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 1998 年在原會計系的基礎上與理財系合併組建成會計學院。
下設機構專業
學院下設會計系、理財學系、 CPA 中心和會計電算化中心共四個教學單位;開設了會計學、財務管理、註冊會計師、ACCA、CIMA五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學院領導
現任院長為
章衛東博士,黨總支書記為黃雨虹副教授。名譽院長為郭道楊教授。
發展歷史
學院於1985年獲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同年開始招收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是我國最早具有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1996年獲得面向社會招收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 為貫徹學校的辦學宗旨,學院碩士點的課程設定在培養研究生理論基礎的同時,十分注重其實踐能力的提高,開設了大量的實踐專題課程作為選修課,並在學校率先推出研究生校外導師授課制,有效地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
由於工作出色,2003年學院
碩士點被江西省教委評為示範性碩士點;
學院於 1999 年掛靠學校產業經濟博士點招收“產業經濟核算與監督”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4年於校
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下招收“會計信息與財務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並於2006年1月喜獲會計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外,由於工作出色,學院碩士點被江西省教委評為示範性碩士點。
師資建設
學院一貫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特別是1995年與原江南財經幹部管理學院會計系和1998年與原江西財經學院理財系的合併,實現了學院師資隊伍量和質的變化。 近幾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並在學院歷屆領導多方面的努力下,採取“五留人”(即“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用人環境留人、領導形象留人”)的措施,推出“贛江學者計畫”和“特聘教授計畫”,不但扭轉了師資流失嚴重的局面,保持了教師隊伍的基本穩定,特別是骨幹教師的穩定,而且實現了師資隊伍的穩中有進。1998年以來,學院教師中有12人獲得博士學位,共引進博士生導師1人、留學歸國人員1人、博士4人,從而為學院今後的發展儲備了大量的優秀師資。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7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7人;博士16人,在讀博士11人,碩士38人; 4人為省(部)級學術(學科)帶頭人。二十多年來,本學院人才輩出,既有老一輩資深的會計審計學家
裘宗舜、成聖樹教授,又有新的一批潛心研究、成果豐碩的中青年會計審計學者,如
張蕊博士、蔣堯明博士、
張樹宏博士、章衛東博士、謝盛紋博士、
劉駿博士、
饒曉秋博士、
朱星文博士等,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水平較高、富有潛力的學術梯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專任教師89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9人、副教授31人;博士24人、在讀博士13人;
博士生導師4人、
碩士生導師4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
國務院政府津貼享有者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教學名師3人;江西省百千萬第一、二層次人才2人,財政部首屆“全國高級會計人才——會計學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人。 三十多年來,學院人才輩出,既有老一輩資深的會計審計學家裘宗舜、成聖樹教授,又有新的一批潛心研究、成果豐碩的中青年會計審計學者,如張蕊教授、蔣堯明教授、方寶璋教授、章衛東教授等,張蕊教授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已經形成了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本科教育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有3000多人。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批准學校於1992年起在本科生中開辦了會計學專業第二學位教育,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至今已培養了2000多會計學專業第二學位學生,目前在校第二學位學生600多人。另學院在本科層次開設的ACCA國際會計班已列入我校2004年招生計畫。學院長期堅持“以本科教學為主體”的辦學方針,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明確辦學的指導思想,牢固確立本科教學在學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基礎地位、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突出抓本科教學質量,明確提出“培養創業管理型的會計人員”的培養目標,把大量的精力、財力投向本科教學工作建設,取得可喜成績,並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全國會計學院中占有一席之地。
學生實踐
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工作表現突出:96審計班獲“全國先進班集體”的光榮稱號;學院的愛心接力——十年如一日照顧身殘教師的感人事跡被省話劇團搬上舞台,並被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學院貧困大學生李府員曾獲全省優秀貧困大學生光榮稱號,並榮獲全國“恆安自強獎學金”;另外,本學科點在完成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廣泛開展對外聯繫,積極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合作,建立了一批教學實訓基地,讓師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多年被江西省授予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其中由學院組織的“京九沿線千里行志願者服務隊”被評為省優秀社會實踐先進隊。
畢業生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畢業生中湧現了一大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業者和政治、經濟管理人才。由於素質過硬,多年來本學科點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校友遍布海內外,就業率一直名列學校前茅,許多學子如今都已走上各級黨政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的中高層領導崗位,或已成為了國內知名的專家和學者,享有盛名的企業家:在黨政管理部門,有國家審計署投資司司長
席晟等;在企業界,有
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文京(79商會)、上海建橋集團董事長
周星增(79工會);閩發證券副總裁
李漢國(78商會)、澳大利亞墨爾本華人社團主席
王勝(79商會)等;在學術界,有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
秦榮生教授(80工會),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夏冬林教授(80工會),
中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魏明海教授(80商會),美國
紐約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賢方(78商會)等。
光榮校友
正如學校提倡的培養具有“信、敏、廉、毅”創業型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一樣,學院的許多校友具有典型的風險創業精神,他們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勇於開拓,將江財的創業精神融化於事業之中。代表性的有:用友軟體公司總裁王文京先生,他辭去國務院公職,貸款5萬元起家,經過多年努力,創辦了全國最大的私營軟體公司,被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大經濟風雲人物”,為美國《福布斯》雜誌所列的大陸100名首富之一;周星增先生曾變賣了在溫州的所有資產,毅然到上海“二次創業”,在短短的二、三年內形成了上海最大的私立高校——
上海建橋學院為龍頭的上海建橋集團等。這些企業的管理層幾乎全部是江財校友,形成了典型的校友創業團隊,並在各自的行業里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是領頭企業,他們繁榮了國家經濟,遠播了江財名聲,成為學院和學校創業文化的一面面旗幟。
學生培養情況
為貫徹學校的辦學宗旨,學院碩士點的課程設定在培養研究生理論基礎的同時,十分注重其實踐能力的提高,開設了大量的實踐專題課程作為選修課,並在學校率先推出研究生校外導師授課制,有效地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
會計學學科
