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觀音寺

江門觀音寺

叱石觀音寺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叱石風景區內,距江門市區9公里,離新會市區14公里,叱石山是圭峰山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據史料記載,叱石山景觀始建於明末,至今已近400年歷史,為“嶺南百景”之一,是集儒、釋、道為一體的罕見奇觀。早上雲霧繚繞,景致變幻無窮,登山頂觀日出,遠眺銀湖,旭日東升,霞光波影,蔚為壯觀,山下村莊成片,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傍晚可欣賞萬家燈火,競艷爭輝;靜坐山中,谷里泉水潺潺、禪院鐘聲迴蕩、枝頭小鳥啼鳴、林里松濤蕭蕭,讓人樂而忘返。

文革時期,叱石寺遭受冷落,年久失修,香火零落,破敗不堪,從此走向衰敗。

改革開放以後,國運昌盛、社會祥和。叱石摩岩石刻、碑廊、大雄寶殿等建築,於1995年、2003年先後被新會市人民政府、江門市人民政府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音寺
  • 別名:叱石風景區
  • 所屬地區:江門市蓬江區
  • 著名景點:松濤、一洗紅塵、洗心池、轉運洞...
寺廟介紹,寺廟景觀,寺廟歷史,

寺廟介紹

盛世勝緣,龍天護佑,2008年,印弘大和尚應江門市人民政府的邀請,為實現廣大信眾的夙願,引領眾弟子將叱石古建築修繕一新,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因叱石與觀音菩薩的種種機緣,所以新建的部分與古建築群合稱為:“叱石觀音寺”,並於2011年報江門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
重建後的叱石觀音寺分為三部分:
中軸部分為參拜區,整體環繞觀音道場,包括:“水上觀音”、“菩提大道”、“山門殿”“天王殿”、“祖師殿”、“財神殿”、“臥佛殿”、“毗盧殿”、“文殊殿”、“普賢殿”、“洗心池”、“鐘樓”、“鼓樓”、 “大雄寶殿”、“觀音殿”、“三十二應長廊”、“地藏殿”、“三面觀音”、“藥師殿”、“藏經樓”、“大悲殿”、“觀音塔”等建築,供人參拜。眾多佛菩薩加持與你,讓你放下傲慢、清淨心靈、開啟智慧、離苦得樂。
左邊是觀光區,即“儒、釋、道”古建築文化區,有“天然石室”、“一洗紅塵”、“太子亭”、“黃公輔”、“黃仙祠”、“文武殿”、“三元宮寶殿”、“北燕岩”、“車公廟”、“長壽橋”等景觀,更有“叱石成羊”的佳話、白玉蟾的傳奇、“叱石思明、黃公報國”的忠烈與悲壯。如此神秘、傳奇之地,在此遊覽觀光、或靜坐養神,或思考人生、或感受自然,清風徐來、靜謐若鏡,遠離世俗煩囂,完全融入其中,洗滌心靈的塵埃,洞悉自然的奧妙、體悟人生的真諦。所謂“道”,所謂“禪”,全在乎於人心。
右邊是修行與生活區,包括方丈院、紫竹林、居士樓、齋堂等,以便人們按寺院規定,進行參拜、觀光和修行。
為更好的弘揚佛學文化,叱石觀音寺還建造了“萬佛長廊”、“萬福長廊”、“萬壽長廊”、“弘法樓”、“書畫院”等建築,結合書畫、攝影等文化藝術形式,從不同角度教育、感化人們以感恩與慈悲的心面對生活。
寺院的廟宇亭台依山而建,雄偉壯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分合自如、虛實自然、進退有序、主次分明。建築設計以保護生態為基本理念,最大限度的保持山水原貌,使整個寺院融入大自然的山泉丘壑之中,峰巒疊翠、鐘靈毓秀。莊嚴的殿堂與奇特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瑞相天然。

