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蘇》1928年9月1日創刊於江蘇,旬刊,每月三期,每逢一日出版,吳稚暉曾為該刊題寫刊名,中華郵政特準掛號認為新聞紙類。該刊由江蘇省政府秘書處宣傳股編輯,江蘇省政府發行,每冊零售大洋五分。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30年6月21日第64期,屬於地方政治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8年
  • 出版周期:旬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旨在領導江蘇民眾努力建設黨化江蘇。

欄目方向

封面設計獨特,為江蘇省的行政地圖,並附有青天白日旗在上方。刊名旁邊還刊登國民黨的黨徽,前頁部分刊登了總理遺像和遺囑,為典型的政治類刊物。該刊內容具體可分為六個方面:一、革命之理論;二、政治建設之理論,計畫與實施;三、江蘇省各縣政治設施之實際情形;四、江蘇省各地社會狀況之調查報告;五、江蘇省政府及所屬機關之重要工作紀錄;六、其他關於人民思想之訓練文字。
首先,該刊注重江蘇省政府的政治建設,諸多文章論述江蘇省建設建設方案、行政的感想和希望以及當下開展行政所須具備的要求和條件。代表作品有陳淡霜的《眼下政治所需要的是什麼》、孫亢曾的《訓政時期中省政府所負的使命》等。其次,該刊對於江蘇省的市政建設和合作運動較為關注。尤其農村合租運動以及相關合作社的組織建立。第三,該刊發表了江蘇省政治在市民生活方面的政績,如開展衛生活動、剪滅土匪行徑、改革民間不良習俗等。最後,該刊還對江蘇省各個市縣進行調查統計,從民政、財政、司法、公安、交通幾個角度,有條理梳理縣一級工作,並匯報工作成效。
《江蘇》是江蘇省政府創辦的地方行政刊物,能夠闡釋省政府同人的志趣以及說明政府的施政方針,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市政建設的隊伍中去。該刊所刊載的江蘇省政府及各個縣市的工作計畫、任務、使命及調查匯報出來,一方面有助於市民了解政府行政概況,一方面有助於地方政治的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文化傳統

《發刊辭》
江蘇省政府在刊行公報以外,另出一種旬刊;公報的編輯方法,已和其他行政機關刊布的公報,有些不同,因為他是酌取新聞記載的形式,不盡依轅門抄等的老例了。但是,我們覺得不夠,覺得在“省政府同人的意趣、施政方針的說明”等處,還有刊行一種宣傳性的“江蘇旬刊”的必要。
自然,江蘇省政府的成績,在實行不在空言,無事實上的成績,空言越多,越增人厭惡;盡你說得頭頭是道,如其今後的江蘇,依舊是一個焦頭爛額的江蘇,一百年也安慰不來自己的良心,逃避不了全省人民的責斥。總理昭告過我們:知難行易,以後知後覺喚起不知不覺;一切訓政時期的施政方針,在全進程的第一步中,首須使人“知”“覺”,有“知”其可行,覺其必“行”的人民,然後乃有“行”之無疑的成績,江蘇旬刊的出版,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想借二分言論的力量,來牖起訓政時期不知不覺的人民。
說得太誇大了;其實我們的學識,能有多少,再加上薄暑期會,心形不專,那裡就負得起知人覺人的責任。我們自己知道不夠,所以希望多數有學術經驗的人,來參加工作,將這一冊江蘇旬刊形成訓政時期的科學講壇。
科學講壇成立了,第二個意義:是省政府行政的說明。過去的行政機關,總將“民可使由不可使知”,認為博取自己權威的法門,現在是絕對不行了。人民是主子,行政人員是民仆,民仆要興一事廢一事,須先將興廢的理由,向主子報告。雖然,現尚在訓政時期,沒有到政權屬於全民的憲政時期,向幼主詳細說明,才不失其為訓呵。我們依據這個意義,要在旬刊中做一切設施的說明。
一切設施說明了,第三個意義:是江蘇境內一切有關建設的調查。一切建設事業的基本工作是辦統計,要有比較正確的統計,須先有科學性的調查。現在,建設已迫近開始,統計還沒有基礎,青黃不接,這是莫大憾事。那些腐化了的貪官污吏,利用國內沒有統計,靠著一肚皮破銅爛鐵,自負經驗宏富;中央與地方政府每誤認為非他們不可,縱容得他們張牙舞爪,使黨治之下,充滿了貪官污吏;假使統計辦到五六分,一切依科學方法進行,使他們那些破銅爛鐵,那裡再能作怪?我們依據這些要義,要在旬刊中注意關於政治經濟的調查。
以上所舉,是江蘇旬刊內容的基點,也就是江蘇旬刊與省政府公報最明白的分野;我們將依此而努力,更願由言論的宣傳行進到政策的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