盛之區,悉成灰燼。全城內外,凡較大之房屋,燒去十之七八,工廠、學校無一倖免。
戰後總結
本次戰役重創了日軍,僅11月25日就擊斃日軍近千名,摧毀坦克數十輛,花山戰鬥苦戰5晝夜,擊斃日軍近2000名、偽軍5000餘人,達到牽制日軍西進並消耗兵力的預期目的。
112師傷亡約4千人,霍守義師長被日軍炮火擊成重傷。從江陰撤退後,一部分退到江北,一部分在鎮江收容,整理為2個團計4千人。儘管103師裝備極端落後,面對日軍海陸空的強勢進攻,依然堅守江陰要塞3個多月之久。103師奉命向南京撤退時,全師9,000人只剩4,000人。在撤出江陰途徑鎮江時,103師又遭遇強敵圍困,犧牲十分慘重,成功突圍者約2,000人。這時師長何知重,參謀長、遵義人王光漢等人已撤到漢口,副師長、興義人戴之奇臨危擔當,率103師殘部接著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自甲午戰爭所建造的海軍船隻大部分都損失於江陰保衛戰中,江陰保衛戰也是抗日戰爭期間中日唯一一次大規模海軍戰役,是抗戰期間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
雖然江陰是中國海軍的重要基地,經過參謀本部五年的經營,以東方之馬奇頓視之。但在抗戰軍興之後,整個國防工事地帶陷入混亂,部隊由後方臨時拼湊,進入陣地應戰,海軍主力艦隊屯泊於江面,在空襲中當死靶。
江陰要塞是錫澄國防線的重要依託,但要塞作戰的發展可以充份印證傳統要塞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劣勢。
由於吳福、錫澄國防線和滬杭之間的乍平嘉國防線的失守(甚至可以說是棄守),以至於首都南京的門戶洞開。本來,按照南京軍事當局的戰前對於淞滬作戰的計畫,在上海並不準備進行曠日持久的死守,而是計畫在這幾道既設國防線上依託江南多河道、湖泊的有利地勢節節抵抗,並減緩日軍大部隊和裝甲部隊的前進。
上海以西僅300餘公里就是首都南京,雖然有滬寧之間有諸多河流湖泊作天然屏障;蘇州、常熟、江陰等滬寧線、長江航道上的要塞作防禦,可是淞滬作戰時幾次該退未退,一再拖延,最後又撤退過遲演變為潰逃,重要檔案、地圖、重要計畫,都被敵人拿去了。
同時日軍兩翼迂迴,追擊迅速,並從空中日夜跟蹤轟炸;此時南京周圍已經無險可守,故再也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阻擊戰了;江陰是長江要塞、控制著長江的咽喉,但日軍很快就攻陷無錫、常州,兵逼鎮江要塞(鎮江要塞因敵轟炸機輪番轟炸,要塞都台建築工事和營房都已經被徹底炸平,且地理位置明顯突出於我軍陣地,故我軍直接就放棄了鎮江要塞),目標直指南京,江陰已經遠遠突出於我方陣地,其意義已經不大,南京的失守幾乎已成現實。
戰鬥序列
1、江陰之戰中的中國海軍序列:
海軍第1艦隊司令部 司令陳季良中將(江陰海戰遭空襲負傷)
海軍第2艦隊司令部 司令曾以鼎中將
2、江陰之戰中的日本海軍序列:
●第3艦隊司令部 司令長谷川清大將
●第4艦隊司令部 司令豐田副武中將
●參戰飛機總計390架,其中陸基210架,海基180架。
3、 日本陸軍攻城部隊
●集成騎兵隊(10月8日由騎兵第3、第9、第17和第101四個大隊組成,由森五六中佐指揮)
4、 中國陸軍守城部隊
保衛江陰縣城的陸軍主力部隊是由57軍和103師組成的,57軍屬於原東北軍系部隊,而103師則屬於原黔軍系統的第25軍第1師。
江防集團軍總司令:劉興上將
第103師 師長 何知重少將
5、江陰防線雙方陸軍兵力對比
日軍:
第9師團(淞滬會戰中損失過半)、第16師團、第11師團
我軍:
第63軍154師 巫劍雄少將
第66軍160師478旅 喻英奇少將
第83軍153師新編步兵團的3個連
江陰要塞 司令:許康中將
電雷學校 校長:歐陽格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