學科簡介
學院會計學學科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江財三代會計學人的努力下,會計學科已建設成為人才培養層次較完整、師資力量較雄厚、教學和科研實力較強、在全國具有一定特色和影響的人才培養基地和學科研究基地,並在會計理論、保值會計、訴訟會計、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期貨會計、企業業績評價、公司理財、審計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國內較有影響的科研成果。
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方向主要側重會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包括會計性質、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財務報告的披露及監管、會計方法、保值會計等。近五年來,在《會計研究》、《財經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50餘篇,在其他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被《新華文摘》、《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的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12部;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成果獎10項。
形成以下研究特色:
1、對會計性質、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信息
質量保證體系等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具有獨創性。本研究方向在會計基本理論研究方面的歷史積澱深厚,我院老一輩全國著名的會計審計學家裘宗舜、成聖樹教授一直致力於本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本學科點與廈門大學一道率先提出了會計是一個“
經濟信息系統”的觀點,成為國內影響最大的學術流派之一,並奠定了會計信息學派的主導地位。闡述該觀點的代表作——《會計資訊理論》榮獲國家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也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專著《財務會計概念體系研究》,該專著榮獲2002年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對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專著《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研究》已由
江西社會科學研究文庫資助出版。本研究方向對“龍門賬”的研究被認為是我國最具權威的解釋以及會計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楊紀琬);所編寫的《會計審計大辭典》被譯成英文、日文、法文等多國文字並在海外發行,倍受海內外讚譽。
2、對財務報告披露的民事責任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本研究方向把會計學與法學這兩大學科有機融合起來,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基本理論問題——如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虛假陳述的界定,財務預測信息的民事責任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曾先後在《會計研究》上發表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產品民事賠償責任研究”(該文獲2004年
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虛假陳述研究”等論文,同時還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統計分析研究》、財政部2003年重點會計科研課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並出版專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研究》,“填補了國內在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秦榮生,2004)。從而使本研究方向對財務報告披露民事責任的研究處於學術前沿,受到同行的較高評價。
3、對保值會計進行了創新性研究。本研究方向從保值的角度對
會計系統進行了再認識,論證了真正實現資產保值和資本保值是貫穿會計理論體系的兩條主線;全面分析了保值會計的各種方法和作用;分析了政府在企業保值中的作用。在《會計研究》等期刊上發表了“論保值在會計理論發展中的作用”、“試論保值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等論文,出版了專著《保值會計論》,先後主持並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國有資本管理、監督和運營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資產計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從而使本研究方向對保值會計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此外,本研究方向還就金融工具會計問題、養老金會計問題、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問題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並以校友王文京創辦的用友企業集團為實踐基地,開展有關
財務軟體及管理軟體方面的開發研究,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並成為本研究方向主要特色之一。
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方向著重對訴訟會計、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審計理論體系及審計史等領域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五年以來,本研究方向在《審計研究》、《會計研究》、《當代財經》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在其他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被《新華文摘》、《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20餘篇;出版專著4部;獲省部級優秀成果8項。
形成以下研究特色:
1、率先開展了訴訟會計問題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就訴訟會計的有關內容,包括各種舞弊和欺詐的甄別、訴訟的委託以及訴訟會計的操作程式和方法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率先在國內提出了“訴訟會計”的概念,在審計理論界產生了重大反響。曾在《會計研究》、《當代財經》等雜誌上發表了“法務會計的新領域:為證券民事訴訟提供專家支持”、“訴訟會計:一個值得研究的新會計領域”、“加強訴訟會計研究,拓展會計研究新領域”等論文;出版了專著《舞弊甄別與訴訟會計》,該專著於2001年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這些研究成果使本研究方向對訴訟會計問題的研究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2、對註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特別是民事責任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緊密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現實,就註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尤其是民事責任問題,如註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建立與完善、民事責任的性質、歸責原則、免責、因果關係、舉證責任等展開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後在《審計研究》、《會計研究》上發表了“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及其抗辯”、“論審計報告的‘虛假’與‘真實’”、“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若干疑難問題研究”等論文。目前正在從事基於《1.9規定》的註冊會計師審計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研究,從而使本研究方向對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的研究處於學術前沿。
3、對審計史進行了系統和廣泛的研究。本研究方向長期以來一直重視對審計史的研究,在《審計研究》等期刊發表了“論中國古代的審計”、“論比部”、“論中國審計史研究中的兩種偏差”等系列論文;出版了專著《五代審計》、《中國近代審計史》、《宋代財經監督研究》(本書2003年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由國家審計署組織編寫、本研究方向學術骨幹負責總纂的大型史書《中國審計史》,成為研究審計史的重要文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