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江鄉(江西浮江鄉)

浮江鄉

江西浮江鄉一般指本詞條

浮江鄉,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地處江西贛州大余縣西北部,東與南安鎮相連,北與崇義縣鉛廠鎮相鄰,南部、西部與吉村鎮接壤,余崇公路穿境而過。全鄉總人口9343(2010年),國土面積13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249畝,山林面積19.8萬畝,轄浮江、洪水寨、山南、雙田、竹木、車裡等6個村委會、65個村民小組,下設9個黨支部,黨員233名。經濟以農業、林業、鎢業為主,境內有號稱“世界鎢都”的西華山鎢礦,有全縣最大的發電站——油羅口電站,有全縣最大的木竹深加工企業——永興細木工芯板廠。2015年新發展雙田村“三月三”景區,結合精準扶貧工作解決6名貧困戶就業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大余縣
  • 政府駐地:浮江村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512
  • 地理位置大余縣西北部
  • 面積:136.85平方公里
  • 人口:9343(2010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浮江鄉雙田村“三月三”景區
  • 車牌代碼:贛B
簡介,經濟建設,鄉村發展,和諧浮江,特色特產,西華山鎢礦,

簡介

浮江鄉以低山丘陵為主,西北高,東南低。浮江鄉總人口15600人,國土面積13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715畝,以種水稻為主。山林面積19.8萬畝,轄5個行政村、65個村民小組,下設9個黨支部,黨員233名。經濟以農業、林業、鎢業為主,大余縣大型油羅口水庫在境東南部,大余縣屬爛泥逕林場在境西部,有塘壩19處,引水工程187處,提水工程4處,有效灌溉面積5717畝,占耕地面積的85.14%。除油羅口水電站外,另建有水電站5座,裝機5台,裝機容量280千瓦。
浮江鄉有中學1所,國小10所。有鄉衛生院1所,病床6張。鄉村企業有林場、鎢礦場。農機修理廠,農產品加工廠、磚瓦廠、建築隊,農技服務公司、竹木器加工廠等,浮江鄉內有
銀行、信用社供銷社糧管所、郵電所、廣播站文化站電影隊等。
大余縣浮江鄉
林業用地8.9萬畝(不含國營林場),其中林地4.3萬畝,占49.15%。林產主要有、雜木等,林副產品有香菇松香土紙等。礦產豐富,有等。
1985年浮吉公路建成通車,村村有簡易公路相通。解放前為革命游擊區。

經濟建設

浮江鄉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三農”工作為總抓手,統籌抓好招商引資財政收入等各項工作,著力構建了一個社會環境和諧平安,政府管理不斷創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新浮江。截止2005年底,建立了20畝新型大棚蔬菜基地及食用菌生產基地,浮江鄉年生產各類食用菌30萬袋;竹根盆景發展規模達2000多盆,花卉生產基地規模突破70畝;新增果業開發面積485畝,其中集中連片開發面積100畝。
浮江鄉一角浮江鄉一角
2010年地方生產總值實現1.5億元,比2005年增長6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3293元增長到2010年的5804元;個體工商戶由五年前的251家發展為308家,新增57家;扶持百頭規模以上生豬養殖大戶8家,填補了浮江生豬規模養殖的空白;引進外商22家,實際進資4620萬元,就地就近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1100餘人。
——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五年來,全鄉農民累計興建小康樓978棟,小康樓總數達1408棟,占民房總數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農村剩餘勞動力基本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來,硬化村組道路40.3公里,實現100%的村、82%的村民小組通水泥路;投入資金63萬元分別興建了山南公路等級橋,擴建了竹木村娘娘廟橋;投入375萬元資金基本完成浮江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解決流域內人民民眾“行路難、過河難、飲水難、生產灌溉難”等問題;爭資爭項增設了浮江、車裡、雙田、山南、洪水寨等8個偏遠山村移動(聯通)通信網站;建設了山南變電站,改造了轄區內農電網線;新建了雙田、竹木、山南、浮江4個村“兩委”辦公樓和鄉計生服務樓、司法樓;投入28萬多元搬遷了農貿市場,徹底解決了浮江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的農貿市場交易狀況,兌現了歷屆人大代表對此提案的承諾;完成了浮江圩鎮總體規劃修編和65個村莊規劃編制;建設了41個新農村建設點,惠及農戶1300餘戶,2010年底著手打造並實施了余崇線新農村建設長廊,浮江朝著大余鄉村旅遊休閒後花園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民生工程顯著加快。五年以來,我們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理念,注重改善民生,著力解決民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新增財政收入向農村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向社會公益事業傾斜的“三傾斜”政策,聚集財力加大民生工程資金投入。五年累計發放農村居民低保資金115.84萬元,城鎮居民低保資金136.77萬元,分散五保戶生活費26.4萬元,大病救助資金10.8萬元;發放糧食補貼資金 200.1萬元,“家電下鄉”政府補貼資金41.17萬元;五年中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均參保率達95.3%,累計1974人享受住院補償,補償資金總額163.5萬元。
——農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浮江河流域綜合治理取得歷史性最好成績;實施圩鎮美化、亮化、淨化、綠化工程;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打造了余崇線10公里桂花長廊綠色通道;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對農村垃圾進行無公害化處理;組建了雙田鐘屋,竹木大河邊2個百畝花卉苗木基地,同時在41個新農村建設點見空插綠,突出村組道路綠化,房前屋後四旁綠化,體現出“基地產業化,房前屋後美如畫”的田園風光。