寺廟景觀

【洗心池】
“洗心池”的水,是從叱石山上“一洗紅塵”的泉水引流下來匯聚而成的。池上寬闊的引流水道上鋪設著四塊方正的大花崗岩石板,石板上刻著莊嚴的“阿彌陀佛”四字洪名。泉水經由阿彌陀佛潺潺流出,一急一緩,頗有節律地流入池中,再由池中間三個噴泉噴出,而後灑落在池面上開出千百朵清淨的水花,猶如歡快的蓮花綻開,在陽光的照耀下放出無量光。這裡的水,即代表清淨之水。我們的煩惱很多,煩惱的根源在貪、嗔、痴,“洗心池”就是在提醒眾生反觀自心、洗除心中的貪、嗔、痴、慢、疑。保持清淨本善之心。
江門觀音寺
【觀音岩 · 轉運洞】
【觀音岩】位於【叱石岩】山門後,入山門不遠,可見兩塊岩石壁立,一石橫蓋其上,形成一個岩洞,有如屋狀,岩中有觀音像,故名曰【觀音岩】,岩側石壁上刻有【天然石室】,四字,相傳是宋代名道白玉蟾在此修煉成仙后,化成狀如青蛙的巨石而形成。
江門觀音寺
【叱石成羊】
踏著松濤,沿著曲折的山徑,來到觀音岩下西周亂石縱橫,千奇百怪,分布在松林底下,很像羊群,有的翹起雙角呼叫,有的低頭輕輕啃草,有的悠閒躺臥,有的交頸嬉戲。這裡原名羊石坑,大抵是由於維妙維肖的石頭而定名吧。後來改叫【叱石岩】,是明末遺臣黃公輔退隱在這裡,根據【神仙傳】的故事而改名的。這個故事叫【叱石成羊】,大意是有一個牧童名叫黃初平,在山裡牧羊,遇到一個道士,道士把他引到金華山的石室里。他的哥哥黃初起見他就不回家,上山去找,最後在金華山的石室里找著了。哥哥問初平羊兒哪裡去了?初平說在山的東面。兄弟兩人編導山東面去找,只見白石磊磊,不見羊影。初平心裡著急,叱罵起那遍地的亂石來,說也奇怪,磊磊白石一下子都變成了羊群。就這樣,羊石坑改名為叱石,一直傳至今天。
【觀羊亭】乃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先生敬獻,其觀羊亭墨寶由何厚鏵親筆所提。
江門觀音寺
【叱石寺】
叱石寺:寺門依山而建,寺內由佛堂、客廳組成。寺中堂為清乾隆時建造的佛堂大雄寶殿,殿堂金碧輝煌,香火繚繞,莊嚴肅穆。堂前有逾百年老桂花兩株,四季常開,清風吹來,花香陣陣,飄溢寺內。【大雄寶殿】左廳定名為【小金華】,並建造【黃大仙祠】。明朝亡後,遺臣大司馬黃公輔擁著太子南奔到此,見到此地亂石無數,狀如山羊,讚嘆不已,遂據【神仙傳】中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將此山改名為【叱石】,一直流傳至今。
江門觀音寺
江門觀音寺
【一洗紅塵】
【一洗紅塵】是叱石著名景點,也是叱石最著名的摩岩石刻。行楷書【一洗紅塵】,每字約70至90厘米,落款署【鹹豐八年八月鄭績題】。清光緒十六年黃保太書摩崖石刻【一洗紅塵】這四字是新會著名書畫家鄭績於鹹豐八年(1858)所書。據說,當年中秋節,鄭績遊覽至此,與主持在月下前對酌。他感嘆人生命運多變,於是乘著酒興扎帚為筆,在石壁下疾書【一洗紅塵】四字。爾後,住持命人刻之,此處便成叱石一景。
江門觀音寺

寺廟歷史

叱石觀音寺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叱石風景區內,距江門市中心九公里。叱石山是圭峰山綠護坪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據史料記載:叱石山景觀始建於明末,至今已近400年歷史,為【嶺南百景】之一,是集儒、釋、道為一體的罕見奇觀。早晨雲霧繚繞,景致變幻無窮。登山頂觀日出,遠眺銀湖,旭日東升,霞光波影,蔚為壯觀。山下村莊成片,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傍晚可欣賞萬家燈火,競艷爭輝。靜坐山中,禪院鐘聲迴蕩、枝頭小鳥啼鳴、林里松濤蕭蕭,使人樂而忘返。
十年動亂時期,叱石寺幾成棄地,香火零落,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改革開放以來,國運昌盛、社會祥和;盛世勝緣,龍天護佑。叱石磨岩石刻、碑亭、大雄寶殿等建築、被江門市人民政府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二零零八年,印弘大和尚應江門市人民政府和政協及四眾弟子的邀請,為實現廣大信眾的夙願,引領眾弟子將叱石古建築修繕一新,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因叱石與觀音菩薩的種種機緣,所以新建的部分與古建築群合稱為:【叱石觀音寺】,並於二零一一年經江門市民族宗教局批准,正式更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