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實驗國小

江蘇省沭陽實驗國小

江蘇省沭陽實驗國小的前身是沭陽縣高等國小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沭陽知縣葉元鋆就懷文書院(考棚)改設高等國小堂,晚清拔貢解矩首任堂長,這是科舉制度廢除後縣內創辦的第一所公立學校。宣統三年冬(1911)高等國小堂停辦,兩年後復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沭陽實驗國小
  • 創辦時間:1913
  • 所屬地區:江蘇省
  • 學校屬性:國小
  • 地址:今沭城公園路5號大院內
學校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學校榮譽,地圖信息,

學校歷史

宣統三年冬(1911)高等國小堂停辦,兩年後復辦。
從1913年到1948年,高等國小堂必易校名,先後改稱沭陽縣第一高等國小堂,模範國小,城中中心國小。
1948年春沭陽解放,淮海專員公署進駐城中國小,此時由朱少清等人另擇校址,在城內大街辦起跨河國小。是年秋,跨河國小移入四老巷東旁原學宮(儒學),同時更名為縣立建陵國小。
1951年學校從儒學遷至城北公園西側倉房,即今沭城公園路11號實驗國小校址。
1952年,建陵國小由初級國小改為高級國小,實行四二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五個班學生200餘人,教職工11人。1
953年,縣立建陵國小改稱沭陽縣建陵中心國小。
1958年,建陵中心國小改稱沭陽師範學校附屬學校,擴大到14個班,學生700人,1962年7月沭陽師範停辦,附小更名為沭陽縣實驗國小。
1968年4月,在歷經一年半的兩派分裂後實行大聯合,成立校革命委員會,同時實驗國小更名為沭陽縣工農兵國小,軍宣隊、工宣隊三度進駐學校。其間增設國中部。
1979年2月21日,沭陽縣文教局根據學校報告,報請縣革命委員會審批,撤銷“沭陽縣工農兵國小”校名,恢復“文革”前校名“沭陽縣實驗國小”。
1980年7月撤銷國中部,恢復完整的國小體制,1-----5年級增至24個班。
1995 年被命名為“江蘇省名國小”,1998年被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沭陽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實小步入全面大發展階段。規模不斷擴大,校容校貌時有出新,育人環境大大改善。從86年起先後建起多幢教學樓、辦公樓。配齊各類教學和實驗室,普及電化教學,推行多媒體教學。教師隊伍進一步最佳化。1995年,沭陽實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驕人的業績入圍“江蘇省名國小”。1998年底,經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實小被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學校生均占地面積18.0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6.54平方米,生均活動面積4.15平方米,生均藏書量23.4冊,均達到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的標準。

辦學規模

學校分前後兩個校區,現有100個教學班

師資力量

4332名學生,207名專任教師,其中中級以上職稱192人,高一級學歷達標率100%,市、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60餘名。

學校榮譽

2014年學校先後獲得“宿遷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宿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宿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宿遷市藝術工作先進單位”。同時,學校被縣人民政府評為教學質量“先進集體”,榮獲2013-2014學年度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在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上學校女子排球隊代表宿遷市參加比賽榮獲第五名。學校還連續三次被江蘇省體育局、教育廳授予“江蘇省排球特色項目傳統學校”。

地圖信息

位置:沭城鎮公園西路1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