鄉村發展

“開門滿眼綠,鮮花撲鼻香。朝起鳴翠鳥,晚霞映橙黃。”這是浮江鄉車裡坳上新農村建設點的真實寫照。浮江鄉按照“不推山,不砍樹,不填塘,巧留亮點,巧添新景”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竹林、魚塘等自然資源,建設休閒垂釣小區、文化活動中心,累計投入資金22萬元,100%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80%的農戶建起了“三格式”戶廁。
浮江鄉發展浮江鄉發展
浮江鄉開展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掛點幹部走家串戶,與農戶促膝談心,以真情打動人,以事實教育人,並始終堅持村民民主選舉產生理事會、村民大會民主討論決定規劃方案、理事會民主使用建設資金和村民代表民主監督項目實施,從而消除了個別村民心裡的“疙瘩”,凝聚了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浮江鄉各駐點領導、駐點幹部每月在點上的時間至少在25天以上。領導們在點上注重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後進行宣傳發動,幫助制訂規劃,指導成立理事會、監事會、產業
協會。浮江鄉在新農村建設資金籌措渠道上堅持多元獲取,採取依靠政府投一點、引導農民自己出一點、相關人員捐一點、爭取企業幫一點等途徑,投入資金196萬元,發展以金邊瑞香、竹根盆景栽培為主的花卉產業,以毛竹林生產及加工為主的木竹產業,加強果業協會的組織建設,使新農村建設的甘露惠及越來越多山區農民。

和諧浮江

浮江鄉地處西華山鎢礦南麓,礦山企業星羅棋布,林區庫區錯綜複雜。浮江鄉將社會穩定工作列入三大基礎工作之一,針對歷史遺留問題較為突出這一現狀,重點抓了信訪網路、綜治網路、安全生產網路和環保整治網路“四大網路”建設,開展了“和諧平安村”、“和諧平安村落社區”、“平安和睦家庭”等創建活動,開通了“和諧110”服務電話。浮江鄉在確保鄉信訪辦對民眾來信來訪及時進行調查、調處、答覆的同時,在每個自然村設立了治安信息員、綜治工作督查員和信訪工作監察員,齊心協力共建“和諧浮江”。2006年11月止,浮江鄉共發生林改糾紛49起,已成功調處46起,調處率94%,剩下3起已全部答覆。
西華山西華山
上訪為下訪。浮江鄉把開展“下訪月”活動當成制度並長期堅持,鄉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集中精力按照計畫組織實施,及時協調、現場調度、廣泛宣傳、正確引導,帶頭接待來訪民眾
浮江鄉浮江鄉
,帶頭帶案下訪,主動參與聯合接訪,贏得了民心民情。浮江鄉還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實行領導接待日制度,黨政領導按照帶案下訪安排的包案信訪事項和接訪受理承辦的信訪問題,深入信訪事發地點和信訪人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反映問題,協調處理解決。自開展“下訪月”活動以來,浮江鄉黨員幹部下訪總數達406次,開門接訪160次,回訪100次,帶案下訪53次。

特色特產

浮江鄉活竹根藝盆景:活竹根藝盆景是近年來研發出的根藝盆景新秀。與一般竹根盆景和樹根盆景不同,它通過竹根倒栽的方法,使根部露出土面,展示出盤根錯節;幽雅的小竹挺立根上,節明葉茂、青翠秀麗、生機盎然,是人們點綴生活、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藝術佳品。
浮江鄉活竹根藝盆景浮江鄉活竹根藝盆景

西華山鎢礦

西華山鎢礦是中國第一個發現和最早開採的鎢礦山。西華山鎢礦發現於1908年,開採始於1915-1916年,新中國成立前開採出鎢砂近5萬噸。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立即籌劃恢復生產,1953年礦山收歸國家所有,在前蘇聯專家援建下,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化礦山。截止1990年,西華山礦區累計探明WO3儲量8.13萬噸,稀土氧化物6724噸。西華山鎢礦正式投產於1950年,1960~1992年是礦山鼎盛和輝煌時期,鎢精礦年產量一直穩定在2000噸左右。這段時間礦山為國家生產鎢精礦74000噸,鎢產品出口創匯1.4億美元,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西華山鎢礦從1918年開始,經過80年的開採,鎢資源趨於枯竭。
西華山鎢礦西華山鎢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